粉煤取心器的製作方法
2023-08-11 17:32:21 2
專利名稱:粉煤取心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地質勘探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地質勘探方面的專用取心工具,特
別涉及一種粉煤取心器。
背景技術:
煤心是我們認識煤田和底層的第一性資料。採取煤心是煤田勘探與開發中很重要 的一項工作。為獲取煤心,需用取心器。目前,在煤田勘探中已廣泛使用的取心器,主要由 內、外巖心管組成。當採取煤心時,粉煤心直接進入巖心內管內部,取出煤心時不能保證煤 心原始層狀,不便於地質人員進行直觀描述,更不便於儲藏和運輸。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透明柔軟塑料 內襯的粉煤取心器,當取心鑽頭採取粉煤煤心時,粉煤心直接進入透明塑料內襯內部,要取 出煤心時將容納有粉煤心的內襯直接從巖心內管拖出,既可以保持粉煤心的原始層狀,又 便於地質人員直觀描述,且便於儲藏和運輸。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巖心外管、與巖心外管上 端內壁剛性連接的異徑接頭、與巖心外管下端外壁剛性連接的取心鑽頭、與異徑接頭下端 剛性連接有單動裝置以及與單動裝置下端剛性連接巖心內管,所述異徑接頭內部設有導流 孔,所述巖心內管下端外壁與卡簧座剛性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卡簧座內部置有卡簧及卡 簧固定環,所述卡簧固定環上部與透明塑料內襯下端固定,所述透明塑料內襯置於巖心內 管內部。 所述單動裝置為推力軸承。 所述巖心內管由中空圓管及上端蓋通過螺紋連接組成。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使用時可以將容納有粉煤心的內襯直 接拖出,既保持了粉煤心的原始層狀,又便於地質人員直觀描述,且便於儲藏和運輸。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l-巖心外管; 2-變徑接頭; 3-取心鑽頭; 4-導流孔; 5-單動裝置; 6-巖心內管; 7-透明塑料內襯;8-卡簧固定環;9-卡簧; 10-卡簧座。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巖心外管1、與巖心外管1上端內壁剛性連接的異徑 接頭2、與巖心外管1下端外壁剛性連接的取心鑽頭3、與異徑接頭2下端剛性連接有單動 裝置5以及與單動裝置5下端剛性連接巖心內管6,所述異徑接頭2內部設有導流孔4,所 述巖心內管6下端外壁與卡簧座10剛性連接,所述卡簧座10內部置有卡簧9及卡簧固定 環8,所述卡簧固定環8上部與透明塑料內襯7下端固定,所述透明塑料內襯7置於巖心內 管6內部。所述單動裝置5為推力軸承。所述巖心內管6由中空圓筒和上端蓋組成,中空 圓筒與上端蓋螺紋連接。 使用時,將粉煤取心器上端通過絲扣與鑽杆下端相連,取心鑽頭採取粉煤煤心後, 將粉煤取心器提升至地面。常規的取心器巖心內管沒有透明塑料內襯,當取心鑽頭採取粉 煤煤心時,粉煤心直接進入巖心內管內部,當要取出煤心時,需要用工具將巖心內管中的粉 煤一點一點敲出,取出後的粉煤散亂分布,不能保持其原始層狀。本實用新型巖心內管內部 設有透明塑料內襯,當取心鑽頭採取粉煤煤心時,粉煤心直接進入透明塑料內襯內部,當要 取出煤心時,將容納有粉煤心的透明塑料內襯直接從巖心內管拖出,既保持了粉煤心的原 始層狀,又便於地質人員直觀描述,且便於儲藏和運輸。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 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 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粉煤取心器,包括巖心外管(1)、與巖心外管(1)上端內壁剛性連接的異徑接頭(2)、與巖心外管(1)下端外壁剛性連接的取心鑽頭(3)、與異徑接頭(2)下端剛性連接有單動裝置(5)以及與單動裝置(5)下端剛性連接巖心內管(6),所述異徑接頭(2)內部設有導流孔(4),所述巖心內管(6)下端外壁與卡簧座(10)剛性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卡簧座(10)內部置有卡簧(9)及卡簧固定環(8),所述卡簧固定環(8)上部與透明塑料內襯(7)下端固定,所述透明塑料內襯(7)置於巖心內管(6)內部。
2.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取心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單動裝置(5)為推力軸承。
3.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的粉煤取心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巖心內管(6)由中空圓筒和 上端蓋組成,中空圓筒與上端蓋螺紋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粉煤取心器,屬於煤田勘探取心裝置,它包括巖心外管、與巖心外管上端內壁剛性連接的異徑接頭、與巖心外管下端外壁剛性連接的取心鑽頭、與異徑接頭下端剛性連接有單動裝置以及與單動裝置下端剛性連接巖心內管,所述異徑接頭內部設有導流孔,所述巖心內管下端外壁與卡簧座剛性連接,所述卡簧座內部置有卡簧及卡簧固定環,所述卡簧固定環上部與透明塑料內襯下端固定,所述透明塑料內襯置於巖心內管內部。本實用新型有如下特點使用時將容納有粉煤心的內襯直接拖出,既保持了粉煤心的原始層狀,又便於地質人員直觀描述,且便於儲藏和運輸。
文檔編號E21B25/06GK201448078SQ20092003410
公開日2010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4日
發明者唐勝利 申請人:西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