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之靈觀後感匯總
2023-08-11 15:00:33
《雀之靈》這個題目體現了創作者對作品內涵的高度要求。舉手投足之間,看似孔雀「迎風挺立」、「跳躍旋轉」、「展翅飛翔」,但它遠遠超過了形態模擬,而是舞者――「孔雀」的靈與肉的交融、呈現。
篇一:觀《雀之靈》有感
白紗的孔雀舞裙,柔軟的身段,俏麗的臉龐,優美的舞姿……她,像一隻真正的孔雀,像一道閃亮的光線,在無邊的黑暗中旋轉著,舞動著……
(一)孔雀之舞
寧靜舒緩的音樂響起,舞者旋轉著,白色的輕紗也旋轉著。白色的光輝下,舞者的手臂酥軟無骨般的顫動著。舞者的手配合著身體,似乎要在河邊飛旋。音樂更加優美,舞蹈進入高潮。舞者婀娜的身段不停的扭動著、旋轉著,舞群也高高的揚起。霎時,我一分不清眼前到底是一位舞者還是一隻高雅純潔的白孔雀。我似乎看到:晨曦中,一隻潔白的孔雀緩緩飛來。它時而輕梳羽翅,時而隨風起舞,時而漫步溪邊,時而俯首暢飲,時而佇立,時而飛旋,一首生命的讚歌就在那一舉手,一投足中流淌著。
舞者的舞蹈速度加快,孔雀也在河邊飛速地炫舞著、跳躍著------忽然,它停下來,引頸昂首,打開了潔白美麗的雀屏,施展著自己無與倫比的、散發著躍動與張揚的生命。
(二)藝術之舞
演繹這如夢如幻的孔雀之舞《雀之靈》的便是楊麗萍。她是一位傣族姑娘,她把那聖潔、高雅的白孔雀演繹的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把每個細微處都表現的盡致淋漓。《雀之靈》是一隻孔雀之舞,更是一支唯美的藝術之舞,它創生出一個精靈般的、高潔的生命意象。當潔白的孔雀消失在昏黃的月色中時,我的心中除了讚嘆與欣賞外,還想到:藝術家們如果都可以膽大的創作出偉大的藝術品,再創《雀之靈》的輝煌,那麼這個世界,將是現在十倍的昌盛與繁榮。
潔白的孔雀飛走了,我們的心兒也漸漸地飛遠了,飛遠了------
篇二:觀楊麗萍「雀之靈」有感
我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楊麗萍舞蹈之美,那就是「驚豔」!她是一隻不識人間煙火的,高貴優雅的孔雀。當我看了她的「雀之靈」,我才明白舞蹈的意義,我願意向你們訴說她舞動的美!
朋友,在這一刻,舞臺是漆黑的一片,而音樂比燈光搶先了一步,響了起來,這段優美的旋律讓人不禁自失起來。一會兒,舞臺中央出現了一個依稀的亮點,接著,這個亮點越來越大,形成錐形,一隻靈動的孔雀出現在我們眼前,伴著悠揚的舞曲,這隻孔雀開始旋舞,這隻孔雀就是楊麗萍,她用自己纖細的手指提起潔白似雪的長裙的一角,不停地旋轉著。一會兒,她的手指酥軟無骨般的顫動,由左手間一直傳到右手間,如波浪般滾滾而來,又像龍蛇一般地遊動著。她的身體就像紐帶一樣柔軟。
我們看她忽而俯身,好像是在飲水;忽而將頭向側面低下,似乎是在欣賞自己美麗的羽毛。楊麗萍用她那曼妙的舞姿向我們講述著孔雀的世界,表達生命的激情。
當舞蹈臨近尾聲時,燈光逐漸沒有了,卻出現了一輪月亮的影子,她美麗的孔雀身姿定格在了月面上。
這就是雀之靈,楊麗萍用她的肢體語言表達對生命,對自然的熱愛。然而,她已經五十歲了,她用了三十八年的時光詮釋了她對舞蹈的熱衷。
感謝上帝將這位孔雀精靈賜給我們,讓我們欣賞到她「翩若驚鴻,宛若遊龍」的舞姿。她之所以會成為我們心中的舞神,是因為她不是用技巧去舞,而是用心靈去舞。
篇三:《雀之靈》舞蹈觀後感
《雀之靈》是著名舞蹈家楊麗萍自編自演的女子獨舞。首演於1986年。
驚豔,這就是我觀看《雀之靈》之後的感受。我從來沒有想過,竟然有人可以把舞蹈跳到這種境界。
在溫婉的音樂當中,楊麗萍漸漸出現。她的長裙潔白勝雪,服順地貼著。遠遠地,仿佛就是一隻只在仙境中出現的孔雀,高貴優雅的孔雀!看,這隻高貴的孔雀,在高視闊步。她時而側身微顫,時而急速旋轉,時而慢移輕挪,時而跳躍飛奔……她用柔嫩的腰肢,靈活的手指,輕盈的雙腳,舞出神秘的境界。
我不得不說自己文筆粗糙,無法細緻描繪出我所見到的高貴的美。
這裡有一隻孔雀,把所有的情感在交織中凝聚,在凝聚中膨脹,在膨脹中爆發!旋轉!翻飛!升華!舞蹈的光芒籠罩了整個舞臺。她似乎舞得更投入了,是那麼的忘我,沉醉在舞蹈之中。
漸漸地,慢了,緩了,頓了,停了。濃縮在光圈中,孔雀停止了華麗的舞蹈,靜下來,立成了一尊高貴的孔雀雕像,卻又真實地在我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