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能伸縮的汽車座椅頭枕的製作方法
2023-08-12 10:03:5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座椅製作技術領域,尤其指一種能伸縮的汽車座椅頭枕。
背景技術:
現有一種專利號為CN201520924828.6名稱為《能伸縮的汽車頭枕》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能伸縮的汽車頭枕,包括枕體和枕杆,所述枕杆上部伸入枕體內與枕體固定在一起,其特徵在於:所述枕杆能伸縮地設置在枕架內,所述枕體套置在枕架外表面上,所述枕架內設置有能固定枕杆的伸縮控制機構;所述伸縮控制機構包括彈簧杆,所述彈簧杆的一端與枕架內壁相固定,所述彈簧杆的另一端伸出枕架,所述彈簧杆中部設置有能與枕架內壁相牴觸的弧形部,所述彈簧杆能在弧形部的彈力作用下與枕杆相卡扣。該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結構簡單,佔用空間小,通過按壓按鈕即能達到調整頭枕高度的目的,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固定後牢固穩定不易移動,使用舒適,適用於汽車等交通工具。然而,該汽車頭枕的枕杆在調節時容易卡滯,頭枕伸縮不順利,使用效果不理想,因此該頭枕的結構還需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伸縮順利不易卡滯,調節高度範圍廣的能伸縮的汽車座椅頭枕。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本能伸縮的汽車座椅頭枕,包括枕體、枕架與枕杆,所述枕體套置在枕架外部,所述枕架能上下移動地設置在枕杆上,其特徵在於:所述枕架內設置有彈性杆,所述彈性杆的兩端部分別卡置在枕杆的鎖定槽中,所述彈性杆的兩端面分別頂觸在枕架內壁上,所述枕架內設置有推動彈性杆形變而使彈性杆兩端脫出鎖定槽的推桿,所述推桿的一端伸出枕體,所述推桿上設置有推桿推動彈性杆形變後回復到初始位置的復位裝置,彈性杆側部的枕架內設置有阻止彈性杆反向彎曲的頂杆。
作為改進,所述枕架包括殼體與固定座,所述殼體能脫卸地卡扣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的兩端設置有套筒,所述枕杆分別穿置在套筒中,所述套筒與固定座的連接處設置有鎖定開口,所述彈性杆的兩端部分別卡置在鎖定開口中。
進一步改進,所述頂杆可優選為具有兩處彎折且彎折角度相同的三段對稱折杆,所述三段對稱折杆的兩端分別頂觸在彈性杆的杆體上,所述頂杆的中部嵌置固定在固定座的固定槽中。
作為改進,所述復位裝置的具體結構為:所述枕架下部設置有凸柱,所述凸柱與復位彈簧的一端相連接,所述復位彈簧的另一端套置在推桿的連接柱上。
進一步改進,所述推桿的杆體上可優選設置有條形通孔,當推桿沿枕架左右移動時,所述凸柱能左右移動地設置在條形通孔中。
作為改進,所述推桿的下部可優選設置有凹槽,所述彈性杆設置在凹槽與枕架底部形成的容納腔中,所述推桿上設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與彈性杆的彎折處相頂觸而推動彈性杆形變。
進一步改進,所述推桿的一端可優選設置有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與按鈕的卡槽相卡合,所述按鈕設置在枕架的側部上。
作為改進,所述枕杆可優選為兩個,兩個枕杆的頂部分別穿置固定在連接杆對應的連接孔中。
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杆位於連接孔處可優選設置有間隙,所述間隙中卡扣提高固定穩定性的卡簧。
作為改進,所述鎖定槽可優選為N個,N個鎖定槽等間隔依次豎向設置在枕杆的上部,所述N為大於6的自然數。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推動推桿後,彈性杆的兩個端部均由於形變脫離鎖定開口,枕杆在套筒中順利移動,不會出現卡滯現象,枕體的高度調節順利,而且,枕杆上豎向排列有多個鎖定槽,枕體的高度調節範圍廣,使使用者獲得最舒適的枕體位置。本發明人原有專利號為CN201520924828.6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在使用原發明的頭枕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彈簧杆的一端與枕架內壁固定,彈簧杆在與枕杆脫離過程中,常會發生彈簧杆一端已經脫離枕杆而另一端尚未完全脫離的現象,導致枕杆在調節時卡滯,影響枕杆高度的調節效果,因此,發明人在原有專利的基礎上,設計了這種彈性杆兩端均能受力脫離枕杆的結構,避免上述現象的發生,經試驗,採用這種結構能有效避免上述的卡滯現象,枕體高度調整十分順利,使用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圖1中去除枕體後的立體圖;
圖3是圖2的結構分解圖;
圖4是圖3中去除殼體後的結構分解圖;
圖5是圖4中去除連接杆後的結構分解圖;
圖6是圖5中去除枕架、枕杆以及部分按鈕後的立體圖;
圖7是圖6另一個角度的立體圖;
圖8是圖4中I部分的放大圖;
圖9是圖5中II部分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9所示,本實施例的能伸縮的汽車座椅頭枕,包括枕體1、枕架與枕杆3,所述枕體1套置在枕架外部,所述枕架能上下移動地設置在枕杆3上,所述枕架內設置有彈性杆4,所述彈性杆4的兩個端部分別卡置在枕杆3的鎖定槽31中,所述彈性杆4的兩個端面分別頂觸在枕架內壁上,所述枕架內設置有推動彈性杆4形變而使彈性杆4兩端脫出鎖定槽31的推桿5,所述推桿5的一端伸出枕體1,所述推桿5上設置有推桿5推動彈性杆4形變後回復到初始位置的復位裝置,彈性杆4側部的枕架內設置有阻止彈性杆4反向彎曲的頂杆6。所述枕架包括殼體2與固定座21,所述殼體2能脫卸地卡扣在固定座21上,所述固定座21的兩端設置有套筒22,所述枕杆3分別穿置在套筒22中,所述套筒22與固定座21的連接處設置有鎖定開口23,所述彈性杆4的兩個端部分別卡置在鎖定開口23中。所述頂杆6為具有兩處彎折且彎折角度相同的三段對稱折杆,所述三段對稱折杆的兩端分別頂觸在彈性杆4的杆體上,所述頂杆6的中部嵌置固定在固定座21的固定槽24中。所述復位裝置的具體結構為:所述枕架下部設置有凸柱25,所述凸柱25與復位彈簧51的一端相連接,所述復位彈簧51的另一端套置在推桿5的連接柱52上。所述推桿5的杆體上設置有條形通孔53,當推桿5沿枕架左右移動時,所述凸杆25能左右移動地設置在條形通孔53中。所述推桿5的下部設置有凹槽,所述彈性杆4設置在凹槽與枕架底部形成的容納腔中,所述推桿5上設置有凸起部55,所述凸起部55與彈性杆4的彎折處相頂觸而推動彈性杆4形變。所述推桿5的一端設置有連接部54,所述連接部54與按鈕11的卡槽相卡合,所述按鈕11設置在枕架的側部上。所述枕杆3為兩個,兩個枕杆3的頂部分別穿置固定在連接杆7對應的連接孔中。所述連接杆7位於連接孔處設置有間隙,所述間隙中卡扣提高固定穩定性的卡簧71。所述鎖定槽31為N個,N個鎖定槽31等間隔依次豎向設置在枕杆3的上部,所述N為大於6的自然數。
工作原理:按壓按鈕後,按鈕推動推桿移動,推桿的凸起部頂觸在彈性杆的彎折處,彈性杆的一端受到橫向推力,另一端受到枕架內壁的反作用力,而彈性杆的杆體上受到頂杆的支撐力,因此,彈性杆發生形變向中部拱起,彈性杆的兩個端部從鎖定開口中脫出,枕杆解鎖後能沿著套筒上下移動而調整到適合的位置上,此時復位彈簧收縮,使推桿回退,彈性杆的兩個端部再次卡入鎖定開口而將枕杆鎖定,完成枕體的高度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