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交流伺服驅動系統中的再生制動電路的製作方法
2023-08-11 13:50:16 1
專利名稱:一種交流伺服驅動系統中的再生制動電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路,特別是涉及一種交流伺驅動系統中的再生制動電路。
背景技術:
再生制動電路已廣泛應用於交流伺服驅動系統中,在伺服控制器上電過程中,如 果再生制動電路的+15V電源和伺服控制器內部直流母線電壓的時序處理不當,MOSFET管 會長時間導通,從而燒壞再生制動電阻和MOSFET管,本電路則是很好解決這一時序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交流伺服驅動電路中的再生制動電路,本電路結 構簡單、成本低廉、很好解決了交流伺服控制器上電過程瞬間再生制動電路中各路電壓的 時序問題,且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採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 用新型提出的一種交流伺服驅動系統中的再生制動電路,包括放電迴路、電壓採樣電路、 控制迴路,其特徵在於所述放電迴路包括再生制動電阻R、功率二極體D11、M0SFET管Q2、 電阻R11、電阻R15和功率二極體Z2 ;所述再生制動電阻R並聯至所述功率二極體Dll兩 端,所述功率二極體Dll的負極連接交流伺服驅動器直流母線的正極,所述功率二極體Dll 的正極連接所述MOSFET管Q2的漏極2,所述電阻R15並聯至所述MOSFET管Q2的源極1和 源極3之間,所述二極體Z2和所述電阻Rll串聯後正極連接至控制迴路的輸出端BRK。上述電壓採樣電路包括電阻R29、電阻R30、電阻R31、電阻R33、電解電容E21、電 容C25,所述電阻R29與電阻R30串聯,並且一端連接至放電迴路功率二極體Dl 1的負極,所 述電阻R31、電阻R33、電解電容E21、電容C25並聯,所述電解電容E21的正極連接至控制回 路的輸入端Vref。上述控制迴路包括電阻R56至電阻R60,穩壓管Z4,電解電容E25,電容C55至電 容C57,穩壓二極體Z5、光耦07,運算放大器UlO。所述VGC為外部+15V供電電源,所述電 阻R56 —端連接至外部輸入基準電壓REF上,另一端連接至運算放大器UlO的第十二輸入 端;所述電阻R57—端連接至外電壓採樣電路的電解電容E21的正極,另一端連接至運算放 大器UlO的第十三輸入端;所述電容C55 —端連接至運算放大器UlO的第十三輸入端,另一 端接地NDC ;所述電阻R58並聯連接在運算放大器UlO的第十二輸入端和第十四輸出端之 間;所述電阻R55—端連接所述外部輸入電源VGC上,另一端連接至所述運算放大器UlO的 第十四輸出端;所述電阻R59—端連接至所述運算放大器UlO的第十四輸出端,另一端連接 至所述光耦07的第三輸入端;所述穩壓二極體Z5—端連接至外部輸入電源VGC上,另一端 連接至所述光耦07的第二輸入端;所述電容C56—端連接至所述光耦07的第八輸入端,另 一端連接至所述光耦07的第五輸入端;所述光耦07的第六輸出端連接至放電迴路的二極 管Z2的正極上。藉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08]能夠很好解決了交流伺服控制器上電過程瞬間再生制動電路中各路電壓的時序 問題,其由放電迴路、電壓採樣電路、控制迴路組成,由MOSFET管Q2、功率二極體D11、功率 電阻R、電阻Rl 1、R15和二極體Z15構成放電迴路;由電阻R29至R33,電解電容E21、電容 C25構成電壓採樣電路;由電阻R53至電阻R59、光耦07構成控制迴路,本電路結構簡單、成 本低廉、且具有較高的穩定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再生制動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就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作如下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電機再生制動電路包括放電迴路7,電壓採樣電路8,控制 迴路9,所述放電迴路7包括再生制動電阻R、功率二極體D11、M0SFET管Q2、電阻R11、電阻 R15和功率二極體Z2 ;所述再生制動電阻R並聯至所述功率二極體Dll兩端,所述功率二極 管Dll的負極連接交流伺服驅動器直流母線的正極,所述功率二極體Dll的正極連接所述 MOSFET管Q2的漏極2,所述電阻R15並聯至所述MOSFET管Q2的源極1和源極3之間,所 述二極體Z2和所述電阻Rll串聯後正極連接至控制迴路的輸出端BRK。上述電壓採樣電路8包括電阻R29、電阻R30、電阻R31、電阻R33、電解電容E21、電 容C25,所述電阻R29與電阻R30串聯,並且一端連接至放電迴路功率二極體Dl 1的負極,所 述電阻R31、電阻R33、電解電容E21、電容C25並聯,所述電解電容E21的正極連接至控制回 路的輸入端Vref。上述控制迴路9包括電阻R56至電阻R60,穩壓管TA,電解電容E25,電容C55至 電容C57,穩壓二極體Z5、光耦07,運算放大器U10。所述VGC為外部+15V供電電源,所述 電阻R56 —端連接至外部輸入基準電壓REF上,另一端連接至運算放大器UlO的第十二輸 入端;所述電阻R57—端連接至外電壓採樣電路的電解電容E21的正極,另一端連接至運算 放大器UlO的第十三輸入端;所述電容C55 —端連接至運算放大器UlO的第十三輸入端,另 一端接地NDC ;所述電阻R58並聯連接在運算放大器UlO的第十二輸入端和第十四輸出端 之間;所述電阻R55 —端連接所述外部輸入電源VGC上,另一端連接至所述運算放大器UlO 的第十四輸出端;所述電阻R59—端連接至所述運算放大器UlO的第十四輸出端,另一端連 接至所述光耦07的第三輸入端;所述穩壓二極體Z5—端連接至外部輸入電源VGC上,另一 端連接至所述光耦07的第二輸入端;所述電容C56—端連接至所述光耦07的第八輸入端, 另一端連接至所述光耦07的第五輸入端;所述光耦07的第六輸出端連接至放電迴路的二 極管Z2的正極上。本實用新型再生制動電路,由電阻R29至R33,電解電容E21、電容C25構成電壓採 樣電路,電阻R29至R33分壓產生一個和直流母線電壓VDC成比例的電壓信號Vref ;由電阻 R53至電阻R59、電容C56、光耦07構成控制迴路,外部輸入電源VGC和基準電壓REF同時建 立;在交流伺服控制器上電瞬間,電壓採樣電路輸出信號Vref的建立時間比VGC和REF要 早,即Vref > REF,運算放大器UlO輸出低電平,但由於穩壓二極體Z5的作用,VGC沒有升 到足夠高的電平,光耦UlO的二極體端沒有電流流過,MOSFET管Q2截止,再生制動電路不工作,避免了上電過程中電源和採樣電壓Vref的時序關係而導致損壞再生制動電路。本電 路成本低、可靠性高。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故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 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交流伺服驅動系統中的再生制動電路,其包括放電迴路、電壓採樣電路、控制迴路,其特徵在於所述放電迴路包括再生制動電阻R、功率二極體D11、MOSFET管Q2、電阻R11、電阻R15和功率二極體Z2;所述再生制動電阻R並聯至所述功率二極體D11兩端;所述功率二極體D11的負極連接交流伺服驅動器直流母線的正極VDC;所述功率二極體D11的正極連接所述MOSFET管Q2的漏極2;所述電阻R15並聯至所述MOSFET管Q2的源極1和源極3之間;所述二極體Z2和所述電阻R11串聯後正極連接至控制迴路的輸出端BRK。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伺服驅動系統中的再生制動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電 壓採樣電路包括電阻R29、電阻R30、電阻R31、電阻R33、電解電容E21、電容C25 ; 所述電阻R29與電阻R30串聯,並且一端連接至放電迴路的功率二極體Dll負極; 所述電阻R31、電阻R33、電解電容E21、電容C25並聯; 所述電解電容E21的正極連接至控制迴路的輸入端Vref。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伺服驅動系統中的再生制動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控 制迴路包括電阻R56至電阻R60,穩壓管Z4,電解電容E25,電容C55至電容C57,穩壓二極 管Z5、光耦07,運算放大器UlO ;所述VGC為外部+15V供電電源,所述電阻R56 —端連接至外部輸入基準電壓REF上, 另一端連接至運算放大器UlO的第十二輸入端;所述電阻R57 —端連接至外電壓採樣電路的電解電容E21的正極,另一端連接至運算 放大器UlO的第十三輸入端;所述電容C55 —端連接至運算放大器UlO的第十三輸入端,另一端接地NDC ;所述電阻 R58並聯連接在運算放大器UlO的第十二輸入端和第十四輸出端之間;所述電阻R55 —端連接所述外部輸入電源VGC上,另一端連接至所述運算放大器UlO 的第十四輸出端;所述電阻R59 —端連接至所述運算放大器UlO的第十四輸出端,另一端連接至所述光 耦07的第三輸入端;所述穩壓二極體Z5 —端連接至外部輸入電源VGC上,另一端連接至所述光耦07的第 二輸入端;所述電容C56 —端連接至所述光耦07的第八輸入端,另一端連接至所述光耦07的第 五輸入端;所述光耦07的第六輸出端連接至放電迴路的二極體Z2的正極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關於一種交流伺服驅動系統中的再生制動電路,其包括放電迴路、電壓採樣電路、控制迴路,由MOSFET管Q2、功率二極體D11、功率電阻R、電阻R11、R15和二極體Z15構成放電迴路;由電阻R29至R33,電解電容E21、電容C25構成電壓採樣電路;由電阻R53至電阻R59、光耦O7、電容C56構成控制迴路,本電路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很好解決了交流伺服驅動器上電過程中的時序問題,且具有較高的穩定性。
文檔編號H02P3/22GK201699635SQ201020204079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9日
發明者劉光枝, 李海春 申請人:廣東伊萊斯電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