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公寓中的十大明星(愛情公寓如何從壞孩子到大明星)
2023-08-11 18:45:03 2
最近關於《愛情公寓5》換演員的傳言非常多,12月2日,製片人汪遠首次回應,透露《愛情公寓5》全部主演不會改變,續集將在明年夏天開拍,目前劇本寫作進展非常順利。
「還會拍《愛情公寓5》嗎?《愛情公寓》第五季什麼時候出?」今年年初,《愛情公寓4》上線之後,製片人和總編劇汪遠總會被問到同一個問題。這部劇發生在「愛情公寓」裡,是合租的男男女女之間的故事,用導演韋正的話來說,《愛情公寓》是用平視的視角看年輕人,有治癒、溫情、勵志這些屬於年輕人的元素,劇中幾位主人公的喜怒哀樂裡面有80後生活的影子。
在《愛情公寓4》開播之前,愛奇藝市場部副總裁陳劍峰曾跟汪遠打賭,陳劍峰預測這部劇在愛奇藝和PPS上平臺的播出量會達到13億,汪遠則預測13.6億播放量,可最終截止到2月28日,《愛情公寓4》在愛奇藝和PPS的播放量已經超過27億,遠遠超過《來自星星的你》。
項目管理式製作
通常情況下,國內電視劇拍攝成片的過程中已經交給專業剪輯公司做後期製作。而國產電視劇從拍攝到播出的製作周期幾乎都在半年以內,甚至有20集偶像劇在開拍3個月後就已經登錄衛視播出。
但5年來,高格文化卻全公司堅持每年只推出一部《愛情公寓》,後期製作由公司獨立完成,而作為製片人的汪遠也以項目管理的方式,控制由劇本到最後剪輯的每一個製作流程,這看似有些違背工業化的運作流程,但這種方式卻把每個細節都做到極致。
任何一部電視劇總會經過「編劇一度創作、導演二度創作、演員三度創作」這3個過程,而喜劇卻尤其是如此。
《愛情公寓》每一集都有密集的笑點,《愛情公寓4》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what's you QQ?」「鄙人姓黃,字輝馮」,「一朝被電擊,十年怕網線」許多劇中的臺詞都會成為網絡熱詞,但韋正介紹道,「這些笑點是由大家一起碰撞出來的,一層層構建和堆疊」。
汪遠對喜劇有天然的敏感,每次寫劇本都會希望它笑點密集,這是他在塑造人物、寫分集綱甚至分場綱過程中貫穿始終的意識。韋正則會在拍攝過程中根據情境加入一些可渲染的笑料,而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同樣會利用表情、語氣、肢體語言對笑點做最恰當的詮釋。
韋正在《愛情公寓》的拍攝過程中會使用更多變的鏡頭語言,例如韋正拍曾小賢與胡一菲兩人對話的場景通常要換五、六個機位,以保證剪輯出來的快節奏,《愛情公寓》群戲較多,在曾小賢說話的時候,韋正則需要用機器去拍攝其他所有人的反應,捕捉笑點。
因此國產電視劇的耗片比通常為1:4左右,國產電影也在1:10〜1:15之間,但《愛情公寓》的耗片比卻達到了1:20,韋正也需要自己挑選素材控制剪輯流程。僅僅在《愛情公寓》中出現的笑聲就有300多種,它們全部以手工的方式插在最恰當的節點。這讓韋正覺得,自己是在用情景劇的經費、拍電影的方式製作《愛情公寓》。
《愛情公寓4》的後期製作從2013年2月份開始啟動,卻一直做到11月份才完成,這被汪遠稱為史上最漫長的後期製作,大約是同類國產劇後期製作時長的四到五倍。也是因為這樣,《愛情公寓》從第一部開始就將90%的製作費用在前期拍攝和後期製作上。
但這幾乎違背了所有國產電視劇的價值排列次序,電視臺的長劇採購決策通常都會取決於主創團隊和明星陣容,甚至會在開拍之前把一半資金付給明星,就像汪遠讓你說,「劇本無法用量化數據評判它的價值,但是明星卻可以」,可《愛情公寓》卻恰恰相反,以劇本為長項,拉動整個項目,也憑藉優質的劇本將新人捧紅成為明星。
或許《愛情公寓》的「項目管理」式製作模式並無法成為主流。但在視頻網站興起之後,優質內容的觀眾群會在網絡上完成積累,這足以讓這種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握有更多的話語權。既然電視臺買劇決策開始借鑑視頻網站的播出數據,這種並不規則的優質內容自然也有更大的市場空間。
從電視劇到文化品牌
經過5年時間,高格文化從最初9人的團隊發展到現在三四十人的公司,也從上海廣播大廈搬到徐匯區天鑰橋路D1國際創意空間,但這5年裡,對於《愛情公寓》「抄襲美劇」的質疑和追捧一樣從未消失過,但汪遠對此卻非常坦然,「我從來沒有說過我沒有借鑑美劇,而情景劇的創作本來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汪遠坦言,美劇《老爸老媽的浪漫史》對於《愛情公寓》的劇本創作影響很大。「這個世界上也並不存在絕對的創新,而創新就是現有知識結構和信息系統的重新排列組合」。汪遠認為歡樂不是他自己創造出來的,而他只是把各種各樣的歡樂匯聚到《愛情公寓》,並加上本土化的原創。
其實在中國的影視環境裡,持續5年做同一部劇,是很難堅持的事情,演員也通常希望嘗試更多不同的角色,以豐富自己的履歷。《愛情公寓》也在第二年裡同樣經歷過演員的薪酬爭議、違約甚至離開,而汪遠甚至因此不得不在多重牽制中改寫劇情。
因此作為製片人,汪遠很清楚這個項目繼續推進的難度。「現在回憶起來,最開心的還是第一季,當時演員都坐公交車來面試,每個人都對這部劇充滿熱情」。而《愛情公寓》倘若應觀眾所期待的,立即操作《愛情公寓5》自然沒有問題,但邊際效益卻是遞減的。
僅管汪遠的編劇團隊中許多人都是他的大學同學,大家擁有一致的喜劇價值判斷,這已經是很難得的事,但依舊沒有辦法實現每個參與創作者之間的無縫對接,無法完成一個工業化的流程製作。整個劇組在執行力方面的缺陷也無法迴避。如果讓《愛情公寓》持續保持活力,這些都是必須要填補的短板。
明年《愛情公寓5》如期而至,這大概是汪遠等待的最佳環境和時機,汪遠不想讓《愛情公寓》像許多國產電視劇那樣,完成一次性銷售,就變成貼在牆上的標本,《愛情公寓》這個品牌卻依舊活著,依然可以再創作。「這個品牌依然有賺錢的能力,這才是最終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