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魅力四射的超級城市(高樓林立的超級城市)
2023-07-13 02:59:35 1
多樣性催生了繁榮,枯燥和單一則孕育著毀滅。
口述 / 吳曉波
人類應該居住在怎樣的城市裡?
這個問題很複雜,複雜得不像一個問題。
如果從終極意義來看,城市應該滿足人的各項需求。但問題是,人有各種不同的需求,城市如何滿足,又該如何有效地滿足需求?
當人類進入電氣化時代,城市建設也撞上了一個革命性時刻。當時三樣產品的出現改變了城市的命運。
它們是汽車、電梯和抽水馬桶。
汽車改變了距離的意義,電梯改變了高度的意義,抽水馬桶則改變了衛生系統的意義,它們讓人類可以重新想像應該居住在怎樣的空間裡。
與此同時,機械的力量賦予了一位名叫勒·柯布西耶的法國建築學家無限的靈感,他由此提出了「光輝城市」的理念:
城市按照需求分為不同的功能區,高密度的居住與工作空間,專為汽車交通建設的道路網和集中的公共服務體系。
現代主義運動先驅 勒·柯布西耶
「光輝城市」的背後是一套「功能主義」哲學,它在隨後幾十年裡主導了全球大型都市的城市改造理念。
01十多年前,我曾去過巴西利亞——巴西歷史上繼薩爾瓦多和裡約熱內盧的第三任首都。巴西利亞就是一座典型的根據柯布西耶「光輝城市」理念而打造的城市。
從1956年開始,總統庫比切克為了發展內陸、加強對各州控制,歷時41個月,終於在1200米的荒涼高原上組織重建了這座「理想之都」。
從衛星圖上看,整座城市就像一架大飛機。
巴西利亞衛星俯視圖
機頭是三權廣場,國會、總統府和最高法院坐落於此,機尾是火車站和工業區。機頭和機尾由兩條長8公裡、寬250米的主幹道和中軸綠化串聯起來。
前艙是政府部門、廣場和大教堂,後艙是文教區、體育城、電視塔。
龐大的機翼是由多個豆腐塊狀的鄰裡單元組成的住宅區,被稱為「超級小區」,學校、教堂、公廁、藥店、綠化一應俱全。
而機翼和機身連接處是中央商務區,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裡面設有商場、銀行、大劇院、大飯店……
總之,規劃大師盧西奧·科斯塔將城市按照行政、居住、工作、娛樂等功能嚴格區分,甚至細分到酒吧區、修車區、賽車區,然後用四通八達的快速路,連接各個功能區。
當時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整座城市居然沒有交通信號燈,代替它的是隨處可見的環島路。行人過馬路,只要揮揮手,車就自覺讓行。
巴西利亞規劃得很有秩序感和藝術感,到處都是構建新穎的建築和雕塑,由科斯塔的學生、建築大師奧斯卡·尼邁耶親自操刀。
巴西利亞大教堂
所以這座城市於1960年正式建成,1987年就被定為「人類歷史文化名城」,成為最年輕的世界文化遺產。它代表了一代人和現代建築學派對城市的重新想像。
02看上去是不是非常眼熟?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工地,一些超級城市的人口從100萬、200萬,增長到500萬、1000萬,在城市擴容的過程中,柯布西耶的「光輝城市」理念被一些城市奉為圭臬。
這一類功能主義城市規劃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優點是利於產業聚集,極大提升了商業效率,降低了城市運行的成本,同時人口和信息的集中可以誕生很多新的商業模式,尤其是服務產業。
在「光輝城市」的藍圖中,商業最集中的區域被稱為中央商務區CBD。
比如,北京在1984年就建成內地第一個CBD功能區——北京國貿。如今,上海有陸家嘴CBD,深圳有福田CBD,廣州有天河CBD。
廣州天河CBD夜景
天河CBD是中國最大的中央商務區,擁有總部企業413家,世界500強企業分支機構98家,是廣州最強的經濟引擎,2020年它的GDP總量達到3328億元,以0.2%的土地貢獻了廣州市1/8的經濟總量。
但是,由功能主義哲學引導的「光輝城市」同樣存在缺陷。
在巴西利亞的時候,當地司機就和我們抱怨,大致意思是說在這座秩序之城中,喜歡夜生活的巴西人想去酒吧和夜店,就得駕車去娛樂區,修車必須去修車區,沒有一輛車簡直寸步難移。
而如果你「不幸」住在機翼頂端,生活更是難上加難;由於商業區過於集中,容易造成市中心的堵車;快速路過多,經常發生交通事故,而路邊的商店幾乎絕跡。
井井有條的「理想之城」卻讓居民產生一種違背於日常生活的荒誕感。
巴西利亞的功能區和居住區都由一個字母代表,居民家庭地址則由字母和數字組成,而商業區「複製-粘貼」的高樓,證明了數字、邏輯和機器主宰這裡的一切。
這種荒誕感或許是我近十年才真正感受到的。
在中國的某些新城或大型CBD中,功能主義讓每一塊貧瘠、荒涼的土地立起一座座千篇一律的建築物。
但它的「陰暗面」,卻是燥熱的路面、刺眼的反光玻璃、毫無感情的車流,和在半夜空蕩蕩的大馬路旁買不到一瓶水的一聲嘆息。
一座為機器、效率服務的城市,很容易讓人失去尺度感,而一旦人失去了尺度感,就容易在高樓大廈面前顯得卑微、渺小。
而巴西利亞的現狀也向世人證明了它只是城市規劃師的「孤芳自賞」,為了保護「飛機」的完整性,政府禁止住宅區無序擴容,結果是新的居民難以融入,老的居民因生活不便而逃離。
上世紀90年代末,巴西利亞周圍蔓延出大片未經規劃的「城市」:貧民窟和郊區別墅群。
根據統計,巴西利亞共260萬人,其中70%的居民生活在「飛機」的外圍,1.5萬戶家庭生活在離總統府僅30公裡的羅西尼亞貧民窟。
「柯布西耶式」的城市構想,最終被人們瑣碎的日常生活擊破。
03到了1980年,一位名叫簡·雅各布斯的北美家庭主婦,寫了一本書《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對柯布西耶的「光輝城市」理念提出了挑戰。
她認為,真正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應該有相互融合的商店和住宅,有很多汽車不能通過的曲折的小道、市井氣息濃厚的街區……
廣東江門老城區街景
雅各布斯將它們稱為「城市之眼」——這些缺乏規劃的、由時間逐漸培育成的城市空間,才是城市真正的活力和精華。在雅各布斯的眼裡,多樣性催生了繁榮,枯燥和單一則孕育著毀滅。
這似乎是我們原本習以為常的生活。
不久前看到一個故事。一位64歲的義大利設計師離開了威尼斯豪宅,搬進了只有34㎡的上海「老破小」。但他說,這是他一輩子住過最棒的小屋,因為整個社區都是他的鄰居。
他回憶道,有一次,他在暴雨中狂奔時看到6位鄰居在水果店避雨閒談,這個場面令他感動,因為這就是生活。
過去的很多年裡,柯布西耶的「光輝城市」和雅克布斯的「城市之眼」,這兩種截然對立的城市規劃理念,兩邊的支持者為之爭吵多年。
今天,我們恐怕無法有絕對的理由站在柯布西耶一邊或雅各布斯一邊。因為對於一座現代城市,特別是人口超過500萬的超大型城市,我們既需要很多整齊劃一的功能區,更需要充滿人間煙火味的背街小巷。
唯一不變的道理是,少一點真空,多一點尊嚴。
音頻策劃 | 徐濤
音頻運營 | 常秀娟 | 主編 | 鄭媛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