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原著主要內容概括(流浪地球2的原著講了什麼)
2023-07-13 07:29:41 1
趕在假期結束前,終於看了《流浪地球2》。才意識到上次自己主動邁進電影院貢獻票房給國產電影的時候,是19年的《流浪地球1》。
全為了這個IP,劉慈欣。
對,不是為了「流浪地球」,是為了劉慈欣。
筆者也算不上什麼硬核科幻迷,但大劉的《三體》、《球狀閃電》、《超新星紀元》,以及像《流浪地球》等一些短篇作品,也都看過,且有的還不止看了一遍。
所以,多少對原著帶有一些執著,理由也很充分,因為原著實在非常精彩。而電影情節和原著差別很大,很多的原創劇情和故事線,除了「流浪地球」的框架外,說電影是另外一部作品也不為過。
那麼,原著到底是講了個什麼樣的故事?關鍵點是什麼?有哪些值得深思的?
這裡簡要介紹下劇情,《流浪地球》小說分為3部分
一、剎車時代
先介紹這一切的緣由:太陽的災變——氦閃
天體物理學家們發現太陽內部氫轉化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計算機預演出來氦元素的聚變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太陽內部,由此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這將導致太陽急劇膨脹,在氦閃的爆發中,我們的星球會被汽化,太陽系也會不復存在。
於是,作為地球上最高等級的生物,人類組織了聯合政府,最終決定給地球裝上推進器,逃離太陽系,目的地是有4.3光年遠的半人馬座比鄰星。
人類的逃亡分為五步:
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
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
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掉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
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
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加速)、流浪時代Ⅱ(減速)、新太陽時代。
整個移民過程將延續兩千五百年時間,一百代人。
那首先是第一步,讓地球「剎車」,即停止自轉。於是,地球會有一半的地方將永遠是白天,另一半則永遠是黑夜。
主人公「我」出生在剎車時代的末期,父親是一名太空人。對於那個時代的孩子來說,去體驗現在的地球是一門專門的課程,在終於到達地面看到地球發動機的真貌時,作者通過主人公的感受,用了這樣一段描寫:
我突然想起不久前的一堂哲學課,那個憔悴的老師給我們出了一個謎語。
「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
我打了一個寒戰,接著把這個謎語告訴了身邊的小星老師。她想了好大一會兒,困惑地搖搖頭。我把嘴湊到她耳邊,把那個可怕的謎底告訴她。
死亡。
在這裡,也交代了本書一個非常重要的點:「飛船派」和「地球派」
所謂「飛船派」,就是建造人類方舟,拋棄地球母星,尋找新的行星。代表了激進的一方。
然而這裡主人公的班主任小星老師也指出:
小星老師從隨身帶來的一個小箱子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了那個玻璃球,死去的小蝦漂浮在水面上,水已混濁不堪,腐爛的藻類植物已失去了綠色,變成一團沒有生命的毛狀物覆蓋在珊瑚上。
「這個小世界死了。孩子們,誰能說出為什麼?」小星老師把那個死亡的世界舉到孩子們面前。
「它太小了!」
「說得對,太小了,小的生態系統,不管多麼精確,是經不起時間的風浪的。
飛船派們想像中的飛船也一樣。」
「我們的飛船可以造得像上海或紐約那麼大。」阿東說,聲音比剛才低了許多。
「是的,按人類目前的技術也只能造這麼大,同地球相比,這樣的生態系統還是太小了,太小了。」
二、逃逸時代
人類開始逐步進入到地下生活。但因為越來越遠離太陽,地球環境的巨變,帶來了各種災難。在一次地下巖漿爆發後,按照年齡從幼至老排序逃難,主人公的母親只能排在隊伍最後,不幸遇難。
而這個時代,愛情婚姻似乎成為了非常輕易的產品,人類對此都不再那麼在意。
在這個時代,人們在看四個世紀以前的電影和小說時都莫名其妙,他們不明白,前太陽時代的人怎麼會在不關生死的事情上傾注那麼多的感情。當看到男女主人公為愛情而痛苦或哭泣時,他們的驚奇是難以言表的。
在這個時代,死亡的威脅和逃生的欲望壓倒了一切,除了當前太陽的狀態和地球的位置,沒有什麼能真正引起他們的注意並打動他們了。這種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關注,漸漸從本質上改變了人類的心理狀態和精神生活,對於愛情這類東西,他們只是用餘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賭徒在盯著輪盤的間隙抓住幾秒鐘喝口水一樣。
不過數年後,主人公遇到了日本人加代子,倆人一見鍾情並結婚。
這期間,地球在穿越小行星帶時,主人公的父親遭到小行星碎片衝擊而殉職。
然後,地球和木星逐漸接近,這裡對木星的描述非常讓人震撼:
人們都在緊張地盯著西方的地平線,地平線上出現了一片暗紅色的光,那光區漸漸擴大,伸延到整個地平線的寬度。我現在發現那暗紅色的區域上方同漆黑的星空有一道整齊的邊界,那邊界呈弧形,那巨大的弧形從地平線的一端跨到了另一端,在緩緩升起,巨弧下的天空都變成了暗紅色,仿佛一塊同星空一樣大小的暗紅色幕布在把地球同整個宇宙隔開。
當我回過神來時,不由倒吸一口冷氣,那暗紅色的幕布就是木星!我早就知道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現在才真正感覺到它的巨大。這宇宙巨怪在整個地平線上升起時產生的那種恐懼和壓抑感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
木星恐怖地上升著,漸漸佔據了半個天空。
這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雲層中的風暴,那風暴把雲層攪動成讓人迷茫的混亂線條,我知道那厚厚的雲層下是沸騰的液氫和液氦的大洋。
著名的大紅斑出現了,這個在木星表面維持了幾十萬年的大旋渦大得可以吞下整整三個地球。這時木星已佔滿了整個天空,地球仿佛是浮在木星沸騰的暗紅色雲海上的一隻氣球!而木星的大紅斑就處在天空正中,如一隻紅色的巨眼盯著我們的世界,大地籠罩在它那陰森的紅光中……
這裡,地球逃離木星的部分,作者描寫的並不多。反而是電影賦予了更多的想像空間。
三、叛亂
「飛船派」和「地球派」的鬥爭始終沒有停止,也最終在這章裡爆發了。
流浪了4個世紀後,太陽的氦閃並沒有出現,不知不覺中人類開始自我懷疑。在傳聞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叛亂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了。加代子也參加了叛軍一方並最終戰亡。
當主人公也一起衝進地球駕駛室後,將五千多名著最後的地球派處死在冰原之上,並大聲頌揚太陽的時候,最諷刺的結局出現了。
太陽氦閃爆發了。
故事寫到這裡已經將最高潮的部分交代出來了。
其實,從理論上講,人類的科技水平是無法推動地球去流浪的。飛船派的主張,其實可能更具有可操控性。而人類的陰暗面和無救,也是其一直在不同的作品中所表達的很隱晦卻很主要的線索。
很多類似的作品其實都會看到,裡面的大boss,想要毀滅人類,但他們會保存文明的延續,那麼那些人類的存在還是必需的麼?
雖然這些對於現世的你來說可能沒有意義,但對於生命延續的方式,人性的本質探索,不管是何時都是需要去思考的一個辯證思維。
雖然,可能最後,也可能沒有正確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