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逗比的家長群是真實的嗎(明星也逃不過的家長群)
2023-07-13 01:50:30 2
來源:育兒網(ci1906)
最近某節目中,歌手張杰透露自己身份轉變後經歷的頗為無奈的一件事——家長群!
各位家長看到這三個字有沒有心裡一顫。
節目中張杰表示,以前從來不加群,連朋友圈都不怎麼發,自從有了孩子後,不進群不行。
遇上需要接龍的,還必須得說個話,不然就沒有你的孩子。
原來明星也逃不過家長群。
網友評論:傑哥一次還得接兩個名額。
再過兩年說不定就是三個。
誰能想到曾經社恐,因為不說話被踢出群的張杰現在都成了社牛。
01
家長群是方便家長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情況的橋梁,但也經常鬧出不少好玩的事。
人類的本質是複讀機
都說人類的本質是複讀機,家長更是將這一點貫徹得很是徹底。
一鍵複製是家長回復消息的最常規操作。然而,一個不小心跟錯了隊,那場面就不太好看了。
咱們隔離就隔離,倒也不必把命搭上去啊!
看來這位是個用手寫鍵盤的家長:
圖源:微博@菜球可愛多
氣氛組永不缺席
我發現身邊的家長朋友們幾乎都到過「會說話」的家長,只要有他們在,群內的氣氛永遠到位。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別急
芋圓到底是誰的家長!
圖源:@芋圓絕啦
各種失誤層出不窮
誰都有看岔眼,打錯字的時候,但這要是發生在家長群,一整個就是社會性死亡的狀態。
方便起見,不少家長群會在選擇群內繳費。可要是遇上大意的家長,群裡發的資料費被當成紅包搶瘋了。
大家是否有過同款經歷,群名稱、群暱稱啥啥搞不清,反正我體會過,那一刻想找個地方把自己埋起來。
圖源:微博@Simoneurus
這位媽媽冷靜點別太激動了!
這個傳統文化發揚的過於到位了:
神發言
之前特別火的「張星星爸爸」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這位爸爸的神發言承包了我不少笑點。
經典永流傳的「慘案現場」就是出自他之手。
其他家長:感覺有被內涵到!
02
儘管家長群會給大家帶來不少輕鬆搞笑的瞬間,但總歸還是一個讓人鴨梨滿滿的地方。特別是在網課期間,家長的任務一下子多了起來,不僅要盯著孩子上課,課後還得負責改作業。
群內的消息根本不敢屏蔽,生怕錯過了什麼,可又受不了源源不斷的「收到」,老師發的消息恨不得往上滑好久才能看到。這個家長群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特別是被單獨@的時候,又頭大又丟臉。
甚至還有家長因為不經常回復群內消息被老師點名,情緒崩潰,失控哭起來。
承受太多的不只有家長,老師的壓力也不小。每次在群裡發布通知,都架不住家長「熱情似火」的回覆,你來我往重要的消息總是會被頂上去。
圖源:微博@橙子小神仙呀
還有些猝不及防的問題,老師一時都不知道該如何回復是好。
圖源:@神秘西西
03
家長群之所以讓不少家長產生焦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逐漸變了味。想要回到本來的模樣,還得大家一起做出改變,理性對待。
相互尊重
對家長來說,將孩子託付於老師是出於信任,於老師而言,教書育人是一種使命,有時候互相換位思考,在尊重的基礎上溝通避免讓雙方產生不適感,效率也能大大提高。
合適的時間說合適的話
家長群是屬於大家的公共空間,個別孩子的私人問題完全可以私下找老師溝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沒有必要發到群裡來。
高效傳遞信息
幾乎所有老師和家長都有家長群,經常響個不停,然而打開一看,全是「收到」「好的」之類的無效信息,這難免惹人惱火。
所以家長群裡還是立好規矩,什麼情況下家長需要回復,比如老師明確要求「收到請回復」時,其餘時候不要刷屏,讓老師的通知在最顯眼的地方掛著,也方便其餘家長看到。
-END-
其實,家長群只是一個工具,如何正確利用好它,關鍵還是看老師和家長。
本文來源:育兒網,你的智慧母嬰家庭生活方式。本文來自公眾號:育兒網(ci1906),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對啦~
由於微信訂閱號經常改版,
大家是不是經常找不到麥咭呀?
為了避免錯過每天的推送和福利活動
大家記得把「麥咭成長說」設置為星標★
關注只需要五秒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