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輥輪的製作方法
2023-07-13 00:05:51
專利名稱:充氣輥輪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系關於一種輥輪,特別是指一種充氣輥輪。
按,輥輪主要用於夾持、輸送、塗布、貼合、輾壓等用途,其中在夾持輸送及塗布、貼合上有時需對不平坦表面進行,例如浪板,或是一面為平坦面、另一面為波浪凹凸狀之板材,針對此等物件需適當調整輥輪組之間距及其硬度。
本實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充氣輥輪,其可因應不同夾持物件之形狀而予穩固的夾持。
本實用新型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充氣輥輪,其可調整夾持之壓力。
本實用新型之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充氣輥輪,其輥輪不易磨損,使用壽命較長。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所提供之一種充氣輥輪,其中包含有一轉軸;兩固定件,分設於該轉軸兩側,呈平行排列;一彈性管,套設於該轉軸,其兩端分別設於該兩固定件,而在管內形成一氣室;兩迫緊件,分別鎖固於該兩固定件,用以將該彈性管兩端夾持迫緊定位,使氣室呈氣密狀態;一氣嘴,設於該轉軸或是任一固定件之預定位置,並與該氣室連通,用以供灌氣入該氣室。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充氣輥輪,其中該轉軸中央設一未貫穿之軸孔,其體身設至少一噴孔,導通該軸孔與氣室,該氣嘴則氣密固設於該軸孔開口端。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充氣輥輪,其中該固定件呈圓盤形,其盤緣凸設一圈凸肋;該彈性管內壁兩端各環設一圈凹槽,用以嵌設在該凸肋上,該彈性管兩端外壁各環設一圈凹部;該迫緊件呈環板形,其環緣沿軸向延伸一圈肩部;用以嵌套在該彈性管凹部上;對應之固定件與迫緊件則以鎖固元件鎖合。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充氣輥輪,其中該兩固定件之一或兩者是由兩元件組成,第一元件呈圓盤形,固設於轉軸上,其外徑較彈性管內徑小,以便於彈性管由該端穿設套入,第一元件外緣環設一凹部,第二元件呈環板形,其外緣沿軸向延伸一圈環形肩部,在肩部外側面凸設該凸肋,第元件以其板身嵌設在第一元件之凹部,並以預定數目之鎖固元件鎖合,在該兩元件之間設至少一條密封環。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充氣輥輪,其中該等鎖固元件為螺栓。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充氣輥輪,其中該兩固定件呈圓盤形,其外緣沿軸向延伸一圈環形肩部,該肩部內壁呈推拔面;該彈性管呈直管形,其兩端分別套設於該兩肩部內;該兩迫緊件呈環板形,其外緣亦設推拔面,系嵌設在該兩彈性管之兩端內,並與該兩固定件之推拔面配合氣密夾持迫緊該彈性管兩端;該兩迫緊件與固定件間再以鎖固元件鎖合。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充氣輥輪,其中該迫緊件凸設螺栓,固定件上設臺階孔,其內設至少一密封環及一環形墊片,並以一螺帽鎖合螺杆。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充氣輥輪,其中至少一固定件是由兩元件所組成,第一元件呈圓板形,其外徑小於迫緊件之內徑,以便於迫緊件穿套,第二元件呈環板環,具該固定件之肩部及推拔面,兩元件間設凹凸楔合部位,並以鎖固元件鎖合,在兩元件間並設至少一密封環止漏。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充氣輥輪,其中該固定件呈圓盤形;該兩迫緊件略呈C形環,其開口端設兩肩部,並以鎖固元件穿過該兩肩部將其鎖合,用以使該兩迫緊件緊密的將該彈性管二端分彆氣密固夾在該二固定件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充氣輥輪,其中該兩固定件外環面上設有凹槽,該兩迫緊件對應該兩固定件之凹槽位置設有凸肋。
藉助於上述構造,可在其氣室內灌以預定壓力之空氣,令其彈性管以預定壓力,並因應被夾持物件之表面形狀,變形壓貼在被夾持物表面,以獲致穩固、均勻的夾持輸送效果者。
茲舉四實施例配合
於後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外觀立體圖。
圖2是圖1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沿圖1中3-3剖線的剖視圖。
圖4是實施例一的使用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一的另一使用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組合剖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組合剖視圖。
圖8是圖7的端視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組合剖視圖。
圖10是沿圖9的10-10剖線的剖視圖。
首先請參閱圖1至3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充氣輥輪10包含有一轉軸20。
兩固定件30,分設於該轉軸20兩側,呈平行排列。
一彈性管40,套設於該轉軸20上,其兩端分別設於該兩固定件30上,而在管內形成一氣室41。
兩迫緊件50,分別鎖固於該兩固定件30上,用以將該彈性管40兩端夾持迫緊定位,使氣室41呈氣密狀態。
一氣嘴60,設於該轉軸20或是任一固定件30之預定位置,並與該氣室41連通,用以灌氣入該氣室41。
本實用新型之氣嘴60是設於轉軸20一端,轉軸20中央設一未貫穿之軸孔21(亦可將一管件封閉一端而成),其體身設至少一噴孔22,導通該軸孔21與氣室41,氣嘴60則氣密地固設於軸孔21的開口端。
該固定件30呈圓盤形,其盤緣凸設一圈凸肋31。
該彈性管40內壁兩端各環設一圈凹槽42,用以嵌設在凸肋上。該彈性管40兩端外壁各環設一圈凹部43。
該迫緊件50呈環板形,其環緣垂直延伸一圈環形肩部51,用以嵌套在該彈性管40凹部43上,並以螺栓52鎖固在該固定件30上,利用該肩部51與凸肋31將該彈性管40的兩端迫緊呈氣密夾持。為保持氣室41氣密,該螺栓52不得穿透該固定件30,換言之,固定件30上是設未貫穿之螺孔供螺栓52螺合。
此外,實施上是先將兩固定件30固設在轉軸20上,再套設彈性管40,最後再以兩迫緊件50鎖固。為便於該彈性管40套設起見,可將兩固定件30中之任一(或二者)設由第一元件32與第二元件33組成,第一元件32呈圓盤形,固設於轉軸20上,其外徑較彈性管40內徑小,以便於彈性管40由該端穿設套入,第一元件32外緣環設一凹部34,第二元件33呈環板形,其外緣沿軸向延伸一圈環形肩部35,在肩部35外側面凸設該凸肋31,第二元件33以其板身嵌設在第一元件32之凹部34,並使其凸肋31嵌設在該彈性管40之凹槽42,再以若干螺栓將該元件32、33鎖合,同理該螺栓不得穿透第一元件32,且在第一元件32與第二元件33之間需設密封環,以確保氣密。實施上後述的螺栓與前述螺栓52可分別設置,本實施例則是合而為一,並在兩元件32、33間設至少一密封環36止漏。
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為求彈性管40氣密夾持,因此在彈性管40設凹槽42及凹部43,但實際上亦可不設該等凹槽及凹部,僅以固定件及迫緊件即可獲得優良的氣密夾持效果。
如圖6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之組合剖視圖,該充氣輥輪70亦包含有一轉軸71;兩固定件72;一彈性管73;兩迫緊件74;以及一氣嘴75。其不同點在於該彈性管73呈直管形,不設凹槽、凹部。該固定件72呈圓盤形,其外緣沿軸向延伸一圈形肩部76,該肩部76內壁呈推拔面77,彈性管73之兩端分別套置於該二肩部76內。該兩迫緊件74呈環板形,其外緣亦設推拔面78,嵌設在該彈性管73之兩端內,並與固定件72之推拔面77配合以氣密地夾持迫緊該彈性管73兩端,該兩迫緊件74與固定件72間再以鎖固元件鎖固。本實施例是在迫緊件74凸設螺杆79,固定件72上設臺階孔80,其內設一密封環81及一環形墊片82;並以一螺帽83鎖合螺杆79,以墊片82壓迫密封環81略微變形,用以氣密封閉該臺階孔80。該氣嘴75則氣密固設於一固定件72上,與氣室84導通,該轉軸72則不設軸孔與噴孔。此外,為便於組裝,其中一固定件72亦由兩元件85及86所組成,第一元件85呈圓板形,其外徑小於迫緊件74之內徑,以便於迫緊件74穿套,第二元件86呈環板形,具前述之肩部76及推拔面77,兩元件間設凹凸楔合部位,並以螺栓87鎖固,在兩元件85、86間並設至少一條密封環88止漏。
本實用新型的充氣輥輪可使用在印刷機、上膠吹袋造紙機、紡織檢布機等機械上,茲舉上膠機為例做說明。此外,本實用新型可配合多支輥輪呈不同搭配型態使用,為便於說明起見,僅舉最基本的二支輥輪組做說明。
如圖4所示,假設待上膠的物件91一面為平面,另一面呈波浪狀,則一輥輪90可使用金屬或橡膠輪,另一輥輪使用充氣輥輪10,將空氣經由氣嘴60打入氣室41內,彈性管40受氣壓撐張,將順沿著波浪面形狀與其貼觸,且因空氣壓在氣室41內各點之壓力均相同,故可以非常平穩順利地夾持導送物件,並對其上膠。
如圖5所示,假設上膠如浪板形的物件92時,可以上下二輥輪均使用充氣輥輪10,利用氣壓使二彈性管40之管壁順著夾持導送物件之形狀貼接夾持。
本實用新型之優點在於1.夾持導送物件非常平順穩定。因彈性管之管壁受內部壓力作用將平順的貼觸在夾持物件表面。
2.夾持壓力非常穩定。因彈性管內部壓力作用在各點均一致,故其夾持壓力非常平均,不受物件表面凹凸影響,且可以空氣壓控制壓力,調整非常簡便。
3.可順應不同物件之厚度,不需經常調整輥輪組間之間距,操作上非常省事。使如廢棄物粉碎回收設備中,使用本實用新型導送物件,可適應不同廢棄物或粉碎料之形狀及大小。
4.可避免輥輪局部磨損,延長使用壽命,已知橡膠或金屬輥輪若長期夾持輸輸送同一形狀之物件,則在與物件夾持面容易磨損,本實用新型使充氣輥輪,其彈性管40受物件之反作用力會往內凹撓曲變形,而非壓縮變形,一但外力解除,受內部氣壓作用即又恢復原狀,故幾乎不會磨損。
又如圖7、8所示,系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其包含有一轉軸100;兩固定件101,呈圓盤形,平行排列固定在轉軸100上,其外環面各設有一凹槽102;一彈性管103,套設在該固定件101上;兩迫緊件104,略呈C形環,套設在該固定件101外側,用以夾固該彈性管103端,其對應凹槽102位置設有凸肋105,用以將彈性管103端緊密嵌夾,其外側面設有兩肩部106,可供螺栓107鎖合,使其緊密的夾持住該彈性管103;一氣嘴108,設於一固定件101上。
如圖9、10所示系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其大體構造與第三實施例同,亦包含有一轉軸110;兩固定件111;一彈性管112;兩迫緊件113;以及一氣嘴114;該迫緊件亦略呈C形狀,具有兩肩部115,各以一螺栓116迫緊鎖固。其不同點在於該兩C形迫緊件113具有較大的徑向寬度,可在充氣輥輪兩側形成兩阻擋壁面,可配合較小尺寸的輥輪(圖9中假想線所示)使用,此型可防止塗料外溢噴濺。
權利要求1.一種充氣輥輪,其特徵在於包含有一轉軸;兩固定件,分設於該轉軸兩側,呈平行排列;一彈性管,套設於該轉軸,其兩端分別設於該兩固定件,而在管內形成一氣室;兩迫緊件,分別鎖固於該兩固定件,用以將該彈性管兩端夾持迫緊定位,使氣室呈氣密狀態;一氣嘴,設於該轉軸或是任一固定件之預定位置,並與該氣室連通,用以供灌氣入該氣室。
2.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之充氣輥輪,其特徵在於該轉軸中央設一未貫穿之軸孔,其體身設至少一噴孔,導通該軸孔與氣室,該氣嘴則氣密固設於該軸孔開口端。
3.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之充氣輥輪,其特徵在於該固定件呈圓盤形,其盤緣凸設一圈凸肋;該彈性管內壁兩端各環設一圈凹槽,用以嵌設在該凸肋上,該彈性管兩端外壁各環設一圈凹部;該迫緊件呈環板形,其環緣沿軸向延伸一圈肩部;用以嵌套在該彈性管凹部上;對應之固定件與迫緊件則以鎖固元件鎖合。
4.依據權利要求3所述之充氣輥輪,其特徵在於該兩固定件之一或兩者是由兩元件組成,第一元件呈圓盤形,固設於轉軸上,其外徑較彈性管內徑小,以便於彈性管由該端穿設套入,第一元件外緣環設一凹部,第二元件呈環板形,其外緣沿軸向延伸一圈環形肩部,在肩部外側面凸設該凸肋,第二元件以其板身嵌設在第一元件之凹部,並以預定數目之鎖固元件鎖合,在該兩元件之間設至少一條密封環。
5.依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之充氣輥輪,其特徵在於該等鎖固元件為螺栓。
6.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之充氣輥輪,其特徵在於該兩固定件呈圓盤形,其外緣沿軸向延伸一圈環形肩部,該肩部內壁呈推拔面;該彈性管呈直管形,其兩端分別套設於該兩肩部內;該兩迫緊件呈環板形,其外緣亦設推拔面,系嵌設在該兩彈性管之兩端內,並與該兩固定件之推拔面配合氣密夾持迫緊該彈性管兩端;該兩迫緊件與固定件間再以鎖固元件鎖合。
7.依據權利要求6所述之充氣輥輪,其特徵在於該迫緊件凸設螺栓,固定件上設臺階孔,其內設至少一密封環及一環形墊片,並以一螺帽鎖合螺杆。
8.依據權利要求6所述之充氣輥輪,其特徵在於至少一固定件是由兩元件所組成,第一元件呈圓板形,其外徑小於迫緊件之內徑,以便於迫緊件穿套,第二元件呈環板環,具該固定件之肩部及推拔面,兩元件間設凹凸楔合部位,並以鎖固元件鎖合,在兩元件間並設至少一密封環止漏。
9.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之充氣輥輪,其特徵在於該固定件呈圓盤形;該兩迫緊件略呈C形環,其開口端設兩肩部,並以鎖固元件穿過該兩肩部將其鎖合,用以使該兩迫緊件緊密的將該彈性管二端分彆氣密固夾在該二固定件上。
10.依據權利要求9所述之充氣輥輪,其特徵在於該兩固定件外環面上設有凹槽,該兩迫緊件對應該兩固定件之凹槽位置設有凸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系關於一種充氣輥輪,包含有一轉軸;兩固定件,分設於該轉軸兩側,呈平行排列;一彈性管,套設於該轉軸,其兩端分別設於該兩固定件,而在管內形成一氣室;兩迫緊件,分別鎖固於該兩固定件,用以將該彈性管兩端夾持迫緊定位,使氣室呈氣密狀態;一氣嘴,設於該轉軸或是任一固定件之預定位置,並與該氣室連通,用以灌氣入該氣室。
文檔編號B65G23/00GK2202114SQ9421067
公開日1995年6月28日 申請日期1994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1994年4月29日
發明者林輝國 申請人:林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