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桑葉茶粉的製備方法
2023-07-13 08:43:31 2
專利名稱::超微桑葉茶粉的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製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以桑葉、桑葉提取物(野尻黴素)和茶葉為原料的超微桑葉茶粉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桑葉是桑科(MorusalbaL.)植物的葉子,是桑樹地上部分的主要產物,每年可以採摘多次。我國古代就發現了桑的藥用與保健功效,《本草綱目》中記載桑葉乃陽明之藥,汁煎代茗,能止消渴,明目長發。《本草經疏》中記有桑葉味苦、甘、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涼血,甘寒相合,故下氣而益陰,又能明目而止渴,有補益之功。近代研究發現,桑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如維生素、微量元素、胺基酸、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等,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如降血糖、降血壓、抗衰老、抗病毒等。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桑葉中含它所特有的一種生物鹼——野尻黴素(1-deoxynojirimycin,DNJ),能顯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效阻止澱粉分解為葡萄糖,使得進入血液的葡萄糖減少,從而起到降血糖作用。這對預防和輔助治療糖尿病有積極作用,對於開發桑葉保健食品具有重要意義。由於桑葉具有多種有益於人體健康的物質,又是藥食同源的植物,因而可應用於食品或功能性食品開發。因桑葉含有特有的氣味,所以一般需要對桑葉進行處理。另外,由於一般的桑葉茶由於水溫和飲下的量等原因,食下的桑葉有效成分並不多。因此,在加工過程中改善桑葉茶的口感以及控制食下量,對於桑葉能否起到其應有的作用,至關重要。現已研製的某些桑葉茶產品,多為以桑葉粗粉末為原料製成的袋泡茶。雖然可以通過開水衝泡,浸泡出一定量的有效成分,但是由於浸泡時間以及開水溫度等因素的限制,造成茶水中有效成分含量有限,且不穩定,難於起到穩定而又良好的保健作用。
發明內容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超微桑葉茶粉的製備方法。為解決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包括以下步驟(1)原料選取選擇春季或秋季的成熟桑葉;(2)殺青使用滾筒、熱風或鍋炒殺青,然後直接用葉打機進行葉打碎塊,葉打碎塊期間通風降溫;(3)揉捻按照輕壓IOmiru重壓25min、輕壓IOmin的循環規律反覆進行揉捻,揉捻完成後進行解塊;(4)乾燥採用熱風、微波或輻射乾燥的方法對揉捻後的桑葉進行乾燥,直到桑葉含水量小於5%;(5)初破碎使用粉碎機進行適度破碎,篩除不易破碎的葉柄和葉脈;(6)超微粉碎使用超微粉碎機械對桑葉進行粉碎,用超微粉分離收集裝置收集10μm以下的超微桑葉粉末;(7)按照步驟(1)至(6)中桑葉的加工方法,製備超微茶葉粉末,其中茶葉原料選擇春季或秋季的成熟茶葉,茶葉的揉捻時間為輕壓5min、重壓IOmiru輕壓5min;(8)混合用V型混合機先將桑葉超微粉末與野尻黴素粗製品按918.51.5的質量比充分混合,然後將該混合物與超微茶葉粉末按7355的質量比充分混合,得到超微桑葉茶粉;所述野尻黴素粗製品中的野尻黴素質量含量為10%12%;(9)包裝將超微桑葉茶粉在相對溼度小於50%環境下用複合膜包裝,於O5°C低溫下保存。作為一種改進,步驟⑷所述乾燥溫度為120130°C。作為一種改進,步驟(6)所述超微桑葉粉末或步驟(7)所述超微茶葉粉末,在混合、包裝之前,保存於相對溼度小於50%、低溫O5°C的條件下。作為一種改進,步驟(3)所述揉捻是機械揉捻或手工揉捻。作為一種改進,步驟(6)所述超微粉碎機械使用輪磨、球磨、直棒錘擊、氣流粉碎或冷凍粉碎其中任意一種工藝。作為一種改進,步驟(8)中所述野尻黴素粗製品的製備方法為將桑葉粉碎至80目,加10倍重量的去離子水,加熱至沸騰提取2h;過濾,加蛋白質沉澱劑,離心去除蛋白質後,用陽離子交換樹脂純化,用真空法進行濃縮,然後進行噴霧乾燥,得到野尻黴素粗製品,於低溫乾燥處保存;所述野尻黴素粗製品中的野尻黴素含量使用HPLC-PAD檢測法測定。作為一種改進,所述陽離子交換樹脂是強酸性的陽離子交換樹脂。作為一種改進,所述的HPLC-PAD檢測法,是用脈衝安培檢測器作為高效液相色譜的檢測器,專一地檢測野尻黴素,而不是通過衍生法將野尻黴素製備成有紫外吸收的衍生物,再用紫外檢測器檢測。作為一種改進,所述蛋白質沉澱劑是食用級、能與水充分混合的有機溶劑。作為一種改進,所述蛋白質沉澱劑是乙醇。本發明中,桑葉和茶葉以秋季成熟葉更好。因為還要進行超微粉碎,所以揉捻時不考慮成型問題。經揉捻和乾燥後,桑葉已經破碎。再用粉碎機進行適度破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製備的超微桑葉茶,因超微粉碎至10微米以下,其粉末可以充分懸浮在熱水中,可以全部服用。所以克服了原有大多數桑葉茶因為衝泡用的水溫和衝泡次數等原因,而沒有充分食用其有效成分,以充分發揮桑葉的保健和營養價值。桑葉茶被超微粉碎至10微米以下,其衝泡而成的湯汁中桑葉茶粉末充分懸浮均勻,有良好的透明性。而且口感良好,完全感覺不出超微粉末的顆粒感。採用桑葉超微粉茶葉超微粉=7355(w/w)的比例配置的新型桑葉茶,可以改良桑葉茶的口感和增加產品的茶香味,更容易上口。新型超微粉末桑葉茶因為添加了野尻黴素粗製品,所以其有效成分得到充分保證。能更有效地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減少葡萄糖進入血液,降低血糖,可用於保健或輔助治療糖尿病。近年來,蠶繭市場一直處于波動之中,因而影響蠶農養蠶積極性,從而減少蠶的飼養量,桑葉大量剩餘。利用桑葉製備超微桑葉茶,既可以減少蠶農的損失,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剩餘原材料,還可以避免因為蠶繭價格波動而造成的蠶農毀桑。新型的超微粉末狀桑葉茶不僅可以用於衝泡,作為茶飲,而且還可以用於其它食品的加工。比如,糕點、果汁飲料等。粉末狀茶在日本有很大的市場。日本人習慣飲用粉末狀的茶飲料,所以本發明的產品,容易被日本人接受。具體實施例方式實例1採取500kg春季成熟桑葉,於通風處攤放,攤放厚度不超過10cm。殺青前2h,將濃度的護綠劑,均勻地噴灑到葉片上,保持30min,對桑葉進行護綠處理。用滾筒殺青機殺青。隨後,直接用葉打機進行葉打碎塊,同時通風降溫。用「輕一重一輕」順序進行揉捻,時間分別為10min,25min和lOmin。揉捻完成後進行解塊。然後用熱風乾燥將揉捻後的桑葉進行乾燥。乾燥溫度以控制在120130°C為宜,直到桑葉含水量小於5%。乾燥後的桑葉用粉碎機適度破碎,篩除不易破碎的葉柄和葉脈等。然後用用超微粉碎機械(如QWJ氣流渦旋微粉機)粉碎桑葉至ΙΟμπι以下。桑葉超微粉宜在相對溼度小於50%,低溫05°C條件下保存。茶葉鮮葉500kg按茶葉加工方法加工。超微粉碎工序與桑葉加工相同。用V型混合機,將桑葉超微粉末與野尻黴素粗製品先以91混合成為「含DNJ的桑葉超微粉末」,所述野尻黴素粗製品中的野尻黴素質量含量為10%;將這種超微粉末與與茶葉超微粉按55(w/w)比例充分混合,在相對溼度小於50%環境下用複合膜包裝,每小包1.5g,30小包為一盒,於05°C低溫下保存。該產品適合於隨身攜帶,即開即用。口感良好,幾無雜味。適合於對雜味敏感的人群食用。實例2採取500kg秋季成熟桑葉,於通風處攤放,攤放厚度不超過15cm。用蒸汽殺青機殺青,溫度控制在95°C以下,殺青時間20s左右,整個殺青過程約3min。殺青、解塊後,於揉捻機內按「輕-重-輕」順序揉捻10min、25min和lOmin。對揉捻後的桑葉解塊,用微波乾燥法乾燥,先經34min處理,使桑葉含水量降至30%左右,攤放,回潮,再繼續用微波處理2min,使桑葉含水量降至5%以下。乾燥的桑葉去除葉柄和葉脈後,於超微粉碎機(如CZJ自磨型超微粉碎機)超微粉碎至10μm以下。在相對溼度小於50%,低溫05°C條件下保存。茶葉鮮葉500kg按茶葉加工方法加工。超微粉碎工序與桑葉加工相同。用V型混合機,將桑葉超微粉末與野尻黴素粗製品先以8.51.5混合成為「含DNJ的桑葉超微粉末」,所述野尻黴素粗製品中的野尻黴素質量含量為12%;將這種超微粉末與茶葉超微粉按64(w/w)比例充分混合,在相對溼度小於50%環境下用複合膜包裝,每袋250g,再裝於塑料瓶中,低溫乾燥處保存。該產品適合於家用,尤其是用於保健的人群。桑葉含量增加,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攝入。實例3本實例採用與實例2相同的加工步驟,其中不同的工藝條件是混合步驟中,用V型混合機先將桑葉超微粉末與野尻黴素粗製品按8.71.2的質量比充分混合,然後將該混合物與超微茶葉粉末按64的質量比充分混合,得到超微桑葉茶粉;所述野尻黴素粗製品中的野尻黴素質量含量為11%;其它工藝條件與實例2—致。實例4選取成熟桑葉10kg,80°C烘乾後,粉碎至80目,至於不鏽鋼提取罐中,加10倍重量的去離子水,加熱至沸騰,攪拌提取2h,過濾,取濾液,加入等體積的食用級乙醇,離心分離去除蛋白質後,用磺酸型陽離子交換樹脂(001X7)進行柱層析純化,提取液上柱完成後,用去離子水衝洗至中性,用0.3mol/L氨水溶液衝洗,收集含有生物鹼的洗脫液,用真空法進行濃縮至原體積的1/3,然後進行噴霧乾燥,收集乾粉,即得到野尻黴素粗製品,於低溫乾燥處保存。野尻黴素經HPLC-PAD測定,含量為11.5%;實例5α-葡萄糖苷酶在一定條件下催化硝基酚α_D_批喃葡萄糖苷(PNP-G)水解,產生的對硝基酚(PNP)在鹼性溶液中呈現黃色,可在400nm處測吸光值。超微桑葉茶粉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ci-Gase)的活性,減少對硝基酚的產生,溶液吸光值降低。分別吸取Immol/L濃度對硝基酚(PNP)0.01,0.02,0.04,0.08,0.12,0.16,0.20ml,加蒸餾水至lml,加0.64%(ν/ν)乙二胺2ml,總體積3ml,測吸光度。以不加對硝基酚為空白對照。以硝基酚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作標準曲線。67mmol/L磷酸緩衝液(ρΗ6·8)0.7ml,去離子水0.05ml,10mmol/LPNP-G0.2ml,0.016mg/ml濃度的α-Gase0.05ml,以等量去離子水代替α-Gase溶液為空白對照。37°C精確水浴lOmin,加入0.64%(ν/ν)乙二胺2ml終止反應,然後于波長400nm測定吸光值,按標準曲線計算出酶水解後硝基酚(PNP)的量。上述體系分別加入15.0mg/ml超微桑葉茶粉水溶液(超微桑葉茶粉按濃度要求直接加熱水配製而成)0.05,0.1,0.15ml,相應減少去離子水及磷酸緩衝液體積,於37°C精確水浴保溫5,10,15min後加入2ml乙二胺終止反應,通過計算PNP量測定酶的活性。當加入15.0mg/ml超微桑葉茶粉水溶液0.05ml,0.Iml和0.15ml時,對α-Gase的抑制率分別為34.9%、48.8%和63.6%;實例6IRC品系小鼠50隻,體重20士2g,隨機分為5組超微粉碎桑葉粉高劑量組(630mg/kg體重),中劑量組(420mg/kg體重)和低劑量組(210mg/kg),陽性對照組為拜糖蘋劑量組(13.4mg/kg體重)。另設陰性對照組(不添加超微桑葉茶粉),每組10隻,雌雄各半。自然常規飼養,適應性飼養一周後,禁食不禁水12h,小鼠斷尾尖2mm,取血測血糖值。同時,立即以各組試驗材料灌胃,30min後,各實驗組小鼠灌澱粉溶液3g/kg,60min後再測血糖值。實驗結果顯示如下表所示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注與對照組比,*表示ρ<0.05,#表示ρ<0.01上表說明,超微桑葉茶粉的各劑量組對降低餐後血糖均達到顯著水平,在統計學上有意義,而且,高劑量組達到極顯著水平。實例7:分別取10.OOOg普通桑葉茶(袋泡茶,60目,250μm)、10.OOOg300目(約48μm)桑葉茶粉和10.OOOg超微桑葉茶粉(10μm以下,不添加桑葉提取物和茶葉)於圓底燒餅中,加入300ml去離子水,加熱至沸騰,保持2h,過濾,各濾液取IOOml,濃縮至20ml左右,定容至25ml。用HPLC-PAD測定溶液DNJ含量。結果顯示普通桑葉茶提取液中DNJ含量為2.365mg/L,300目桑葉茶粉提取液中DNJ含量為5.197mg/L,超微桑葉茶粉提取液中DNJ含量為6.216mg/L。實驗說明,桑葉顆粒越細,DNJ更容易被溶解到水溶液中。權利要求一種超微桑葉茶粉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原料選取選擇春季或秋季的成熟桑葉;(2)殺青使用滾筒、熱風或鍋炒殺青,然後直接用葉打機進行葉打碎塊,葉打碎塊期間通風降溫;(3)揉捻按照輕壓10min、重壓25min、輕壓10min的循環規律反覆進行揉捻,揉捻完成後進行解塊;(4)乾燥採用熱風、微波或輻射乾燥的方法對揉捻後的桑葉進行乾燥,直到桑葉含水量小於5%;(5)初破碎使用粉碎機進行適度破碎,篩除不易破碎的葉柄和葉脈;(6)超微粉碎使用超微粉碎機械對桑葉進行粉碎,用超微粉分離收集裝置收集10μm以下的超微桑葉粉末;(7)按照步驟(1)至(6)中桑葉的加工方法,製備超微茶葉粉末,其中茶葉原料選擇春季或秋季的成熟茶葉,茶葉的揉捻時間為輕壓5min、重壓10min、輕壓5min;(8)混合用V型混合機先將桑葉超微粉末與野尻黴素粗製品按9∶1~8.5∶1.5的質量比充分混合,然後將該混合物與超微茶葉粉末按7∶3~5∶5的質量比充分混合,得到超微桑葉茶粉;所述野尻黴素粗製品中的野尻黴素質量含量為10%~12%;(9)包裝將超微桑葉茶粉在相對溼度小於50%環境下用複合膜包裝,於0~5℃低溫下保存。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桑葉茶粉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4)所述乾燥溫度為120130°C。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桑葉茶粉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6)所述超微桑葉粉末或步驟(7)所述超微茶葉粉末,在混合、包裝之前,保存於相對溼度小於50%、低溫O5°C的條件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桑葉茶粉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3)所述揉捻是機械揉捻或手工揉捻。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桑葉茶粉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6)所述超微粉碎機械使用輪磨、球磨、直棒錘擊、氣流粉碎或冷凍粉碎其中任意一種工藝。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桑葉茶粉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8)中所述野尻黴素粗製品的製備方法為將桑葉粉碎至80目,加10倍重量的去離子水,加熱至沸騰提取2h;過濾,加蛋白質沉澱劑,離心去除蛋白質後,用陽離子交換樹脂純化,用真空法進行濃縮,然後進行噴霧乾燥,得到野尻黴素粗製品,於低溫乾燥處保存;所述野尻黴素粗製品中的野尻黴素含量使用HPLC-PAD檢測法測定。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超微桑葉茶粉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陽離子交換樹脂是強酸性的陽離子交換樹脂。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超微桑葉茶粉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HPLC-PAD檢測法,是用脈衝安培檢測器作為高效液相色譜的檢測器,專一地檢測野尻黴素,而不是通過衍生法將野尻黴素製備成有紫外吸收的衍生物,再用紫外檢測器檢測。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超微桑葉茶粉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蛋白質沉澱劑是食用級、能與水充分混合的有機溶劑。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超微桑葉茶粉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蛋白質沉澱劑是乙醇。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茶葉製備,旨在提供一種超微桑葉茶粉的製備方法。該方法包括使用下述方法獲得超微桑葉粉末和超微茶葉粉末原料選取、殺青、揉捻、乾燥、初破碎、超微粉碎;然後用V型混合機先將桑葉超微粉末與野尻黴素粗製品充分混合,再將該混合物與超微茶葉粉末充分混合,得到超微桑葉茶粉;所述野尻黴素粗製品中的野尻黴素質量含量為10%~12%;最後進行包裝。本發明所製備的超微桑葉茶,因超微粉碎至10微米以下,其粉末可以充分懸浮在熱水中,可以全部服用,以充分發揮桑葉的保健和營養價值。添加了野尻黴素粗製品,能更有效地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減少葡萄糖進入血液,降低血糖,可用於保健或輔助治療糖尿病。文檔編號A23F3/34GK101797000SQ20101011626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申請日期2010年3月2日優先權日2010年3月2日發明者朱祥瑞申請人: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