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菌靈與鹼式硫酸銅混用防治人參病害的方法
2023-07-07 07:34:16 2
專利名稱:多菌靈與鹼式硫酸銅混用防治人參病害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中藥現代化領域,涉及一種將多菌靈與鹼式硫酸銅混用防治人參病害的方法。
背景技術:
人參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隨栽培年限的延長,病害逐漸加重。其中黑斑病、鏽腐病和菌核病在我國人參主產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每年因病害減產10% 30%。因此,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提高人參產量和質量的重要途徑。目前生產上常用多菌靈進行防治,但多菌靈做為單作用的殺菌劑使用,病原菌極易對其產生抗藥性,防治效果並不理想,本發明將多菌靈與鹼式硫酸銅混用防治人參黑斑病、鏽腐病和菌核病,克服了上述缺點。本發明中各組分的作用1、多菌靈。商品名稱苯並咪唑44號、貝芬替、菌挫倒、棉萎靈,產品劑型有25%、 50%可溼性粉劑和40%懸浮劑。按我國農藥毒性分級標準,屬低毒農藥。作用特點為廣譜內吸性殺菌劑,藥劑經種子、根、葉吸收,可在植物體內傳導,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殘效期長。對子囊菌、擔子菌和半知菌中多種病原菌具有活性,對菌絲的生長具較強的抑制作用。 抑菌機理可以抑制菌絲細胞分裂,阻礙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可以幹擾核酸的形成。多菌靈是生產上常用的殺菌劑,用於防治大田作物、中藥材、林木、果樹、蔬菜、和花卉等植物上的多種病害。2、鹼式硫酸銅。分子式=Cu4(OH)6SO4,商品名稱銅高尚、綠得寶、寶果靈、殺菌特, 產品為中性,劑型有80%可溼性粉劑,30%及35%懸浮劑。鹼式硫酸銅由硫酸銅和氫氧化鈣或氫氧化鈉反應製得,屬無機銅殺菌劑,不含有機溶劑,對植物及人畜安全,不汙染環境, 無藥害、無殘留,對真菌和細菌性病害均有效,是廣譜性殺菌促長劑,也是綠色食品生產中允許使用的礦物源農藥。抑菌機理噴施在植物表面後形成一層保護膜,在酸性條件下逐漸釋放出銅離子,抑制孢子萌發和菌絲髮育,妨礙正常代謝過程,導致病菌死亡。此外,銅還是人參生長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營養,是植物體內多種氧化酶的組分,如細胞色素氧化酶、多酚氧化酶、抗壞血酸氧化酶等,銅還參與光合作用和氮代謝,同時還具有活化某些土壤營養元素和刺激生長的作用。缺銅時,葉綠素和其他色素的合成及穩定性將受到影響,蛋白質合成受阻,花器官發育不良。檢索表明,目前尚未發現有將多菌靈與鹼式硫酸銅混用防治人參黑斑病、鏽腐病和菌核病的專利技術和相關報導。本發明的任務在於,將多菌靈與鹼式硫酸銅混用防治人參黑斑病、鏽腐病和菌核病,解決多菌靈作為單作用殺菌劑,病原菌易對其產生抗藥性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將多菌靈與鹼式硫酸銅混用防治人參黑斑病、鏽腐病和菌核病的方法,用於解決多菌靈作為單作用殺菌劑,病原菌易對其產生抗藥性的問題。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防治效果差的缺點,達到了降低病害發生率和提高人參產量的目的。本發明中各組分的選用及用量範圍,是通過田間試驗,在明確其對人參黑斑病、鏽腐病和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以後而確定的。一種多菌靈與鹼式硫酸銅混用防治人參病害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可通過參地土壤消毒、人參出苗前床面消毒和人參出苗後床面澆灌的措施來防治人參黑斑病、鏽腐病和菌核病。當進行參地土壤消毒時,其特徵在於,按重量份數,用粉碎的植物秸稈、草炭土或細床土作為載體,將多菌靈和鹼式硫酸銅與載體混合均勻,各組分的用量範圍是多菌靈8 15鹼式硫酸銅1 3植物結稈8000 15000。按8 15kg ·πΓ2的用量,於移栽前撒於參床土壤表面,並且與15cm深床土混合均勻,然後移栽,即達到本發明的目的。在人參出苗前進行床面消毒時,其特徵在於,按重量百分比,將多菌靈和鹼式硫酸銅配製成混合水溶液,各組分的用量範圍是多菌靈0.15 0.5鹼式硫酸銅0.5 1.0水餘量。然後在人參出苗前進行床面噴灑,用液量5 IOkg · πΓ2,即達到本發明的目的。在人參出苗後進行病害防治時,其特徵在於,按重量百分比,將多菌靈和鹼式硫酸銅配製成混合水溶液,各組分的用量範圍是多菌靈0.15 0.5鹼式硫酸銅0. 5 1. 0水餘量。然後在人參出苗後進行床面澆灌,並使其滲入土層3 5cm深,用液量5 IOkg ·πΓ2,即達到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的試驗效果人參黑斑病、鏽腐病和菌核病對人參生產影響較大,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其病原菌和危害症狀各有不同。黑斑病。病原菌為半知菌類,交鏈孢黴屬。黑斑病主要發生在人參葉部,其次是莖、花梗、果柄和果實上,有時也侵染參根。被害葉片初期有近圓形或不規則水浸狀暗褐色病斑,後期斑點中部變為褐色,外緣有明顯輪紋,並有鏽棕色寬邊,隨病情加重,斑點逐漸擴展,由小變大連成一片,直到整個葉片感病,並枯死;莖、葉柄、花梗染病初期呈暗綠色長形斑,並逐漸向上、下伸展,先為黃褐色,繼而變黑,中間凹陷;果實感病時,初期呈褐色,後期暗褐色,果實逐漸抽乾,變癟,提早脫落;參根感病呈黑褐色,很快變黑、腐爛。鏽腐病。病原菌為半知菌類,柱孢菌屬。人參幼苗到成株各年生植株均能感染,尤以移栽以後發病較重,從早春到晚秋人參整個生育期均能發生。病菌主要侵染地下莖、主根、側根、鬚根、蘆頭,感病組織呈黃褐色幹腐,邊緣隆起,中央凹陷,病部與健康部分界限明顯,重病參根形成鏽洞。地上部植株矮小,葉片紅黃色或黃褐色,展葉不平甚至枯萎。菌核病。病原菌為子囊菌,核盤菌屬。菌核病多危害3年生以上的參根,一旦發生就很快蔓延,危害極大,人參嚴重減產,嚴重地塊甚至絕收。菌核病危害初期,在參根表皮上生長有少量的白色菌絲體,後期參根內部變軟腐爛,最後內部組織腐敗消失,只剩下表皮, 表皮白色菌絲體變成黑色,形成不規則的黑色鼠糞狀菌核,危害嚴重時空腔也內長有少量菌核。我們在吉林農業大學實驗基地,選擇歷年黑斑病、鏽腐病和菌核病發生嚴重的參地,將多菌靈與鹼式硫酸銅混用,進行了防治人參病害試驗,人參品種為「大馬牙」,5年生人參。1材料與方法1)試驗材料50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 %鹼式硫酸銅可溼性粉劑、玉米秸稈和水。2)試驗處理及方法試驗處理試驗設2個處理,3次重複。a.對照(CK),多菌靈1kg,粉碎的玉米秸稈1000kg,然後將多菌靈與玉米秸稈混合均勻,4月10日移栽前,按10kg· m_2的用量撒於參床土壤表面,再與15cm深的床土混合均勻,進行土壤消毒,然後移栽;4月25日人參出苗前,將多菌靈配製成0.3%的混合水溶液, 進行床面噴灑,用液量7. 0kg*m_2;5月25日人參出苗後,將多菌靈配製成0.3%的混合水溶液,進行床面澆灌,並使其滲入土層3 5cm深,用液量7. Okg · m_2。b.處理,多菌靈1kg,鹼式硫酸銅0. 2kg,粉碎的玉米秸稈1000kg,然後將多菌靈和鹼式硫酸銅與玉米秸稈混合均勻,4月10日移栽前,按IOkg · m_2的用量撒於參床表面,與 15cm深的床土混合均勻,進行土壤消毒,然後移栽;4月25日人參出苗前,將0. 2%多菌靈和0. 8%鹼式硫酸銅配製成混合水溶液,進行床面噴灑,用液量7. Okg · m_2 ;5月25日在人參出苗後,將0.3%多菌靈和0.8%鹼式硫酸銅配製成混合水溶液,進行床面澆灌,並使其滲入土層3 5cm深,用液量7. Okg · πΓ2。試驗地小區面積10. Om2,隨機排列。試驗地耕翻深度30cm,平栽式。參床寬1. 2cm, 高20cm,行距20cm,株距10cm,每小區500株。試驗採用「二、三」制移植制度,即用2年苗移載3年,其它按參田正常管理進行。2、試驗結果研究結果表明(表1),將多菌靈與鹼式硫酸銅混用對人參根病害發生率有顯著影響,單獨使用多菌靈的處理,黑斑病、鏽腐病和菌核病平均發生率為18.8%,多菌靈與鹼式硫酸銅混用病害平均發生率為5. 2%,較對照下降了 13. 6%,達到極顯著標準;人參產量較對照增加16. 7% (表2),達到極顯著標準。表1多菌靈與鹼式硫酸銅混用對人參病害發生率的影響
權利要求
1.一種多菌靈與鹼式硫酸銅混用防治人參病害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可通過參地土壤消毒、人參出苗前床面消毒和人參出苗後床面澆灌的措施來防治人參黑斑病、鏽腐病和菌核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菌靈與鹼式硫酸銅混用防治人參病害的方法,其特徵還在於當進行參地土壤消毒時,按重量份數,用粉碎的植物秸稈、草炭土或細床土作為載體, 將多菌靈和鹼式硫酸銅與載體混合均勻,各組分的用量範圍是 多菌靈8 15鹼式硫酸銅1 3植物結稈8000 15000。按8 15kg · m_2的用量,於移栽前撒於參床土壤表面,並且與15cm深床土混合均勻, 然後移栽。在人參出苗前進行床面消毒時,按重量百分比,先將多菌靈和鹼式硫酸銅配製成混合水溶液,各組分的用量範圍是多菌靈0.15 0.5鹼式硫酸銅0. 5 1. 0水餘量。然後在人參出苗前進行床面噴灑,用液量5 IOkg · πΓ2。在人參出苗後進行病害防治時,按重量百分比,將多菌靈和鹼式硫酸銅配製成混合水溶液,各組分的用量範圍是多菌靈0.15 0.5鹼式硫酸銅0. 5 1. 0水餘量。然後在人參出苗後進行床面澆灌,並使其滲入土層3 5cm深,用液量5 IOkg · m_2, 進行床面澆灌。
全文摘要
多菌靈與鹼式硫酸銅混用防治人參病害的方法,屬於中藥現代化領域,本發明解決了多菌靈做為單作用的殺菌劑使用,病原菌易對其產生抗藥性以及防病效果差的問題。本發明用於參地土壤消毒時,用粉碎的植物秸稈、草炭土或細床土作為載體,將多菌靈和鹼式硫酸銅與載體混合均勻,移栽前撒於參床土壤表面,並與床土混合均勻,然後移栽;本發明用於人參出苗前進行床面消毒時,將多菌靈和鹼式硫酸銅配製成混合水溶液,然後在人參出苗前進行床面噴灑;本發明用於人參出苗後進行病害防治時,將多菌靈和鹼式硫酸銅配製成混合水溶液,然後在人參出苗後進行床面澆灌。本發明用於防治人參黑斑病、鏽腐病和菌核病。
文檔編號A01P3/00GK102150687SQ20111003603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11日
發明者毛欣欣, 王秀全, 董蕊, 趙巖, 趙英 申請人:吉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