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旅遊景點介紹(泰州海陵區旅遊景區景點簡介)
2023-07-06 14:34:52
泰州海陵區最著名的景區當數鳳城河了。深秋的早晨,信步走在鳳城河岸邊,涼爽的秋風撲面而來,空氣裡透著一股說不出的清新。鳳河水被吹起層層波紋,像一塊抖動的綢緞。岸邊的樹叢中不時飛出幾隻水鳥,丟下一串悅耳的啼鳴。
桃園。當年孔尚任奉命來到泰州治水時,閒暇交友,常常聚集在勝景蘆州和漁壯園,把盞賦詩,踏水觀戲,後因仕途潦倒而居在「陳庵」,完成了歷史名劇《桃花扇》。坐落在桃園的「陳庵」,依然保持著舊時的模樣。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坐在漁壯園的石舫上品茶聽戲,盡情地享受一下水城的慢生活。
望海樓是水城泰州的標誌性建築,泰州古稱海陵,如今海水早退,「望海」之名猶存。望海樓造型古樸典雅,位於風城河風景區內,初建於南宋,被譽為「江淮第一樓。」循梯而上,披軒臨風,俯視鳳河水碧如玉,仰望天空白雲蒼。使人產生「天地悠悠,生命浩瀚」之感!
鳳城河的白天十分迷人,而鳳城河的夜色更是撩人。一腳踩進鳳城河的夜色裡,沿河兩岸,各種彩燈,映襯著岸邊的樹木,顯得五彩斑斕。遠處的亭臺樓閣,霓虹閃爍,增添了幾分現代的元素。燈光倒映鳳城河,河水波光粼粼,流光溢彩。岸邊有不少市民正在夜釣,鳳城河成了一幅絢麗的畫卷。
1、鳳城河風景區,鳳城河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古城河」,鳳城河畔,望海樓、梅園、桃園、喬園、學政試院等30多個景點分布於此,因為這裡匯集了泰州城的歷史人文、戲曲、民俗、商賈四大特色文化,承載了中國歷史上眾多先賢史跡軼事,所以這裡也被評選為「長三角100個不得不去的地方」;來這裡一定要夜遊,華燈初上,燈光璀璨,靈動飄逸,別樣風景,與白天的景致截然不同。
2、望海樓,雖海水遠退,然『望海』猶在,始建於南宋,古樸幽雅,登樓遠望,鳳城河美景盡收眼底;詩詞竹林中,範仲淹、鄭板橋、文天祥等名家詩詞留存於此。
望海樓,始建於宋,明清重建,更領江淮雄風,人稱「江淮第一樓」。現在的望海樓秉承宋代建築風格,外觀三層環廊,主體色彩取慄殼、青灰二色,古樸典雅。具體表現形式相對於歷史記載更高大、壯美,線條流暢優美,表現手法高雅、脫俗,與泰州現有古建築保持和諧一致的風格。樓西文會堂,史載初為北宋滕子京所建。列北宋時在泰為官,而後升遷至宰相的晏殊、範仲淹、富弼、韓琦、呂夷簡五相史料,堂前植「五相樹」;立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所作範仲淹青銅塑像,加之以景區內的已有千年之久的州城遺址和宋城古涵等景點,一切盡顯泰州「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的輝煌歷史。
3、桃園,為紀念清代戲曲家孔尚任在泰州創作《桃花扇》而建立的主題公園,這裡有孔尚任舊居,典雅精緻,園中再現當時的創作場景;園內桃樹遍布,每當桃花盛開,滿園春色關不住。
桃源坐落在鳳城河景區,泰州老街附近,是紀念清代戲曲家孔尚任在泰州寫作《桃花扇》的主題園林。這裡匯集了泰州歷史、戲曲、民俗、商賈四大特色文化,徜徉其中,宛若行走於中國戲曲文化長廊。景區內的建築頗有韻味,核心景點為復建明清風格的陳庵,此外還有石舫、清風閣、齏湯橋等仿古建築,值得細細品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園內種了數千棵桃樹,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下旬,不同種類的桃花品種陸續開花,一派桃花爛漫美麗景象,引得許多市民和遊客前來踏春、賞花。
4、泰州老街,麻石鋪地的明清小巷,充滿當地特色,這裡商鋪林立,十分熱鬧。
泰州老街,在鳳城河畔桃園景區外,一個麻石鋪就的明清小巷,穿梭在深深的四合院落,聲聲入耳的評彈說唱,滿街悠悠飄香的小吃,加上悠長悠長的叫喊吆喝聲,綿延600米,一條青磚黛瓦的古建築帶,這就是 "泰州老街"。從以前到現在,已有300年了。
其實,泰州老街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老街,包括與此毗鄰的桃園的地塊,原都是東郊鮑壩村的一片農田和村民住宅地。隨著東城河風景區的規劃和開發,泰州老街才於2007年正式動工,歷經兩年時間形成了現在的規模。準確地說,泰州老街是一處在農村土地上拔地而起的仿古旅遊景點,當然它的形成也聚集了一定的人氣,而在泰州的老城區反而見不到這樣的老街了。
5、梅園,這裡就是梅蘭芳紀念館,梅蘭芳大師是地道的泰州人,為紀念大師傳奇的一生,這裡展示了眾多戲服、舊報紙等,來這裡一仰大師生平,聆聽那動人的聲音。
6、喬園,「淮左第一園」,蘇北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園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園中山水亭橋互相點綴,四季花期,各自綻放。 喬園位於江蘇省泰州市老城區,西接海陵北路(舊稱八字橋直街),南倚八字橋東街。現存園林面積不大,但構思巧妙、歷史悠久,有「淮左第一園」之稱,現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喬園歷史可上溯至明萬曆年間的日涉園,是蘇北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園林之一,後世四百年來數易其主,幾度興廢,各時期園名也不相同。按當地記載:「三峰草堂,為日涉園舊址,陳蘭臺退居之所也。園歸高麓庵太守鳳翥,以其中有石筍三,乃易名曰三峰園。迨吳觀察蓮芬賃居其間,始額其室曰「三峰草堂」
山響草堂是泰州園林建築的代表作,青磚黛瓦,飛簷翹角,建築風格具有泰州的地方特色,屋面四角的起翹既不象北方地區那樣平緩,又不像南方地區翹的那麼高昂,是一種南北建築的交匯。
7、學政試院,這裡在南唐時永寧宮舊址,明朝時為督察院,清朝改為學政試院,這裡是全國為數不多,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築群之一,這裡是清朝秀才的考場所在,這裡是泰州作為江淮地區重要文化中心之一的見證所在;來到這裡,更多的了解中國古代科舉制度。
8、南山寺,千年古寺,始建於唐,歷經滄海桑田,終能巍然屹立,這裡見證了泰州歷史的發展,是中國古建築的建築珍品。
9、古光孝寺,泰州歷史最悠久的寺廟,光孝律寺,始建於東晉義熙年間,原名萬壽寺,後因南宋高宗趙構為超度徽、欽二帝亡靈,詔令該寺擺設道場,敕令改稱"報恩光孝寺"。1984年2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泰州市佛教協會,光孝寺恢復開放,並列為江蘇省重點寺廟之一,逐步恢復舊日規模。1988年至2005年又恢復建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常惺、南亭紀念堂。大雄寶殿又稱最吉祥殿。光孝寺又以文物眾多而蜚聲江淮。現存宋朝御賜"汝貼"上下兩冊,原為是寶華分燈文海和尚的御賜之寶,後贈予清朝光孝律寺一世祖炳一大師。還有南宋著名詩人陸遊(放翁)為光孝寺所撰《報恩光孝禪寺最吉祥殿碑記》、元代王振鵬手繪《歷代賢后妃故事圖》、明代董其昌真金手書《心經》、祝枝山草書長卷以及清代八大山人手繪冊頁十幅和大清龍藏一部(計7167卷,為1660部經折本)。這些鎮山之寶雖歷經滄桑,但絕大部分都得以保存下來,時至今天,仍為古剎增光添彩。
10、稻河古街區,泰州稻河古街區形成於元末明初,距今已有 600 多年的歷史,為泰州最大的泰州式民居建築群。涵西和五巷分居東西,稻河和草河貫穿南北,江水和淮水相會其間;空間布局井然有序,泰州式民居別具風情,歷史積澱深厚,文物古蹟眾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