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進澆式注塑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8-10 02:12:31 3

本申請涉及模具設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潛水進澆式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很多的塑膠產品均通過注塑模具實現生產。在注塑生產的過程中,有些結構較為複雜的塑膠產品要求外觀精美,因此生產這些塑膠產品的注塑模具無法採用點進澆或側面進澆的進澆方式,而只能採用潛水進澆方式。潛水進澆又稱為潛伏進澆或潛進澆,是一種注塑模具常用的進澆方式,進澆口通常在注塑產品的骨位或凸包位開設,進澆口較為隱蔽,不會影響注塑產品的外觀。由於潛水進澆方式具有可選位置較廣,可自動斷料等優點而廣泛被應用。
但是,潛水進澆存在壓力損失較大的問題,澆口斷開的位置會產生塑料粉末,即膠粉。少量的膠粉對量產較小的普通注塑模具生產沒有太大影響,但是對於大批量生產的注塑模具而言,澆口斷開的位置會積累較多的膠粉。膠粉過量會導致膠粉堆積後會進入注塑模具的各個零部件之間的間隙中,從而導致注塑模具在合模時會壓到膠粉而損傷注塑模具的零部件。很顯然,如何有效地解決潛水進澆注塑方式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膠粉堆積問題,是目前技術人員研究的方向。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潛水進澆式注塑模具,能解決潛水進澆注塑方式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膠粉堆積問題。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潛水進澆式注塑模具,其包括後模,所述後模包括後模主體和設置在所述後模主體上的斜頂;所述後模主體上設置有潛水進澆口和吹氣通道;所述斜頂設置有銜接孔;所述銜接孔能隨所述斜頂的頂出連通所述吹氣通道與所述潛水進澆口。
優選地,所述吹氣通道的出氣端為變截面出氣端,所述變截面出氣端在氣體流動方向上橫截面面積逐漸減小。
優選地,所述吹氣通道包括等徑段和加速段,所述等徑段的出氣端與所述加速段連通,所述加速段為所述變截面出氣端。
優選地,所述後模主體包括後模座和設置在所述後模座上的後模仁;所述吹氣通道依次延伸至所述後模座和所述後模仁,且所述吹氣通道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潛水進澆式注塑模具的脫模方向相垂直。
優選地,在所述吹氣通道的出氣端的氣流方向上,所述吹氣通道的出氣端與所述潛水進澆口的出料埠相對布置。
優選地,在所述氣流方向上,所述吹氣通道的出氣端的投影位於所述銜接孔的進氣端端面投影內。
優選地,在所述氣流方向上,所述出料埠的投影位於所述銜接孔的出氣端端面投影內。
優選地,所述銜接孔沿所述吹氣通道的出氣端的氣流方向延伸。
優選地,所述銜接孔為等截面孔。
優選地,所述斜頂具有頂料面,所述銜接孔位於所述斜頂上靠近所述頂料面的一端。
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請提供的潛水進澆式注塑模具中,斜頂上設置有銜接孔,後模主體上設置有潛水進澆口和吹氣通道,在塑膠產品脫模的過程中,斜頂會將塑膠產品頂起進而實現脫模,銜接孔隨斜頂的頂出而連通吹氣通道和潛水進澆口,吹氣通道內的氣流會通過銜接孔進入潛水進澆口內,最終將潛水進澆口內的膠粉吹走,可見,本申請提供的潛水進澆式注塑模具能解決潛水進澆注塑方式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膠粉堆積問題,進而能避免由於膠粉堆積所造成的注塑模具的零部件損壞。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後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的,並不能限制本申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潛水進澆式注塑模具在合模進行注塑狀態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潛水進澆式注塑模具在完成注塑後脫模的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後模;
100-後模主體;
100a-潛水進澆口;
100b-吹氣通道;
100ba-變截面出氣端;
100bb-等徑段;
100c-後模座;
100d-後模仁;
100e-頂針;
100f-頂起機構;
101-斜頂;
101a-銜接孔;
20-前模;
200-前模座;
201-前模仁;
202-澆注通道;
30-塑膠產品。
此處的附圖被併入說明書中並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請的實施例,並與說明書一起用於解釋本申請的原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申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4所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潛水進澆式注塑模具,所提供的潛水進澆式注塑模具包括後模10,後模10包括後模主體100和斜頂101,斜頂101設置在後模主體100上,斜頂101用於成型塑膠產品的深骨位特徵。
後模主體100上設置有潛水進澆口100a和吹氣通道100b,斜頂101設置有銜接孔101a,銜接孔101a能隨斜頂101的頂出連通吹氣通道100b與潛水進澆口100a。
在注塑工作的過程中,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潛水進澆式注塑模具的前模20,前模20包括前模座200和前模仁201,前模仁201安裝在前模座200上,潛水進澆式注塑模具的後模10包括後模主體100和斜頂101,後模主體100包括後模座100c和後模仁100d,後模仁100d安裝在後模座100c上,前模20與後模10合模後,前模仁201與後模仁100d及斜頂101構成注塑模腔,前模20上開設有澆注通道202,澆注通道202通過潛水進澆口100a與注塑模腔連通。注塑的物料從澆注通道202通過潛水進澆口100a進入到注塑模腔內,從而注塑形成塑膠產品30,如圖1和圖2所示。
前模20與後模10在斜頂101和頂杆100e的作用下實現開模後塑膠產品30的脫模,由於後模主體100設置有潛水進澆口100a和吹氣通道100b,而且斜頂101上設置有銜接孔101a,在後模10上的頂起機構100f的作用下,斜頂101和頂針100e被頂起,銜接孔101a能隨斜頂101的頂出而連通吹氣通道100b和潛水進澆口100a,吹氣通道100b內的氣流會吹向潛水進澆口100a,進而將潛水進澆口100a內的膠粉吹走,如圖3和4所示,圖3和圖4中的箭頭為氣流流動方向。
通過上述工作過程可以得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潛水進澆式注塑模具中,斜頂101上設置有銜接孔,後模主體100上設置有潛水進澆口100a和吹氣通道100b,在塑膠產品30脫模的過程中,斜頂101會將塑膠產品30頂起進而實現脫模,銜接孔101a隨斜頂101的頂出而連通吹氣通道100b和潛水進澆口100a,吹氣通道100b內的氣流會通過銜接孔101a進入潛水進澆口100a內,最終將潛水進澆口100a內的膠粉吹走,可見,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潛水進澆式注塑模具能解決潛水進澆注塑方式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膠粉堆積問題,進而能避免由於膠粉堆積所造成的注塑模具的零部件損壞。
本申請實施例中,吹氣通道100b可以通過快速接頭與氣源實現快速連接,氣源可以是高壓氣瓶或高壓氣泵。為了確保對潛水進澆口100a內膠粉更有效地吹掃,請參考圖1和圖3,吹氣通道100b的出氣端為變截面出氣端100ba,變截面出氣端100ba在氣體流動方向上橫截面積逐漸減小,變截面出氣端100ba能起到加速氣流,增強氣流吹掃力度的作用,進而能提高對膠粉的清理效果。
請再次參考圖1和圖3,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中:吹氣通道100b可以包括等徑段100bb和加速段,等徑段100bb的出氣端與加速段連通,加速段為上文所述的變截面出氣端100ba。變截面出氣端100ba可以是圓錐形出氣端。氣流進入吹氣通道100b中後,等徑段100bb能實現氣流的平穩流動,此種情況下氣流主要呈層流行進,有利於後續經加速段的加速而沿著吹灰風向快速流動。
如上文所述,後模主體100包括後模座100c和後模仁100d,後模仁100d設置在後模座100c上,吹氣通道100b依次延伸至後模座100c和後模仁100d,且吹氣通道100b的延伸方向與潛水進澆式注塑模具的脫模方向相垂直,從而使得吹氣通道100b能夠以較短的路徑向著靠近潛水進澆口100a的方向延伸,進而能減小吹風通道100b的開設難度。
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中,在吹氣通道100b的出氣端的氣流方向上,吹氣通道100b的出氣端與潛水進澆口100a的出料埠相對布置,能夠使得氣流對膠粉的吹動更加直接。優選的,在吹氣通道100b的出氣端的氣流方向上,吹氣通道100b的出氣端的投影位於銜接孔101a的進氣端端面投影內。此種結構能夠使得吹氣通道100b的出氣端排出的氣流能夠儘可能多地流向銜接孔101a內,減少氣流損失。
在吹氣通道100b的出氣端的氣流方向上,潛水進澆口100a的出料埠的投影位於銜接孔101a的出氣端端面投影內,此種布置方式能確保從銜接孔101a的出氣端排出的氣流能夠對潛水進澆口100a實施全方位的吹掃,進而能提高吹掃膠粉的效果。
為了更好地實現銜接導風,銜接孔101a沿吹氣通道100b的出氣端的方向延伸。具體的,銜接孔101a為等截面孔,即銜接孔101a在氣流方向上各個部位的橫截面積均相等。
如上文所述,在開模的過程中,斜頂101在頂起機構100f的作用下被頂起,銜接孔101a隨斜頂101的頂出連通吹氣通道100b與潛水進澆口100a連通。為了使得在開模的過程中銜接孔101a較快地連通吹氣通道100b與潛水進澆口100a,縮短頂起機構100f的運動行程,優選的,銜接孔101a位於斜頂101上靠近頂料面的一端,所謂的頂料面指的是斜頂101用於頂起塑膠產品30的表面。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申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申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