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散熱器的製作方法
2023-08-09 19:57:26 2
專利名稱:Cpu散熱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計算機散熱裝置,尤其涉及一種CPU散熱器。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的迅速發展,CPU的元件集成度和工作頻率不斷提高,對散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使用的CPU散熱片通常採用梳狀結構,其底板是一塊平板,上面平行布置有很多散熱鰭片,有的還在散熱鰭片上設置各種形狀的凸起,以增加散熱面積。這種結構的散熱片,由於散熱鰭片平行布置,不能很好地導出核心部位的熱量;此外,隨著CPU的發展,目前己較多的採用PGA封裝結構的晶片結構製作CPU. CPU的主要發熱部分CPU的內核凸起於其它部分之上,因而現有散熱器.的底板只有一小部分與內核接觸,起傳熱面的作用,大部分反而將CPU其它部分擋住,影響了散熱。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CPU散熱器。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CPU散熱器,包括散熱柱,還包括散熱環,散熱柱為圓柱形,散熱柱的外壁縱向設置有沿散熱柱周向均勻分布的散熱鰭片,散熱環由第一散熱環和第二散熱環構成,第一散熱環、第二散熱環和散熱柱同軸設置,且第一散熱環和第二散熱環通過散熱鰭片與散熱柱連成一體。作為優選,散熱鰭片為8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散熱柱為圓柱形結構,可以增大導熱面積,散熱鰭片呈放射狀分布,可以更好地把核心內部的熱量導向四周,從而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散熱柱;21、第一散熱環;22、第二散熱環;3、散熱鰭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散熱柱1,還包括散熱環,散熱柱I為圓柱形,散熱柱I的外壁縱向設置有沿散熱柱I周向均勻分布的散熱鰭片3,散熱環由第一散熱環21和第二散熱環22構成,第一散熱環21、第二散熱環22和散熱柱I同軸設置,且第一散熱環21和第二散熱環22通過散熱鰭片3與散熱柱I連成一體。散熱鰭片3為8個。本實用新型的散熱柱I為圓柱形結構,可以增大導熱面積,散熱鰭片3呈放射狀分布,可以更好地把核心內部的熱量導向四周,從而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0012]儘管已經結合當前認作是一個最為實用和優選的實施例來描述了本實用新型,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不限於所公開的實施例,而相反是旨在涵蓋包括在所附權利要求的精神和範圍內的多種修改和同等布置。·
權利要求1.一種CPU散熱器,包括散熱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散熱環,所述散熱柱為圓柱形,所述散熱柱的外壁縱向設置有沿散熱柱周向均勻分布的散熱鰭片,所述散熱環由第一散熱環和第二散熱環構成,所述第一散熱環、第二散熱環和散熱柱同軸設置,且第一散熱環和第二散熱環通過散熱鰭片與散熱柱連成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CPU散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鰭片為8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CPU散熱器,包括散熱柱,還包括散熱環,散熱柱為圓柱形,散熱柱的外壁縱向設置有沿散熱柱周向均勻分布的散熱鰭片,散熱環由第一散熱環和第二散熱環構成,第一散熱環、第二散熱環和散熱柱同軸設置,且第一散熱環和第二散熱環通過散熱鰭片與散熱柱連成一體。本實用新型的散熱柱為圓柱形結構,可以增大導熱面積,散熱鰭片呈放射狀分布,可以更好地把核心內部的熱量導向四周,從而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
文檔編號H01L23/367GK202758306SQ20122028736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9日
發明者李樂, 蔣雪琴, 張博 申請人:成都璽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