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質搬送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8-10 15:24:31 4
專利名稱:介質搬送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利用搬送輥對來搬送紙頁類、冊子、卡片等介質的介質搬送機構。
背景技術:
一般地,如圖7所示,在介質搬送機構101中,配置驅動輥18和在與驅動輥18對置的位置配置從動輥17作為搬送輥對,利用動力源(未圖示)使驅動輥18向Wl方向旋轉,使從動棍17向W2方向連帶旋轉,從而如箭頭X所示地搬送所夾持的介質4。而且,在從動輥17具備藉助彈簧103如箭頭Y所示地進行按壓的按壓機構,以能夠應對夾持的介質4的厚度的變化。作為按壓機構,具有如下按壓機構:利用壓縮彈簧按壓從動輥17的軸的結構的按壓機構(例如,參照日本特開平9-67042號公報。);利用螺釘固定板簧並按壓從動輥17的軸的結構的按壓機構(例如,參照日本特開平1-150651號公報。);使支點用軸穿過扭簧的線圈部,對扭簧的一個臂進行固定,並利用另一臂按壓從動輥17的軸的按壓機構(例如,參照日本特開平8-273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然而,上述現有的利用壓縮彈簧的按壓機構的彈簧成本低,能夠安裝在狹小的空間。但是,在上述按壓機構中,為了固定壓縮彈簧需要從上方進行按壓的蓋,因此部件數量和組裝工時增多。
`
另外,上述現有的利用板簧的按壓機構能夠利用一個板簧按壓軸,組裝也簡單。但是,板簧比其他的彈簧成本高。而且,為了穩定張力需要將板簧形成得較長以減少張力的變化幅度(振Λ幅),因此板簧的安裝空間也變大。另外,上述現有的利用扭簧的按壓機構能夠利用一個彈簧按壓軸,成本低廉。但是,需要使軸通過扭簧的支點。因此,上述按壓機構需要對扭簧的臂進行固定同時使軸穿過線圈部,組裝困難。如上所述,在現有的介質搬送機構的按壓機構中,不能滿足低成本、能夠實現節省空間化並且組裝容易這全部的條件。用於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的第一方式為利用對置設置的搬送輥對來搬送介質的介質搬送機構,介質搬送機構構成為配置有:扭簧,其具備線圈部並在所述線圈部的兩端具有臂;第一固定壁,其固定所述扭簧的一個臂;以及第二固定壁,其在所述第一固定壁的相反側固定所述線圈部,在所述第一固定壁側使所述扭簧的另一臂抵接於所述一個搬送輥的軸。發明效果根據本發明的上述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由於如上所述地構成,所以能夠實現低成本、節省空間化,並且能夠使組裝簡化。
圖1是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的結構圖。圖2是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的動作說明圖。圖3A是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的變形例的結構及動作說明圖。圖3B是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的變形例的結構及動作說明圖。圖4是第二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的結構圖。圖5是第二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的組裝圖。圖6A是第二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的動作說明圖。圖6B是第二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的動作說明圖。圖7是現有的介質搬送機構的結構及動作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使用附圖對本發明的例示性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對附圖中相通的構件標以相同的標號。[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圖1示出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I的結構圖。如圖1所示,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 送機構I與現有的介質搬送機構同樣地,配置驅動輥18和在與驅動輥18對置的位置配置從動輥17作為搬送輥對,利用動力源(未圖示)使驅動輥18向Wl方向旋轉,使從動棍17向W2方向連帶旋轉,從而如箭頭X所示地搬送所夾持的介質4。而且,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I構成為,配置有:扭簧11,其具備線圈部12並在該線圈部12兩端具有臂;作為第一固定壁的固定壁A( 13a),其固定扭簧11的一個臂;作為第二固定壁的固定壁B (13b)及固定壁C (13c),其固定線圈部12,扭簧11的另一臂抵接於從動棍17的從動棍軸17a。因此,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I不需要用於固定扭簧11的軸。而且,如後面所詳細敘述的那樣,對固定壁A (13a)的外力F1、對從動輥軸17a的外力F2、和對固定壁B (13b)及固定壁C (13c)的外力F3相互平衡。利用以上結構,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I如下所述地動作。以下利用圖2的動作說明圖對該動作進行詳細說明。首先,關於扭簧11的安裝,將扭簧11的線圈部12嵌入固定壁B (13b)和固定壁(13c),接著使扭簧11的一個臂抵接於固定壁A( 13a),最後使扭簧11的另一臂抵接於從動輥軸17a。此時,雖然未圖示,但扭簧11從自由時角度產生了預定的變位角Θ。另外,也可以構成為使扭簧11的一個臂抵接於固定壁A (13a)後,將扭簧11的線圈部12嵌入固定壁B (13b)及固定壁(13c)。這樣,根據扭簧11的所述變位角Θ和臂長L1、L2,在固定壁A (13a)的位置產生外力F1,並在從動輥軸17a的位置產生外力F2。而且,在固定壁A (13a),作為針對外力Fl的反力而產生NI,在從動輥軸17a作為針對外力F2的反力而產生N2。這些反力的合成N1+N2成為對扭簧11的線圈部12的假想支點位置12c的外力F3,並產生於固定壁B (13b)及固定壁C (13c)。而且,這些外力以F3=F1+F2的關係而相互平衡。另外,在以上的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說明了這樣的情況:設置固定壁B (13b)及固定壁(13c)作為第二固定壁,並通過嵌入固定扭簧11的線圈部12。然而,也可以如圖3A所示,將與扭簧11的線圈部12的外徑的一部分抵接的圓弧狀的固定壁D (13d)設為第二固定壁。另外,也可以如圖3B所示,在固定壁B (13b)和固定壁C (13c)的基礎上設置固定壁E (13e),並將它們作為第二固定壁。另外,在以上的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說明了使第二固定壁為大約90度的角度來構成為固定壁。然而,也可以以超過90度的角度甚至更大的平面構成固定壁,並使線圈部12抵接於各面。如上所述,根據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在利用對置設置的搬送輥對來搬送介質的介質搬送機構中,配置有:扭簧,其具備線圈部並且在該線圈部兩端具有臂;第一固定壁,其固定所述扭簧的一個臂;和第二固定壁,其在所述第一固定壁的相反側固定所述線圈部,在所述第一固定壁側使所述扭簧的另一臂抵接於從動輥軸。因此,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能夠實現低成本、節省空間化,並且能夠使組裝簡化。[第二例示性的實施方式]圖4示出第二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I的結構圖。如圖4所示,第二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I構成為,在殼體10設有固定壁F (13f)和作為第二固定壁的固定壁G (13g),所述固定壁F (13f)作為固定扭簧11的一個臂的第一固定壁,所述固定壁F (13f)的靠扭簧11的一側形成為邊緣(edge)形狀,而其相反側形成為傾斜形狀,固定壁G (13g)通過嵌入而固定扭簧11的線圈部12。因此,第二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I也與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相同,不需要用於固定扭簧11的軸。而且,如後面所詳述的那樣,在第二例示性的實施方式中,對固定 壁F (13f)的外力Fla、對從動輥軸17a的外力F2和對固定壁G(13g)的外力F3b相互平衡。其他的第二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結構與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相同,因此為了簡化而省略其詳細的說明。根據以上結構,第二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I如下所述地動作。以下使用圖5的組裝圖及圖6A、圖6B的動作說明圖對該動作進行詳細的說明。關於將扭簧11安裝至殼體10的順序,首先,如圖5的立體圖及圖6A的剖視圖所示,將扭簧11的線圈部12嵌入殼體10的固定壁G (13g)(虛線a),接著,將扭簧11的連結部Ila壓靠於固定壁F (13f)的上部,進而如箭頭A所示地向下側壓入(虛線b),組裝好殼體10。此時,如圖6A所示,由於將扭簧11的連結部Ila壓入並安裝於固定壁F (13f),所以如箭頭Fla所示地向斜上方向產生對固定壁F (13f)的外力。另一方面,從固定壁F(13f)產生其反力Nla。而且,在固定壁G (13g),所述反力Nla變成外力F3a,F3a=Fla從而相互平衡。接著,將從動輥17的從動輥軸17a嵌入至在安裝臺(未圖示)安裝的軸承9 (虛線C)。然後,將如上所述組裝好的殼體10以使扭簧11的另一臂抵接於從動輥軸17a的方式安裝至軸承9的安裝臺(未圖示)(虛線d)。
這樣,雖未圖示,由於自扭簧11的自由時角度起的變位角Θ而產生應力,如圖6B所示,由於該應力,在從動輥軸17a的位置產生外力F2並作為反力而產生N2。而且,反力的合成Nla+N2在扭簧11的線圈部12的假想支點位置12c變成外力F3b並產生於固定壁G (13g)。這些外力以F3b=Fla+F2的關係而相互平衡。而且,在以上的第二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作為扭簧11以具備兩個線圈部12即線圈部的雙扭簧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線圈部12也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三個以上。另外,作為扭簧11,以利用連結部Ila將兩個線圈部的各自的一個臂彼此連結而形成的扭簧為例進行了說明。然而,也可以不設置連結部11a,將兩個扭簧分別安裝至殼體10。如上所述,根據第二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在殼體設置對扭簧的一個臂進行固定的第一固定壁,和在所述第一固定壁的相反側固定所述線圈部的第二固定壁。因此,第二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介質搬送機構除了第一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效果之外,還能夠簡單地進行組裝。[其他例示性的實施方式]在以上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說明了使扭簧11的一個臂抵接於從動輥12的從動輥軸12a。然而,也可以使扭簧11的一個臂抵接於驅動輥18的軸。另外,也可以構成為設置兩個扭簧11,並使扭簧11的一個臂抵接於從動輥12及驅動輥18的軸。如以上所述,本發明能夠廣泛應用於具備介質搬送機構的介質處理裝置,所述介質搬送機構利用搬送輥對來搬送紙頁類、冊子、卡片等介質。通過參照將日本專利申請2011-035061的公開的整體引入本說明書。對於本說明書所記載的所有文獻、專利申請、及技術規格,以參照各個文獻、專利申請、及技術規格並 進行引入與具體且逐個記錄的情況相同的程度,通過參照而引入本說明書中。
權利要求
1.一種介質搬送機構,其利用對置設置的搬送輥對來搬送介質, 所述介質搬送機構配置有: 扭簧,其具備線圈部並在所述線圈部的兩端具有臂; 第一固定壁,其固定所述扭簧的一個臂;以及 第二固定壁,其在所述第一固定壁的相反側固定所述線圈部, 在所述第一固定壁側,使所述扭簧的另一臂抵接於所述一個搬送輥的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質搬送機構, 在殼體具備所述第一固定壁和所述第二固定壁。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介質搬送機構, 所述第一固定壁的靠所述扭簧的一側形成為邊緣形狀,而其相反側形成為傾斜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介質搬送機構, 所述第二固定壁為在多處與所述線圈部抵接的平面的組合,或者為與所述線圈部的外徑的一部分抵接的圓弧狀。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介質搬送機構, 所述扭簧是具備兩個所述線圈部、並利用連結部將所述兩個線圈部各自的一個臂彼此連結而成的雙扭簧。
全文摘要
本發明在利用對置設置的搬送輥對來搬送介質的介質搬送機構中,能夠實現低成本、節省空間化,並且組裝也簡單。即,配置有扭簧,其具備線圈部並且在該兩端具有臂;第一固定壁,其固定所述扭簧的一個臂;和兩個第二固定壁,其在所述第一固定壁的相反側固定所述線圈部,在所述第一固定壁側使所述扭簧的另一臂抵接於從動輥軸。
文檔編號B65H5/06GK103228562SQ20118005628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21日
發明者長尾淳平 申請人:衝電氣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