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的製造方法
2023-08-09 19:38:16 1
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包括機架、軸向水平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的攪拌筒、兩套分別安裝在所述攪拌筒軸向兩端筒壁中心的軸承機構、通過兩套所述軸承機構安裝在所述攪拌筒內的轉子和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的動力裝置;所述軸承機構包括固設於所述攪拌筒軸向兩端筒壁上的外軸承座、安裝在所述外軸承座內的外軸承、安裝在所述外軸承內的外轉子軸套以及安裝在所述外轉子軸套內的內軸承;所述轉子包括內轉子和與所述內轉子同軸轉動的外轉子。該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具有設計科學、能耗低、攪拌效果好的優點。
【專利說明】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攪拌機,具體的說,涉及了一種應用於纖維板製造領域的攪拌機。【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攪拌機包括設置在攪拌筒內的轉子,轉子上具有槳葉,攪拌過程主要是通過槳葉的轉動對混合有黏結劑的植物纖維原料進行攪拌。混合有黏結劑的植物纖維原料非常粘稠,加之原料自身質量,槳葉進行高速旋轉攪拌時遇到的扭矩力非常大,尤其是越靠近攪拌筒倉壁扭矩力就越大。因此,為了保證生產質量,往往需要大功率的動力裝置驅動轉子轉動,這樣就大大增加了耗能成本。
[0003]為了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人們一直在尋求一種理想的技術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設計科學、能耗低、攪拌效果好的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包括機架、軸向水平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的攪拌筒、兩套分別安裝在所述攪拌筒軸向兩端筒壁中心的軸承機構、通過兩套所述軸承機構安裝在所述攪拌筒內的轉子和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的動力裝置;所述軸承機構包括固設於所述攪拌筒軸向兩端筒壁上的外軸承座、安裝在所述外軸承座內的外軸承、安裝在所述外軸承內的外轉子軸套以及安裝在所述外轉子軸套內的內軸承;所述轉子包括內轉子和與所述內轉子同軸轉動的外轉子,所述外轉子包括一對平行設置的法蘭盤和與所述攪拌筒軸向平行設置的揚料板,所述揚料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一對所述法蘭盤的外端部,一對所述法蘭盤的中心分別固定在兩套所述軸承機構的外轉子軸套上;所述內轉子包括兩端分別安裝在兩個所述內軸承上的傳動軸和不少於一片安裝在所述傳動軸上的槳葉;所述動力裝置驅動所述外轉子軸套和所述傳動軸旋轉。
[0006]基於上述,所述動力裝置包括兩個分別設置在所述攪拌筒軸向兩端筒壁外側的電機,其中一個電機傳動所述外轉子軸套,另一個電機傳動所述傳動軸。
[0007]基於上述,所述揚料板對應其運動方向一側為揚料面,所述揚料面與所述攪拌筒的環形筒壁之間夾角為鈍角。
[0008]基於上述,所述外軸承座與所述外轉子軸套之間、所述外轉子軸套與所述傳動軸之間分別設有油封結構。
[0009]基於上述,所述槳葉具有弧形結構,所述弧形結構的內弧面朝向所述槳葉運動方向設置。
[0010]基於上述,所述攪拌筒由下部具有出料口的筒體和對應所述出料口設置的出料門組成,所述筒體兩外側分別安裝有一與所述攪拌筒軸向平行的出料門導軌,所述出料門上安裝有滑輪或軌道槽,所述出料門通過所述滑輪或所述軌道槽掛裝在所述筒體的出料門導軌上。
[0011]基於上述,所述出料門的蓋合接觸面上設有與所述攪拌筒軸向平行的密封滑體,所述筒體的蓋合接觸面上設有與所述攪拌筒軸向平行的密封滑槽,所述密封滑體設置在所述密封滑槽內。
[0012]基於上述,所述滑輪安裝在掛板上部,所述掛板上豎向開設有長條孔,所述掛板通過穿設在所述長條孔內的螺栓或者銷軸安裝在所述出料門上,所述掛板下部的螺孔內安裝有螺柱朝上的調節螺栓,所述出料門的凸沿壓設在所述調節螺栓的螺柱上。
[0013]基於上述,所述動力裝置還包括與所述軸向平行設置的液壓缸,所述液壓缸的活塞杆的外端部安裝在所述出料門上。
[0014]基於上述,所述攪拌筒還包括與所述筒體的進料口對應的進料門,所述進料門和所述進料口之間設有密封圈。
[0015]本發明相對現有技術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具體的說,本發明通過設置內轉子與外轉子,使得外轉子可以低速旋轉、內轉子可以高速旋轉,通過低速旋轉的外轉子將植物纖維原料揚起,植物纖維原料落下的過程中被高速旋轉的內轉子攪拌,實現了良好的攪拌效果;內轉子與現有技術相比槳葉短,減少了能耗,而且外轉子由於低速旋轉也減少了耗能,所以整體來講與現有技術相比大大降低了生產能耗。該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具有設計科學、能耗低、攪拌效果好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發明的的軸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圖2中局部結構的放大圖。
[0020]圖中:1.機架;2.攪拌筒;3.動力裝置;4.外軸承座;5.外軸承;6.外轉子軸套;
7.內軸承;8.法蘭盤;9.揚料板;10.傳動軸;11.槳葉;12.油封結構;13.出料門;14.出料門導軌;15.滑輪;16.凸緣;17.凹槽;18.掛板;19.長條孔;20.螺栓;21.軸向兩端筒壁;22.環形筒壁;23.調節螺栓;24.液壓缸;25.活塞連接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22]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一種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包括機架1、軸向水平安裝在所述機架I上的攪拌筒2、兩套分別安裝在所述攪拌筒2軸向兩端筒壁21中心的軸承機構、通過兩套所述軸承機構安裝在所述攪拌筒2內的轉子和安裝在所述機架I上的動力裝置3。
[0023]所述軸承機構包括固設於所述攪拌筒2軸向兩端筒壁21上的外軸承座4、安裝在所述外軸承座4內的外軸承5、安裝在所述外軸承5內的外轉子軸套6以及安裝在所述外轉子軸套6內的內軸承7。
[0024]所述轉子包括內轉子和與所述內轉子同軸轉動的外轉子, 所述外轉子包括一對平行設置的法蘭盤8和與所述軸向平行設置的揚料板9,所述揚料板9的兩端分別固定在一對所述法蘭盤8的外端部,一對所述法蘭盤8的中心分別固定在兩套所述軸承機構的外轉子軸套6上。
[0025]所述內轉子包括兩端分別安裝在兩個所述內軸承7上的傳動軸10和不少於一片安裝在所述傳動軸10上的槳葉11。
[0026]所述動力裝置3驅動所述外轉子軸套6和所述傳動軸10旋轉。
[0027]由上述結構可知,內轉子與外轉子具有同軸且各自獨立轉動的功能,工作時,低速旋轉的外轉子將植物纖維原料揚起,植物纖維原料落下的過程中被高速旋轉的內轉子攪拌,實現了良好的攪拌效果;由於外轉子的存在,使得內轉子的槳葉與現有技術相比較短,內轉子的扭矩力減少,從而減少了能耗。而且外轉子由於低速旋轉也減少了耗能,所以整體來講與現有技術相比大大降低了生產能耗。
[0028]在本實施例中,內轉子與外轉子沿圖2中所示方向同向旋轉,所述法蘭盤8貼近所述攪拌筒2軸向兩端筒壁21設置,所述揚料板9貼近所述攪拌筒2的環形筒壁22設置,所述內轉子的旋轉工作區域位於所述外轉子的旋轉工作區域內部。
[0029]實施例2
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如圖1所示,所述動力裝置3包括兩個分別設置在所述攪拌筒2軸向兩端筒壁21外側的電機,其中一個電機傳動所述外轉子軸套6,另一個電機傳動所述傳動軸10。這樣設計的原因是:現有技術中攪拌筒內只有一個轉子,因而只需要一臺電機驅動,而本發明具有雙轉子,因而需要兩個電機來分別驅動,由於兩個轉子同軸設置,所以從合理布局考慮,將兩個電機分別設置在攪拌筒軸向兩端筒壁的外側。
[0030]如圖2所示,所述揚料板9對應其運動方向一側為揚料面,所述揚料面與所述攪拌筒2的環形筒壁22之間夾角為鈍角。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使所述揚料板9在運動過程中具有「鏟子」的作用,能將物料順利揚起。如果夾角為銳角或直角,雖然能揚起一些物料,但效果沒有鈍角好。
[0031]如圖1所示,所述外軸承座4與所述外轉子軸套6之間、所述外轉子軸套6與所述傳動軸10之間分別設有油封結構12。這樣設計的原因是:由於轉子轉動過程中,黏結劑有可能滲入傳動軸與軸承之間,影響設備正常運轉。而本發明採用雙軸承結構,所以為了避免發生這種情況,需要在上述部位設置油封結構。
[0032]實施例3
實施例3與實施例1、2的區別在於:如圖3所示,所述槳葉11上具有弧形結構,所述弧形結構的內弧面朝向所述槳葉11運動方向設置。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所述槳葉11的具體結構,傳統槳葉結構是如圖2所示的由柱體和位於柱體外端的鏟板組成,而相對於本發明的雙轉子結構來講,當外轉子將物料揚起後,弧形槳葉更容易承載和攪拌下落的物料,所以本實施例中的弧形槳葉是針對雙轉子結構進行的對應設計。
[0033]實施例4
實施例4與其它實施例的區別在於:如圖2、圖4所示,所述攪拌筒2由下部具有出料口的筒體和對應所述出料口設置的出料門13組成,所述筒體兩外側分別安裝有一與所述攪拌筒2軸向平行的出料門導軌14,所述出料門13上安裝有滑輪15,所述出料門13通過所述滑輪15掛裝在所述筒體的出料門導軌14上。這樣設計相當於將所述出料門13掛設在所述筒體上,現有的攪拌機的攪拌倉是安裝在機架上的,而攪拌倉的出料倉門是通過滑輪滑軌機構安裝在機架上的,由於製造和裝配等各種方面的誤差,使得出料倉門和出料口之間的配合併不吻合,因而在實際攪拌過程中,劇烈的攪拌和振動會使攪拌倉內的物料從出料倉門和出料口之間的縫隙中不斷的被甩出,造成物料的損失並且弄髒設備。因此本實施例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工作中劇烈的攪拌雖然會使攪拌機發生振動,但由於所述出料門13跟隨筒體同時振動,而非固定在機架上,因而大大降低了所述出料門13和所述出料口之間蓋合接觸面的振動錯位,提高了攪拌筒的密封程度。
[0034]所述出料門13的蓋合接觸面上設有與所述攪拌筒2軸向平行的密封滑體16,所述筒體的蓋合接觸面上設有與所述攪拌筒2軸向平行的密封滑槽17,所述密封滑體16設置在所述密封滑槽17內。這樣設計的好處是,由於所述凸緣16擋住了物料被甩出時的路線,而且所述凸緣16在所述凹槽17內有一定插入度,使所述凸緣16在所述攪拌筒2振動時不會脫離所述凹槽17,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所述出料門13和所述出料口之間蓋合接觸面的密封程度,有效防止了物料從該處被甩出的問題。
[0035]所述滑輪15安裝在掛板18上部,所述掛板18上豎向開設有長條孔19,所述掛板18通過穿設在所述長條孔19內的螺栓20或者銷軸安裝在所述出料門13上,所述掛板18下部的螺孔內安裝有螺柱朝上的調節螺栓23,所述出料門13的凸沿壓設在所述調節螺栓23的螺柱上。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對所述出料門13和所述出料口之間間距進行微調,所述調節螺栓23向上旋轉,抵頂所述出料門13向上移動,減少所述出料門13和所述出料口之間間距,進一步提高密封程度。所述長條孔19和所述螺栓20或者銷軸之間的配合,既對所述出料門13起到水平方向的限位作用,又為所述出料門13提供了豎直方向的調整空間。
[0036]所述動力裝置還包括與所述軸向平行設置的液壓缸24,所述液壓缸24的活塞杆的外端部安裝在所述出料門13上。圖2和圖3中的標記25為活塞杆在所述出料門13上的活塞連接點。活塞連接點共有兩個,對稱位於軸向兩側,保證所述出料門13的推拉平衡。
[0037]所述攪拌筒2還包括與所述筒體的進料口對應的進料門,所述進料門和所述進料口之間設有密封圈,提高了該處密封效果,避免了物料從該處被甩出。
[0038]最後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範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包括機架、軸向水平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的攪拌筒、兩套分別安裝在所述攪拌筒軸向兩端筒壁中心的軸承機構、通過兩套所述軸承機構安裝在所述攪拌筒內的轉子和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的動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承機構包括固設於所述攪拌筒軸向兩端筒壁上的外軸承座、安裝在所述外軸承座內的外軸承、安裝在所述外軸承內的外轉子軸套以及安裝在所述外轉子軸套內的內軸承;所述轉子包括內轉子和與所述內轉子同軸轉動的外轉子,所述外轉子包括一對平行設置的法蘭盤和與所述攪拌筒軸向平行設置的揚料板,所述揚料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一對所述法蘭盤的外端部,一對所述法蘭盤的中心分別固定在兩套所述軸承機構的外轉子軸套上;所述內轉子包括兩端分別安裝在兩個所述內軸承上的傳動軸和不少於一片安裝在所述傳動軸上的槳葉;所述動力裝置驅動所述外轉子軸套和所述傳動軸旋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動力裝置包括兩個分別設置在所述攪拌筒軸向兩端筒壁外側的電機,其中一個電機傳動所述外轉子軸套,另一個電機傳動所述傳動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揚料板對應其運動方向一側為揚料面,所述揚料面與所述攪拌筒的環形筒壁之間夾角為鈍角。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外軸承座與所述外轉子軸套之間、所述外轉子軸套與所述傳動軸之間分別設有油封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槳葉為弧形結構,所述弧形結構的內弧面朝向所述槳葉運動方向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攪拌筒由下部具有出料口的筒體和對應所述出料口設置的出料門組成,所述筒體兩外側分別安裝有一與所述攪拌筒軸向平行的出料門導軌,所述出料門上安裝有滑輪,所述出料門通過所述滑輪掛裝在所述筒體的出料門導軌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料門的蓋合接觸面上設有與所述攪拌筒軸向平行的凸緣,所述筒體的蓋合接觸面上設有與所述攪拌筒軸向平行的凹槽,所述凸緣設置在所述凹槽內。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滑輪安裝在掛板上部,所述掛板上豎向開設有長條孔,所述掛板通過穿設在所述長條孔內的螺栓或者銷軸安裝在所述出料門上,所述掛板下部的螺孔內安裝有螺柱朝上的調節螺栓,所述出料門的凸沿壓設在所述調節螺栓的螺柱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動力裝置還包括與所述軸向平行設置的液壓缸,所述液壓缸的活塞杆的外端部安裝在所述出料門上。
10.根據權利要求6或7或9所述的雙轉子臥式植纖板物料混合攪拌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攪拌筒還包括與所述筒體的進料口對應的進料門,所述進料門和所述進料口之間設有密封圈。
【文檔編號】B27N1/02GK104002352SQ201410164942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3日
【發明者】馬國偉, 徐正明, 賈志偉, 馬國梅, 王元領, 王勇, 王志強, 王傑 申請人:信陽市四通機械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