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七月與安生的觀後感

2023-08-10 14:27:28 1

  早在上映期間,電影《七月與安生》就收穫業內一片好評,甚至被贊「青春片救世之作」。此次在網絡上一經上線,又再次掀起了口碑高潮,更有不少網友表示後悔當時沒有走進電影院。

  20xx年七月與安生的觀後感一:

  蘇家明和七月的戀愛是特別符合現實世界價值觀的戀愛。是大多數人都會給予祝福的戀愛。

  從蘇家明最後回一銀行,把鑰匙放回七月那兒也能看出,對蘇家明而言,他也認為七月是比安生更合適的人。他的理性仍然選擇了七月。

  但從事情經過看,理性敵不過情感、適合比不過衝動,該不該發生的,都發生了。從離別前送胸掛佛,從再見面時的一起同居。這就是人性!

  很多事情並不是應該是什麼樣子就最終一定會是那個樣子!

  這讓我想起,這幾天和朋友聊起的理科生與文科生的差別。朋友是文科生,本人理科生。充分意見交換後才真的發現,理科生與文科生的世界真的是有差異的。

  理科生的世界,真與假、對與錯往往涇渭分明、事情總有確定的樣子。人在理科生世界裡基本是同質的。而文科生的世界,真與假、對與錯沒有那麼分明、事情也並不確定。這一切都取決於所涉及到的人。人的情感與反映是文科生更關注的,這既包括了對自己情感世界的充分內視和關注,也包括了對他人情緒和感情的關注與響應。

  這對我而言,真的是一個巨大的發現。換句話而言,對理科生而言,他用心的方向是把世界搞明白,人怎麼想,會怎麼反應、會有什麼情感根本不重要。而對文科生而言,是把這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搞明白,世界搞不搞明白根本不重要。

  回到本文來講,就是應該怎麼樣做,和實際上人們真的會怎麼做。這兩者是有極大差別的。

  而人性又是複雜的,安生努力去對抗人性,他選擇逃離小城,為的是避開蘇家明。

  而蘇家明選擇順從人性,他選擇去北京,表面來看,是為了闖蕩事業。內心深處是否也有對當前情感生活的不滿足?

  對蘇家明而言,他和七月平淡平凡的幸福生活,他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七月呢?她是否就一定感受到了幸福?

  人性就是這樣複雜,人生就是這樣的矛盾。好像沒有經歷過複雜,就難以真正的享受簡單。沒有經歷過波瀾,就難於享受平淡。總是失去過才知道珍惜所擁有的。

  但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人或事都應在人性面前選擇順從。總有一些事物,我們要選擇堅守。

  教育篇

  七月的父母雖然在片中著墨較少,但我真的覺得這是一個教育的合格典範。七月的好朋友到家中做客,七月的父母給予毫無保留的接納。尤其是高中與職高這種教育分支路線出現以後。也包括後來安生流浪回來。能夠接納孩子喜歡的一切,是做父母者特別了不起的一點。沒有進行道德判斷,沒有進行世俗評判,非常難得。雖然這有可能是因為七月一直以來表現優異換來的,但也可以反過來講,父母的教育造就七月的優異。

  家明逃婚以後,媽媽敲門時的猶豫和遲疑。在七月要離開小城時,媽媽給予的祝福,滿滿的都是深深的愛。這是一個雖然平凡,但是一個偉大的媽媽!

  看著這樣的父母,我堅持認為,有七月這樣的父母,註定了七月的人生,縱然經歷過這些許的波折,但也一定是一個精彩、幸福的人生。而七月的悲劇只是個偶然。生育過程的死亡是一個概率事件。這讓我想起了《人間世》裡的:「人生,有時就像在打撲克牌,如果不足夠幸運,總會抓到幾張爛牌。有的爛牌,抓到手上時,就知道,已經輸了。」

  七月沒有任何問題,她只是輸給了上帝。

  20xx年七月與安生的觀後感二:

  今天又去電影院看了七月與安生。

  發現其中有個細節值得玩味,在七月給家明自己選擇七月還是安生的機會後,家明依然選擇了自己不那麼愛的七月。

  回到宿舍我想了想,也許是七月更適合當結婚的對象吧。對,是適合。七月有良好的家庭,有穩定的工作,有著與家明相同的學歷。而安生只有七月。

  安妮寶貝說過,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最徹底的愛慕,是為他生養孩子。

  七月願意為家明生養孩子,卻讓他離開自己,七月的愛該有多重。

  20xx年七月與安生的觀後感三: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部文學作品,同一部電影,不同人的觀後感也千差萬別。

  電影《七月與安生》裡的七月,是顛沛的自由;安生,是安定生活。兩種不一樣的性格和生存方式卻最終走向統一,卻也正是因為看透對岸風景,才如此渴望此岸的人生。

  《七月與安生》脈絡清晰簡單,講述的是兩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女孩子,因為同一個男性而交換人生的故事。交換人生,聽起來像天方夜譚,我十分敬佩慶山—安妮寶貝把故事情節轉折安排的這般恰如其分。感慨結局的出乎意料,卻又是意料之中。

  七月開頭,觀眾都喜歡七月這人設。長相漂亮、成績優異、有禮有節、乖巧懂事,有一個不錯的原生家庭,一看就是接受良好教育的「別人家的孩子」。如果,我是家長,也希望自己有一個這樣乖巧聽話的孩子,而不是天天背逆自己的頑童。父母的本意是少讓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希望孩兒的路途平坦順利,甚至有家長不折手段也要掃清孩子前行路上的一切障礙。七月從來不做出格的事,認認真真學習,考上大學,連大學專業也都是聽父母的安排,畢業留在家鄉,跟一個門當戶對的人結婚生子,哪怕對方不愛自己,只要合適就行。所以,最後勇敢面對蘇家明不愛自己,並成功逃離原有生活軌道的七月是真正的勇士。這世間,有多少人就這樣渾渾噩噩的苟且完一生,不敢絲毫偏離原有的生活軌道。

  看完電影,不能只是一味感慨安生歷經顛簸和磨難,最後終於安定生活這樣屌絲逆襲成功,這樣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卻忘記了安生後來的安定,也七月在成長歲月裡物質和精神上雙重的扶持和陪伴。

  多希望七月最後並沒有在27歲死去,雖然前面伏筆已夠多。但還是一意孤行希望她能好好活著,就像安生寫的故事裡的樣子,流浪到世界各地,看雪地、看日落、看大海。

  安生

  我始終認為,安生才是作者濃墨重彩描寫的人物。無論如何漂泊,最終還是要安定下來。流浪時,無依無靠的安生,為了成全七月和蘇家明,外逃時卻親眼目睹洗剪吹男友的劈腿。為了混口飯吃,一口氣幹掉一瓶紅酒。一種近乎瘋狂的人生。安生的原生家庭,註定了安生在客觀上自由無拘束的生存狀態,也就造就了那種把安生扔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能茁壯成長的性格。我在安生身上看到了些許自己的影子。總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哪怕外面的世界風刀霜雪,哪怕生活不是遠方和詩,哪怕生活是馬革裹屍、茹毛飲血。那個凡事總是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柔弱者。從不會說出自己的孤獨和無助,很少對人流著淚說,我也堅持不住了,卻只會心裡滴著血,還表面若無其事地對朋友說:來我的臂膀裡躺著吧,我給你依靠。即是自己一無所有,也白日夢的想著有一天我什麼都有了,什麼都給你最好的。經歷很多的「漂泊」。我把所有沒有的無安全感,總結為「心無處安放的飄零」。也希望有天,能像電影裡安生,在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那一天,能平靜得把這些爛大街的昨日悲傷寫成跟自己無關似的文字。當我看到七月誤解安生好意的時候,心生淚意。孤獨、誤解、我都不在意,至少你一直都在,這就很足夠了。也許哪天我「流浪」夠了,也安心的生存,在某處安營紮寨、繁殖後代。

  尾聲電影裡的臺詞:「有時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時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七月與安生,就像是一個人矛盾的一體兩面,歷經歲月的洗滌,裝得太久,終是面目全非,最後的最後,還是會和身體裡本真的自己握手言和。大眾都是羨慕安生的穩定,卻忘了七月拋棄一切去追求自由,成全安生和蘇家明,才是最勇敢和善良的那個人。無論是七月還是安生,成長都是孤獨的。無論人生路上,來去路過多少匆匆過客,七月只有安生和蘇家明,而安生的成長路上只有七月。有多少七月羨慕著安生;又有多少安生羨慕著七月。有多少人過著七月的生活,想變身為無拘無束的安生;又有多少安生,希望成為衣食無憂的七月。有多少人真的將七月的人生過成了安生;又有多少人將安生過成了七月。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