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殼煤燃料及其製造方法
2023-08-10 08:06:41 3
專利名稱:稻殼煤燃料及其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農民住宅及菜農種植農作物的暖室中所用的稻殼煤燃料及製造方法,更具體而言,其是將稻殼粉碎成微粉的稻殼粉末與除掉砂粒等雜質的黃土粉末以一定比例進行混合,並用模具成型為圓柱形,再將其進行一定時間的通風乾燥,由此可製造出替代油類燃料的產品-稻殼煤燃料。
一般而言,對於產業及暖房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以油類及煤等燃料為主。為了找到替代產品,正在不斷進行各種方法的研究。
頗具代表性的燃料是將鋸末和稻殼混合後使其製成棒狀(薪柴形狀),用來代替薪柴作為火爐及加熱鍋爐所使用的燃料。然而,在其燃燒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煙,而且產熱量低,需人力供給燃料,且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煤灰也很多,需隨時除掉,以便達到完全燃燒。正由於存在上述問題,所以現在已不生產這種燃料。
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稻殼煤燃料以及製造該燃料的方法,其是以大米精製過程產生的大量廢稻殼和在野山上容易得到的黃土為原料,製造出能得到高熱量的稻殼煤燃料。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種稻殼煤固體燃料以及製造該燃料的方法,其是在稻殼粉末中混合一定比例的黃土粉末,並將其製成圓柱形的製品。所得固體燃料可以自動地供給鍋爐等採暖設備。由於稻殼粉末和黃土粉末被粘結在一起,可以防止燃燒時由於風的存在使煤灰向外飛散。並且由於僅使用了稻殼粉末和黃土粉末,燃燒後的煤灰可以有效地應用於堆肥中。再者,由於將稻殼製成粉末,可進行完全燃燒。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包括以下製造步驟準備步驟,其是將稻殼用粉碎機粉碎成0.4mm-0.7mm的微粉,然後將黃土投入到盛有一定量水的容器中除掉砂粒等雜質,在沉澱池中浸漬72小時得到黃土粉末;混合步驟,其是將上述準備步驟中得到的稻殼粉與黃土粉以7∶1-9∶1的體積比放入混合器中,並添加少量的水進行攪拌混合;成型步驟,其是將上述混合後的原料放入直徑為40mm左右的成型機中,將其製造成一定形狀;乾燥步驟,其是進行4天左右的通風乾燥以去掉成型原料中的水分,由此製造出稻殼煤燃料。
以下將以本發明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實施例,參照流程圖對其得到的特有效果進行詳細地說明,圖中
圖1為本發明全製造過程的流程示意圖。
圖1為本發明的全部製造過程的流程示意圖。按照該流程圖,本發明的稻殼煤燃料的製造方法是由準備步驟(10)、混合步驟(20)、成型步驟(30)及乾燥步驟(40)組成的。準備步驟(10)包括將稻殼用粉碎機粉碎成稻殼粉末,以及將黃土放入水中浸漬一定時間得到黃土粉末。混合步驟(20)是指將從準備步驟(10)中得到的稻殼粉和黃土粉以一定比例進行混合的步驟。成型步驟(30)是將經混合步驟(20)攪拌的原料用成型機製成一定尺寸的圓柱形製品。乾燥步驟(40)是指去掉由成型步驟(30)所得的製品中的水分。
上述的準備步驟(10)可分為將稻殼用粉碎機粉碎成稻殼粉的步驟以及將黃土溶解於水中以去掉砂石等雜質並使其沉澱得到黃土粉的步驟。
上述稻殼可以利用農村大米加工廠精製稻子時所產生的大量稻殼。如將其直接使用,由於其鬆散和顆粒之間的粘附力不強,所以不能粘結為固體,而且也不會獲得完全燃燒。有鑑於此,為了將其製造成最合適的燃燒形狀,並且可以自動地以固體形狀作為燃料供給,就有必要將其加工成細粉末的形式。在將上述稻殼粉碎成細粉末時,使用常規已知的粉碎機即可。粉碎後的稻殼經0.4mm~0.7mm的篩網篩分為微細粉。
黃土粉可採用自然界的優質黃土,先將其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混合溶解,砂粒等雜質會向下沉澱,進一步將溶解於水中的黃土粉送到高度為1.5m的沉澱池中進行72小時的沉澱,最後得到除去沙粒的黃土粉。
使上述稻殼粉碎成微細粉的目的就是為了顯著地減小其體積,提高密度,並增強顆粒間的粘附力,以便將其粘結成固體,在適宜的燃燒條件下得到最大的熱量。由於黃土粉末間具有一定的粘合力而使稻殼粉末間的粘結成為可能,因而是將燃料製成固體的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由於其燃燒過程緩慢,因此可容易地進行採暖設備溫度的調節。粘結成型後的稻殼粉末可以防止由於通風而產生的煤灰的飛散,同時黃土粉末也是將燃燒後的煤灰有效地應用於堆肥中的最理想的材料。
為提高最終的製品強度及其完全燃燒性能,還應進行混合步驟(20),即、將上述準備步驟(10)中所得的稻殼粉和黃土粉原料按較佳比例投入到攪拌機中進行攪拌的步驟。
稻殼粉和黃土粉理想的混合是,投放到上述攪拌機中的稻殼粉和黃土粉的比例限定在體積比為7∶1~9∶1,然後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並進行一定時間的捏合。
接著,將通過混合步驟(20)混合後的原料放入具有200~300個左右模具的成型機中,該模具的直徑為40mm左右,然後在成型機的上部進一步使其在模具中進行擠壓成型而製成圓柱形製品,由此完成成型步驟(30)。
在成型步驟(30)中製成的直徑為40mm左右的圓柱形製品可以從鍋爐上面設置的料鬥自動地落到燃燒室內,可以防止象煤那樣的快速燃燒及產生煤渣,它可以先從表面開始燃燒,並慢慢地向內部進行燃燒,由此這種燃料得到完全燃燒。
由上述步驟(30)製成的圓柱形製品,由於其內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因而還需進行以除掉水分為目的的乾燥步驟(40)。該步驟是如下完成的在通風良好的乾燥室設置了20塊左右的乾燥板,通過使風量貫穿通過乾燥板的方法進行通風乾燥4天左右,最後得到完全蒸發掉成型製品中水分的固體燃料。
使用上述方法製備的燃料由於其具有一定的強度,因而在搬運過程中不易破碎,又由於其重量輕使其容易處理。
將本發明所得的最終製品的發熱量與現有的固體燃料進行比較,它是否可以作為替代燃料,通過下表中由大韓民國化學實驗研究員所進行的實驗結果便可知到。從該表可以看出,本發明的稻殼煤燃料所產生熱量是很大的。
由上述實驗值可知,將本發明的稻殼煤燃料所產生的熱量與目前使用的固體燃料相比,其發熱量是很大的。另外其燃燒過程由於產生的燃燒氣量較少,因而可以減少危險性及大氣汙染。燃燒後的煤灰也可應用於堆肥中,因而不會造成由於煤灰的產生而帶來的環境汙染。由於使用較少的風量即可燃燒,因此減少了通過煙道的熱量損失,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鍋爐的熱效率,因而可以作為替代燃料廣泛使用。
如上所述,本發明是以大米加工廠所產生的大量廢棄稻殼為原料,將其粉碎後與少量的黃土粉相混合製成固體燃料,其發熱量較大,又由於該製品較輕,可以方便地搬運,因此可以作為替代油等的燃料應用於浴室及農用供暖鍋爐中的燃料。根據本發明的燃料可以替代進口的油類燃料,效果良好,燃燒產生的煤灰可在堆肥中使用,可以使原來使用化學肥料使耕地變成強酸性的土壤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是一項非常有用的發明。
權利要求
1.一種製造稻殼煤燃料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製造過程包括以下步驟準備步驟,其是將稻殼用粉碎機粉碎成0.4mm-0.7mm的微粉,將黃土投入到盛滿水的容器中除掉砂粒等雜質,然後在沉澱池中浸漬72小時得到黃土粉末;混合步驟,其是將所述準備步驟中得到的稻殼粉末與黃土粉末以7∶1-9∶1的體積比放入混合器中,並添加少量的水進行攪拌混合;成型步驟,其是將所述混合後的原料放入直徑為40mm左右的成型機中,將其製造成一定形狀;乾燥步驟,其是進行4天左右的通風乾燥以去掉成型原料中的水分,由此製造出稻殼煤燃料。
2.一種稻殼煤燃料,其特徵在於,其將稻殼粉末和黃土粉末以7∶1-9∶1的體積比混合併製成圓柱形而製得的。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在農民住宅及菜農種植農作物的暖室中所用的稻殼煤燃料及其製造方法,其是將稻殼粉碎成微粉而得到的稻殼粉末與除掉砂粒等雜質的黃土粉末以一定比例進行混合,並在模具中成型為圓柱形,再將其進行一定時間的通風乾燥,即可製造出替代油類燃料的產品——稻殼煤燃料。
文檔編號C10L5/04GK1229843SQ99100610
公開日1999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1999年2月8日 優先權日1998年2月6日
發明者李鬥均 申請人:李鬥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