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液器的製造方法
2023-07-30 20:54:46 4
分液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分液器,屬於製冷【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分液器所存在結構複雜、使用壽命短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分液器,包括鑄件本體,鑄件本體由進液端和出液端組成,進液端中設置有一個圓柱形的進液口,進液口中設置有一個圓錐形的分液柱,所述的分液柱的頂端朝向進液口的埠,在出液端設置有若干條出液管,出液管連接進液口。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能有效的提高氟利昂的分液效果,實現快速、均勻的分液效果,且分液器與銅管連接方便,提高了作業的效率。
【專利說明】分液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製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分液器,尤其是涉及一種用於空氣冷卻器中的分液器。
【背景技術】
[0002]空調機組的空氣冷卻器通常是由翅片和銅管組成,銅管與翅片緊密結合,其中銅管內部流動冷卻劑即氟利昂,通過與翅片之間的熱傳導完成熱交換。而一個換熱器中往往穿插了數根銅管,如果換熱器面積較大,則銅管數量會多大幾十甚至上百個,這個時候往往需要設置並聯的銅管,每根銅管內流動的都是剛從壓縮機內出來的冷卻劑,以獲得更好的熱交換效率。
[0003]目前所用的冷卻劑分流方法,通常是將一根主管連接分液器後分成若干根小管,再用小管連接翅片中的銅管,從而實現分液的效果,但是現有的分液器分液效果不好,分液不均勻。
[0004]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分流器[申請號:201220411510.4],該專利包括鑄件主體,鑄件主體一端設置有進液孔,進液孔內設置有一個節流環,所述節流環的內徑小於進液孔的內徑;鑄件主體內部正對節流環設置有一個圓錐體的節流角,節流角的周圍沿圓周徑向分布有至少2條分流管,分流管的開口處膨大成分流口。該專利通過在進液孔內設置有節流環,而節流環的內徑小於進液孔內徑,故當冷卻劑流入節流環時,流速和壓力都會變大,節流環的出口處正對圓錐體的節流角,能將冷卻劑迅速的向四周均勻分散,分流管均勻設置在鑄件主體內部,能實現冷卻劑的快速、均勻的分流作用,因而具有使冷卻劑分流均勻的效果。
[0005]然而,上述的專利在進液孔與節流環之間沒有一個孔徑逐漸縮小的過渡,從而會導致氟利昂在到達節流環時壓力驟然增大,對節流環形成了一個衝擊壓力,時間一久會導致節流環的損壞,從而影響分流器的使用效果,另外,節流環設置在進液孔中,需要用焊接的方式進行固定,導致結構變得複雜,加工成本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夠實現均勻、快速分液的分液器。
[000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下列技術方案:
[0008]一種分液器,包括鑄件本體,鑄件本體由進液端和出液端組成,進液端中設置有一個圓柱形的進液口,進液口中設置有一個圓錐形的分液柱,所述的分液柱的頂端朝向進液口的埠,在出液端設置有若干條出液管,出液管連接進液口。
[0009]在上述的分液器中,所述的進液口和出液管的埠設置有內螺紋。
[0010]在上述的分液器中,所述的空腔的橫截面面積與分液柱的底面積之比為1:3-1:15。[0011]在上述的分液器中,出液管的軸心線與進液口的軸心線之間的夾角在20° -70°之間。
[0012]在上述的分液器中,進液端的埠外側設置有倒角。
[0013]在上述的分液器中,分液柱的頂角α在20-50°之間。
[0014]在上述的分液器中,所述的出液管的進液端呈環形陣列分布在分液柱底部。
[0015]在上述的分液器中,所述的分液柱的頂部與進液口的埠之間的距離在O-1Omm之間。
[0016]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
[0017]1、結構簡單,能有效的提高氟利昂的分液效果,實現快速、均勻的分液效果。
[0018]2、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進液口和出液管中設置內螺紋,方便分液器與銅管的連接,提高了作業的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圖1的左視圖。
[0021]圖中,1、鑄件本體;2、進液口 ;3、出液管;4、分液柱;5、倒角;10、進液端;11、出液端。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如圖1、圖2所示,一種分液器,包括鑄件本體1,鑄件本體I由進液端10和出液端11組成,進液端10中設置有一個圓柱形的進液口 2,進液口 2中設置有一個圓錐形的分液柱4,所述的分液柱4的頂端朝向進液口 2的埠,在出液端11設置有若干條出液管3,出液管3連接進液口 2,該分液器可以一體澆鑄成型。
[0023]所述的進液口 2和出液管3的埠設置有內螺紋,該內螺紋可以用車加工的方式進行加工形成,內螺紋的設置,方便了分液器與銅管的連接,改變了傳統的焊接固定的方式,使作業過程更加簡單、快捷,提高了作業的速度。
[0024]所述的空腔3的橫截面面積與分液柱4的底面積之比為1:3-1:15,出液管3的軸心線與進液口 2的軸心線之間的夾角在20° -70°之間,分液柱4的頂角α在20_50°之間,當氟利昂遇到分液柱4時,被分散到分液柱4的周圍,由於分液柱4呈圓錐形,因此,越到分液柱4的底部,進液口 2的有效可用空間越小,導致氟利昂的壓力變大,壓力越大,氟利昂越容易流入到各出液管3中。
[0025]進液端10的埠外側設置有倒角5,倒角5的的設計,可以防止工人在加工過程中割傷手從而造成傷害。
[0026]所述的出液管3的進液端呈環形陣列設置在分液柱4底部,環形陣列的設計可以更好的實現均勻的分液效果。
[0027]所述的分液柱4的頂部與進液口 2的埠之間的距離在O-1Omm之間,如果分液柱4保留在進液口的埠外,會導致分液柱4的頂部遇到外來物體而造成損壞,在如果分液柱4的頂部距離進液口 2的埠距離太長,又會影響分液效果,因此在本實施例中,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這個距離設置在3-4mm之間。[0028]所述的出液管4的軸心線與空腔3的軸心線之間的夾角在20° -70°之間,這種夾角的設計是為了減少氟利昂在遇到拐角時導致流速降低及壓力變小,作為優選的方案,可以將夾角設置在45°。
[002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
[0030]儘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鑄件本體、進液口、出液管、分液柱、倒角、進液端、出液端等術語,但並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
1.一種分液器,包括鑄件本體(I ),鑄件本體(I)由進液端(10)和出液端(11)組成,其特徵在於,進液端10中設置有一個圓柱形的進液口(2),進液口(2)中設置有一個圓錐形的分液柱(4),所述的分液柱(4)的頂端朝向進液口(2)的埠,在出液端(11)設置有若干條出液管(3),出液管(3)連接進液口(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進液口(2)和出液管(3)的埠設置有內螺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空腔(3)的橫截面面積與分液柱(4)的底面積之比為1:3-1:15。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徵在於,出液管(3)的軸心線與進液口(2)的軸心線之間的夾角在20° -70°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徵在於,進液端(10)的埠外側設置有倒角(5)。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徵在於,分液柱(4)的頂角α在20-50°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出液管(3)的進液端呈環形陣列分布在分液柱(4)底部。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分液柱(4)的頂部與進液口(2)的埠之間的距離在O-1Omm之間。
【文檔編號】F28F9/22GK203414002SQ201320362964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21日
【發明者】何金漢 申請人:浙江金宸三普換熱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