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晚期下腹疼是什麼原因(孕婦下腹部隱隱痛有七種情況)
2023-07-31 14:02:44 1
歡迎關注@京媽說,點擊加入下方圈子,學習更多實用孕產育兒知識,做靠譜家長。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懷胎十月,只待瓜熟蒂落,每一位小天使的到來都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 所以只要胎寶寶有什麼「風吹草動」,準爸媽就會很緊張。特別是到了孕晚期,越接近預產期,準媽媽就越焦慮,尤其是頭胎準媽媽。
因為對分娩過程不熟悉,因而只要肚子有一點動靜就以為是要生了,尤其是有「肚子痛」的時候,哪怕是隱隱的痛,都會急衝衝的往醫院跑,以為是寶寶發動了;結果,肚子裡那位小祖宗根本就沒有想要出來的意思,然後不得不回家繼續乖乖待產。
前面也說了,準媽媽們到了孕晚期,對肚子會很敏感,但如果出現「下腹部隱隱的痛」不一定是寶寶發動了,還可能是下面這些情況:
情況一. 飲食不當
飲食不當會引起肚子疼痛。比如 吃了過辣、生冷、油膩等刺激性食物,或是不健康的食物,於是對腸胃造成刺激而導致腹痛。 尤其是本來腸胃功能就比較差的準媽媽,還可能會因為腸胃過分刺激而導致宮縮,如果早產就不好了。
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在懷孕38周的時候,在外面吃吃飯,吃了兩串烤串,回去就開始肚子隱隱的痛,但是她也是分不清情況,很著急,還以為吃完好吃的,寶寶發動了,要去醫院,被我攔住了,我讓她再觀察觀察,結果等了一個多小時,是拉肚子了,二十分鐘不跑一趟,才知道只是吃的不合適。
京媽建議:
孕期飲食一定要多注意,愛吃的食物也要控制好量,適當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燒烤、煎炸等不健康的食物,太過油膩的重口味食物、路邊衛生可能不達標的食物,都最好不吃;在食物種類多樣、口味清淡的基礎上,少食多餐的吃。
情況二. 受到外力衝擊
孕婦的身體會比正常人的要脆弱得多,對疼痛感覺也比較靈敏,如果不慎碰撞,擠壓腹部都可能出現隱隱的痛,會讓孕婦感覺不舒服。
因而孕媽如果感覺下腹部隱隱的痛,不妨想想有沒有被磕碰到。
京媽建議:
胎兒雖然有羊水保護,但生活中,準媽們的行動還是應該緩慢、動作輕柔,別風風火火的,要時刻保護好胎寶寶;孕婦還應該儘量少去人多擁擠的地方,不管是出門還是散步,都應該選擇人少的地方走,並且要有家人陪伴、不要走的太累,以免累著。
情況三. 胎動
雖然到了孕晚期胎兒已經不小了,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沒法大展身手,但是也有一些寶寶比較活潑,就愛調皮搗蛋,雖然做不了太大的動作,但是卻「人小力量大」啊,如果胎兒還沒有入盆的話,那隨便踢一踢、蹬一蹬,孕媽也會感覺腹部隱隱的痛。
京媽建議:
到了懷孕晚期,準媽媽要隨時留意身體的變化,出現隱隱痛的時候,要分辨是否是胎動引起的疼痛感;當有胎動時可以一邊摸摸肚皮,一邊跟寶寶聊聊天,告訴他(她)媽媽有些痛,寶寶是可以聽得到的哦! 同時,準媽媽還要記得每天的必做功課--數胎動,要一直堅持到寶寶出生為止。
情況四. 婦科炎症
也不排除這種情況,有的準媽媽在懷孕前可能有炎症,只是比較輕微,日常生活中也沒什麼不適感,因此沒引起重視。
在懷孕後,隨著分泌物也增多,若不能時時保持會陰的清潔衛生,就可能導致炎症加重,也會有小腹部隱隱作痛的感覺。
京媽建議:
懷孕後,要注意個人衛生,要記得勤換內褲,或使用衛生護墊,勤洗澡或清洗私處;不嚴重的炎症,準媽媽可以不處理,等寶寶出生之後再行處理;如果很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一定要去看醫生了,別拖著。情況五. 假性宮縮
進入懷孕中晚期後,會開始出現假性宮縮,而且到了孕晚期,會越來越頻繁。
「假性宮縮」的感覺就是一陣陣的肚子發緊、脹脹的,甚至有些隱隱的痛,不過一般嘉興宮縮在休息會兒可以緩解。
京媽建議:
準媽媽要多注意休息、避免緊張、勞累等,不然會加重宮縮;運動時要注意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如果感覺肚子發緊,那就一定要停下來休息了;當準媽媽感覺出現假性宮縮時,可以坐下來或躺下來休息會兒,一般不會持續時間太長。
情況六. 胎兒入盆
如果是已經臨近分娩的日子了,胎寶寶也已經發育成熟,便會開始調整適合分娩的體位,也就是可能會「胎頭下降入盆」,這個過程中壓迫到骨盆神經,也會出現下腹部隱痛的感覺。
京媽建議:
一般,胎兒入盆的過程不會時間太長,所以小腹部隱隱痛的感覺也不會持續太長時間,這時候準媽媽不妨先坐下來或躺下來休息休息,不用過度緊張。
情況七. 分娩前宮縮
如果是已經很接近預產期了,也可能是胎兒發動了,那這時候會出現產前「宮縮」。
不過,子宮收縮在一開始強度都比較弱,也不是很有規律,所以並不會感覺到強烈的疼痛,也並不像傳說中的畫面那麼恐怖。
京媽建議:
這時候,孕媽要觀察這種小腹痛會不會持續有,如果是越來越有規律,肚子也越來越疼,那可能就是胎寶寶發動了,就要抓緊時間去醫院;如果是疼了一會兒不疼了,也沒再出現,那就不是胎兒發動。
所以,這樣綜合一分析,孕晚期的準媽媽肚子隱隱作痛,可能是上面七種情況;而且確實有可能是胎兒入盆,也有可能是胎兒要出生了,所以要自己學會區分和辨別,並且正確的應對。
不過,胎兒入盆不代表馬上要生,準媽媽不必慌張,但是可以先慢慢準備好待產包,等著寶寶發動。
孕媽了解:「胎兒入盆」並不是分娩信號
胎寶寶要出生的話,就會先經歷入盆的階段,但這只是為出生做好準備,並不是胎寶寶真的馬上就要出生了。
什麼是「胎兒入盆」?
胎兒入盆,準確點說是「胎頭入盆」,是胎兒會改變在媽媽子宮內的體位,變成一個頭衝下的位置,而且全身蜷縮,就像我們經常看到的頭朝下的胎兒圖片一樣,這是要為分娩做好準備。
胎兒入盆後多久會生?
胎兒入盆的時間不是固定的,和胎兒的發育情況、孕媽的胎次等都有關係。
如果是初產婦,一般會在懷孕36周入盆,有的甚至能早到在孕34周開始就慢慢入盆了,入盆後2-3周會生產,而經產婦大多入盆比較晚,而且大多是入盆後不久就會生了。
我一個朋友生二胎就是見紅了還沒有入盆,當時朋友很擔心怕不能順產,醫生給她吃定心丸,讓她放心,果然,胎兒在分娩前才入盆,名副其實的 邊生邊入盆。
入盆並非「分娩信號」
由於入盆時產生的墜痛感,使得孕媽媽誤以為是寶寶要生了,前面也說了,入盆了並不一定就會馬上生,尤其是頭胎的準媽媽,可能中間還會經歷幾周的等待時間。所以,入盆並不是分娩的信號。
分娩信號:哪些情況才說明胎兒是真的要出生了?
既然胎兒入盆後,只是為分娩做好準備,並不是真的要馬上出生了,那麼出現哪些情況才說明胎兒是真的要出生了呢?
醫學上,「分娩信號」有三個:宮縮、見紅、破水 。
信號1. 宮縮
臨產前的子宮收縮,不同於假性宮縮,是比較有規律的,而且是由淺到深,由稀疏到密集的一個過程。
「分娩宮縮」是什麼樣的感覺?
開始可能只是有一點輕微的脹痛感,然後一次比一次痛,間隔時間也越來越短,到最後甚至是1分鐘痛一次,每次痛1分鐘左右。這就是真的子宮收縮,隨著子宮收縮,宮頸口會逐漸擴張以方便胎兒娩出,這個時候就是真的快生了。
分娩宮縮會持續多長時間?
每個產婦宮縮經歷的時間都不一樣,正常情況下,從子宮開始擴張到全部打開(也就是常說的開十指),初產婦一般需要12-16個小時,經產婦則需要6-8個小時。
信號2. 見紅
臨近分娩的日子,準媽媽如果發現有少量粉紅色、褐色、紅色液體從私處流出,這就是見紅了。
分娩發動時為什麼會有「見紅」現象?
見紅是因為 的胎膜和子宮壁分離而引起的出血,但是見紅不一定會馬上出現有節奏的宮縮現象,正常會在24-48個小時內分娩,有的孕婦見紅後幾天才會生。
所以如果一切正常,見紅後也不需要那麼急趕去醫院,可以等等,等到肚子出現規律陣痛再去醫院也完全來得及。
信號3. 破水
當胎兒發動,胎膜發生破裂後,準媽媽會感覺到有一股溫熱的水從私處流出來,而且是不受控制的那種,這就說明是破水了。
為什麼破水後要立馬去醫院?
因為羊水是胎兒整個孕期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之一,如果發生破水後,羊水流失過多,那胎兒就會很危險,比如出現缺氧、臍帶垂脫等。
因而,一旦發生破水情況,不管有沒有宮縮,孕媽媽都必須馬上去醫院待產了,通常羊水破之後,胎兒會在6-8個小時內出生。
提醒1:一定要注意防止羊水流失過多!
準媽媽破水後去醫院,最好是躺著去醫院,墊高臀部,這樣是為了防止羊水流水過多。
如果沒有去醫院的條件,那就等醫護人員上門。準媽媽先平躺下來,在臀部墊一個枕頭,也是為了避免羊水流失過快,而造成羊水量少導致胎兒缺氧。
提醒2:要會區分「破水」和漏尿!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個準媽媽破水的時候量都是那麼大的,有些孕媽媽流出來的羊水比較少,而準媽媽本身也可能存在漏尿的情況,這個時候就容易出現「因不能區分是破水還是漏尿」而發生尷尬。
那為了避免搞烏龍或錯過最佳時機,準媽媽很有必要好好學習一下「怎麼區分是破水還是漏尿」(如下圖)。
總而言之,入盆不等於馬上要生了,有以上的臨產預兆才是要生的節奏!
到了懷孕晚期,尤其是足月後,隨時可能生產,因而當準媽媽感覺肚子隱隱作痛,確實有可能是胎頭入盆或是快要生了。準媽媽要自己做好區分,並且正確的應對。祝準媽媽們孕晚期和分娩順利!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實用又接地氣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京媽點讚並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