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的製作方法
2023-07-31 03:21:46 1
專利名稱: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屬於建築結構連接構件。
(二)
背景技術:
對於跨度較大的連廊與兩側主體結構的連接,比較理想的連接設計為兩側主體結構水平 地震荷載產生的變形位移能自由釋放,從而實現兩側主體結構間的震動互不影響,以免造成 地震力在結構體系中分配的不可預測。
常規支座,往往在梁柱連接端無法實現位移的釋放,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勢必造成動力的 傳遞,而且由於連接構件剛度的影響,其支座將會產生很大的應力集中,這樣以來很難保障 此處結構連接的可靠度。
目前對於這種大跨度連廊與主體結構的連接通常採用的為錕軸式滑動支座,雖然這種連 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位移的釋放和協調,但往往解決的只是沿構件方向的變形,對垂 直錕軸方向的位移則較難保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要解決大跨度單體結構 和兩側主體結構既能安全連接又在突發動荷載(如地震荷載等)作用能吸收變形能確保兩側 主體結構不相互影響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這種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由結構柱、組合梁和牛腿組成,組合梁為型鋼-混凝土組合梁,其特徵在於組合梁和牛腿位於結構柱的側面,組合梁支撐在牛腿的頂面, 組合梁和牛腿之間通過通長錨筋連接,結構柱與牛腿之間通過水平筋和彎起筋拉結,組合梁 和結構柱之間設伸縮縫。
所述組合梁底面有墊板,牛腿頂面有頂板,墊板底面和頂板頂面均塗有耐磨材料。 所述通長錨筋在組合梁內固定在預先設置的套管內,通常錨筋的端部連接有螺帽。 所述套管頂面在樓層結構層和組合梁中型鋼上翼緣之間,套管底端與墊板上表面通過焊 縫固定。
所述套管頂端有蓋板,蓋板底面和套管頂端之間設不沾塗層,不沾塗層上通長錨筋通過 處預留孔徑與錨筋直徑相同的孔洞。所述螺帽底面與蓋板上表面之間的間距為10mm,通長錨筋露出套管頂面的長度《 100mm。
所述彎起鋼筋為槽型彎起鋼筋和彎折鋼筋,彎折鋼筋位於槽型彎起鋼筋的下面。 所述蓋板、墊板和頂板上通長錨筋通過處均預先開有孔洞,墊板所開孔洞直徑大小同套
管內徑,蓋板和頂板上所開孔洞直徑大小相同,且大於通長錨筋直徑小於套管內徑。 所述組合梁內型鋼翼緣上套管通過處有預留孔洞,預留孔洞的直徑比套管直徑大。 所述頂板上焊有伸入牛腿的牛腿支撐面錨筋,伸入牛腿內長度不小於400mm;所述墊板
上焊有伸入組合梁的梁內預埋錨筋,伸入組合梁內長度不小於400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
1.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連接支座採用墊片式低摩阻滑移的方式,解決地震方向不確定帶來 的位移變形,即使相鄰結構分區產生相對縱向位移帶來的連接構件扭轉,也可以在支座處的 圓孔定位保護構件下釋放變形,從而不會對結構主體產生二次破壞和應力集中效應。
2.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不僅施工維護方便,安裝可靠, 而且可以有效的解決結構設計中平面內位移及轉動的變形協調問題,從而對地震力的出現形 式可控可預測可分析,消除大跨單體連接構件對主體結構帶來次生不利影響。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l是主體結構和連廊連接示意圖; 圖2是組合梁斷面詳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4是通長錨筋在頂板上的平面定位詳圖5是通長錨筋在墊板上的平面定位詳圖6是梁內預埋錨筋剖視圖7是蓋板上通長錨筋平面定位圖8是牛腿支撐面錨筋在頂板上的定位示意圖9是梁內預埋錨筋在墊板上的定位示意圖10是結構柱與牛腿連接示意圖11是圖10A竭剖視圖12是組合梁型鋼腹板上預留孔洞定位示意圖。
附圖標記l一組合梁、2 —結構柱、3 —牛腿、4一通長錨筋、5 —水平筋、6 —槽型彎起鋼筋、7 —彎折鋼筋、8 —墊板、9一頂板、IO —螺帽、ll一套管、12 —蓋板、13 —焊縫、14 一樓層結構層、15-不沾塗層、16-伸縮縫、17-主體結構、18-連廊、19-牛腿支撐面錨筋、 20-梁內預埋錨筋、21-預留孔洞。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參見圖3所示這種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由結構柱、 組合梁和牛腿組成,組合梁為型鋼-混凝土組合梁,其特徵在於組合梁1和牛腿3位於結構 柱2的側面,組合梁1支撐在牛腿3的頂面,組合梁1和牛腿3之間通過通長錨筋4連接,結構柱 與牛腿之間通過水平筋5和彎起筋拉結,組合梁和結構柱之間設伸縮縫16。
所述組合梁1底面有墊板8,牛腿3頂面有頂板9,墊板底面和頂板頂面均塗有耐磨材料。 所述通長錨筋4在組合梁1內固定在預先設置的套管l 1內,通常錨筋4的端部連接有螺帽10。
所述套管頂面在樓層結構層14和組合梁中型鋼上翼緣之間,套管底端與墊板上表面通過 焊縫13固定。
所述套管頂端有蓋板12,蓋板底面和套管頂端之間設不沾塗層15,不沾塗層上通長錨筋 4通過處預留孔徑與錨筋直徑相同的孔洞。
所述螺帽底面與蓋板上表面之間的間距為10mm,通長錨筋4露出套管頂面的長度《 100mm。
參見圖4、圖5和圖7所示所述蓋板12、墊板8和頂板9上通長錨筋4通過處均預先開有孔 洞,墊板所開孔洞直徑大小同套管內徑,蓋板和頂板上所開孔洞直徑大小相同,且大於通長 錨筋直徑小於套管內徑。
參見圖6所示所述通長錨筋4在組合梁1內固定在預先設置的套管11內,通常錨筋4的端 部連接有螺帽IO。
參見圖8所示所述頂板上焊有伸入牛腿的牛腿支撐面錨筋19,伸入牛腿內長度不小於 400mm。
參見圖9所示所述墊板上焊有伸入組合梁的梁內預埋錨筋20,伸入組合梁內長度不小 於400mm。
參見圖10和圖11所示結構柱與牛腿之間通過水平筋5和彎起筋拉結,所述彎起鋼筋為 槽型彎起鋼筋6和彎折鋼筋7,彎折鋼筋7位於槽型彎起鋼筋6的下面。
參見圖12所示所述組合梁內型鋼翼緣上套管通過處有預留孔洞21,預留孔洞21的直徑 比套管直徑大。本實用新型一個典型應用如圖l所示,廣場商業街分南北兩個分區,兩個主體結構17之 間的間距為14.8M 18M,中間採用大跨型鋼組合梁連廊18連通。從解決承載力及變形要求的 各方面綜合考慮,採用組合梁l作為主承重構件的連接方式,組合梁為型鋼-鋼筋混凝土組合 梁其斷面具體形式如圖2所示。
以上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典型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不限於此。
權利要求1.一種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由結構柱、組合梁和牛腿組成,組合梁為型鋼-混凝土組合梁,其特徵在於組合梁(1)和牛腿(3)位於結構柱(2)的側面,組合梁(1)支撐在牛腿(3)的頂面,組合梁(1)和牛腿(3)之間通過通長錨筋(4)連接,結構柱與牛腿之間通過水平筋(5)和彎起筋拉結,組合梁和結構柱之間設伸縮縫(16)。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其特 徵在於所述組合梁(1)底面有墊板(8),牛腿(3)頂面有頂板(9),墊板底面和頂板 頂面均塗有耐磨材料。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其特 徵在於所述通長錨筋(4)在組合梁(1)內固定在預先設置的套管(11)內,通長錨筋 (4)的端部連接有螺帽(10)。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其特 徵在於所述套管頂面在樓層結構層(14)和組合梁中型鋼上翼緣之間,套管底端與墊板上 表面通過焊縫(13)固定。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其特 徵在於所述套管頂端有蓋板(12),蓋板底面和套管頂端之間設不沾塗層(15),不沾塗 層上通長錨筋(4)通過處預留孔徑與錨筋直徑相同的孔洞。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其特 徵在於所述螺帽底面與蓋板上表面之間的間距為10mm,通長錨筋(4)露出套管頂面的長 度《100mm。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其特 徵在於所述彎起鋼筋為槽型彎起鋼筋(6)和彎折鋼筋(7),彎折鋼筋(7)位於槽型彎 起鋼筋(6)的下面。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其特徵在於所述蓋板(12)、墊板(8)和頂板(9)上通長錨筋(4)通過處均預先開有孔 洞,墊板所開孔洞直徑大小同套管內徑,蓋板和頂板上所開孔洞直徑大小相同,且大於通長 錨筋直徑小於套管內徑。
9.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其特 徵在於所述組合梁內型鋼翼緣上套管通過處有預留孔洞(21),預留孔洞(21)的直徑比 套管直徑大。
10.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其 特徵在於所述頂板上焊有伸入牛腿的牛腿支撐面錨筋(19),伸入牛腿內長度不小於400mm;所述墊板上焊有伸入組合梁的梁內預埋錨筋(20),伸入組合梁內長度不小於 40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大跨度連廊平移滑動組合式支座,由結構柱、組合梁和牛腿組成,組合梁為型鋼混凝土組合梁,其特徵在於組合梁、牛腿位於結構柱側面,組合梁支撐在牛腿頂面,組合梁和牛腿之間通過通長錨筋連接,結構柱與牛腿之間通過水平筋和彎起筋拉結,組合梁和結構柱之間設伸縮縫,所述組合梁底面有墊板,牛腿頂面有頂板,墊板底面和頂板頂面均塗有耐磨材料,從而形成滑移平動體系,對兩側主體結構水平地震荷載產生的變形位移能自由釋放,實現了連廊連接的兩側主體結構間的震動互不影響,避免了造成地震力在結構體系中分配的不可預測,導致主體結構設計中地震作用的無法估計的問題,此支座主要適用於大跨度連廊與主體結構之間的連接。
文檔編號E04B1/36GK201400935SQ20092030161
公開日2010年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5日 優先權日2009年3月25日
發明者牛建琴, 悅 王, 王墨耕, 董少宇, 陳祥福 申請人:中國建筑北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