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嬰兒怎麼選擇保險(新手爸媽必看攻略)
2023-07-31 07:21:08 1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寶寶到來有太多的事情忙得暈頭轉向,新生兒保險便是極為讓父母頭疼的一件,保險條款晦澀難懂,加上行業名聲不好擔心受騙等,所以給寶寶選擇保險很多父母是有畏難情緒的,深怕選不好又掉進坑裡面。不過好在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比較透明,相信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挑選到性價比更高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這裡把我從業6年的一些經驗分享出來,花了半個月時間整理,篇幅較長,如果寶媽們精力有限,可以通過左邊的目錄選擇性查看一些自己更感興趣的內容,我敢說能夠認真逐一看完,在少兒保險這個領域,你也算半個專家了,選好一款寶寶保險簡直是手到擒來。
為什麼要配置保險買保險其實就是把一些自己無法承擔的風險轉嫁出去,以求得自己的生活不會因為一些突發狀況而被打回原形,那麼寶寶作為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買保險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了。
新生兒保險
新生兒應該配置哪些保險以及這些保險的功能其實保險從大類上來看,就兩種類型:
保人的保險(涵蓋疾病、意外兩個重要方面)保錢的保險(把錢通過保險的方式強制儲蓄起來,達到錢生錢的作用)那麼寶寶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保險同樣也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去規劃。
保障類保險需要配置哪些及其基本功能重大疾病保險基本功能和賠付方式:發生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之後,一次性按照約定保額賠付一筆錢,屬於定額賠付類的險種,舉個例子:老王給自己兒子小王買了一份50萬保額的重大疾病,保障110種重大疾病,小王在合同生效之後,發生110種重疾當中的任何一種,符合賠付的條件,保險公司就需要一次性賠付50萬給被保險人小王,哪怕老王他們家治療這個疾病只花了5萬,保險公司也必須按照50萬賠付,這就叫做定額賠付,即買多少賠多少,因此重疾險的價格也因為保額的多與少而有較大差別。
購買的意義:我們都知道發生重大疾病之後,除了治療費用意外,其實還有一些隱性費用也是非常巨大的,2018年我親歷一個客戶的孩子得了白血病的全過程,客戶是一名外企員工,年收入40萬左右,但是生病之後孩子需要照料和陪伴,請護工父母又不放心,長達幾年的治療周期,請假似乎又不太現實,怎麼辦呢?只能辭職照顧孩子了,那這個時候每年40萬的收入被迫中斷,因此帶來的收入損失是沒辦法補償的,而且在照料孩子的過程中房貸、生活開支等等都是正常需要負擔的,不但收入沒有了,還面臨大額的支出的情況下,只有重疾險這種一次性賠付一大筆錢的保險,才能幫助到我們度過困難時期。
住院醫療保險基本功能:住院醫療保險有很多種類型,接下來常見保險形態部分我們會詳細討論,這裡只需要記住這種保險是解決社保外高額醫療費用報銷的問題就可以了。
賠付方式:遵循損失補償原則,也就是說絕對不會超過我們住院期間產生的總花費,根據我們選擇的醫療保險的不同,賠付方式包括:事後理賠、保司直付等形式。
購買的意義:雖然我們都有購買社保,住院的醫療費用可以報銷一部分,但是遇到一些嚴重疾病的時候很多用藥和醫療項目都是超出社保範圍外的,比如現在最新針對癌症的一些療法質子重離子、CAR-T等等療法,都不在社保的報銷範圍內,因此我們在社保以外補充商業醫療保險非常必要。
但醫療險與重大疾病保險一定要相互補充,缺少了任何一個都不行,因為住院醫療險當中像一些基礎的百萬醫療,針對報銷的範圍是有比較大局限性的,比如醫療器械、理療、康復訓練等等費用通常是不能報銷的,所以一定要組合搭配,不可單純看到醫療險額度很高,就覺得一個保險就可以高枕無憂。
意外險基本功能:新生兒在探索新世界的過程中,往往是處於弱勢地位的,不管是視野還是身體協調能力都要差一些,所以發生意外的風險更高,那麼意外險可以涵蓋小的摔傷、燒燙傷甚至寵物抓傷而導致的醫療費用報銷,大到意外導致的身故和傷殘的補助金的賠付。
賠付方式:身故和傷殘屬於定額賠付,意外醫療部分依然遵循損失補償原則,實報實銷
購買的意義:一年幾十塊錢就可以把各種意外原因導致的傷害的費用補償問題給解決掉,相信是任何一個家長都不會拒絕的,特別是家裡有寵物的,被抓一下打疫苗都是500起,都夠七八年的保費了。
儲蓄類保險需要配置哪些及其基本功能為啥說是保錢的保險呢?其實是根據當下的利率不斷下行的大環境來說的,大部分普通人沒有太多的投資經驗,有一些閒錢都是存銀行或者購買國債,但是這幾年定存和國債的利率下調非常頻繁,而且隨著未來經濟的發展還會不斷地下行,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就講過,我們只能避免快速進入負利率時代,言外之意就是進入負利率是必然遲早的事情。
那麼有沒有一種產品,可以持續的鎖定一個長期不錯的利率,去應對這種利率下行的風險呢?還真是有的,也就是我們給孩子配置的教育金或者增額壽等儲蓄類保險,可以鎖定一個長期複利,特別適合把孩子每年的壓歲錢存在裡面,相信很多寶媽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有過以孩子的名義準備一張儲蓄卡,每年定期往裡面存一筆錢的打算,但是這種方式只能保證錢存下來了,但是不能保證我們一定不用它,能否做到專款專用確保將來用於孩子的教育呢?顯然是不能的,我之前就有一個朋友這麼做,但是後面遇到房子重新裝修的時候就被取出來花了。
其次這筆錢存在銀行如果是定期的話,最長也就是5年期,按照現在四大行的存款利率,也就是3.15%的樣子,而5年到期之後再存利率大概率又下調了。而如果我們給寶寶買一份3.5%複利的理財保險,這期間3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都是確定的按照3.5%進行複利,如果按照30年來算,折合成單利達到5.74%的單利了,如果持有時間更長收益會更多,這肯定要遠遠比放在銀行划算太多了。
因此如果你也有想法要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給他準備一筆備用金,可以通過保險強制儲蓄的功能去實現 ,可以真正地做到強制儲蓄,同時獲得的收益會更高。
常見保障類保險有哪些形態,挑選的核心關鍵點有哪些重疾險按照類型分類:分為消費型重疾險、儲蓄型重疾險、返還型重疾險
消費型重疾險:也稱之為純重疾險,也就是說這種重疾險只包含重疾責任,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發生那麼保險公司賠錢,如果不發生並且中途我們也沒有退保,那麼合同到期就自動結束,相當於這筆錢消費掉了。這類型產品的特點就是保費便宜,槓桿率極高儲蓄型重疾險:除了以上消費型重疾險含有的重疾責任以外,還附加了身故責任,可以試想一下人一輩子有可能不會生大病,但是身故是必然的,因此附加了身故責任的重疾險也就意味著保額是100%會拿到的,而且是大於我們所交保費的方式給到我們,所以相當於是我們換了一種方式存錢,這個和消費型重疾險的區別就在於多了一個身故責任,確保了這個保險一定會賠付,所以叫做儲蓄型保險。返還型重疾險:這個保險除了儲蓄型保險的功能以外,還加入了一個生存返還的功能,也就是說這個保險不光是發生重大疾病、身故賠錢之外,生存到一定年齡也會提前返還錢。其次除了以上的分類之外,重疾險從賠付次數上又分為單次賠付的重疾和多次賠付的重疾,這兩個定義很好理解,單次賠付也就是重疾賠付一次之後合同終止,多次則為可以賠付好幾次最終合同才會終止。因為寶寶生命周期比較長,建議給寶寶優先選擇多次賠付的重疾更好一些。以上的三種保險各有各的特點,但是如果僅僅從疾病發生以後抵禦風險的能力來說,疾病這一塊是沒有區別的,後面兩個相當於是疊加了一些可選項目,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如果比較在意預算,可以選擇消費型,如果預算充足也覺得這類保險附加的收益自己可以接受,也可以選擇後面兩種,不過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大的分類確定好了之後,我們就需要去區分險種的一些細節了,這裡有幾個少兒保險的核心關鍵點弄明白,基本上就可以選到一款非常不錯的少兒重疾險了
多次賠付的產品分組和不分組有什麼區別分組與不分組就好比幾串糖葫蘆和一盤山楂的區別,舉一個簡單例子,同樣是100種重大疾病,A產品為分5組賠付5次,B產品不分組賠付5次,那麼A產品就是把100個山楂穿成了5串糖葫蘆,每次賠付以後就拿掉一串。而B不分組則是100個山楂獨立,每次賠付以後只拿掉一個山楂,所以從賠付概率上來講,不分組的獲得多次賠付的概率遠遠大於分組。
少兒特定疾病是什麼?需要注意什麼很多專門的少兒重疾險會把一些少兒階段高發的疾病列為少兒特定疾病,進行雙倍保額賠付,比如少兒白血病、重症手足口、川崎症這些,而這些疾病通常又是花費高昂,對孩子影響極大的疾病,所以雙倍保額賠付非常有必要。這裡需要注意兩個點:
1、所選的保險少兒特定疾病是否包含的重疾足夠多,是否是濫竽充數,常見高發的涵蓋的越多越好;
2、少兒特定疾病翻倍賠付的期限最好是終身,很多少兒險有特定疾病雙倍賠付,不過只限定18歲、22歲以前或者保單前30年,很多寶媽質疑說少兒特定疾病,有必要終身翻倍嗎?其實是有必要的,因為有一些疾病成年人也會發生,比如白血病(電影我不是藥神大部分患者皆為成年人)、嚴重1型糖尿病等,所以有終身翻倍就沒必要選定期。
三同條款是什麼?三同條款通常是出現在多次賠付的重疾險裡面,指的是因為若被保險人因同一疾病原因、同次醫療行為或同次意外傷害事故導致其發生本合同所定義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疾病,只賠付一次,如果有這樣的表述,那麼就意味著前面舉得例子,白血病以後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有可能產生理賠糾紛,保險公司可能以三同條款不賠付第二次,因此我們在選擇的時候儘量選擇沒有三種條款的產品。
那基本上先確定好自己想要買那種大類的重疾險之後,然後再在細分領域裡面找到儘可能同時在多次賠付、少兒特定疾病、三同條款都表現不錯的一款產品就可以了。
推薦產品:北京人壽大黃蜂7號、國聯人壽慧馨安2022、招商仁和人壽青雲衛1號、工銀安盛御享頤生
熱門少兒重疾險產品對比
醫療險醫療險按照可選醫院和報銷範圍的多寡依次可以這樣排列小額醫療-百萬醫療-中端醫療-高端醫療,大家根據自己平時的就醫習慣,並結合自己的預算來選擇對應的險種即可。接下來分別說一下以上幾個不同的醫療險的功用,以及選擇這類險種應該注意的點。
小額醫療這種醫療險通常是用來解決平時的一些小毛病住院的醫療費用報銷問題,額度一般不會很高几千到幾萬不等,通常的作用是和百萬醫療搭配使用,起到一種類中端醫療的作用,因為百萬醫療通常有1萬的免賠額,因此1萬以內的費用就會存在一個空檔,如果我們再補充一個小額醫療,那麼只要住院產生的醫療費用,1萬以內的可以用小額醫療,1萬以上的用百萬醫療,即可做到大小問題都有覆蓋。
挑選時的注意事項:看看免賠額以及報銷的用藥範圍,儘量選擇0免賠並且賠付比例更高的,用藥範圍不做限制的最好。
推薦產品:中國人壽小醫仙2號、平安少兒住院萬元護等
百萬醫療百萬醫療的初衷就是讓普羅大眾能通過很少的錢,去撬動一個幾百萬的醫療費用槓桿,出於對費用的控制,因此百萬醫療設置了一個1萬的起付線,也就意味著只有大病才有概率用上百萬醫療,百萬醫療報銷很簡單,只要是住院產生的醫療費用,不管是疾病還是意外原因導致的,按照保險合同進行實報實銷。但是由於價格確實太過於便宜,百萬醫療通常只能解決一些常規醫療項目的報銷,但是像一些理療、康復訓練、醫療器械的費用是無法涵蓋的,不過對於預算有限的年輕人來講,已經是一大福音了。
挑選時的注意事項:
1、儘量選擇含有保證續保期限足夠長的產品,當下市面上最長為20年
2、院外購藥是否支持報銷,因為醫院藥佔比控制等原因,很多公立醫院的藥房,通常都只有一些基礎藥物,我們經常發生一些大病風險的時候,會出現有處方但是醫院藥房沒藥的情形,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到院外特定藥房去購買,這稱之為院外購藥,常規的醫療險是不報銷這部分費用的,所以我們在選擇的時候,儘可能的選擇包含院外購藥報銷的產品
推薦產品:太平洋醫享無憂(藍醫保)、好醫保、人保鐵甲小保
中端醫療中端醫療相當於是升級版的百萬醫療保險,主要的區別體現在三個方面
就醫體驗上面:百萬醫療通常只能在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普通部門就診,這會面臨就醫人數多、排隊時間長就醫體驗差的問題,而中端醫療通常支持到公立醫院的特需部門/國際部進行治療,可以享受更好的就醫體驗以及更加優質的醫療資源。
免賠額度:通常百萬醫療險會有1萬的免賠額,而且是不支持門診醫療的,而中端醫療可以選擇住院0免賠,並且可以附加一定的門診額度
所以中端醫療通常適合一些經濟實力不錯,希望多花點錢追求更高就醫品質的人群。
挑選時的注意事項:同百萬醫療類似,這類型保險最重要的為續保的穩定性,因此可以選擇主要以醫療保險為主營業務的保險公司投保,不少中端醫療也提供保證續保,也可以酌情選擇有保證續保期限的。
推薦產品:復星聯合樂健一生、安盛天平卓越馨選、安盛天平智選住院計劃、MSH欣享人生D款、招商信諾智惠人生、君龍人壽臻愛無憂
高端醫療聽名字大概就知道這個屬於高配版本的百萬醫療了,主要的區別體現在於:
就醫體驗上面:高端醫療除了可以覆蓋公立醫院的特需部門之外,通常大部分的昂貴私立醫院都是可以支持的,比如和睦家等昂貴私立醫院通常也支持,而且高端醫療可選的醫院範圍就不僅僅局限於國內了,可以調動全球的醫療資源,比如赴日本、美國就醫也是觸手可及的,享受保險公司對接的最好的醫療服務。
可支持的賠付範圍:除了常規的醫療費用全額報銷之外,還有一些體檢、孕產、中醫理療、齒科等普通醫療險無法覆蓋的也可以支持報銷。
賠付方式:普通醫療險通常需要我們墊付醫療費用,事後出院進行報銷,但是高端醫療是可以享受直付服務的,看完病籤字即可走人。
挑選時的注意事項:
要看看支持的醫療網絡裡面,是否有自己想去並且離家近的醫院
如果看中醫比較多,那麼需要單獨看看中醫的次數和額度限制,而不是看總保額
其他一些特殊需求,比如孩子單獨投保等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小孩子可以單獨投保的高端醫療:京東安聯成長優享、平安尊欣、安盛天平智選計劃、招商信諾醇悅人生
意外險寶寶的意外險價格非常便宜,並且也非常簡單,注意一下幾個點即可:
1、未成年人對於身故保額有最高限制,0-10歲為20萬,18歲以下為50萬,因此在對應年齡購買最高限額以內的身故保額即可,買高了也無法獲得賠償,浪費錢。
2、意外醫療非常重要,優先選擇0免賠不限制用藥範圍的產品
推薦產品:平安的小頑童就不錯,產品詳情如下:
如何確定保額和預算如何確定寶寶需要的保額多少,我們一般建議按照家長的年收入3-5倍為宜,雖然寶寶不涉及到什麼收入損失的問題,但是要知道父母之愛重如山,一旦孩子遇上重大疾病,恐怕沒有那個父母能夠安心工作,因此而帶來的辭職照顧寶寶的情況不勝枚舉,因此我建議是重疾險的保額做到自己年收入的3-5倍為宜,而且出於對通貨膨脹的考慮,預算允許應該儘可能做更高一些,因為小孩子買保險非常便宜。
不同渠道配置保險有何區別目前保險銷售的渠道無非這幾個:保險公司代理人、銀行、信用卡中心電話銷售、保險經紀人,前面三個渠道接觸到的產品面通常有限,一般都是特定代理某一家或者某幾家公司的產品,對於我們消費者而言很難通過他們看到整個保險市場產品的全貌,沒有充分的知情權的情況下,大概率是很難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需求的產品的。四個渠道裡面,前面三個更像是醫藥代表,代理某一家廠家的藥品,任何人過來買藥都是這一套產品。而保險經紀人會更像是一個醫生,充分把脈之後給出方案,最終選擇權交還給客戶本人。
所以建議是選擇保險經紀人去了解,充分的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和風險狀況,合理的定製屬於自己的保險方案。
關於健康告知核保非常重要,甚至比選擇一款好產品更重要,我除了幫客戶制定合理的保險方案之外,也經常在網際網路上接一些已經被保險公司拒賠的案子,從2018年開始到現在我們已經幫助超過200組被拒賠過的家庭,拿回屬於自己的理賠款,而被我們拒絕的案子至少有上千例,為什麼拒絕?因為連我們都發現客戶明顯就是帶病投保,那麼誰也救不了。
因此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保險是一個虛擬產品,到底這個產品買的好不好就是在理賠那一刻見真章,而影響理賠的主要有兩個決定性因素:
買的產品的保障範圍是否足夠廣泛,包含了發生當時的風險;
其次買之前是否做好了健康告知。像小孩子涉及到比較多的早產、卵圓孔未閉合等等看起來不是很嚴重的問題,其實都會影響到買保險,所以在買之前一定要跟自己的保險顧問好好溝通,確保合規投保,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將來產生理賠糾紛。當然,大家也不必因此變得異常緊張,因為大陸範圍內的健康告知採用詢問告知原則,也就是說我們如實告知的範圍僅限於保險公司的詢問範圍,所以看好健康告知,做到有問必答不問不答即可。
將來理賠怎麼處理其實理賠是相對簡單的一件事情,現在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有線上理賠通道,也就是說不管購買哪一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在當地是否有分支機構,理賠流程都差不多,報案—準備資料—遞送理賠資料(通常是郵寄的方式)—理賠調查—結案賠款,整個流程一般在30個工作日內完成,因為在所有的保險合同當中,關於理賠時效性基本都是這樣要求的,保險公司自收到資料之後,一般案件5個工作日內做出核定,案情複雜也需要在30個工作日內結案,所以不必太擔心保險公司故意拖沓,惹來投訴保險公司也是很頭疼的。
像剛剛甄險的團隊有一套完善的售後理賠機制,一旦出險只需要第一時間通知,我們會跟各家保險公司立即溝通,該走綠通服務的安排綠通服務,有墊付或者直付的立刻提交申請,細化到跟醫生溝通病例填寫的注意事項,到後面出院以後提交理賠資料,再到理賠進度的查詢以及款項的覆核,都是全程跟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