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拉的綠便便(母嬰營養寶寶拉綠便)
2023-07-31 12:12:09 1
灰白便(陶土色大便)
寶寶從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但小便呈黃色,要警惕膽道阻塞的可能。
此外,進食奶粉過多,產生的脂肪酸與食物中的礦物質鈣和鎂相結合,形成脂肪皂,糞便也可呈現灰白色,質硬,並伴有臭味。
建議及時就醫排除下是否是先天性膽道梗阻。
綠色稀便
糞便量少,次數多,呈綠色黏液狀。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餵養不足引起的。
這種大便也稱「飢餓性大便」,這時只要給足營養,大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註:若寶寶大便呈綠色,但是不稀,這是胃腸蠕動太快的原因,不是毛病。家長不必擔心。
蛋花湯樣便
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較多未消化的奶塊,一般無黏液。
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寶寶,不必改變餵養方式,也不必減少奶量和次數,多能自然恢復。
如果是混合餵養或奶粉餵養的寶寶,需適當調整飲食結構。將奶粉衝兌的稀些,還可適當餵些水給寶寶。同時,也可適當減少每次的餵奶量而增加餵奶次數。若2-3天後大便仍不正常,就需要就醫診治了。
泡沫狀便
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帶有明顯酸味。這是澱粉或糖類食物過多的原因,使腸腔中食物增加發酵,產生泡沫,不是毛病。適當調整飲食結構就能恢復正常。
未添加輔食前的嬰兒出現黃色泡沫便,表明奶中糖量多了,應適當減少糖量。
豆腐渣樣便
大便稀,呈黃綠色且帶有黏液,有時呈豆腐渣樣。
建議就醫診治,這可能是黴菌性腸炎。
油性大便(大便顏色發亮)
糞便呈淡黃色、液狀、量多,像油一樣發亮。這表示食物中脂肪過多,在腸腔內會產生過多的脂肪酸刺激腸黏膜,使腸子的蠕動增加,產生淡黃色液狀和量較多的大便,常見於奶粉餵養的寶寶。
建議暫時改餵低脂奶,但低脂奶不能作為正常飲食長期吃。
水便分離
糞便中水分增多,呈湯樣,水與糞便分離,而且排便的次數和量有所增多。這是病態的表現,多見於腸炎、秋季腹瀉等疾病。
建議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並應注意寶寶用具的消毒。
便秘(顆粒狀大便)
大便乾燥呈顆粒狀,排便費力,或長時間不排便。
注意不要以幾天拉一次或者一天拉幾次來斷定孩子是否便秘,一個最重要便秘特點就是寶寶大便是否硬結,像羊屎一樣。有些寶寶哪怕每天都排便,但排便費力,大便乾燥,那也是便秘。
便秘要視情況處理:對於母乳餵養的便秘寶寶,寶媽要改變飲食,不要吃油膩辛辣上火的食物,可適當餵寶寶些水。
血便
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通常大便呈紅色或黑褐色,或者夾帶有血絲、血塊、血黏膜等。
建議及時就醫。
消化不好
可能由於添加輔食所引起,蔬菜、香蕉等多纖維食物,寶寶不容易消化吸收,停掉輔食之後寶寶大便會恢復正常。
正常便便:
母乳餵養:軟糊便,偶有細小乳凝塊,呈金黃色,但沒有明顯的臭味;一天排便2~5次,2~3個月時會減少到每天1~2次。
奶粉餵養:大便通常會更成形一些,且含乳凝塊較多。大便呈土黃或金黃色,有時會黃中帶綠,每天約1~3次,略帶酸臭味。
混合餵養:和奶粉餵養的寶寶相差無幾,呈淺黃色或者略微深一些都是正常的,但便便可能沒有純奶粉餵養的寶寶成形,每天排便次數會因為添加奶粉和母乳的比例而不一樣,但至少每天要排1~3次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