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孩子性格急躁沒有耐心是什麼原因(為什麼小孩執拗)

2023-07-31 07:49:43

家長的差距,在於關注孩子的行為與結果,還是關注孩子的情緒與原因

本文:6100字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我看到一個問題:「當小孩憤怒時,出現打罵媽媽的現象,媽媽應該怎樣做表示界限感?」。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都有過類似的體會:我很想對孩子保持耐心,但是卻很難做到,當孩子「蠻不講理」、「怎麼說都不聽」的時候,家長往往會非常抓狂,最後可能出現的結果是:家長消耗掉全部的耐心,暴揍孩子一頓。

但是事後,家長們又會後悔,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也有可能會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產生自我懷疑。所以,育兒文章看了那麼多,在生活中到底為什麼總是用不好?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今天,我想就這個問題談一下相關話題:家長如何在育兒過程中表達邊界?家長又為什麼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應該朝什麼方向努力?



01 育兒時,將80%的精力用於處理情緒,20%的精力用於矯正行為

我列了好幾個標題,但是最終把這一條放在了第一位。因為在大多數家庭中,父母的「力氣」常常用反了方向,這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舉一個例子。在這個問題下面,有一位讀者的留言:有一次去蛋糕店買麵包,兒子說要買漢堡,我決絕了。理由是早上起床他說喉嚨痛,吃漢堡會上火。於是我讓他用其他的替換漢堡,他堅決不肯,還大哭起來,後來就生氣打我,還用腳踢我。這種情況我應該怎麼做更好呢?

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家長把大部分精力用於給孩子講道理,理由充分,還提出了「聽上去還不錯」的建議:用其他的東西替換漢堡,但是孩子依然大哭大鬧,這中間的問題出在哪呢?

答案就在於,家長沒有對孩子的情緒進行接納和處理。

① 造成孩子情緒失控的主因:感受沒有被看到

任何人(包括孩子)的行為都遵循一個公式:行為背後是情緒,情緒背後是需要,需要背後是認知。換言之,孩子打罵父母是表面的行為,行為背後,是憤怒的情緒,而情緒背後,又是自己的需要沒有獲得滿足

仔細回想一下就可以知道,孩子絕不可能在第一時間就打罵父母,而一定是在極端憤怒的時候才會有這個行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希望大家思考:孩子為什麼會有那麼強烈的憤怒的情緒?

事實上,如果家長能夠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並對這個問題進行處理,基本上就能避免之後孩子情緒失控和升級的局面發生,也就不會有隨後的「打罵媽媽」的行為。

以剛才的例子說明一下剛才的理論。孩子的憤怒的情緒背後是想吃漢堡的「需要」沒有獲得滿足,家長首先考慮的是這個需要是否合理,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嗓子疼,所以,不能吃漢堡。所以,家長的處理,就放在了「講道理」上,給孩子講述為什麼不能吃漢堡。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孩子想吃漢堡的需要沒有滿足,ta內心是十分憋悶和委屈的,在這樣的情緒之下,ta怎麼可能心平氣和的聽媽媽那些道理呢?

我們必須知道一點:「在情緒沒有被看到和處理之前,談大道理,對於孩子來說,除了加重ta的負面情緒之外,毫無意義。」

也許有的家長會困惑:孩子明明就是上火了,難道我非要滿足他吃漢堡才行嗎?並非如此。我們說的滿足,並不一定是實質的內容滿足,比如孩子想吃漢堡就給ta買,而更主要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

所謂心理上的滿足,就是家長對孩子的需要的「合理性」的肯定和接納。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家長應該首先肯定孩子的需要。

比如說,孩子說想吃漢堡。一般家長的做法是,告訴他不行,然後再陳述理由。這種方式對於成人來說是可以的,因為相比兒童,成人有更好的自控能力,能夠有耐心聽道理。但是兒童與成人不同,兒童的專注力非常狹窄,他們往往會特別注意自己的目標,換句話說,他只想吃漢堡,他關注的是自己的這個目標能不能滿足。所以,家長如果直接對兒童的目標進行了否決——比如直接拒絕孩子的要求,孩子就會因為需要被否定,而產生強烈的挫折感,並進而引發情緒的失控。



② 接納:永遠放在第一位

在中國的大部分家庭,雖然在兒童身上投注了過多的注意力,對孩子有很多溺愛的行為,但是給到孩子的心理上的允許和接納,卻少的可憐。

比如這個例子,家長首先考慮的是吃漢堡對孩子身體不利,這當然也是出於愛孩子的考慮,但是家長卻忽視了孩子的願望和需求沒有被滿足之後產生的心理上的挫敗感和創傷感

所以,到底該怎麼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呢?答案就是不要對孩子的要求馬上給予否定。

比如說,孩子要吃漢堡。家長可以首先表示同意——吃漢堡當然是可以的。當家長對孩子的需要表現出看見和支持的時候,孩子在心理上就會感覺自己是被許可的,這個時候,他對於目標就沒有那麼執著。相反,如果父母上來就否定,不可以,不能吃,那麼孩子感受的是不被允許的心理匱乏感,為了維護自己的需要,ta反而會要的更加激烈。

每一個人,都有共同的需求,比如被允許,被愛,被尊重,被看見,孩子也不例外。在生活中,家長雖然對孩子有很多溺愛,但同時也會有很多限定。比如說,不能吃薯條,因為薯條是垃圾食品;不能吃冰糕,壞肚子;不能去高處玩,有危險....

這些林林總總的限定,泯滅了孩子生性熱愛自由和探索的天性,讓孩子無時不刻不生活在被限制的挫折之中而生長於這樣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會顯得非常執拗,這時候,家長不懂執拗背後的原因,反而還認為是自己太溺愛孩子導致。

事實上,薯片當然可以吃,只是不能過量,冰糕也可以吃,但是可以換個方式,去高處玩,當然也是可以的,不過要做好安全措施....

這是一種思維上的轉變——非限制性思維會帶給孩子極大的心理上的安全感孩子會從內心深處有一種篤定,這種篤定,就是一個孩子人格上的自尊的基石,比如孩子從心理相信,自己是被允許吃漢堡的,只不過現在不能吃而已。這樣的孩子往往能夠聽進去大人的道理,而那些總被拒絕和限定的孩子,一般來說都很難聽進去道理——因為他們的感受是:我又被拒絕了,我總是不被允許,我什麼道理都不想聽。



③ 孩子所有的情緒都是合理的

中國式家長的一個統一的問題是:道理太多,感受太少

比如說孩子的情緒,在很多父母眼裡,都是「錯誤」的。比如說孩子的極端憤怒,家長很可能會對這種情緒不認可:在家長的邏輯裡,我已經給你講清楚為什麼不能吃了,你再發脾氣,就是無理取鬧了。

很多父母從來沒有看到過自己的這套邏輯的不合理性

孩子的任何情緒,不管是激烈的還是沒有被充分表達的,站在其自身的角度,都有其合理性。也許他對事物的認知有錯誤,但是在錯誤的認知系統裡,他因為錯誤的認知產生了激烈的情緒,這種情緒本身依然合理。應該這樣說更為準確:情緒和感受都是主觀的,它們本身沒有是否合理,應不應該這一說。

孩子的需要沒有被滿足,ta必然產生挫敗感,也必然會因為這種挫敗感產生惱羞成怒的情緒

家長們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將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混為一談,不試圖理解和看到孩子情緒的合理性,而按照自己的思維邏輯去評判孩子的不合理性。這樣做的結果,是使矛盾越來越激烈。



④ 先處理情緒,再考量行為

關於情緒的接納,最主要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家長對孩子情緒接納(看見並理解)的越多,孩子的情緒越穩定,家長對孩子可施加的影響力越大。第二,家長是否具備看到(看懂)孩子情緒的能力,取決於其自身的心理發展水平。

孩子在憤怒的時候,做出了打罵媽媽的動作——這個從情緒反應到行為反應的過程,是一個自動化的,不經思考的,直接作出的行為,它類似於一個條件反射。而很多家長在孩子打自己的時候第一時間會憤怒,並因憤怒產生對孩子的懲罰,這同樣是一個自動化的條件反射過程。

如果父母因為孩子打自己而產生憤怒的情緒,並直接實施對孩子的懲罰,比如回打孩子,那麼家長和孩子在本質上又有什麼區別呢?

不管對於大人還是孩子,如何處置情緒都是首要問題。當情緒穩定的時候,人才有隨之而來的理智。家長不管是經驗還是理性程度,都遠高於孩子,所以,家長想要引領孩子走的更好,就首先要做一個比孩子「高明」的人。這個高明,就體現在能否接納孩子的情緒上。

著名的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把好的媽媽比喻成一個容器,孩子的負面情緒可以先進入這個容器中,再經過這個容器的處理,變成更好的方式反饋給孩子。這樣,孩子的負面情緒就得到了有效的處理。隨著時間的延長,ta自己也會逐漸掌握這個化解情緒的辦法,自己成為自己的容器。

所以,當孩子有過激行為的時候,其實是向父母傳到了一個信號:孩子內心有非常大的委屈和憤怒。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能夠看到並理解孩子這一點。從某種意義上說,所謂對孩子的情緒無條件的接納,本質上就是對孩子的感受實施共情的過程。

舉一個類似的例子。

我的朋友A,忘了給女兒的飯卡充值,以至於女兒中午在學校打飯時金額顯示只有兩分錢。午飯時,女兒的同學刷了自己的卡幫女兒買了午飯,而晚飯時,女兒乾脆沒有吃飯,晚上放學,她怒氣衝衝的回到家,一回家就把書包狠狠的扔到沙發上,質問媽媽:你答應給我的飯卡充錢,錢充到哪了?!

雖然這個例子中,女兒不是幼兒,沒有出現打罵媽媽的行為,但是道理卻是一樣的。而我這位朋友的做法,充分展現了父母對孩子情緒的接納和共情,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正面典型。

她在第一時間首先承認了自己的疏忽和錯誤。她兩手作揖,跟女兒誠摯的道歉,她說:對不起對不起,是媽媽忘了充值。接著,她又深刻的共情了女兒飯卡沒有充值的委屈和羞恥感(打飯的時候,眾目睽睽之下飯卡只有2分錢),跟女兒說:那你中午吃飯的時候卡上只有2分錢,多尷尬啊,對不起,是媽媽的失誤給你帶來了這種尷尬。

當媽媽承認了自己的疏忽,看到了女兒的情緒,其實孩子的情緒也就消減了大半。所以,她女兒告訴她是同學幫她打了飯,而晚飯她沒有吃。這個時候,媽媽又進一步對孩子表達了愛,她說:太委屈了,餓了吧?想吃什麼,媽媽趕緊給你做....

從這個例子中,大家可以看出來,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孩子的行為如何得到矯正,而在於孩子的情緒有沒有被家長看到和理解。從這個角度來說,那些執拗的孩子,之所以執拗,往往是因為自己的需要長期被父母忽視所導致的結果。



02 先疏導情緒,再對行為進行規範。

在接納情緒的基礎上,就涉及下一個對孩子行為的引導的問題上。其實樹立邊界感有兩層內涵。第一層是:我尊重你,第二層是:你也要尊重我。

第一層家長對孩子的尊重,主要體現在家長對孩子情緒的尊重上,即我能接受你現在的憤怒是合理的。而不是對孩子的憤怒情緒橫加指責。

第二層尊重,是讓孩子明白,你也要同樣的尊重我。家長可以用明確的態度和語言給孩子樹立邊界。

具體的做法,可以採用以下這個思路:

第一,陳述事實,尊重孩子的情緒。

比如,媽媽可以這樣跟孩子說:媽媽看到你哭的很傷心,臉都憋紅了(陳述事實),非常憤怒,你現在很生氣,對嗎?所以,你因為生氣而打了媽媽。媽媽能理解的憤怒,你可以先講一下是什麼讓你這麼生氣嗎?

如果孩子這個時候繼續打媽媽,媽媽可以用手抓住孩子的手,告訴孩子:媽媽希望你可以跟媽媽講一講你為什麼這麼生氣,如果你現在非常生氣,不想說,那麼我們就先各自冷靜一下,待會你想說的時候再和媽媽說。好嗎?

一般而言,如果媽媽能夠「接得住」孩子的憤怒情緒,不因為孩子失控的行為而立馬翻臉,大多數孩子會逐漸平靜下來。

如果孩子的情緒非常激烈,媽媽可以告訴孩子:我想知道你為什麼這麼生氣(或者陳述自己理解的孩子為什麼生氣的原因,向孩子求證),但是我希望我們可以用別的方式解決問題。你現在動手打媽媽,媽媽不能接受這樣的處理方法。

第二,和孩子溝通,引領孩子說出情緒。

事實上,很多成人都對自己的感受認知不清,所以,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情緒管理能力的人,父母需要引導孩子學會正視情緒以及表達情緒。

這裡面涉及到一些描述情緒的詞彙,比如憤怒、委屈、羞愧、難過等等。當這些情緒被表達,就意味著它們被看到了,而一旦被看到,就意味著它們在很大程度上被化解了。

如果孩子年齡較小,不會用語言描述情緒,家長就需要引導孩子認識什麼樣的感受是憤怒,什麼樣的感受是傷心等等。

當情緒被呈現,就意味著它的危害性被解決。

第三,引導孩子找到替換的方式。

很多家長會在這個時候給孩子講很多大道理,比如說,你生氣可以說,但是你不能打人等等。實際上,比起道理,孩子更需要的是「置換」——用新的,更好的方式表達憤怒,替換用打人的方式表達憤怒。

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引導孩子:打人這個方式也可以宣洩憤怒,但是會對別人造成傷害,對不對?而且,如果你在外面也採用這樣的方式,還有可能被別人再打回來,那麼小問題就變成大問題了,對不對?

家長引導孩子:如果下次你特別憤怒,除了打人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比如,能不能告訴別人「你這樣做讓我很生氣,我希望你怎樣做...」

家長引導孩子啟發思考,思考更多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大部分時候,孩子打人不僅僅是一個單純打人行為,這背後的第一層情緒是憤怒,但是更深層次的情緒是無助——他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排解自己的挫敗感,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憤怒,並因為憤怒產生一系列的行為。

所以,幫助孩子「預演」多種應對方案,對於解決孩子的挫敗感非常有必要,當孩子兜裡的「武器」多了,知道除了打人以外,還能用更好的方式解決問題,ta自然就會摒棄這種方式。


03 需要特別注意的關鍵問題

在處理孩子情緒,引導孩子行為的過程中,家長首先起到的是對孩子的示範作用,其次,是對孩子的引領作用。雖然大體的思路很多家長未必不清楚,但做的時候卻很容易在細節上把握不好,失之毫釐謬以千裡。

有幾個需要注意的方面。

第一,將愛和尊重貫徹始終。

大多數家長更願意矯正孩子的行為,但是卻忽視了愛對孩子的滋養。愛的力量遠比矯正要有效的多。雖然在操作步驟上寫了一二三步,但實際上,對孩子的愛和理解是貫徹始終的。

當家長不斷的向孩子表達理解,讓孩子感覺到家長能夠共情自己的時候,他的情緒就會非常容易消退,大部分「軸」的孩子,都是因為沒有得到這種愛和理解,因為匱乏,所以就拼命鬧,拼命折騰。而家長,越鬧越不給。於是一個錯誤的鏈條就形成了。

所以,當家長能夠滿足孩子對於愛和理解的需要,孩子就會變得非常容易溝通。

第二,在樹立邊界的過程中,最忌生硬。

可能很多家長都會生硬的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我不允許你打我。但是我想說的是,這種表達方式會令孩子恐懼,但卻不會真正的認同

家長是真的理解還是嘴上說說的理解,孩子一目了然。只有家長能夠從內而外的理解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情緒才會真正消化。

家長在樹立規則的時候,需要遵循「溫和而堅定」的原則,不斷的向孩子強調自己的規則,但是又不生硬。家長可以直接表達自己對孩子這個行為的感受,比如,你打我很疼,我不希望你用這種方式解決問題等等。

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對於孩子來說,本身就是在樹立邊界。其實家長不需要用很強硬的態度樹立邊界,只要清晰的表達自己不喜歡這種方式,就足以告訴孩子自己的界限在哪裡。

第三,不要對「錯誤的方式」進行全盤否定

很多家長的思維是非黑即白的,無論如何都不能打人——這似乎是一個鐵律。但是,這個定律真的經的起推敲嗎?答案是否定的。

事實上,打人也是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只不過這種方式不是太好,因為它既會傷害別人,同時也很容易遭到反噬。絕對的否定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否定,這種感覺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和恐懼的心理

所以,避免絕對化的思維方式,引導孩子用更理性的處理方式才是更好的選擇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這種影響就體現在家長的模式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人格發展上。所以,家長若想培養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就需要自己首先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我是「有夢想的唐糖」,天蠍女,感性與理性並存,厭惡偽、毒雞湯,熱衷深度剖析,專注個人成長。享受直面真實的「痛」與「樂」。熱愛心理學,望以個人微小之力為火種,燃心理學之大火。歡迎互動,歡迎點讚,歡迎打賞,歡迎關注....




,
同类文章
2022年虎年寶寶五行取名(2022年虎年出生的寶寶名字)

2022年虎年寶寶五行取名(2022年虎年出生的寶寶名字)

2022年虎年寶寶五行取名?崢:將「崢」字作為虎寶寶取名用字,可彰顯其大氣豪邁之感,並且寓指男孩可以英勇無畏,有一夫當關的品質且「崢」字帶有「山」字根,是2022屬虎男孩最佳字,寓意虎在山中自由的休息,順應了虎的習性,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2022年虎年寶寶五行取名?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
uff收益怎麼樣(新晉奶爸為寶寶在穹頂之下創造一片淨土)

uff收益怎麼樣(新晉奶爸為寶寶在穹頂之下創造一片淨土)

作者:蛋蛋的淡 樓主2014年3月和老鄉LD結婚後,辛勤耕耘一年無果,壓力山大。終於在15年3月和LD一起去省婦幼檢查不孕不育。沒想到醫生突然告知,樓主晉升爸爸了!喜從天降後就著手為LD保胎。 無奈雙方父母都在老家還沒退休(那時生娃都早),樓主上班又無法照顧,遂讓LD請了長病假回老家休養
寶寶睡覺資勢大全(寶寶睡覺時最常見的8個錯誤做法)

寶寶睡覺資勢大全(寶寶睡覺時最常見的8個錯誤做法)

人的一生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而寶寶的睡眠時間更長,一天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睡覺。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關注孩子的睡眠安全。 我們今天整理了8個孩子睡眠方面家長們最容易犯的錯誤,要注意避開。 問題1:孩子可以和父母睡一張床嗎? 不建議同睡一張床。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小
異地懷孕的概率(別人懷孕我懷葡萄)

異地懷孕的概率(別人懷孕我懷葡萄)

葡萄胎,就是胚胎的滋養層細胞異常增生,並長成一連串水泡,看起來頗似葡萄。命名是有些隨意,但非常形象。 大部分葡萄胎患者會在停經後8-12周時發生陰道出血,這時,要先去醫院驗血HCG和B超,等待檢查 葡萄胎一經確診,就需要住院清宮,至少等血HCG陰性半年後,才能再次懷孕,這
孩子打呼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小孩打呼嚕是何原因)

孩子打呼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小孩打呼嚕是何原因)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打呼嚕」是最近幾天的事,不但睡覺時「打呼嚕」,就是醒後也要張著口喘氣。嬰幼兒時期的孩子睡覺時「打呼嚕」或是醒後張著口喘氣都是不正常的,應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 不論是小孩子還是成人,在未患任何疾病的情況下,呼吸都是通過鼻腔來完成的,是不需要張口的,呼吸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
寶寶哭鬧如何安撫停哭(寶寶哭個不停怎麼辦)

寶寶哭鬧如何安撫停哭(寶寶哭個不停怎麼辦)

寶寶哭個不停怎麼辦?情緒安撫5s法,嬰兒有安全感,自然不哭不鬧 寶寶餓了,哭! 寶寶冷了,哭! 寶寶尿了,哭! 寶寶不舒服,還是哭! 不滿三個月的寶寶好像除了睡和吃之外,就只有哭這件事了。寶寶哭了之後,我們是應該安撫,還是放任不管呢?其實,大多數新生兒的哭鬧和生理需求有關,只有
寶寶需要坐安全座椅嗎(寶寶要坐安全座椅嗎)

寶寶需要坐安全座椅嗎(寶寶要坐安全座椅嗎)

文/徐芳老師 圖/網絡 前兩天看到小視頻,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說的是有個警察在檢查的時候剛好攔下了一輛車,然後副駕駛就有一個孩子乖乖地繫著安全帶。還自己在說要繫上安全帶,警察就覺得很奇怪,一般的孩子都不會這麼乖,孩子說,不系安全帶就會像這個IPAD一樣,說著給警察叔叔看一個裂了一大片的I
寶寶溼疹與寶媽的飲食有關係嗎(寶寶溼疹和遺傳有關係)

寶寶溼疹與寶媽的飲食有關係嗎(寶寶溼疹和遺傳有關係)

導語:每年的9月和到第二年5月,很多家長開始不淡定了,因為孩子的溼疹反反覆覆,搞得家長那是手腳無措。 溼疹是什麼? 溼疹確實是一種病因相對比較複雜的皮膚炎症,甚至有些家長還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得溼疹,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溼疹就自己好了。 5個月的香香臉上這段時間長很多紅色的突出的疹子,而且
什麼辦法能緩解孕期恥骨痛(恥骨痛是怎麼回事)

什麼辦法能緩解孕期恥骨痛(恥骨痛是怎麼回事)

恥骨位於大腿根部和小腹的交界處,是骨盆前方的兩塊骨頭,這兩塊骨頭在日常中少被提及,因而多數人對其了解較少,但女性朋友對其應該並不陌生,特別是懷孕過的女性,對恥骨應該了解不少。因為部分女性在妊娠期間會出現恥骨痛,那麼恥骨痛是怎麼回事?什麼因素能誘發恥骨疼痛? 恥骨痛是什麼原因? 一、妊
孩子怎麼看懂英語字母(幾個容易讀錯的字母)

孩子怎麼看懂英語字母(幾個容易讀錯的字母)

(音頻錄製:CiCi,這期聽音頻更有收穫哦) 字母是學習英語的開始,漫長的歲月中差不多都融進我們的血液了。三歲的小朋友,26個字母眼睛都不眨就能背出來。 正是因為這種熟悉,我們對字母視若當然,絲毫不覺得讀字母會出什麼差錯。但是,由於中英文的發音習慣不同,我們在讀字母的時候,真的會一不小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