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的製作方法
2023-07-31 05:04:36
專利名稱: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
背景技術: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數位相機、數碼攝影機等數碼影像產品已被人們廣泛應用,具有廣大的市場需求。數碼影像產品在成像過程中,雜散光導致的炫光及鬼影會影響成像品質,造成產品不良率上升。通常,為減少雜散光導致的炫光及鬼影,在鏡頭前增加一蓋體,請參見圖1,其是利用蓋體100來減少雜散光,其中,A為入射光角度,T為該蓋體100的厚度,B為鏡頭半視角,D為光圈開孔直徑大小,由數學公式得,A=arctan[(D+T*tanB)/T],取D=1.5mm,B=30°,則得到如圖2所示的曲線。
由圖2可知,當T=5mm時,超過40°以上的入射光都會被蓋體100阻擋,因而達到有效消除雜散光的目的;此外,T值愈大,則蓋體100阻擋雜散光的能力愈強。但是T值越大,即蓋體厚度愈厚,其減低雜散光進入鏡頭模組的效果愈好,但對於應用在行動電話等攜帶式電子裝置的相機鏡頭模組,因行動電話內空間有限,如果應用傳統的數位相機上蓋結構,往往會受空間的限制,不能滿足行動電話日益輕薄的發展。為了滿足行動電話厚度要求,數位相機上蓋往往做得很薄,因此就有更多的雜散光進入光學透鏡模組,從而降低了成像品質。
鑑於以上的缺點,提供一種體積較小,且能有效降低雜散光的鏡頭模組非常必要。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體積較小,且能有效降低雜散光的透鏡模組。
本發明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包括一鏡筒,一殼體,一上蓋,所述鏡筒內部容置透鏡組,所述殼體包括一容置腔與底板,該鏡筒設置於容置腔內並與底板內側固定連接;所述上蓋底部設有開口,該上蓋通過開口與鏡筒可滑動配合;所述鏡頭模組進一步包括一袋子,該袋子設於上蓋內部,該袋子具有一通道,該袋子通道與鏡筒相對,袋子內裝有液體,該袋子可發生形變。
本發明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通過在上蓋內設置可發生形變的袋子,使用時,使上蓋與鏡筒相互位置加大,即相當於上蓋厚度增大,不使用時,上蓋與鏡筒相互位置變小,從而即可以濾除雜散光,又可達到縮放上蓋的目的,進而保證該透鏡模組具有較好的成像品質。
圖1是現有雜散光功能的蓋體結構圖;圖2是現有降低雜散光功能的蓋體厚度與鏡頭半視角關係曲線圖;圖3是本發明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使用狀態圖;圖4是本發明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未使用狀態圖;圖5是本發明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使用時凸塊位置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關閉時凸塊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3及圖4,本發明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該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包括一鏡筒10,鏡筒10頂部兩側設有上蓋20,上蓋20可相對鏡筒10上下滑動,上蓋20和鏡筒10收容在殼體50內。
鏡筒10為圓桶狀,底部固定於殼體50底部內側上,該鏡筒10內部裝有透鏡組12,該透鏡組12由若干鏡片組成,該若干鏡片用以將所拍攝的影像匯聚成像。鏡筒10頂部設有第一玻璃板14,用以保護透鏡組12,防止其表面被刮傷,此外,也可於該第一玻璃板14至少一表面上鍍一層紅外濾光薄膜,以便過濾光線中的紅外線。
影像感測元件30設置於透鏡組12下方,同時固定在殼體50內側底部上。該影像感測元件30可為電荷耦合器(Charge CoupledDevice,下稱CCD),或者補充性氧化金屬半導體(Complementary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下稱CMOS),其將透鏡組12所成的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
上蓋20設在鏡筒10頂部兩側,用以阻擋更多的雜散光進入鏡筒10內部。該上蓋20頂部蓋有第二玻璃板16,其底部設有圓形開口24,該開口24與鏡筒10可滑動配合,上蓋20兩側壁上設有兩凸塊22。
袋子26為圓環狀,頂部到底部之間設有倒圓臺形狀的通道27。該袋子26為軟性袋子,可發生形變,其材質為黑色塑料。袋子26表面具不規則表面,可使光進行有效散射。該袋子26裝於上蓋20內部,通道27與鏡筒10相對,並使通道27的軸線與鏡筒10的軸線相重合。該袋子26頂部固定於第二玻璃板16上,側壁固定於上蓋20的側壁上,底部固定於上蓋20的底壁上,其接觸處通過點膠固定。袋子26內部裝有液體28,該液體28具有流動性,其可為水或其它環保液體。因液體28具流動性,因此可使袋子26在兩種狀態下發生形變,同時也使液體28充滿整個袋子26。
上蓋20底部兩側設有彈簧40,彈簧40一端與上蓋20底部相連,另一端與殼體50內側底部相連。
殼體50包括一容置腔51,該容置腔51外側壁上設有滑槽52,該滑槽52為L形,其形狀參見圖5,該滑槽52與凸塊22相配合。該殼體50還包括一底板54,該底板54位於殼體50底部內側上,其為與殼體50相分離的印刷電路板,也可為與殼體50一體成形的印刷電路板。底板54與鏡筒10底部固定連接。
裝配時,先將透鏡組14裝於鏡筒10內,調好焦後,通過點膠固定。袋子26充滿液體28且密封后,將袋子26放於上蓋20內並與上蓋20通過點膠固定。將鏡筒10套裝於上蓋20的開口24處,彈簧40一端固定於上蓋20兩側的底部,影像感測元件30固定於殼體50內側底壁上。再將鏡筒10、上蓋20置於殼體50內,凸塊22配合於殼體52的滑槽52內,同時將彈簧40的另一端連接於殼體50內側的底壁上,從而完成其裝配過程。
未使用時,凸塊22卡於滑槽52底部,此時彈簧40受壓,請參見圖4與圖6。使用時,手指可伸入滑槽52內,撥動凸塊22,使凸塊22從L形槽52底部滑出,使上蓋20在彈簧40的作用下,向上移動,凸塊22頂於滑槽52底部時,上蓋20停止向上運動。上蓋20向上運動中,其鏡筒10相對上蓋20向下移動,此時上蓋20內部的液體28於流動性作用下,發生形變,參見圖3,上蓋20與鏡筒10軸向相對位置加大,從而讓該液體過濾光中雜散的目的。完成拍攝過程後,再將凸塊22向下撥動,凸塊22卡於滑槽,同時上蓋20向下移動,上蓋20同鏡筒10的相對距離變近,液體28形狀發生改變,從而達到縮小鏡頭模組體積的目的。
可以理解,上蓋20與殼體50之間設有彈簧40也可採用其它彈性裝置,此外,上蓋20與鏡筒10之間可設置螺紋連接方式,通過旋轉上蓋20,來改變上蓋20與鏡筒10之間的相互位置關係,也可於上蓋20與鏡筒10接觸處,通過設定具一定摩擦係數的摩擦面,在一定作用力下,改變上蓋20與鏡筒10之間相互位置關係。
權利要求
1.一種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包括一鏡筒,一殼體,一上蓋,所述鏡筒內部容置透鏡組,所述殼體包括一容置腔與底板,該鏡筒設置於容置腔內並與底板內側固定連接;所述上蓋底部設有開口,其特徵在於該上蓋通過開口與鏡筒滑動配合;所述鏡頭模組進一步包括一袋子,該袋子設於上蓋內部,該袋子具有一通道,該袋子通道與鏡筒相對,袋子內裝有液體,該袋子可發生形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其特徵在於鏡頭模組進一步包括一第二玻璃板,該第二玻璃板蓋於上蓋頂部,該袋子頂部固定於第二玻璃板上,側壁固定於上蓋的側壁上,底部固定於上蓋的底壁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其特徵在於該上蓋和殼體之間設有彈性裝置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其特徵在於該彈性裝置為彈簧。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其特徵在於上蓋兩側設有突出的凸塊,殼體容置腔的外側壁設有滑槽,凸塊可於殼體上的滑槽內上下滑動。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其特徵在於該滑槽為L形。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其特徵在於該袋子材質為黑色塑料。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其特徵在於該上蓋與鏡筒通過螺紋連接。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其特徵在於該上蓋與鏡筒接觸面為具一定摩擦係數的摩擦面。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其特徵在於該鏡筒頂部設有一第一玻璃板,該第一玻璃板至少一表面上鍍有一層紅外濾光薄膜。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包括一鏡筒,一殼體,一上蓋,所述鏡筒內部容置透鏡組,所述殼體包括一容置腔與底板,該鏡筒設置於容置腔內並與底板內側固定連接;所述上蓋底部設有開口,該上蓋通過開口與鏡筒可滑動配合;所述鏡頭模組進一步包括一袋子,該袋子設在上蓋內部,該袋子具有一通道,該袋子通道與鏡筒相對,袋子內裝有液體,該袋子可發生形變。該降低雜散光功能的鏡頭模組不僅可濾除雜散光,也可達到縮放上蓋的目的,進而保證該透鏡模組具有較好的成像品質。
文檔編號H04N5/225GK1773319SQ20041005225
公開日2006年5月17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04年11月11日
發明者李俊佑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