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多大可以吃鹽及注意事項(嬰兒為什麼不能吃鹽)
2023-08-02 02:05:06 1
近日,震驚社會的臺灣牛奶摻鹽殺嬰案一審宣判,臺北地方法院判處受害嬰兒的大伯母鄒雅婷有期徒刑20年。鹽是百味之王,但對於嬰兒來說,卻可能成為致命毒藥。即使是成年人,食鹽過多,也會引發各種疾病。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成人每天食鹽量不超過6克,中國人均食鹽量超出規定一倍還多。
嬰兒為什麼不能吃鹽?
隨著臺灣牛奶摻鹽導致嬰兒死亡的案件落下帷幕,嬰兒能否吃鹽的話題,也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那麼嬰兒吃鹽有哪些害處呢?
首先嬰兒吃鹽可使嬰兒口腔唾液分泌減少,溶菌酶也相應減少,激發了各種細菌、病毒在存在於上呼吸道。而且嬰兒吃過鹽後,由於鹽的滲透作用,可殺死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群,造成菌群失調,導致嬰兒患病。
嬰兒抵抗力較弱,吃鹽會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細胞的繁殖,就會喪失嬰兒的抗病能力。同時鹽也會影響兒童體內對鋅的吸收,會導致孩子缺鋅。
吃鹽過多對成人的危害同樣巨大
食鹽是影響人類健康的殺手之一。過量食用食鹽會使人類患上很多種疾病。中國人普遍食鹽過多。通過全國營養調查,從南方到北方食鹽用量從12克到15克不等,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6克,我們超了一倍還要多,而且鹽吃多了對身體有直接性傷害。
吃鹽過多會引發高血壓
據專家調查,吃鹽量與高血壓發病率有一定關係,吃鹽越多,高血壓發病率越高。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的食鹽量很低,基本上沒有患高血壓的,而每天食鹽量高達20克左右的日本北部居民,高血壓發病率高得驚人。
在我國食鹽量較低的廣東省,高血壓發病率僅為3.5%;而喜食鹹的北方人,高血壓發病率卻明顯增高。這是因為鹽在某些內分泌素的作用下,能使血管對各種升血壓物質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而且還可能使腎細小動脈硬化過程加快。同時鹽又有吸咐水分的作用。如果鹽積蓄過多,水分就要大大增加,血容量也會相應增加,再加上細胞內外的鉀、鈉比例失調,使紅細胞功能受到損害,血流粘滯,流動緩慢,加重了血液循環的工作負擔,導致血壓的進一步升高。
吃鹽過多會引起水腫
由於食鹽過多,使鈉在人體內積累,而鈉具有親水性,所以引起水腫,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吃鹽過多會引起感冒
鹽具有滲透作用,會影響人體細胞的抗病能力。過量食鹽,一是使唾液分泌減少,以致口腔的溶菌酶也相應減少,使病毒在口腔裡有了著床的機會。二是由於鈉鹽的滲透,上皮細胞防禦功能被抑制,較大地喪失了抗病能力。感冒病毒很容易通過失去了屏障作用的細胞侵入人體,所以易使人患感冒,而且咽喉炎、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炎症也常會發生。
吃鹽過多會危害心臟
吃鹽過多還會引發心臟病。在《內經》有這樣一段記載:「多食鹽,則脈凝注而色變」。「味過鹹,大骨氣傷,心氣抑」。食物太鹹使小動脈收縮,有害於心臟。湖南居民心臟病死亡率比全國高出四個百分點,這同倚重豬肉和食鹽消費過多有密切的關係。
吃鹽過多會導致胃癌
日本的胃癌患者以東北部的秋田、山形兩縣愛吃鹹的地方為最多。患胃癌的也多。患胃癌數佔首位的秋田縣曾發動一場減鹽運動,結果死於胃癌的人減少二成以上。可見吃鹽過量是患癌的一大原因。鹽裡並無致癌物質,但它容易破壞胃的黏膜,對致癌物質起幫助作用。此外,腎臟病和中風與食鹽過量也有密切關係。
因此,合理飲食食鹽每天2-5克。平時吃菜不要吃得太鹹,尤其是老年人與嬰幼兒的食物不能過鹹。不能以成年人的味覺為標準準給孩子食物,使孩子受到損害,誘發高血壓和心肌衰弱。對老年人烹調中儘量用醋、薺末,胡椒等香辣調料來代替鹽分,減少食鹽的數量。
攝鹽過多為何會死亡?
「牛奶摻鹽殺嬰案」中的受害嬰兒就是患上了高血鈉症導致死亡的。高血鈉症是血液中鈉的含量過高,主要由脫水引起。在生活當中,發生高血鈉症的主要原因有:攝取過少水分、腹瀉、嘔吐、發燒、過度出汗、尿崩症、腦下垂體受損、其他電解質失調、鐮型血球病等等。高血鈉症在老年人當中最普遍,高血鈉症最重要的症狀起因於腦部官能障礙,嚴重高血鈉症會導致混亂、肌肉痙攣、昏迷、甚至死亡。
中國人吃鹽現狀
中國飲食發展至今,不論是大鍋亂燉的東北菜,還是紅辣透亮的四川菜,再到精雕細琢的廣東菜,都離不開大量的鹽來調味。
人體內的鈉60%來自食鹽,餘下的40%來源於食物。然而,2010年一項調查顯示,若把食物中的鈉折算成食鹽量,加上每日直接攝入的食鹽,我國城市居民每日食鹽量高達13.5克。2012年的一項涉及全國75個大中城市、31140人參與的膳食調查顯示,以《中國膳食指南》中每人每日食鹽6克的推薦攝入量標準計算,還有58.2%的居民食鹽量偏高。2013年8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中國居民食鹽攝入量超標。
專家觀點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心血管和醫學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桑多斯·帕得曼納伯罕:
鈉被當作提高高血壓發病率的主要反面角色,而氯被當成打醬油的群眾演員。研究發現血清氯的含量高低與死亡率相關。而且出人意料的是,氯的作用與鈉正好相反。氯離子很可能在人體的生理機能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的研究成果與少吃鹽的常識相悖,血液中氯離子的含量高可能預示著死亡率和心血管病發病率低。我們陷入了一個兩難境地,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調查研究。現在還不宜因為我們的研究結果而做出多吃鹽的決定。我們還要研究氯離子含量與死亡率之間究竟存在著何種聯繫。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血管研究所主任劉小清:
現在生活好了,食物和烹調方式都豐富了許多,不知不覺鹽就聚在一起,特別是很多加工過的食品如午餐肉,本身含鹽量就很高。廣東人的烹調方式普遍還是低鹽的,但很多老人怕浪費,經常在吃完菜時把剩下的湯汁就著飯也喝了,菜湯的含鹽量比菜高,千萬不要喝菜湯;小孩子在2歲之前最好不要吃鹽。人們可以通過調味料來增味,如胡椒、姜、蔥、咖喱,減少對鹽的依賴,平常多吃鮮果蔬菜,漸漸形成少鹽的飲食習慣。
廣東省預防醫學會會長徐火周:
廣東人雖然一直追求清淡飲食,但依然達不到國家標準。食鹽攝入過多是造成高血壓的重要原因,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並減低降壓藥物療效。
瑞士賓博育嬰專家:
我們應該重視寶寶們日常對鹽分和糖分的攝取。鹽分過高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為了孩子的健康,一定要儘量降低飯菜的鹹度。這同時也是對成人健康的保護。
湖北省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楊勤:
寶寶在2歲之內都不需要添加食鹽,即便添加了食鹽,也要控制量,就算是成年人每天也要控制在6克以內。
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劉海燕:
按照我國的有關指引,人體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的鈉離子量不應超過5毫克,一名一歲以內的嬰兒,體重通常不超過15公斤,也就是說每天攝入的鈉離子量不應超過75毫克。對於嬰幼兒來說,鈉離子的來源主要是母乳和配方奶,從這些食物中攝取的鈉離子通常來說已經能滿足嬰幼兒身體所需。所以我們不提倡在一歲以內孩子的食物中加鹽。除了鹽巴,其實還有很多調味品和加工食品中含有鈉離子,因此,家長在給孩子烹調時要少用調味品,更要限制孩子進食零食的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