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兩腿伸直就是肌張力高嗎(寶寶愛使勁握拳)
2023-08-02 12:43:32 1
Parents Club活動招募:汽博之旅-上海站,詳情點擊☛☛Parents Club活動招募丨這個周末,想去個好玩又學知識的地方嗎?
「肌肉張力」,聽起來怎麼那麼遙遠呢?如果說它會影響寶寶的坐、爬、站、走,你的好奇心是不是就被勾起來了呢?寶寶愛使勁?小手緊握不松?一抱起ta就頭後仰?這些是不是寶寶肌張力異常的表現?
寶寶從只會躺著到會爬、會站、會走的過程與他不斷進行的肌肉張力練習是分不開的,那麼什麼是肌肉張力?不同月齡的寶寶該如何訓練呢?聽說肌張力高可能是腦癱,肌張力低可能是唐氏患兒,那家長到底該怎麼判斷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嬰兒肌張力異常的這件事兒!
1、 什麼是肌張力?
簡單地說,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靜止狀態下的肌肉緊張程度稱為肌張力。當肌張力增高時阻力會增高,肌張力降低時阻力會降低。
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張力升高會引起疼痛,運動機能下降。而張力較低則表示肌肉較弱,其運動機能也較低。
比如你懷抱寶寶時,肌張力低下的寶寶抱起時會感到困難,有下沉的感覺,很容易從你的手中滑下。而肌張力增高的嬰兒,抱起時會有明顯的強直感和抵抗感。
2、 肌張力過高如果支配肌肉伸縮功能的神經受損,寶寶的肌張力就會發生改變,出現姿勢和運動功能的異常。
對肌張力高的寶寶,當我們屈伸或旋轉寶寶四肢時,能明顯感覺阻力升高,肌肉關節很難被拉開或活動。如果用一點力去拉伸,寶寶還會感到疼痛而大哭。
肌張力增高怎麼判斷?
1、平臥時頭一直向後背伸展
如下圖中的寶寶,當被放置於仰臥位,往往出現不對稱的異常姿勢,在身體放鬆的情況下依然持續性的呈現頭部向後背伸展的狀態。
動作刻板,經家長引導也不易恢復,這就是肌張力高的表現之一了。
但寶寶若只是偶爾出現這樣的姿勢,經過呼喚、引導又能夠恢復,那麼就是正常的情況,家長不用太過擔心。
2、關節屈曲緊繃
總是保持手指、拇指內收,雙手緊握拳而很難張開,上肢肘關節、腕關節一直保持屈曲狀。
3、運動阻力逐漸增加
讓寶寶的頭向小腹側屈曲靠近,反覆數次,感覺每次的阻力是否大致相同。若在反覆4~5次後阻力逐漸增加,則為不正常了。
4、被動活動度減少
握住寶寶的肘部以下或膝部以下,快速輕柔地搖晃上肢或下肢,觀察腕關節和腳踝的活動情況。
肌張力增高時腕關節和腳踝的活動會明顯減少。
5、雙下肢總表現為緊繃伸直,雙足尖著地等。
不過對於正在學走路的寶寶來說,短期內雙足尖著地也屬於正常現象,不用過於焦慮。
3、肌張力過低
肌張力低下時阻力降低,多見於下運動神經元或肌肉疾病,主要表現為肌肉鬆軟。
怎麼判斷寶寶是否肌張力過低呢?判斷寶寶肌張力低下的檢查方法主要有3種:
1、垂直懸掛試驗
如下圖所示,雙手抱起起寶寶,可觀察寶寶的四肢肌張力情況。
正常寶寶雙臂可以懸掛支撐在你的手上,雙腿有適當的屈曲。
若寶寶的雙臂無法懸掛支撐,而是肌肉鬆軟,抗重力較差,容易從你的手中滑落,雙腿呈伸展狀態,則為不正常了。
(來源:uptodate)
2、腹側懸掛試驗
如下圖所示,讓寶寶趴在你的手肘上,觀察寶寶的頭頸部和四肢肌張力情況。
正常寶寶頭頸部會上抬基本保持和身體在同一平面上,四肢也呈有力上抬的表現;
如果寶寶頭部低垂,四肢鬆軟無力下垂則為不正常了。
(來源:uptodate)
3、頭部控制試驗
如下圖所示,雙手輕輕將仰臥位的寶寶拉起到坐位,觀察寶寶的頭頸部肌張力情況。
正常足月的寶寶即使在拉起過程中頭部會向後仰,但成功坐起後,可以維持頭頸部直立至少3~5秒鐘。
如果寶寶在拉起過程中頭向後背仰,在坐起後依舊後向後仰,遲遲無法將頭頸部直立,則為不正常了。
(來源:uptodate)
此外,若平時觸摸寶寶覺得ta肌肉異常柔軟,不愛主動活動,常滿足於呆在一個地方不動,不愛趴著抬頭,也不愛主動學習坐、爬、走等大運動等,也要懷疑寶寶可能肌張力低下了。
0~6個月肌肉張力發展狀況剛出生不久的寶寶肌肉張力處於較高的狀態,寶寶的很多原始反射就印證了這一特點,比如抓握反射;寶寶的運動極不協調,所以他幾乎連把手放到嘴裡這樣簡單的動作都難以完成。
媽媽幫寶寶趴:即使寶寶剛剛出生不久,也可以短暫地趴著抬頭堅持幾秒鐘,父母可以每天讓寶寶適當趴幾次,每次幾秒鐘即可,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可以適當增加時間。趴的動作可以增強寶寶背部和頸部的肌肉力量。
翻身:3個月以後可以訓練寶寶翻身,翻身有利於增強寶寶全身肌肉的協調,尤其是肩膀、頸部和背部的力量。
坐起:寶寶5個月以後可以訓練圍坐,圍坐有利於增強寶寶軀幹部肌肉的力量,隨著寶寶能夠自然坐起,背部肌肉的支撐力量越來越強。
6~12個月:肌肉張力發展狀況
這個時期,寶寶的肌肉張力逐漸鬆弛,肌肉靈敏度不斷提高,手指等小肌肉部分的靈活度也不斷提高。
媽媽幫寶寶爬行:7個月以後,可以用玩具逗引寶寶向前爬行,爬是一種全身的運動,對增強寶寶全身的力量以及提高寶寶身體的協調性非常有好處。所以建議父母,可以將爬行這項運動一直進行到寶寶很大。
扶站:這裡指的扶站是寶寶自己扶著家具等東西站立,而不是家長扶著寶寶站立。扶站有利於訓練寶寶下肢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
雙手交換:這個階段可以讓寶寶兩隻手裡分別拿著玩具進行雙手交換練習,進行手指拿捏小物體的練習,以增加寶寶手部小肌肉的靈活性,還能增強寶寶手眼協調的能力。
12~24個月肌肉張力發展狀況
寶寶的肌肉自主控制能力不斷增強,肌肉協調性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媽媽幫寶寶走路、跑步:在這個階段可以逐漸訓練寶寶走路,跑步,這些訓練有助於進一步增強寶寶下肢的靈活度。
串珠:此時可以訓練寶寶串顆粒較大的珠子,也可以訓練寶寶用勺吃飯,這些活動能使寶寶手部和上肢的運動更加協調,肌肉力量也得到增強。
2~3歲肌肉張力發展狀況
寶寶全身已經非常靈活,基本掌握了跑跳的運動,全身肌肉的運動已經十分協調。
媽媽幫寶寶親子韻律操:此時,寶寶已經可以跳一些簡單的舞蹈了,爸爸媽媽陪著寶寶在音樂裡跳跳舞,既增進親子關係,又可以讓寶寶對運動和韻律的協調更有感覺。
剪紙和拿筆畫畫:從胡亂的畫出線條到能夠控制手上的力量畫出簡單的圓形、方形等基本形狀,寶寶手部肌肉的力量控制越來越精細啦。此外,聰明的寶寶還可以提前訓練剪紙,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哦,讓寶寶拿著安全剪刀剪出規定的形狀,對他的手眼協調性和肌肉力量都是極好的訓練。
【用戶交流群公告】
各位家長朋友們,「Parents全國父母交流群」已經建立,歡迎大家加微信13146113352,備註今日頭條,幫你進群找到組織。
最近,Parents分享了很多獨到的育兒觀點,歡迎關注父母網fumu_com,精選歐美頂級育兒雜誌《父母世界Parents》內容,全方位關注0-6歲育兒生活。你的視界決定了孩子的世界,加入我們,一起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