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朗讀者第五期第一次觀後感

2023-07-30 11:07:34 2

  《朗讀者》是央視播出的一檔節目。以下是朗讀者第五期第一次的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朗讀者第五期第一次觀後感1

  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後,各方好評不斷。在2月18日第一期節目播出後,該節目在豆瓣上的評分就已經高達9.0分,在新浪微博熱門話題榜上連續兩小時排名第一,張梓琳、許淵衝等嘉賓的名字紛紛登上微博熱搜,許淵衝先生多部作品也登上噹噹圖書板塊熱搜榜……《朗讀者》收穫了觀眾「零差評」的好口碑,被追捧為「綜藝節目的一股清流」。

  將值得尊重的生命與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

  《朗讀者》採用「明星結合素人」的嘉賓陣容,既有著名作家麥家、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等人們熟悉的名人,也有來自四川金堂縣的周小林、殷潔夫妻倆這樣的普通百姓。節目將他們的人生故事與文學佳作相結合,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cctv《朗讀者》第五期第一次觀後感cctv《朗讀者》第五期第一次觀後感。」這是節目製片人、主持人董卿在《朗讀者》中的開場白。

  「做《朗讀者》,一方面是因為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應該承擔起文化傳播的職責和使命;另一方面是我個人的興趣,我對文學很感興趣,同時對人也很感興趣。」董卿認為,「從《朗讀者》中像是尋找到了其高吻合度,因為這檔節目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讓時代背景和個人興趣同步共鳴。」

  總導演之一田梅認為,真誠是《朗讀者》最大的特點。事實證明,「非市場化手段」一樣能夠贏得收視率與口碑雙豐收。當下,藝人參加真人秀綜藝的片酬水漲船高是公認的事實,但田梅認為,《朗讀者》在邀請嘉賓時更多是靠真誠與情懷而非其他,「很多人是花錢請不來的,比如馬雲先生,他很願意參加我們的節目」。

  「節目為觀眾打開了斑斕的情感世界,情感是人類共通的,它讓我們團結在一起。」對於這樣一個清新脫俗又平易近人的節目的走紅,另一位總導演劉欣並不感到意外,他認為隨著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升級,文化類綜藝確實迎來了「突圍」的時機,「直擊觀眾內心最深處的那份感動,才能引發最大程度的共鳴,做到這點很難,但是卻很重要。」

  從文學出發,走向情感和生命體驗

  飽含書卷氣,是這檔綜藝的另一顯著特徵。朱自清在《文學的美》一文中寫到:「文字的藝術,材料便是『人生』。」當一對來自四川的普通夫婦念起《朱生豪情書》中的語句,「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愛」,我們很難不被感動;翻譯家許淵衝已96歲高齡,卻仍堅持每天工作至凌晨三四點,說到動情處,他感慨「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於你記住了多少日子」,我們心中也很難不起敬意。

  「理學家朱熹說,凡讀書需字字讀得響亮。朗讀是一種學習方法,但更多時候,朗讀也是傳播思想、傳遞情感、傳承精神的一種手段。通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成風化人,也正是我們做這個節目的初心。」董卿表示cctv《朗讀者》第五期第一次觀後感中小學輔導

  文匯報首席記者王彥談道:「漢語之雅馴,文化之寬廣,情感之豐厚,全都在節目不疾不徐的節奏中漸次打開。」

  為了讓《朗讀者》能擁有期望中的獨特氣質,董卿邀請了北京奧運會閉幕式導演陳維亞、作家劉震雲、導演陸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劃,還邀請了著名作家鐵凝、王蒙、餘秋雨、馮驥才擔任文學顧問。在朗讀者的選擇上,不管公眾人物或普通人,唯一的標準是必須具有閱歷和感染力,這樣才能很好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繪的情感。而至於讀什麼,節目策劃之一的劉震雲認為:每個人都有朗讀的原動力,他們讀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要讀這段文字,這段文字會與我們產生怎樣的共情。說到底,《朗讀者》想做的是從文學出發,走向情感和生命體驗,將每個人連接到一起。

  文化類節目未必「冷」

  「我參加《朗讀者》,是因為看了第一期以後,聞到了它的氣息,這是一個在泛娛樂時代下的反時尚節目。如今我們正缺少這樣的節目。」節目嘉賓麥家說,「《朗讀者》讓你可以感覺到它在向經典致敬,那種莊重性正是時下所需要的東西。」

  目前,每個省會城市的電視臺都有一兩檔自稱為「金牌節目」的綜藝節目,各地方臺也或多或少「跟風入市」,砸錢做綜藝、搞真人秀,但真正值得一看的節目卻寥寥無幾。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發文點評:「如今越來越多沒營養的綜藝節目佔據了市場的主體,而《朗讀者》卻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電視,這才是真正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朗讀者》證明文化類節目未必『冷』。」

  「其實文化類節目該怎麼突圍,我覺得首先還是我們期待著整個社會的大環境有所改善。」董卿說。《朗讀者》節目組除了把這份對精神文化的尊重移植到節目中來,還在節目之外扛起了更多責任。節目組在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設置的流動朗讀亭引起很大反響。

  朗讀者第五期第一次觀後感2

  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用詩一般的語言指出,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裡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總書記也強調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成風化人」的重要作用cctv《朗讀者》第五期第一次觀後感cctv《朗讀者》第五期第一次觀後感。中央電視臺開年推出的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節目以「一個人,一段文」,通過講述中國故事,朗讀經典美文,如春風拂面,細雨潤物般,溫暖著人們的心田,贏得受眾與輿論的好評,成功塑造了文化節目的精神品格,樹立了文化節目新的標杆。

  如果要破解《朗讀者》的創新密碼,一個「情」字足矣。

  用「熱情」給「朗讀者」最高的禮遇

  朗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習慣,也是提升一個民族文化品格的重要途徑。《朗讀者》緊緊抓住「朗讀」這種文化行為,在城市中,在人群中,尋找「更多想要傾訴的心靈」。

  主持人董卿不僅僅走進北京人藝、走進國家圖書館,也會通過豎立在街頭的「朗讀亭」,傾聽許許多多普通「朗讀者」的聲音。來自「朗讀亭」裡的聲音有對親情的表達,也有對友情、對愛情、對成長、對事業的表達。每一種表達,都是一種真摯的情感。

  正如《朗讀者》節目內五段故事,從價值觀角度分析,有文藝家的感恩情懷,有無國界醫生的奉獻精神,有成功人士的家庭教育,有浪漫幸福的愛情承諾,有最美女神的親情呵護,也有事業老人的畢生追求。這些「朗讀者」的價值表達,都不是「喊叫」似的,而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似的,觀眾用「眼淚」「掌聲」,甚至「起立」來表達對「朗讀者」的敬畏。

  讓「朗讀者」得到最高的禮遇,給「朗讀者」最體面的尊嚴。節目給「朗讀者」最華麗、最寬廣的「朗誦舞臺」。節目給「朗讀者」最頂級的音樂搭配,比如讓鋼琴王子李雲迪現場演奏節目主旋律,邀請臺灣民謠之父現場彈唱充滿意境美的經典民謠,用吳彤的《笙歌》為濮存昕朗讀的《宗月大師》配樂,形成「有故事的朗讀者+經典美文+經典音樂」的跨界藝術融合。

  用「真情」講述「朗讀者」最動人的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需要用真心,動真情。《朗讀者》,朗讀僅僅是一種節目形態,人是節目的核心,人物故事是節目內容的主體,情感是節目要表達的主旨所在。故事讓《朗讀者》更立體更飽滿,情感讓節目有血有肉,價值觀表達和精神追求,讓節目富有靈魂。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中通過主題詞「遇見」,展示了五種不同的人生。也許人物嘉賓身上的標籤是明星化的,權威化的,但他們的故事卻是生活化的。

  濮存昕講述「改變命運的人和事」,不管是「濮瘸子」,還是「榮大夫」,還是老舍先生與宗月大師,濮存昕的成長經歷、從藝經歷、人生經歷,就像一本書,值得人們去閱讀cctv《朗讀者》第五期第一次觀後感中小學輔導

  從阿富汗戰火中走來的無國界醫生,講述戰地接生經歷,讓每個普通人都能感受到和平的珍貴和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感。柳傳志講述管理員工和管理親人的區別,讓人感受到濃濃的親情。鮮花山谷的一對戀人故事,讓人感受到愛情承諾的力量。世界小姐的育女觀給人天倫之樂般的柔軟感。翻譯大師許淵衝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事業觀,有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