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演講觀後感
2023-07-30 16:47:06 1
一個沒有違憲審查制度的國家,就如同沒有憲法,那麼人民的權利將從何得到保障!下面就由小編在為大家整理的憲法演講觀後感,歡迎大家查看!
憲法演講觀後感一
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鬥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的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重要內容,有的還規定國旗、國歌、國徽和首都以及統治階級認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牴觸。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保持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的法律基礎,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保證。憲法保障了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憲法促進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憲法推動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憲法促進了我國人權事業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憲法演講觀後感二
關於憲法哲學的書,我閱讀的很少,《憲法的形而上之學》是江教授的博士論文集,也是我了解憲法哲學的啟蒙之書。從一開始,江教授便明確指出:憲法哲學是關於憲法之本源問題的追問之學,是關於憲法終極關懷的求索之學,它的任務是回答凝結在想法之中的人文關懷和客觀精神是什麼;是憲法的形而上之學,是以人類優良的生活方式為職旨的哲學;它是一種實踐哲學,因而也是生活哲學,它來自於人的生活世界。從哲學意義上說,也就是從其本原的意義上而言,憲法不僅是為著人的生活而存在,而且實在應該是為著人的優良的生活而存在。在國民的意識中,憲法是公法,是人民權利的保障書,其效力是至高無上的。
但是縱觀中國社會,有多少人的憲法權利遭到了無情的踐踏?比如社會保障權,受教育權和勞動權等等;而這些被踐踏的權利有沒有通過憲法的保護而得到救濟,答案是否定的;再看中國的違憲審查制度的建立,是一個何其漫長的過程,一個沒有違憲審查制度的國家,就如同沒有憲法,那麼人民的權利將從何得到保障!江教授對這一問題提出了尖銳的批判,他大聲疾呼:「我們應當檢討,以往理解『憲法』的時候,是否過分地關注其政治意義,從而讓『憲法』一詞沾染了太多的『統治色彩』卻缺少了應有的生活情懷?在江教授看來,憲法本質上是旨在於「為一種令人滿意的生活世界所必須的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價值的和平共存」創設某些必不可少的條件,所以生活問題是憲法的核心問題,而憲法哲學實質上是生活哲學,「它是以人為起點並以人為歸宿的哲學,它真摯地關注這人的生命安全、生存狀態和生活質量」——它不限於對正式政治制度和體制的關注,而且也把與生活有關的各種決策包括進去;它既關注個人的自主,也謀求人民的相互依存和社會團結;它不僅謀利個人生活,也謀劃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要解決的是「集體人」面臨的挑戰;這種在生活哲學思維導引下的政治,就是生活政治,即關於公民生活方式的政治,是認同政治,選擇政治;這種政治所依靠的是積極的信任。而這種積極的信任應該如何培養呢?它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面對當前中國社會立法混亂、執法腐敗、司法不力的現狀,要建立這種積極的信任,無疑是十分艱巨的任務。為此首先應該制定良法,憲法是權利的保障書,保障權利的前提是有法可依,並且這個法是以實現大多數人的生活目的而制定;其次,為執法樹立良好的環境,應該加強政府執法的透明度,增強那些受到政策影響的人的自主性,實現政府與人民之間的合作上的分權,消除執法過程中隱藏的腐敗;再次,保障被侵犯的權利得到有效的司法救濟。憲法不僅僅是權利的保障「書」,更是權利的保障「劍」,僅有紙上的憲法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滿紙寫著「人民權利」的憲法不能給人權狀況帶來多少改變,它只能給人民帶來精神上的滿足,而只有權利救濟才能給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保障。
任何形式的憲法都不可能無視政治,但是憲法卻無一不是以「人的優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為其終極關懷。憲法只有真正的為人民的生活服務的時候,才可能真正的深入民心,在人民心中樹立憲法的權威,人民才會真正對憲法產生敬畏之情。分析了憲法哲學的本質之後,江教授又對憲法進行了哲學性批判,他說,所謂憲法「批判」絕不是為了給歷史上的法律哲學打上「胡說」的印記,而在於努力尋索這些組成法學世界的極為珍貴的資料,是如何構建憲政學說大廈的理論基石。他從歷史、邏輯、理性、認識論、實效力等角度對憲法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接下來,江教授從憲法的道德之維、憲法的宗教之維、憲法的地理之維三個方面對憲法維度進行了反覆的論述,並對憲法精神——憲法作為自由之法、中庸之道、和寬容之學等角色進行了精彩的闡述,儘管對於其中的很多內容不甚理解,但還是對江教授在文中所表達的觀點深表贊同。他強調我們要擁有憲法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憲法價值,他認為,憲法和憲政只有植根於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才能夠克服抽象理性所設計的虛幻的理念世界模型,從而喚起人們對於真正的「人的生活」的關懷和「美滿世界」的嚮往,並為憲法與憲政的價值找到真正的棲息之所。憲法的社會化意味著憲法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回歸;只有在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憲法才有可能成為「行動中的憲法」,而不僅僅是「書本中的憲法」。
從全文看來,書中深深地體現江教授的人文精神,以及他對現實不合理制度的批判、渴望改革的欲望和對完美憲政的追求;書中獨到的觀點無不體現出江教授作為一名法律學者對現實的關注,對社會弊病的思考和對中國憲政改革作出的努力。開卷即有益,儘管江教授謙稱此書「有功利之俗慮,兼拼湊之嫌疑」,且先自愧於譾陋和粗俗,儘管現在我的學識水平不能完全理解江教授之觀點,讀罷全文,仍然收穫頗多,對於開闊視野,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幫助很大。鑑於自己的學識修為還沒達到可以評論江教授觀點的程度,以上只是《憲法的形而上之學》的一些讀後感,還望各位同學和老師批評指正。
憲法演講觀後感三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保持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的法律基礎,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制保證。憲法集中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長期奮鬥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則,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居核心地位。學憲法、守法律、做合格的好公民。在這學期憲法學學習中,我認真學習了憲法知識。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的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總體目標,也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黨要「依法執政」。十六屆四中全會決議又進一步闡明「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並把「依法執政」納入到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目標之中。而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是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根基。對1982年憲法進行的第四次修改是我國憲政史上又一個裡程碑,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這次修憲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堅持中央提出的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體現了憲法的穩定性與適應性的統一、黨的主張與人民意志的統一、講政治與講法制的統一,反映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願,使憲法更加完善,更加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夠發揮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作用。修改後的憲法對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推進依法治省,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通過這次學習活動,增強了我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感,對我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我會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