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限位框和限位框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7-30 10:20:4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地面裝飾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地板限位框和限位框組件。
背景技術:
目前,地面裝飾行業中,一般是通過溼鋪法來實現石材和瓷磚的鋪裝。其中一種典型的工藝如下:先將基層清理乾淨,將按照一定比例兌好的水泥砂漿鋪在基層上,將飾面磚平鋪在水泥砂漿上面;然後,用皮錘將飾面磚敲平敲實;待水泥砂漿幹透後,飾面磚就會牢固地固定在基層上。
這種傳統的鋪磚方法存在以下缺陷:首先,對於傳統的鋪磚方法,在飾面磚的定位過程中,是通過工人憑藉經驗來完成,經常會出現定位不準確的問題;第二,施工難度大,對施工技術要求高,無經驗或者經驗不足的工人容易造成施工質量不達標等問題;第三,工藝複雜、施工周期較長,從鋪設前的準備工作到最後的養護工作,需要經歷各種繁雜的工序才能完成,由於水泥砂漿的養護時間一般在七天以上,所以施工周期比較長,施工環境惡劣,無法實現快速鋪設;第四,這種鋪設方式不利於後期維修更換,即使僅有其中一塊損壞,也需要大面積更換。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地板限位框和限位框組件,旨在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地板限位框包括背向地面設置的限位面、以及與所述限位面鄰接的多個限位端面;至少一個所述限位端面上設置有凸起橫筋和限位槽,其中,所述凸起橫筋的兩端與所述限位端面連接,並且所述凸起橫筋與所述限位端面之間界定形成垂直於所述限位面的第一限位孔,所述限位槽包括平行於所述限位面的兩個相對設置的槽壁,兩個所述槽壁上分別開設對齊的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在垂直於所述限位面的方向上,所述凸起橫筋的厚度小於或等於所述限位槽的寬度;在平行於所述限位面的方向上,所述凸起橫筋與所述限位槽對齊。
如上所述的地板限位框,進一步,每個所述限位端面上均設置有所述限位槽和所述凸起橫筋。
如上所述的地板限位框,進一步,所述限位端面上設置有第一卡接凸起,所述第一卡接凸起位於所述凸起橫筋與所述限位槽之間。
如上所述的地板限位框,進一步,所述限位端面上設置有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接凸起位於所述第一限位孔中。
如上所述的地板限位框,進一步,所述限位面上開設有圓柱孔,所述限位面通過螺釘穿過所述圓柱孔固定在所述地面上。
如上所述的地板限位框,進一步,所述圓柱孔位於所述限位面的幾何中心。
如上所述的地板限位框,進一步,所述限位面為鏤空狀。
如上所述的地板限位框,進一步,所述地板限位框由塑料製成。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限位框組件包括平鋪在地面上的至少兩塊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包括背向所述地面設置的限位面、以及與所述限位面鄰接的多個限位端面;每塊所述限位框的至少一個所述限位端面上設置有凸起橫筋和限位槽,其中,所述凸起橫筋的兩端與所述限位端面連接,並且所述凸起橫筋與所述限位端面之間界定形成垂直於所述限位面的第一限位孔,所述限位槽包括平行於所述限位面的兩個相對設置的槽壁,兩個所述槽壁上分別開設對齊的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在垂直於所述限位面的方向上,所述凸起橫筋的厚度小於或等於所述限位槽的寬度;在平行於所述限位面的方向上,所述凸起橫筋與所述限位槽對齊;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限位框通過所述凸起橫筋與所述限位槽配合插接,其中一個限位框上的所述凸起橫筋插入另一個所述限位框上的所述限位槽中,使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和所述第三限位孔對齊。
如上所述的限位框組件,進一步,所述限位端面上設置有第一卡接凸起,所述第一卡接凸起位於所述凸起橫筋與所述限位槽之間;所述限位端面上設置有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接凸起位於所述第一限位孔中。
採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地板限位框和限位框組件,可以提前將飾面磚預製粘貼在所述安裝板上,在鋪裝過程中,將與安裝板配套的限位框鋪設在毛坯地面上,然後將集成有飾面磚的所述安裝板垂直插接在所述限位框中即可完成鋪設。首先,在鋪裝定位過程中,只需要依次插接就可以完成定位,不需要工人憑藉經驗來完成,不會出現定位不準確的問題;第二,施工難度小,對施工技術要求低,無經驗或者經驗不足的工人也很容易實現鋪裝;第三,工藝簡單、施工周期短,不會汙染施工現場,能夠實現快速鋪設;第四,這種鋪設方式有利於後期維修更換,若某塊飾面磚損壞,只需要用吸盤將損壞的飾面磚吸起,再次插接一塊新的飾面磚即可,不需要大面積更換。
附圖說明
下面將通過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中優選實施例,將有助於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和優點,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地板限位框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地板限位框的安裝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地板限位框配套使用的一種安裝板;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所述地板限位框的安裝細節圖;
圖5是圖4中A區域的裝配細節剖視圖;
圖6是圖4中B區域的裝配細節剖視圖;
圖7是圖4中C區域的裝配細節剖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限位框組件的裝配過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後」、「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如圖1-8所示,為了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所述地板限位框和限位框組件,下文中通過包括該地板限位框和限位框組件的地板組件來具體介紹,其中: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地板限位框在下文中為限位框3,該地板組件除包括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地板限位框之外,還包括:飾面磚1和安裝板2。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限位框組件包括兩個或多個水平插接的所述限位框3。
總體而言,所述限位框3平鋪在地面上,所述限位框3之間通過水平插接的方式進行插接固定,所述飾面磚1預製粘貼在所述安裝板2上,在鋪設時只需要將所述飾面磚1與所述安裝板2的總成垂直插接在已經鋪裝好的限位框3上即可。
所述地板組件包括至少兩塊限位框3、以及與所述限位框3一一對應的安裝板2和飾面磚1。在具體使用時,所述限位框3的數量以鋪滿待施工地面為宜。
在施工過程中,可以將所述限位框3平鋪在毛坯地面上,所述限位框3具體包括背向所述地面設置的限位面38、以及與所述限位面38鄰接的多個限位端面39。在實施例中,所述限位面38可以是所述限位框3的上表面,所述限位端面39可以是所述限位框3的多個側面。每塊所述限位框3的至少一個所述限位端面39上設置有凸起橫筋31和限位槽33。優選地,每個所述限位端面39上均設置有所述限位槽33和所述凸起橫筋31。為了實現多個所述限位框3的拼接,每個所述限位框3的形狀是相同的,例如圖中所示的底面為正方形的立方體,並且立方體的四個側面(四個所述限位端面39)上均設置有所述凸起橫筋31和限位槽33,所述凸起橫筋31和所述限位槽33分布在所述限位端面39的兩端。
所述凸起橫筋31的兩端與所述限位端面39連接,並且所述凸起橫筋31與所述限位端面39之間界定形成垂直於所述限位面38的第一限位孔37。所述限位槽33包括平行於所述限位面38的兩個相對設置的槽壁331,兩個所述槽壁331與所述限位端面39共同界定形成所述限位槽33。兩個所述槽壁331上分別開設對齊的第二限位孔35和第三限位孔。具體地,在垂直於所述限位面38的方向上,所述凸起橫筋31的厚度小於或等於所述限位槽33的寬度;在平行於所述限位面38的方向上,所述凸起橫筋31與所述限位槽33對齊,以保證相鄰兩個所述限位框3的順利插接。
在鋪裝過程中,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限位框3可以通過所述凸起橫筋31與所述限位槽33配合插接。具體地,其中一個限位框3上的所述凸起橫筋31插入另一個所述限位框3上的所述限位槽33中,使其中一個所述限位框3上的所述第一限位孔37與另一個所述限位框3上的所述第二限位孔35和所述第三限位孔對齊。所述第一限位孔37、所述第二限位孔35和所述第三限位孔對齊之後可以形成一個插接通孔,該插接通孔可以用於插入相應的插接件。一方面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對所述限位框3進行限位,保證所述限位框3之間的相對位置固定;另一方面可以將插接件固定在該插接通孔中。例如:可以將下文所述的安裝板2插接到該插接通孔中實現固定安裝。
安裝板2的數量可以與所述限位框3的數量一致,並且一一對應地垂直插接。所述安裝板2具體包括用於粘貼飾面磚1的粘貼面26、以及背向所述粘貼面26的安裝面27;所述安裝面27貼合在所述限位面38上;所述安裝面27的邊緣設置有擋牆21,所述擋牆21的末端沿遠離所述安裝面27的方向延伸,並且所述擋牆21的末端依次延伸穿入對齊設置的所述第二限位孔35、所述第一限位孔37和所述第三限位孔中(即穿入上文所述的插接通孔中)。
具體地,所述安裝板2的形狀可以與所述限位框3的形狀一致,例如上文所述的底面為正方形的立方體,所述粘貼面26和所述安裝面27分別為所述立方體的頂面和底面。所述擋牆21在所述安裝面27上的位置、與所述第二限位孔35在所述限位框3上的位置相匹配,即:當所述安裝板2安裝在所述限位框3上時,所述擋牆21能夠插入所述第二限位孔35中。
採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地板限位框和限位框組件,可以提前將飾面磚1預製粘貼在所述安裝板2上,在鋪裝過程中,將限位框3鋪設在毛坯地面上,限位框3之間可以通過凸起橫筋31和所述限位槽33配合實現水平插接,在鋪好所述限位框3後,只需要將集成有飾面磚1的所述安裝板2垂直插接在所述限位框3中即可完成鋪設。首先,在鋪裝定位過程中,只需要依次插接就可以完成定位,不需要工人憑藉經驗來完成,不會出現定位不準確的問題;第二,施工難度小,對施工技術要求低,無經驗或者經驗不足的工人也很容易實現鋪裝;第三,工藝簡單、施工周期短,不會汙染施工現場,能夠實現快速鋪設;第四,這種鋪設方式有利於後期維修更換,若某塊飾面磚1損壞,只需要用吸盤將損壞的飾面磚1吸起,再次插接一塊新的飾面磚1即可,不需要大面積更換。
需要說明的是,與所述限位板3配合使用的所述安裝板並不僅限於本文中所描述的結構,例如:所述安裝上可以設置與所述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配合實現豎直限位的插接結構,以及與所述第一卡接凸起、第二卡接凸起配合實現水平限位的卡接結構,即可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地板限位框和限位框組件的安裝使用。
在一個可選實施例中,所述限位端面39上設置有第一卡接凸起32,所述第一卡接凸起32位於所述凸起橫筋31與所述限位槽33之間。所述第一卡接凸起32可以是沿著所述限位端面39長度方向延伸設置的卡接條。所述安裝面27上設置有第一卡扣22,所述第一卡扣22與所述第一卡接凸起32配合卡接。所述限位端面39上還可以設置第二卡接凸起34,所述第二卡接凸起34位於所述第一限位孔37中;所述安裝面27上設置有第二卡扣23,所述第二卡扣23與所述第二卡接凸起34配合卡接。這種設計可以進一步在豎直方向上(即垂直於地面的方向)進行限位,防止所述安裝板2與所述限位框3分離脫落,增加整體結構的強度。可選地,對於所述安裝面的任意一條邊沿,所述擋牆與該邊沿的距離小於所述第一卡扣與該邊沿的距離,所述第一卡扣與該邊沿的距離小於所述第二卡扣與該邊沿的距離。
在一個可選實施例中,所述限位面38上開設有圓柱孔36,所述限位框3通過螺釘穿過所述圓柱孔36固定在所述地面上。所述安裝面27上設置有圓柱筋24,所述圓柱筋24穿設於所述圓柱孔36中。所述圓柱孔36位於所述限位面38的幾何中心,所述圓柱筋24位於所述安裝面27的幾何中心。
在這種設計中,一方面,可以通過螺釘與圓柱孔36來實現所述限位框3的固定,使所述限位框3牢固地固定在地面上,無論是水平方向還是垂直方向,均進行了限位,增加了強度;另一方面,通過以下多個特徵的配合定位,能夠進一步保證所述限位框3與所述安裝板2之間的水平定位:所述圓柱孔36與所述圓柱筋24的配合定位、所述第一卡接凸起32與所述第一卡扣22之間的配合定位、所述第二卡接凸起34與所述第二卡扣23之間的配合定位、以及所述擋牆21與所述第二限位孔35之間的配合定位。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將所述限位框3為鏤空狀。例如,可以通過多條相互交叉設置的肋條形成鏤空狀結構。這種設計可以有效地減輕所述限位框3的重量,便於運輸和安裝。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框3和所述安裝板2均可以由塑料製成。例如以下的具體實例,所述飾面磚1可以通過石材或瓷磚來實現,所述安裝板2可以通過塑料板來實現,所述限位框3可以通過塑料框來實現。
所述石材或飾面磚1通過膠粘接在安裝板2上,經過24小時固化保證粘接效果。
使用過程中,所述的安裝板2與限位框3通過卡扣結構連接固定。所述安裝板2四邊均設有卡扣結構,每條邊兩個卡扣在裝配後使得安裝板2相對限位框3完全約束,每條邊另設有一條擋牆21在裝配後約束相鄰安裝板2的水平自由度,安裝板2中心有圓柱型結構與限位框3中心裝配起到輔助定位及限制安裝板2的水平自由度。
所述限位框3整體結構主要起到支撐作用,四邊均有卡扣結構與安裝板2相互連接,同時四邊有水平槽與相鄰安裝板2裝配後限制彼此垂直自由度,另外,限位框3中心圓柱加強筋內有沉頭孔用於打入螺釘與地面完全固定。
通過螺釘固定限位框3,從而固定安裝板2,最終實現石材或飾面磚1的固定。
這種結果的優點在於:塑料的安裝板2本身材料成本較低,工藝施工操作簡單方便,石材或飾面磚1與安裝板2複合後可實現垂直地面方向安裝,這樣也有利於後期局部維修拆卸的操作,同時限位框3的任意兩邊均可相互裝配,安裝板2的任意邊均可與限位框3任意邊裝配,因此對於有圖案拼接要求的石材或飾面磚1,在安裝之前無需對已複合好石材或飾面磚1的安裝板2進行編號處理,另外施工周期短,工時成本低,且施工環境良好。
下面介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地板限位框和限位框組件的安裝方法,具體通過以下步驟來實現。
步驟a),將飾面磚1粘貼在安裝板2的粘貼面26上。
步驟b),在地面上平鋪至少兩塊限位框3,使相鄰的所述限位框3之間通過水平插接進行連接;所述限位框3包括背向所述地面設置的限位面38、以及與所述限位面38鄰接的多個限位端面39;每塊所述限位框3的至少一個所述限位端面39上設置有凸起橫筋31和限位槽33,其中,所述凸起橫筋31的兩端與所述限位端面39連接,並且所述凸起橫筋31與所述限位端面39之間界定形成垂直於所述限位面38的第一限位孔37,所述限位槽33包括平行於所述限位面38的兩個相對設置的槽壁331,兩個所述槽壁331上分別開設對齊的第二限位孔35和第三限位孔;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限位框3通過所述凸起橫筋31與所述限位槽33配合插接,其中一個限位框3上的所述凸起橫筋31插入另一個所述限位框3上的所述限位槽33中,使所述第一限位孔37、所述第二限位孔35和所述第三限位孔對齊。
步驟c),將粘貼有飾面磚1的所述安裝板2一一對應地安裝在所述限位框3上;所述安裝板2上背向所述粘貼面26的表面為安裝面27,所述安裝面27貼合在所述限位面38上;所述安裝面27上設置有擋牆21,所述擋牆21的末端沿遠離所述安裝面27的方向延伸,並且所述擋牆21的末端依次延伸穿入對齊設置的所述第二限位孔35、所述第一限位孔37和所述第三限位孔中。
優選地,上述安裝方法還可以包括:步驟d),在所述飾面磚1之間的縫隙塗填縫劑。
其中,上述安裝方法中所提到的各種部件的結構合連接方式在上文中已經詳解介紹,這裡不再贅述。
下面通過一個具體施工過程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地板限位框和限位框組件的安裝方法。
如圖1-8所示,可以先將飾面磚1與安裝板2使用膠水粘合,靜置24小時保證幹膠。
在施工過程中,地面鋪裝施工時先找準地面中心位置,放置一塊限位框3,用螺釘由限位框3中心圓柱孔36打入地面固定限位框3,再採用十字形的方式在第一塊限位框3的相鄰四邊均裝配一個限位框3,限位框3的裝配方式是採用水平插接的方法,每塊限位框3的凸起橫筋31均可與相鄰限位框3任意邊的限位槽33相互插入裝配。
然後取一塊複合板(已複合飾面磚1的安裝板2),扣裝在第一塊限位框3上,安裝板2上第一卡扣22和第二卡扣23均與第一塊限位框3上第一卡接凸起32和第二卡接凸起34裝配(任意邊均可相互裝配),以約束安裝板2相對地面的垂直自由度;同時,安裝板2上的擋牆21與限位框3的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裝配,起到限制安裝板2及相鄰限位框3的水平自由度;最後安裝板2上圓柱筋24與限位框3的圓柱孔36裝配,進一步限制安裝板2的水平自由度;
接著以中心為基準向四周擴散,先鋪上限位框3,然後再鋪複合板,直到最後鋪滿整個區域。
由於安裝板2的四邊有一條擋牆21結構,該結構同時用於固定正下方限位框3與其相鄰限位框3之間的水平移動,因此,安裝板2的鋪裝動作可以在對應限位框3的四邊均已鋪好相鄰限位框3後執行,收邊區域除外。
完成鋪裝工藝後,在飾面磚1之間細小的縫隙內塗上填縫劑,待填縫劑乾燥後即完成了整個地面鋪裝。
以此方式將預先已複合飾面磚1的安裝板2鋪裝在地面上,從而實現飾面磚的快速鋪裝,整個過程可單人操作也可多人操作,工藝簡單,後續維修更換也可以使用吸盤類工具直接取出某一塊需要更換的飾面磚。
採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地板限位框和限位框組件,可以提前將飾面磚預製粘貼在所述安裝板上,在鋪裝過程中,將限位框鋪設在毛坯地面上,限位框之間可以通過凸起橫筋和所述限位槽配合實現水平插接,在鋪好所述限位框後,只需要將集成有飾面磚的所述安裝板垂直插接在所述限位框中即可完成鋪設。首先,在鋪裝定位過程中,只需要依次插接就可以完成定位,不需要工人憑藉經驗來完成,不會出現定位不準確的問題;第二,施工難度小,對施工技術要求低,無經驗或者經驗不足的工人也很容易實現鋪裝;第三,工藝簡單、施工周期短,不會汙染施工現場,能夠實現快速鋪設;第四,這種鋪設方式有利於後期維修更換,若某塊飾面磚損壞,只需要用吸盤將損壞的飾面磚吸起,再次插接一塊新的飾面磚即可,不需要大面積更換。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