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築外牆外側敷設的下送上回全置換新風管路的製作方法
2023-07-30 10:43:11 1
專利名稱:在建築外牆外側敷設的下送上回全置換新風管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築物的通風系統,具體是在建築外牆外側敷設的下送上回
全置換新風管路。
背景技術:
隨著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全球能源的緊缺,人們對節能環保意識日益增強, 其採用下送上回全置換新風成為當前世界工程界公認的保證室內空氣環境新鮮健康的換 氣方式。近年來,一種高舒適度低能耗採暖(製冷)加下送上回全置換新風方式,逐漸在我 國建築行業內被一部分建築工程所採用,這種系統技術要求必須採用下送上回全置換新風 方式。但目前這種高舒適度低能耗採暖(製冷)加下送上回全置換新風方式,其新風管路 安裝施工方法為a、新風送風系統——在施工中將下送上回全置換新風管路敷設在建築結 構樓板上的樓地面與裝修面層之間,在樓地面裝修層上衝開一個方口 ,向上安裝上新風出 口 ;b、汙濁空氣迴風系統——採用無組織迴風。該種施工方法存在的問題是1、安裝施工難 度大;2、由於在地面,不能避免交叉作業,造成工期長,同時受交叉作業影響,不易保證施工 質量;3、運行中由於新風出口在樓地面,並且衝上開口 ,很難保證新風出口位置乾淨衛生; 4、地面必須架空,影響房屋的淨高;5、由於架空,樓地面裝修層不實,人在上行走時易發顫; 6、工程造價昂貴;7、採用無組織迴風,不能更為有效地達到下送上回全置換新風的要求。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建築外牆外側敷設的下送上回全置換新風管路, 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安裝施工難度大、工期長,不易保證施工質量;運行中由於新風出口在 樓地面,並且衝上開口 ,很難保證新風出口位置乾淨衛生;地面必須架空,影響房屋的淨高; 由於架空,樓地面裝修層不實,人在上行走時易發顫;工程造價昂貴;採用無組織迴風,不 能更為有效地達到下送上回全置換新風的要求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包括送風管路和迴風管路,其特徵 在於 所述的送風管路包括高位新風送風支管、豎向新風送風支管、低位新風送風支管 和新風出風口 ,豎向新風送風支管和低位新風送風支管敷設在建築外牆的外側,在該建築 外牆的外側敷設一層保溫層,將所述的豎向新風送風支管和低位新風送風支管封閉於該保 溫層內。高位新風送風支管沿天棚底面橫向敷設,該高位新風送風支管的進風口與新風機 房或新風管井中的主送風管連接;該高位新風送風支管的出風口穿出所述的建築外牆的上 洞口伸出室外,並與牆外的豎向新風送風支管上埠相對接,該豎向新風送風支管的下端 口與低位新風送風支管的一端對接,該低位新風送風支管的另一端穿入建築外牆的下洞口 進入室內,與設在踢腳之上內牆面部位的新風出風口連接。 該迴風管路包括有組織迴風管和迴風口,在建築隔牆的靠近上天棚的位置預留洞 口 ,並在該洞口安裝迴風口 ;有組織迴風管沿所述的天棚底面橫向敷設,該有組織迴風管的
3一端與所述的新風機房或新風管井中主迴風管連接,另一端或多於一端分別與一個所述的 安裝迴風口連接。 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可將送新風的管路敷設在建築外牆外側和天棚 內,不會影響房屋的淨高和樓地面裝修層,不涉及地面施工時的交叉作業,工期縮短,容易 保證質量。新風出口安裝在踢腳之上內牆面上與樓地面垂直,能保證新風出口位置乾淨衛 生,以及採用有組織迴風,更為有效地達到下送上回全置換新風的要求。因此其施工簡單方 便,降低了工程造價,易於推廣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示意圖(沿建築物的水平面剖切後仰視)。
圖2為圖1的I-I剖視圖。 圖3為圖2的II-II剖視圖。 圖4為圖2的III-III剖視圖。 圖5為圖1的IV-IV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 5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送風管路和迴風管路,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送風管路包括高位新風送風支管1、豎向新風送風支管2、低位新風送風支 管3和新風出風口 4,豎向新風送風支管2和低位新風送風支管3敷設在建築外牆8的外 側,在該建築外牆8的外側敷設一層保溫層7,將所述的豎向新風送風支管2和低位新風送 風支管3封閉於該保溫層7內。高位新風送風支管1沿天棚9的底面橫向敷設,該高位新 風送風支管1的進風口與新風機房或新風管井中的主送風管13連接;該高位新風送風支管 1的出風口 (可以是多個)穿出所述的建築外牆8的上洞口 ll伸出室外,並與牆外的豎向 新風送風支管2上埠相對接,該豎向新風送風支管2的下埠與低位新風送風支管3的 一端對接,該低位新風送風支管3的另一端穿入建築外牆8的下洞口 12進入室內,與設在 踢腳IO之上內牆面部位的新風出風口 4連接。 該迴風管路包括有組織迴風管5和迴風口 6,在建築隔牆81的靠近上天棚的位置 預留洞口,並在該洞口安裝迴風口 6;有組織迴風管5沿所述的天棚9的底面橫向敷設,該 有組織迴風管5的一端與所述的新風機房或新風管井中主迴風管13連接,另一端或多於一 端分別與一個所述的安裝迴風口 6連接。 本實用新型施工工序為1、首先在建築外牆8上預留新風管路出入的矩形的上下 洞口 11 、 12及建築隔牆81上天棚底部位置預留安裝迴風口的矩形洞口 。 2、在建築外牆8外側上敷設下送上回全置換新風豎向新風送風支管2和低位新風 送風支管3,並敷設一層保溫層7,將豎向新風送風支管2和低位新風送風支管3封閉於保 溫層7內。 3、由新風機房或新風管井中主送風管13連接引出並沿天棚底部橫向敷設的高位 新風送風支管1通過外牆上方洞口 11伸出室外,與牆外的豎向新風送風支管2上埠相對 接,牆外的豎向新風送風支管2下埠與低位新風送風支管3相對接。 4、低位新風送風支管3通過外牆8下方洞口 12進入室內,在踢腳IO之上內牆面部位安裝新風出風口 4,與低位新風送風支管3相對接。 5、沿天棚底部敷設至建築隔牆81上天棚底部位置預留的矩形洞口,再在預留的 矩形洞口上安裝迴風口 6,將其與有組織迴風管支管5連接。 上述中其述豎向新風送風管2外徑尺寸為寬X厚=60mm 150mmX30mm 150mm ;高位新風送風支管1外徑尺寸為寬X厚=60mm 150mmX30mm 150mm ;低位新 風送風支管3外徑尺寸為寬X厚=60mm 150mmX30mm 150mm;新風出風口 4外徑尺 寸為寬X厚=60mm 150mmX600mm 1500mm ;有組織迴風管支管5外徑尺寸為寬X厚 =60mm 150mmX30mm 150mm ;迴風口 6夕卜徑尺寸為寬X厚=60mm 300mmX 300mm 600mm。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由房間外附近地面設有的新風機房或新風管井沿主送風 管13經過送風管路送出低於室內溫度(20°C 26°C )2t: 5t:的新風,利用空氣溫度的不 同,其密度不同這個原理,低於室內溫度2°C 5t:的新風在室內地面形成一個新風湖,當 人進入室內時,由於人的體溫(36°C 37°C )大於室內溫度(20°C 26°C ),也大於新風湖 的溫度(15°C 24°C ),新風經過人體體溫熱交換後上升,同時人們呼出的廢氣溫度也高於 室內溫度(2(TC 26tO,廢氣上升,經天棚底部位置設置的迴風管路將廢氣排走。通過這 樣周而復始的循環,使室內的空氣永遠保住新鮮健康,人們吸入體內的空氣永遠是新鮮空 氣。
權利要求一種在建築外牆外側敷設的下送上回全置換新風管路,包括送風管路和迴風管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送風管路包括高位新風送風支管(1)、豎向新風送風支管(2)、低位新風送風支管(3)和新風出風口(4),豎向新風送風支管(2)和低位新風送風支管(3)敷設在建築外牆(8)的外側,在該建築外牆(8)的外側敷設一層保溫層(7),將所述的豎向新風送風支管(2)和低位新風送風支管(3)封閉於該保溫層(7)內;高位新風送風支管(1)沿天棚底面橫向敷設,該高位新風送風支管(1)的進風口與新風機房或新風管井中的主送風管(13)連接;該高位新風送風支管(1)的出風口穿出所述的建築外牆(8)的上洞口(11)伸出室外,並與牆外的豎向新風送風支管(2)上埠相對接,該豎向新風送風支管(2)的下埠與低位新風送風支管(3)的一端對接,該低位新風送風支管(3)的另一端穿入建築外牆(8)下洞口(12)進入室內,與設在踢腳(10)之上內牆面部位的新風出風口(4)連接;該迴風管路包括有組織迴風管(5)和迴風口(6),在建築隔牆(81)的靠近上天棚的位置預留洞口,並在該洞口安裝迴風口(6);有組織迴風管(5)沿所述的天棚底面橫向敷設,該有組織迴風管(5)的一端與所述的新風機房或新風管井中主迴風管(13)連接,另一端或多於一端分別與一個所述的安裝迴風口(6)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在建築外牆外側敷設的下送上回全置換新風管路,包括送風管路和迴風管路,所述的送風管路包括依次連接高位新風送風支管、豎向新風送風支管、低位新風送風支管和新風出風口,豎向新風送風支管和低位新風送風支管敷設在建築外牆的外側,在該建築外牆的外側敷設一層保溫層,將所述的豎向新風送風支管和低位新風送風支管封閉於該保溫層內;新風出風口設在踢腳之上內牆面;該迴風管路包括有相互連接的有組織迴風管和迴風口。高位新風送風支管和有組織迴風管的一端均與主送風管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不影響房屋的淨高和樓地面裝修層,工期縮短,容易保證質量,工程造價低,易於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F24F13/02GK201463169SQ200920108770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6日
發明者王建民 申請人:北京鋒尚陽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