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一體式循環熱氣流氣浮加熱板帶材裝置及方法與流程
2023-07-22 23:28:1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一體式循環熱氣流氣浮加熱板帶材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氣浮式板帶材加熱方法一般採用循環風機,通過風道將熱風經均流倉穩壓後送到氣墊箱噴嘴,利用上下噴嘴所形成氣體的壓力差,將板帶材浮在上下噴嘴之間,下部氣體如同形成氣墊,使帶材通過加熱區時無外物接觸,避免擦傷表面,並以對流傳熱為主的高速傳熱方式使帶材受熱。這種方法現廣泛用於高端鋁帶材、銅板帶材和超薄物理鋼化玻璃生產技術中。 然而現有方法採用分體式的均流倉和氣墊床裝置,不僅結構繁瑣、浪費能耗,而且無法確保氣墊箱噴出的氣流為均勻熱源,從而導致板帶材在加熱過程中漂浮不定、受熱不均,進而致使產品出現變形、劃傷、易碎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板帶材易變形、劃傷、易碎等方面技術問題。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首先提供一種一體式循環熱氣流氣浮加熱板帶材裝置,包括高溫循環風機、上均流倉、下均流倉和加熱倉,所述上均流倉和下均流倉對稱設置,所述高溫循環風機設有風機進風口和風機出風口,所述上均流倉包括上均流倉進風口、上容納腔、上加熱單元、上回流管和上噴嘴單元,所述風機出風口與所述上容納腔通過所述上均流倉進風口連通,所述上加熱單元和上回流管設置於所述上容納腔內,所述上噴嘴單元與所述加熱倉的氣體進口連通,所述加熱倉的氣體出口與上回流管進氣口連通,上回流管出氣口與所述風機進風口連通,所述下均流倉包括下均流倉進風口、下容納腔、下加熱單元、下回流管和下噴嘴單元,所述風機出風口與所述下容納腔通過所述下均流倉進風口連通,所述下加熱單元和下回流管設置於所述下容納腔內,所述下噴嘴單元與所述加熱倉的氣體進口連通,所述加熱倉的氣體出口與下回流管進氣口連通,下回流管出氣口與所述風機進風口連通。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上均流倉與所述下均流倉平行對置,所述上均流倉與所述下均流倉之間的間距為20~40mm。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上噴嘴單元和下噴嘴單元平行對置,所述上噴嘴單元和下噴嘴單元之中至少有一個相對於另一個調整間距。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加熱倉為半封閉倉室,所述加熱倉的兩側開設有用於進出板帶材的進料口和出料口。
其次,提供一種一體式循環熱氣流氣浮加熱板帶材方法,包括:
(1)固定下均流倉,根據板帶材的尺寸調節上均流倉,保證上下均流倉平行對置,所述上均流倉與所述下均流倉之間的位置形成加熱倉;
(2)啟動上加熱單元和下加熱單元,風機出風口氣流經上均流倉進風口和下均流倉進風口送入上下兩個均流倉,待穩壓加熱後,熱氣流從上噴嘴單元和下噴嘴單元噴入所述加熱倉中,所述加熱倉內的熱氣流進入上回流管進氣口和下回流管進氣口,然後沿上回流管和下回流管回收到風機進風口,完成一次循環,多次循環加熱穩壓後,在所述加熱倉內形成穩定的熱場和壓力場;
(3)啟動傳動裝置,將板帶材送入所述加熱倉內,調節高溫循環風機上下風管的閥門開度,調整上均流倉和下均流倉的間距,使所述板帶材懸浮在所述加熱倉的高度的中央位置 ,並作水平運動;
(4)所述高溫循環風機提供的熱氣流通過上均流倉的上噴嘴單元噴射到加熱倉內運動的板帶材上表面,加熱所述板帶材上表面,所述高溫循環風機提供的熱氣流通過下均流倉中的下噴嘴單元將所述板帶材平穩託起,懸浮於所述加熱倉內中間位置,同時加熱所述板帶材下表面。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步驟(1)中所述固定下均流倉,根據板帶材的尺寸調節上均流倉替換為:固定上均流倉,根據板帶材的尺寸調節下均流倉。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步驟(1)中所述上均流倉與所述下均流倉之間的間距為20~40mm。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步驟(3)中所述傳動裝置為張力輥、上料臺或邊部摩擦輪。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充分利用回流管的空間布局設計均流倉,實現均流倉和氣墊箱的一體化,獲得噴嘴穩定的浮力和均勻的換熱性,降低了製造成本和生產能耗。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中的一種一體式循環熱氣流氣浮加熱板帶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的一種一體式循環熱氣流氣浮加熱板帶材裝置的上均流倉的仰視外觀圖。
其中:1為上加熱單元、2為上回流管、3為板帶材、4為上均流倉進風口、5為風機進風口、6為風機出風口、7為高溫循環風機、8為下均流倉、9為加熱倉、10為上回流管進氣口、11為上噴嘴單元、12為上均流倉、13為下均流倉進風口、14為下加熱單元、15為下回流管、16為下噴嘴單元、17為下回流管進氣口。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請參閱圖1,圖1是本發明中的一種一體式循環熱氣流氣浮加熱板帶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一體式循環熱氣流氣浮加熱板帶材方法,通過高溫循環風機7輸入的氣流經上均流倉12和下均流倉8加熱均流後直接通過上均流倉12的上噴嘴單元11和下均流倉8的下噴嘴單元16噴射到加熱倉9內運動的板帶材3上下表面,對其加熱。下部熱氣流將板帶材3平穩託起,懸浮於加熱倉9適當高度。高溫循環風機7通過上均流倉12和下均流倉8內回流管道循環利用熱氣流。
繼續參閱圖1,如圖1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一體式循環熱氣流氣浮加熱板帶材裝置,包括:高溫循環風機7、上均流倉12、下均流倉8和加熱倉9,所述上均流倉12和下均流倉8的結構對稱,所述上均流倉12包括上容納腔(未圖示)、上均流倉進風口4和上噴嘴單元11,上加熱單元1、上回流管2按特定規律分布於上容納腔內,均勻加熱並分流倉內的氣流。上均流倉進風口4與風機出風口6連通,上噴嘴單元11、上回流管2分別與加熱倉9連通,上噴嘴單元11與上回流管2互不相通。 所述下均流倉8包括下容納腔(未圖示)、下均流倉進風口13和下噴嘴單元16,下加熱單元14、下回流管15按特定規律分布於下容納腔內,均勻加熱並分流倉內的氣流。下均流倉進風口13與風機出風口6連通,下噴嘴單元16、下回流管15分別與加熱倉9連通,下噴嘴單元16與下回流管15互不相通。上下均流倉的噴嘴單元始終保證平行對置,且至少有一個可以相對於另一個調整間距。
所述的加熱倉9由上均流倉12與下均流倉8平行對置放置,中間自然形成加熱倉9空間。加熱倉9為半封閉倉室,兩側開有板帶材3的進出料口(未圖示)。
請繼續參閱圖1,並結合圖2,圖2是本發明中的一種一體式循環熱氣流氣浮加熱板帶材裝置的上均流倉的仰視外觀圖。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的風機採用高溫變頻風機,風機出風口6的氣流分別經上下調壓閥(未圖示)調節後沿各自的風管流向上均流倉12與下均流倉8,在均流倉中加熱並穩壓後,從上噴嘴單元11和下噴嘴單元16噴入加熱倉9,對加熱倉9內水平運動的板帶材3氣浮加熱。加熱倉9內的熱氣流通過上回流管進風口10和下回流管進風口17,然後沿上均流倉12與下均流倉8內的回流管回收到風機進風口5,形成一次循環利用。
所述板帶材3的傳動可以通過張力輥,或者上料臺的運動慣性,或者邊部摩擦輪等方式實現。
上述方法同樣適用於氣浮冷卻板帶材方法,用於冷卻過程時回流管中的熱氣流不再回收利用。
為了便於理解,現結合實施例介紹:
此處所稱的「一個實施例」或「實施例」是指可包含於本發明至少一個實現方式中的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在本說明書中不同地方出現的「在一個實施例中」並非均指同一個實施例,也不是單獨的或選擇性的與其他實施例互相排斥的實施例。
實施例1
一體式循環熱氣流氣浮加熱板帶材方法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固定下均流倉8,根據板帶材3的尺寸(厚度)調節上均流倉12,保證上下均流倉平行對置,並獲得合適的間距20~40mm,形成加熱倉9。
啟動上加熱單元1和下加熱單元14,風機出風口6氣流經上均流倉進風口4和下均流倉進風口13送入上下兩個均流倉12和8 穩壓加熱後,從上噴嘴單元11和下噴嘴單元16噴入加熱倉9,加熱倉9內的熱氣流沿上下兩個均流倉12和8內的上下兩個回流管2和15回收到風機進風口5,完成一次循環。多次循環加熱穩壓後,在加熱倉9內形成穩定的熱場和壓力場。
啟動傳動裝置(圖中未標出),將板帶材3送入加熱倉9。調節風機7上下風管的閥門開度,調整上均流倉12和下均流倉8的間距,使板帶材3懸浮在在加熱倉9的高度的中央位置水平運動並加熱,實現板帶材3的連續加熱。
加熱過程中,風機上風管熱氣流直接通過上均流倉12的上噴嘴單元11噴射到加熱倉9內運動的板帶材3上表面。風機下風管熱氣流經下均流倉8中下噴嘴單元16將板帶材3平穩託起,懸浮於加熱倉9內中間位置,同時加熱其下表面。
根據板帶材3的物性調整技術參數,以提高穩定性,符合實際需求。
根據板帶材3的物性調整傳動裝置的水平傳送速率,以提高其受熱均勻性。
加熱倉9內的熱氣流沿上下均流倉8和12內的上下回流管2和15回收到風機進風口5循環利用,達到節約能耗的效果。
實施例2
一體式循環熱氣流氣浮加熱板帶材方法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固定上均流倉12,根據板帶材3的尺寸(厚度)調節下均流倉8,保證上下均流倉平行對置,並獲得合適的間距20~40mm,形成加熱倉9。其餘步驟與實施例1相同。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範圍並不局限於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範圍來確定其技術性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