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名(代表華語電影人的10張面孔)
2023-07-23 11:42:51 1
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鬼腳七
電影唯一的作用是讓生活變得比電影更有趣
回顧2022年,你的觀影經歷是什麼樣的呢?我們經歷了春節、暑期、國慶檔期的火熱,也遭遇了院線冷清的低谷。
有一些小夥伴在電影院見證了很多新片的上映,也有些小夥伴因為各種原因闊別了影院已久。
無論如何,隨著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我們期待新的影片、新的驚喜會讓我們在影院裡重逢。
前兩期我們帶大家緬懷那些去世的影人們,也回望了2022年院線電影的10件大事,那麼今天的年終盤點·2022第三期,我們將放眼整個華語電影圈,選出10張具有代表意義的華語電影人面孔。
逆境之下,他們的成績與行動,值得關注。
易烊千璽
2022年的華語電影,「長津湖」依然繞不開。
春節檔上映的《長津湖之水門橋》豪取40億票房,並且將領先的成績保持了一整年。作為關鍵角色,易烊千璽飾演的伍萬裡成為勝利的見證者和唯一的倖存者,也創造了《少年的你》之後又一個深入人心的角色。
同樣在春節檔上映的還有易烊千璽主演的《奇蹟·笨小孩》,影片最終獲得近14億票房,並代表中國大陸送選2023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口碑正面、作品不斷、被市場和觀眾給予厚望的易烊千璽,無疑已是年輕一代的代表,期待今年春節檔他在張藝謀古裝新片《滿江紅》中的表現吧。
沈馬組合
灰暗的日子裡,我們需要快樂。可以說,在近五年的中國銀幕上,沒有人比沈騰和馬麗這對組合更會逗我們開心了。
今年暑期的《獨行月球》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沈馬合體」,對於這部科幻喜劇來說無疑是最大的亮點,自從2015年的代表作《夏洛特煩惱》之後,這對黃金搭檔隔了7年才迎來第二次長片合作。
此前兩人各自領銜的喜劇作品票房口碑有喜有憂,但是到了《獨行月球》,市場再次給出了答案——沈騰和馬麗可能會演爛片,但是沈騰 馬麗絕對不會有爛片。
華語喜劇的第一CP,依舊巋然不動。
朱一龍
2022年讓許多人在影院流淚的電影,一定有《人生大事》。
這不是朱一龍的第一部大銀幕作品,但確實是他的一次脫胎換骨的表演,與此前的古裝和軍旅題材角色明顯區別開來,最終他靠「莫三妹」一角拿下今年金雞電影節影帝。
《人生大事》之後,朱一龍還有懸疑類型的《消失的她》待映,片中造型和表演上同樣令人驚喜,他接下來的電影之路非常引人期待。
楊紫瓊
可能誰也沒有想到,楊紫瓊會在年末的頒獎季中成為熱門候選人。
《瞬息全宇宙》是一部現象級的年度黑馬,不僅來自於它清奇的創作思路和風格、來自於它涉及的女性和家庭話題,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也來自於它強烈的亞裔背景,楊紫瓊作為絕對主角,也靠演技與身手贏得滿堂彩。
60歲的楊紫瓊的這次「翻紅」,為她在好萊塢贏得了更多的角色和機會,包括接下來的羅素兄弟新片《電幻國度》、《美生中國人》、《阿凡達3》、《變形金剛7》、《星際迷航》衍生劇等。
湯唯
和楊紫瓊一樣,2022在世界範圍內獲得突出成績的女性華語影人還有湯唯。
與樸贊鬱合作的《分手的決心》在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提名只是一個開始,隨後在回到韓國本土後便開啟了「屠榜」歷程。
湯唯也憑此片創造歷史,成為韓國青龍獎有史以來第一位外籍影后,進而完成了韓國「三大」(春史電影獎、釜日電影獎、韓國影評獎)和「三大」中的兩大青龍獎、百想藝術大賞(2010年《晚秋》)得獎。
雖然後來的大鐘獎並未獲獎,距離大滿貫只剩一步之遙,但是湯唯此番的表現足以載入史冊。
中國電影距離世界有多遠,走出去,或許將會得到更多。
王一博
今年,我們「錯過」了幾次王一博。
本來今年將迎來自己大銀幕主演首秀的王一博有三部重量級新片待映,《無名》《長空之王》和《維和防暴隊》,不同體量,不同類型,各具看點。
但可惜,三部新片都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了延期上映。
面對如此尷尬處境的也並非王一博一人,疫情的反覆和市場的被動讓不少影片隨時都處在撤檔或者準備撤檔的邊緣。
期待新的一年,願所有的「約」都能實現,所有的「遲到」的新片,都能準時前來。
古天樂
2022年,是52歲的古天樂圓夢的一年。
耗時多年、親力親為的《明日戰記》終於上映了,一心為了自己的科幻夢和華語電影第一部機甲片投入甚多的古仔終於向觀眾和同行交出了自己的作業。
《明日戰記》在內地收入近7億票房,在中國香港市場更是超8000萬港元,不僅是香港影史本土電影榜首,同時位列香港電影歷史票房第18,實打實的「港片之光」。
我們不敢說是古仔在苦苦支撐著香港電影,但有這樣有情懷、有拼勁的香港影人在,港片就不會死去。
石之予
說石之予,或許大部分人沒有印象,說《青春變形記》,或許大家就懂知道。
討論華語電影人,我們往往會忽略海外華人,尤其是海外成長受教育起來的年輕一代,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太多機會發聲。
這樣的情況最近幾年在不斷變化,《青春變形記》便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石之予2019年憑藉執導的《包寶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今年的《青春變形記》進一步強化了她對於東西文化和自身身份的思考。
無論是走向世界的華語電影人,還是生在海外的華人電影人,我們期待他們有更多的表達,也期待他們展示出更豐富和完整的中國文化形象。
陳可辛
2022年,陳可辛導演沒有新片,但他依然是行業的焦點。
今年的釜山電影節上,陳可辛宣布成立新的電影公司Changin』 Pictures,和此前的傳統製片方式不同,新公司將與亞洲範圍的優秀電影人合作,製作在流媒體上線的、面向全球觀眾的中文影劇。
不再是接受平臺定製,而是製作之後在平臺上線,這給了創作者更大自由;同時著眼於整個華人市場乃至歐美市場,給了發行更大的空間。
目前排在陳可辛製作計劃中的包括章子怡主演的《醬園弄夫殺案》,以及與甄子丹合作的動作新片。
新的變化,會帶來新的機會嗎,一直在求變的陳可辛走出的這一步,成效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李睿珺
若2022年只選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黑馬電影,那就是《隱入塵煙》。
影片走出了一條奇妙的弧線:在最初登陸院線時悄無聲息,上線流媒體後被短視頻「安利出圈」(小萬家短視頻傳播量2億 ),之後反推院線票房飆升,引發二次觀影熱潮。
一部預期票房只有幾百萬的小眾文藝片,最終票房破億。
這或許是自媒體時代最好的營銷案例,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個例。
在這個處處追求浮華的時代,導演李睿珺「固執」地選擇了回歸簡單真實的鄉土生活,用最樸素的影像記錄人世間,這反而擊中了無數國人的情感軟肋,撫慰了處於生活壓力下的平凡人。
以上,便是2022年度值得關注的10張華語電影人面孔。
最後,小萬也再與大家分享一下之前對《隱入塵煙》導演李睿珺的專訪中聊到的幾句話——
「人類的情感永遠是共通的,命運是相似的,我們能夠共情到同類的處境和命運」;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辛苦和不易,每個面臨的困境也是不一樣的。一個問題解決了,還會有新的問題滋生出來」;
「如果我們都不關注那些邊邊角角,那些角落就永遠是暗的。當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某個角落的時候,那個角落才會被照亮。長此以往,世界上就不會再有陰暗的角落了。」
這應該也是電影職業人的使命吧。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