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是史上最好的電影(差點便成為香港版的教父)
2023-07-23 09:29:15
能夠把一部電影與《教父》相提並論,
應該算是莫大的殊榮。
在世界影壇,其實每個男導演都想拍出一部《教父》式的電影,
但最終能與之抗衡、媲美的作品有多少,我想大家心裡都有分數。
其實在幾十年前,
還真有位香港導演差點就拍出了一部準黑幫史詩片。
那就是1987年,由黃泰來執導的《江湖情》和《英雄好漢》。
不要誤會,兩部電影真是「親兄弟」。
和《教父》類似,
黃泰來也為本片虛構了一個龐大的江湖體系,
同時塑造了一個標誌性的「教父」角色——李阿劑。
第一部《江湖情》中,
周潤發塑造的李阿劑做派瀟灑,威風凜凜,從容不迫。
是一個典型的識英雄、重英雄的大哥形象。
對剛剛出演過《英雄本色》的發哥來說,駕馭起這樣的角色來自然得心應手。
圍繞在他身邊的是阿勇(萬梓良飾)和阿國(劉德華飾)兩兄弟,
阿國赤膽忠心,有勇有謀,深得阿劑賞識。
而阿勇則好行小慧,見利忘義。
隨著劇情的發展,曾經的手足兄弟也漸漸反目成仇。
《江湖情》其實有著頗為宏大的敘事背景。
其中包含了親情、友情和愛情等諸多元素。
而眾人的性格也在這些元素的襯託之下變得清晰可見。
譬如阿劑和阿國的莫逆之交,
沙膽英和阿國的患難情義,
還有阿勇、阿國和阿珠的親情等等關係,
被處理得有條不紊,毫不混亂。
到了續集《江湖好漢》中,
故事矛盾也在這些背景的鋪墊下逐步升級,故事也逐漸逆轉。
阿劑成了落魄過氣的江湖大哥,
昔日的部下阿勇卻羽翼漸豐,
成為了足以能和自己抗衡的「新教父」。
可這樣一個有著鮮明愛恨情仇的故事,卻被攪黃。
《英雄好漢》沒有被冠上《江湖情2》的原因,
是因為導演想將兩部作品處理成各自獨立的故事。
當兩部作品放在一起比較,
邏輯性、關聯性和合理性就會有很大的問題,
甚至沒有把第一部苦心經營的主題上升到更大的高度。
不免讓人覺得有些遺憾。
筆者認為,《教父》比較難以模仿的原因在於,
它通過一個家族的興衰描繪了時代、社會變遷下人性的欲望,權利的角逐。
科波拉應該是先想好主題,再來一個個串聯故事。
很多人認為,杜琪峯的《黑社會》更接近於香港版的《教父》,
無論是文化符號,敘事方式,表達核心,它都表現得很稱職。
拿《江湖情》與這樣過分商業的電影與之一比對,自然有些捉襟見肘。
其實分開來看,這兩部作品都算是合格、娛樂性上佳的江湖片。
第一部《江湖情》刻意模仿《教父》的痕跡很明顯,但的確做出了本土味道。
第二部《英雄好漢》推出時恰逢《英雄本色》正在大賣,
所以影片難免有跟風之嫌,但勝在節奏明快,絕無欺場。
帶有香港電影黃金時期動作電影的鮮明烙印。
喜歡老港片的朋友,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