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平面發熱體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22 23:48:41 3
專利名稱:碳纖維平面發熱體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平面發熱體,尤其涉及一種低熱容量、低熱 損的扁平化高效率平面發熱體。
技術背景平面發熱體的製造,以鎳鉻電熱絲纒繞於纖維基材,經氯乙烯塑 料押出或矽橡膠架橋,絕緣處理而成電熱線,再以一定的設計長度, 以迂迴方式而形成平面狀,以符合大面積的需求。但在押出過程中使生產順利而徧心防止,使電熱線的線徑必需控制在一合理範圍般以2 mm以上為極限,太小容易造成徧心而絕緣強度 不足而有漏電的潛在危機。但也同時使熱效率的發揮受到了抑制,由 電流產生的焦耳熱,需經絕緣厚度的壁障,間接傳導至使用面,且一 部份累積在表皮上,使用時間越長使用面積越大,熱耗損越多,在設 計時必需設計比實際更大的耗電量,所以使熱容量降低,或過程的熱 損失越少,越短的時間達到需求的溫度為高耗能電熱設計的重點,特 別運用於超大面積,如地板加溫,屋頂積雪,畜牧保溫,提升熱效率 為當務之急。目前平面發熱體,以碳系油墨印刷在絕緣基材上,經硬化與上下 絕緣處理,可提供全面性的低溫熱源,但製程上需印刷塗布與硬化處 理製程複雜,適合批次生產,效率低,成本高,難連續性量產。更有以PET薄膜上,先印刷平行電極,再以導電發熱碳膠,二 度印刷形成發熱體,再表面覆以PET薄膜,呈三明治狀,或稱為碳
膜發熱體,其電極以銀膠印刷為主,無法而提高電壓,且發熱部的碳膠,薄膜強度低,使電流密度受到限制,僅局限於DC.36V以下為宜。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 供一種低熱容量、低熱損的高效率平面發熱體,其採用扁平化結構, 獲得高絕緣阻抗的平面發熱體。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碳纖維平面發熱體結構,包含有碳纖維,碳纖維經整列成平 行,碳纖維上下設有密合的絕緣薄膜層,碳纖維二端設有平行電極。 進一步地,所述碳纖維經整列成定距離平行設置; 上述的碳纖維與絕緣薄膜層之間其中一層內側塗布感壓膠;0 上述的碳纖維由特定距離裁切。本實用新型的碳纖維經整列成平行,定距離,經上下絕緣層密合 處理,其中一層內側塗布感壓膠,特定距離裁切,由二端導入平行電 極,即成碳纖維平面發熱體。碳纖維以單股直徑6~8^1,經集束扁平化,厚度約0.2咖,以不同 K數(每K相當1000)成不同規格量品,有1K、 3K、 6K、 9K、 12K、 24K、 36K,泛用者以12K與24K,因不同廠家生產條件或碳化程度 或製程的差異,即使同一K數,阻抗值畧有不同,以n/M為單位 3K: 136Q、 6K: 68Q、 12K: 34Q、 24K: 17Q,設計時可因需要的表面溫度或集中或分散,或需要局部的差異溫度,可單一 K數或並用二種或二種以上。 整列過程,重點在定位碳纖維間的距離,以提供絕緣薄膜密合前 的準備製程,張力的控制與導輪的細緻表面,防止表面對碳纖維刮傷, 而產生表面起毛狀,影響阻抗的穩定性。絕緣薄膜以機械強度大,絕緣強度高,耐磨性性佳,耐熱老化如聚丙烯,硬性聚氯乙烯,聚脲脂,聚脂等之薄膜,且以PET為宜, 厚度以0.1 0.5mm,其中一絕緣薄膜以預先塗布有感壓性膠,以壓克 力膠為主,厚度至少0.1~0.3咖,使貼合時,是夠的膠厚,吸收碳纖 維的厚度,不致使空氣殘存於其中,影響粘著時的強度。密合處理以雙滾輪,可一邊金屬, 一邊橡膠或上下皆橡膠亦可, 且橡膠硬度至少在75以上,直徑至少在50 ram以上,並以每分鐘0.5~2 米速度確保滾輪二絕緣層與碳纖維的密合。定距離裁切與由二端導入平行電極,其目的在區別不同的設計目 的與表面溫度,其電壓可由3V-240V皆可,越小電壓,面積越小, 表面溫度可由奧姆定律得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質量易控制、生產製程連續化的發熱體,其發 熱體面積大,可撓性強,容易控制表面溫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生產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技術手段以及所達到的具體
目的、功能,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 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相關結構主要包括以下零部件(或裝置)絕緣薄膜1、碳纖維2、平行電極3、平行電極3'、電源S、碳纖維巻取輪4、 上絕緣薄膜5、下絕緣薄膜6、離型紙巻取輪7、上密合輪8、下密合 輪9、碳纖維平面發熱體巻取輪10。本實用新型的碳纖維2經整列成平行,定距離,經上下絕緣薄膜 l層密合處理,其中一層內側塗布感壓膠,特定距離裁切,由碳纖維 2二端導入平行電極3、平行電極3',即成碳纖維平面發熱體。碳纖 維巻曲輪4經上絕緣薄膜5與下絕緣薄膜6,並由離型紙巻取輪7將 離型紙剝離,經上密合輪8與下密合輪9,將碳纖維2與絕緣薄膜1 緊密貼合,經碳纖維平面發熱體巻曲輪10收取完成。 實施例(一)以0.2 mm PET薄膜,寬300咖,以等距離40 mm布置一條12K (34Wm)的碳纖維2,共7條,平行以上下PET薄膜滾壓定型成巻 壓厚度0.6 mm的碳纖維2平面發熱體,裁切1600 cm長度,在兩端處以壓著端子固定,得到兩端各七個接點,將每邊的接點並聯之,則成 左右平行電極3、3',以三用電錶量得78Q, 155W(通以110V電壓) 15分鐘後量得表面溫度(在線)52°C,線與線中央42t,以木質之 夾板,厚度6咖,底部以6Mi厚的聚脂發泡絕熱IO分鐘後,量在線 溫度42'C線與線中央32。C,經1小時後,依然維持相同的溫度。 實施例(二)O.l咖PET薄膜,寬300咖,每距離35咖布置一條12K的碳纖 維2,做為發熱部,共6條平行狀,上下以PET薄膜滾壓定型成巻狀, 厚度為0.3 nim的碳纖維2平面發熱體,裁切成1430 nim長度,兩端處 以壓著端子固定,得到兩端各六接點,將兩端的接點並聯之,則成左 右平行電極3、 3,,以三用電錶量得8Q,導通以24V電壓,15分鐘 後量得表面溫度(在線)50°C,線與線中央40°C,以木質夾板,厚 度6咖,底部以6 inm的聚脲脂發泡絕熱,1小時後,量得在線溫度32°C , 線與線中央26"C。上述知,熟於電熱技術者,可簡易改變碳纖維2約K數,距離、 電壓、長度而得到需要的表面溫度,且熱容量小,發熱迅速,製程設 備簡單,無汙染發生,適合於連續式生產,由此知,本實用新型確已 俱備產業上之利用性與進步性,並符合專利要件,爰依法提請專利。 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來方便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 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 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提技術特徵的範圍內,利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技術 內容所作出局部更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並且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 技術特徵內容,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特徵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碳纖維平面發熱體結構,包含有碳纖維(2),其特徵在於所述碳纖維(2)經整列成平行,碳纖維(2)上下設有密合的絕緣薄膜(1)層,碳纖維(2)二端設有平行電極(3)、平行電極(3』)。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纖維平面發熱體結構,其特徵在於-所 述碳纖維(2)經整列成定距離平行設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纖維平面發熱體結構,其特徵在f:所 述碳纖維(2)與絕緣薄膜(1)層之間其中一層內側塗布感壓膠。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纖維平面發熱體結構,其特徵在丁、所 述碳纖維(2)由特定距離裁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碳纖維平面發熱體結構。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低熱容量、低熱損的高效率平面發熱體,其採用扁平化結構,獲得高絕緣阻抗的平面發熱體。本實用新型的碳纖維經整列成平行,定距離,經上下絕緣薄膜層密合處理,其中一層內側塗布感壓膠,特定距離裁切,由碳纖維二端導入平行電極,即成碳纖維平面發熱體。本實用新型具有低熱容量,可撓性、薄化,並可連續性,大面積生產,提供穩定、高效率低溫熱源。
文檔編號H05B3/20GK201044514SQ20072005163
公開日2008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18日
發明者蕭泉安 申請人:蕭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