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原料天然氣深度脫碳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7-12 06:53:11 1

本發明具體涉及一種原料天然氣深度脫碳工藝,以醇胺溶液濃度、原料天然氣壓力、溶液溫度為優化參數,給出醇胺溶液循環量最低的技術方案,以達到節省投資、降低能耗。
背景技術:
天然氣是一種公認的清潔能源,具有發熱量高、汙染少、使用方便等優點。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天然氣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其儲存和運輸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於液化天然氣的體積僅為液化前標準狀況下氣體體積的1/600,天然氣大規模跨越海洋運輸主要是以液化原料天然氣的方式進行。
天然氣液化之前必須對其進行預處理,其中深度脫碳是預處理的重要環節。通常要求液化前天然氣中CO2含量低於50ppm。目前,天然氣脫碳的主要方法是醇胺溶液吸收法,即採用醇胺水溶液吸收原料天然氣中CO2。通常,醇胺水溶液的組成為:醇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活化劑和水。
醇胺溶液循環量是深度脫碳系統的重要設計參數,其數值大小決定了設備投資和裝置能耗。醇胺溶液循環量越高,相關設備尺寸就會越大,相應地設備投資和裝置能耗就越高。醇胺溶液循環量與溶液濃度、原料天然氣壓力、溶液溫度密切相關,因此有必要研究它們之間的關係,從而尋找到醇胺溶液循環量最低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提高系統設計的經濟性。
為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原料天然氣深度脫碳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對脫碳吸收塔進行充壓,使脫碳吸收塔內壓力與原料天然氣壓力一致;
步驟2)採用離心泵往吸收塔頂部連續注入循環量的醇胺溶液;
所述醇胺溶液的循環量確定按以下步驟:
步驟(1)給出優化參數的取值範圍:x∈Dx、z∈Dz、t∈Dt、p∈Dp,
式中:
x:醇胺溶液濃度,wt.%;
z:活化劑濃度,wt.%;
t:醇胺溶液溫度,℃;
p:原料天然氣壓力,kPa;
Dx:醇胺溶液濃度取值範圍,wt.%;
Dz:活化劑濃度取值範圍,wt.%;
Dt:醇胺溶液溫度取值範圍,℃;
Dp:原料天然氣壓力取值範圍,kPa;
步驟(2)在各優化參數取值範圍內,隨機組合產生8組優化參數組合數列為初始複合形的8個頂點:
X1(x1,z1,t1,p1);
X2(x2,z2,t2,p2);
·······
Xi(xi,zi,ti,pi);
X8(x8,z8,t8,p8);
其中,Xi為第i個優化參數組合數列,1≤i≤8;
xi為在Dx範圍內隨機選取的第i個醇胺溶液濃度,wt.%;
zi為在Dz範圍內隨機選取的第i個活化劑濃度,wt.%;
ti為在Dt範圍內隨機選取的第i個醇胺溶液溫度,℃;
pi為在Dp範圍內隨機選取的第i個原料天然氣壓力,kPa;
步驟(3)計算8個頂點各對應的目標函數醇胺溶液循環量V1,V2,···,V8;
步驟(4)將計算出的目標函數值醇胺溶液循環量V1,V2,···,V8,按由大到小順序排序:
VH>VG>···>VL;
最差點為VH,次差點為VG,最優點為VL,相應地,優化參數組合數列為:XH,XG,···,XL;
XH(xH,zH,tH,pH);
XG(xG,zG,tG,pG);
·······
XL(xL,zL,tL,pL);
步驟(5)計算初始複合形8個頂點的中心點Xs:
然後再計算中心點的目標函數醇胺溶液循環量Vs;
步驟(6)計算終止條件:
<![CDATA[ 1 8 Σ i = 1 8 ( V i - V s ) ≤ ]]>
式中:
ε:計算精度,取值範圍:10-3~10-6;
若上式成立,則醇胺溶液最低循環量為VL,相應地優化參數組合數列為XL(xL,zL,tL,pL);若上式不成立,則進行步驟7);
步驟(7)計算除去最差點XH後各頂點中心Xc:
<![CDATA[ X C = 1 7 Σ i = 1 8 X i , i H , ]]>當H≠8時;
當H=8時;
步驟(8)計算映射點XR:
XR=XC+α(XC-XH)
式中:α為映射係數;
步驟(9)判斷映射點XR(xR,zR,tR,pR)是否在可行範圍內,即:xR∈Dx,z∈Dz,tR∈Dt,pR∈Dp;
式中:
xR:映射點處醇胺溶液濃度,wt.%;
zR:映射點處活化劑濃度,wt.%;
tR:映射點處醇胺溶液溫度,℃;
pR:映射點處原料天然氣壓力,kPa;
若是在可行範圍內,執行步驟(10);若不在可行範圍內,映射係數α減半,按照步驟(8)重新計算映射點;
步驟(10)計算XR處的目標函數醇胺溶液循環量VR:
若VR<VH,則用XR代替最差點XH,返回步驟(3)重新計算;若VR≥VH,映射係數α減半,按照步驟(8)重新計算映射點;若α≤10-10,用次差點VG代替最差點VH,返回步驟(7);
步驟3)待脫碳吸收塔的溫度、壓力穩定後,往脫碳吸收塔底部連續通入原料天然氣,原料天然氣與醇胺溶液在脫碳吸收塔內逆流接觸,CO2被醇胺溶液吸收脫碳後得到的淨化天然氣從脫碳吸收塔頂流出;
步驟4)吸收了CO2的醇胺溶液由脫碳吸收塔底排出,經再生系統再生後通過離心泵返回脫碳吸收塔頂部循環利用。
所述目標函數醇胺溶液循環量V1,V2,···,V8,Vs,VR計算步驟如下:
(1)根據溶解度方程計算出原料天然氣中CO2在醇胺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αc:
溶解度方程:
<![CDATA[ P co 2 H co 2 = ( x + z ) α c 2 K 1 K 2 ( K 1 z + K 2 x ) ( 1 - α c ) K 3 ]]>
式中
原料天然氣中CO2分壓,kPa;
CO2亨利係數;
x:醇胺溶液濃度,wt.%;
z:活化劑濃度,wt.%;
αc:CO2平衡溶解度,定義為mol CO2/mol(醇胺+活化劑);
K1:醇胺分子在溶液中的電離平衡常數;
K2:活化劑在溶液中的電離平衡常數;
K3:CO2在溶液中的電離平衡常數;
(2)計算CO2實際溶解度:
αCO2=yαc
式中,αCO2:CO2實際溶解度,定義為mol CO2/mol(醇胺+活化劑);
y:實際溶解度偏離平衡溶解度的程度;
(3)計算CO2脫除速率,由原料天然氣摩爾流量和原料天然氣中CO2含量計算CO2脫除速率:
nco2=xco2n
式中:
nco2:CO2脫除速率,mol/h;
xco2:原料天然氣中CO2摩爾分數;
n:原料天然氣摩爾流量,mol/h;
(4)計算目標函數醇胺溶液循環量:
式中:
V:目標函數醇胺溶液循環量,m3/h;
nco2:CO2脫除速率;
xm:醇胺溶液摩爾體積,(醇胺+活化劑)mol/m3;
αCO2:CO2實際溶解度,mol CO2/mol(醇胺+活化劑)。
本發明基於複合形優化算法的基本原理,以溶液濃度、原料天然氣壓力、溶液溫度為優化參數,以溶液循環量為目標函數。通過搜索優化參數,確定溶液循環量最低的技術方案,為原料天然氣深度脫碳系統的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提高了系統設計的經濟性。
下面將結合附圖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圖2是醇胺溶液循環量計算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如圖1所示原料天然氣深度脫碳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對脫碳吸收塔進行充壓,使脫碳吸收塔內壓力與原料天然氣壓力一致;
步驟2)採用離心泵往吸收塔頂部連續注入循環量的醇胺溶液;
如圖2所示,醇胺溶液的循環量確定按以下步驟:
步驟(1)給出優化參數的取值範圍:x∈Dx、z∈Dz、t∈Dt、p∈Dp,
式中:
x:醇胺溶液濃度,wt.%;
z:活化劑濃度,wt.%;
t:醇胺溶液溫度,℃;
p:原料天然氣壓力,kPa;
Dx:醇胺溶液濃度取值範圍,wt.%;
Dz:活化劑濃度取值範圍,wt.%;
Dt:醇胺溶液溫度取值範圍,℃;
Dp:原料天然氣壓力取值範圍,kPa;
步驟(2)在各優化參數取值範圍內,隨機組合產生8組優化參數組合數列為初始複合形的8個頂點:
X1(x1,z1,t1,p1);
X2(x2,z2,t2,p2);
·······
Xi(xi,zi,ti,pi);
X8(x8,z8,t8,p8);
其中,Xi為第i個優化參數組合數列,1≤i≤8;
xi為在Dx範圍內隨機選取的第i個醇胺溶液濃度,wt.%;
zi為在Dz範圍內隨機選取的第i個活化劑濃度,wt.%;
ti為在Dt範圍內隨機選取的第i個醇胺溶液溫度,℃;
pi為在Dp範圍內隨機選取的第i個原料天然氣壓力,kPa;
步驟(3)計算8個頂點各對應的目標函數醇胺溶液循環量V1,V2,···,V8;
步驟(4)將計算出的目標函數值醇胺溶液循環量V1,V2,···,V8,按由大到小順序排序:
VH>VG>···>VL;
最差點為VH,次差點為VG,最優點為VL,相應地,優化參數組合數列為:XH,XG,···,XL;
XH(xH,zH,tH,pH);
XG(xG,zG,tG,pG);
·······
XL(xL,zL,tL,pL);
步驟(5)計算初始複合形8個頂點的中心點Xs:
然後再計算中心點的目標函數醇胺溶液循環量Vs;
步驟(6)計算終止條件:
<![CDATA[ 1 8 Σ i = 1 8 ( V i - V s ) ≤ ]]>
式中:
ε:計算精度,取值範圍:10-3~10-6;
若上式成立,則醇胺溶液最低循環量為VL,相應地優化參數組合數列為XL(xL,zL,tL,pL);若上式不成立,則進行步驟7);
步驟(7)計算除去最差點XH後各頂點中心Xc:
<![CDATA[ X C = 1 7 Σ i = 1 8 X i , i H , ]]>當H≠8時;
當H=8時;
步驟(8)計算映射點XR:
XR=XC+α(XC-XH)
式中:α為映射係數;
步驟(9)判斷映射點XR(xR,zR,tR,pR)是否在可行範圍內,即:xR∈Dx,z∈Dz,tR∈Dt,pR∈Dp;
式中:
xR:映射點處醇胺溶液濃度,wt.%;
zR:映射點處活化劑濃度,wt.%;
tR:映射點處醇胺溶液溫度,℃;
pR:映射點處原料天然氣壓力,kPa;
若是在可行範圍內,執行步驟(10);若不在可行範圍內,映射係數α減半,按照步驟(8)重新計算映射點;
步驟(10)計算XR處的目標函數醇胺溶液循環量VR:
若VR<VH,則用XR代替最差點XH,返回步驟(3)重新計算;若VR≥VH,映射係數α減半,按照步驟(8)重新計算映射點;若α≤10-10,用次差點VG代替最差點VH,返回步驟(7);
步驟3)待脫碳吸收塔的溫度、壓力穩定後,往脫碳吸收塔底部連續通入原料天然氣,原料天然氣與醇胺溶液在脫碳吸收塔內逆流接觸,CO2被醇胺溶液吸收脫碳後得到的淨化天然氣從脫碳吸收塔頂流出;
步驟4)吸收了CO2的醇胺溶液由脫碳吸收塔底排出,經再生系統再生後通過離心泵返回脫碳吸收塔頂部循環利用。
其中,目標函數醇胺溶液循環量V1,V2,···,V8,Vs,VR計算步驟如下:
(1)根據溶解度方程計算出原料天然氣中CO2在醇胺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αc:
溶解度方程:
<![CDATA[ P co 2 H co 2 = ( x + z ) α c 2 K 1 K 2 ( K 1 z + K 2 x ) ( 1 - α c ) K 3 ]]>
式中
原料天然氣中CO2分壓,kPa;
CO2亨利係數;
x:醇胺溶液濃度,wt.%;
z:活化劑濃度,wt.%;
αc:CO2平衡溶解度,定義為mol CO2/mol(醇胺+活化劑);
K1:醇胺分子在溶液中的電離平衡常數;
K2:活化劑在溶液中的電離平衡常數;
K3:CO2在溶液中的電離平衡常數;
(2)計算CO2實際溶解度:
αCO2=yαc
式中,αCO2:CO2實際溶解度,定義為mol CO2/mol(醇胺+活化劑);
y:實際溶解度偏離平衡溶解度的程度;
(3)計算CO2脫除速率,由原料天然氣摩爾流量和原料天然氣中CO2含量計算CO2脫除速率:
nco2=xco2n
式中:
nco2:CO2脫除速率,mol/h;
xco2:原料天然氣中CO2摩爾分數;
n:原料天然氣摩爾流量,mol/h;
(4)計算目標函數醇胺溶液循環量:
式中:
V:目標函數醇胺溶液循環量,m3/h;
nco2:CO2脫除速率;
xm:醇胺溶液摩爾體積,(醇胺+活化劑)mol/m3;
αCO2:CO2實際溶解度,mol CO2/mol(醇胺+活化劑)。
本發明通過搜索優化參數,確定溶液循環量最低的技術方案,為原料天然氣深度脫碳工藝提供了科學依據,提高了系統設計的經濟性。
本實施例沒有詳細敘述的計算方法屬本行業的公知技術和常用方法,這裡不一一敘述。
以上例舉僅僅是對本發明的舉例說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的限制,凡是與本發明相同或相似的設計均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