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鰻魚池自動排汙裝置及其方法與流程
2023-07-12 00:56:46 2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池的自動化設施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鰻魚池自動排汙裝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在池塘養殖過程中,魚類產生的糞便、殘餌等,會沉積在水底,如果不及時清理,會在厭氧細菌的作用下產生氨氮等有害物質,使魚類抵抗力下降,誘發各種疾病,危害魚類健康,增加養殖風險,在傳統的養殖池塘裡,要徹底清理沉積在池塘底部的養殖廢棄物,只能通過排乾池塘水後清理底部淤泥的方法。這種操作無法在養殖周期中進行,而且耗費人力物力。
而隨著工廠化養殖的開展,海參、魚類、蝦類等均可以在養殖車間進行高效養殖。目前水產養殖池多是圓形或方形,池底平滑呈鍋底狀,以期利用充氣或進水使養殖池中的養殖用水形成水旋,從而把養殖動物的殘餌、糞便等旋入池底中央,以便於清理,然而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由於充氣和進水形成的動力很難推動養殖池中的水形成水旋,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定期需要人工清理養殖池底,費時費力,同時由於清理不及時,在夏季高溫季節,池底的汙物和費邊容易腐敗變質從而汙染水體,容易誘發疾病。另外池體表面的漂浮汙物也是排汙重點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鰻魚池自動排汙裝置及其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鰻魚池自動排汙裝置,包括鰻魚池池體,其特徵在於:所述池體下方設有下層排汙管,所述池體上方設有上層排汙管,所述上層排汙管與下層排汙管均有一端連通到池體,另外一端在池體外側相通,相通連接處低於池體內的水位線,所述下層排汙管還連通有排放管,排放管通向排水溝,所述池體上方設有微流水水管。
進一步的,所述上層排汙管呈倒扣的「u」形管道,所述上層排汙管連通到池體的管口伸入池體水位線。
進一步的,所述下層排汙管呈反向「l」形管道,所述下層排汙管一端連通到池體的池底中央。
進一步的,所述下層排汙管的管徑為200mm,所述上層排汙管的管徑為50mm,所述排放管的管徑為160mm。
進一步的,所述排放管位於池體深度的三分之二處,排放管設有閥門。
其中:所述排汙方法如下:
a、微流水水管對池體持續的注水,用於調節池體水位線的上升、下降;打開閥門後,池體進行自動排汙;
b、當池體水位線高於相通連接處,池體內的水壓推動水流進入上層排汙管和下層排汙管內,將管內空氣排空,並通過排放管進行水流外排,在外排過程中,上層排汙管管口附近的漂浮汙物會隨著水流排放,下層排汙管附近的沉澱汙物隨水流排放;
c、當池體水位線與相通連接處持平時,上層排汙管內堆積空氣,停止排水;下層排汙管持續進行排放;
d、當池體水位線低於排放管時,在管內氣壓的壓力下,相通連接處和排放管上方均無水流排放;排汙停止;
e、當閥門未關閉時,微流水水管的持續進水,當池體水位線高於排放管時,下層排汙管持續排水,上層排汙管無工作。
優先的,所述漂浮汙物為漂浮的泡沫、溶解性有機物和雜物。
優先的,所述沉澱汙物為殘餌和糞便。
優先的,所述閥門為手動閥門、定時電動閥門中的一種。
由上述對本發明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利用水的壓力,簡單通過對池塘添加微流水就能實現自動排汙的效果,達到在養殖周期中也能清理池塘底部的目的,減少養殖廢棄物的殘留。同時,利用本發明,能有效利用新水,尤其在雨水充沛的季節,能實現整個池塘水體的有效淨化,使池塘底部的汙水自動排除,從而節省養殖開支,降低養殖發病風險。同時,該發明簡單有效,安裝和拆除都容易,不影響拉網捕撈等日常工作,對池體表面的汙物也能進行定期清理,保持水面環境。
2、本發明的結構能防止池內的水過量,也能防止池內的水太少,保證養殖池內水量能滿足鰻魚的需求,通過定時電動閥門可以定時的對其進行操控,減少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構成
本技術:
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一種鰻魚池自動排汙裝置及其方法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
參考圖1,一種鰻魚池自動排汙裝置,包括鰻魚池池體1,池體下方設有下層排汙管2,池體上方設有上層排汙管3,上層排汙管與下層排汙管均有一端連通到池體1,另外一端在池體外側相通,相通連接處4低於池體內的水位線,下層排汙管2還連通有排放管5,排放管5通向排水溝,池體上方設有微流水水管6。
上層排汙管3呈倒扣的「u」形管道,上層排汙管3連通到池體的管口伸入池體水位線。
下層排汙管2呈反向「l」形管道,下層排汙管2一端連通到池體的池底中央。
下層排汙管2的管徑為200mm,上層排汙管3的管徑為50mm,排放管5的管徑為160mm。
排放管5位於池體深度的三分之二處,排放管設有閥門7。
排汙方法如下:
a、微流水水管6對池體持續的注水,用於調節池體1水位線的上升、下降;打開閥門7後,池體1進行自動排汙。
b、當池體水位線高於相通連接處,池體1內的水壓推動水流進入上層排汙管3和下層排汙管2內,將管內空氣排空,並通過排放管5進行水流外排,在外排過程中,上層排汙管3管口附近的漂浮汙物會隨著水流排放,下層排汙管2附近的沉澱汙物隨水流排放;
c、當池體水位線與相通連接處持平時,上層排汙管3內堆積空氣,停止排水;下層排汙管2持續進行排放;
d、當池體水位線低於排放管5時,在管內氣壓的壓力下,相通連接處4和排放管5上方均無水流排放;排汙停止;
e、當閥門未關閉時,微流水水管6的持續進水,當池體水位線高於排放管5時,下層排汙管2持續排水,上層排汙管3無工作。
漂浮汙物為漂浮的泡沫、溶解性有機物和雜物。
沉澱汙物為殘餌和糞便。
閥門7為手動閥門、定時電動閥門中的一種。
其中定時電動閥門為市場現有的通用國標件。
微流水水管持續的注水和下層排汙管的排放能再池體內產生一定的水旋、循環水流,將沉澱汙物集中到池體的池底中央,方便進行排汙。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鰻魚池自動排汙裝置及其方法,包括鰻魚池池體,所述池體下方設有下層排汙管,所述池體上方設有上層排汙管,所述上層排汙管與下層排汙管均有一端連通到池體,另外一端在池體外側相通,相通連接處低於池體內的水位線,所述下層排汙管還連通有排放管,排放管通向排水溝,所述池體上方設有微流水水管。本發明通過上述結構設計及水壓、空氣壓力的原理對池體制定了自動排汙方法,適用於大片養殖池,方便人工管理,防止排水過量和及時清理池體內上下層汙物。
技術研發人員:李林春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技術研發日:2017.07.06
技術公布日: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