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費盡心機才促成三段姻緣(高嫁低嫁都不好過)
2023-07-12 01:06:04 3
昨晚,熱門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迎來大結局,盛家三姐妹的故事塵埃落定。
明蘭逆襲成侯門主母,如蘭夫妻恩愛,只有機關算盡的墨蘭,結局令人唏噓:老公梁晗不僅納了一個又一個小妾,還和她的貼身侍女偷情。被墨蘭撞破後,這位花花公子乾脆撕破臉,質問她當年嫁人的手段「見不得光」。
最後跌坐在地上的墨蘭問自己:我都是按小娘教我的做的,我到底錯在哪了?
是啊,錯在哪了呢?親媽林小娘,曾經用這些討好男人的招數大獲全勝,而墨蘭家世、才情、樣貌都青出於藍,為什麼敗了呢?
1
墨蘭最初是看不上梁晗的,甚至也會質疑:這種徒有伯爵府名聲的花架子,靠譜嗎?
是林小娘給墨蘭洗了通腦:
在這樣的利弊分析下,再加上害怕明蘭嫁得比自己好的虛榮心,墨蘭聽從林小娘的建議;身為朝廷五品大員之女,先是婚前失貞,繼而以全家姐妹的前途相威脅,如願嫁入了豪門。
她把可為後盾的娘家得罪光了,以為憑自己從林小娘那裡學來的一身本事,可以牢牢把男人掌控在手裡。
後來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她豁出去掙來的婚姻,卻完全不懂經營,一敗塗地。
2
都說墨蘭是被林小娘教壞了,到底壞在哪呢了?明明林小娘爭寵上位的路數,是曾經無往不利的啊!
林小娘把自己的人生路徑、成功經驗都灌輸給墨蘭,寄望她能在更高的起點上獲得更輝煌的勝利,卻忘了,「五品高官之女」,和「落難鄉紳之女」,起點根本不在同一坐標——做主母和做妾,遊戲規則是不一樣的。
爭寵、諂媚、奉承、扮柔弱——這種種討好男人的手段,是妾的本事,妾是靠男人的憐惜討一口飯吃的,在古代後宅的特定環境下,這些手段耍得再好,也不過是「玩物」一樣的存在。
而做主母,是要扛起家族責任、管教子女、做男人的仕途助力、盤活家族資源的——結果,墨蘭把合伙人的身份,活生生幹成了打工的。
這一點,曾經執意想娶明蘭的墨蘭婆婆、上一屆宅鬥冠軍梁大娘子看得清清楚楚:
原著小說裡說得很清楚,梁晗並非紈絝,只是年少貪玩、本心不壞,如果墨蘭能好好約束規勸,引導正途;而不是一味討好,只知道給他納妾分寵,肯定會是另一番局面。
而什麼是主母做派呢?女主明蘭,當上侯門主母后,兩次幫助皇上皇后,去調解新貴國舅的家事,還順帶收穫了身為老將之女的閨蜜,裡應外合,讓夫君顧廷燁在朝堂大放異彩。
這是祖母的教養給明蘭帶來的格局,所以不得不說,墨蘭輸在了親娘的人生格局上。
林小娘教女兒以妾的方式去贏得勝利,完全浪費了自己給女兒掙來的起點。
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大抵如此。
3
在《知否》原著的最後,如蘭的丈夫文炎敬在盛家助力下,謀得外任的實缺,如蘭也將啟程去泉州過自己當家作主的日子。
到這時,深陷後院纏鬥的墨蘭才悵然若失:這一切,原本是父親給我的安排啊……
當時盛紘想讓墨蘭嫁文炎敬,確實是煞費苦心的安排:庶女下嫁潛力股,只要能暫時忍受家境上的落差,就能以家族資源扶持丈夫、贏得尊敬。可惜,林小娘根本不懂、一口回絕,只滿心覺得女兒不能嫁「窮鬼」。
林小娘教壞女兒的點,一是靠男人,二是走捷徑。
走慣了歪路、貪圖了好處,再也沒辦法走正道了,因為,正道太辛苦。
畢竟,哪怕是嫡女如蘭,出嫁後照樣要忍受婆婆的刁難,回娘家哭訴時,是老太太點醒了她:
高嫁低嫁都不好過,日子全靠自己過。
而明蘭的生母衛小娘,同樣是個妾,卻能教給女兒正道:
在臨終之前,衛小娘留給明蘭一幅《李娘子鎮守娘子關》的刺繡,教導明蘭獨立自強:
正如趙麗穎在微博中所言:明蘭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則「淑女逆襲成功學」,「逆襲」也不僅僅是開掛似的打怪升級,還是一面映照著為人處世哲學的鏡子。
知否為什麼火?劇中幾位姑娘對婚姻和人生的選擇,幾位母親教導孩子的方式,折射到現實中,仍然具有意義。
你也許會說,現在的父母再怎麼沒見識,也不會像林小娘那樣吧?
其實,還真不一定。
林小娘的執著在於,「我當年靠這些手段嫁入官宦人家,現在你起點比我高,可以靠嫁入更大的豪門。」
而現在的故事也許是,「我當年進了紡織廠衣食無憂,你回老家來,我給你託關係進更大的紡織廠。」這樣被安排的孩子,也許原本該在BAT一騎絕塵的。
是不是呢?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