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光網650nm信息傳輸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12 12:47:56 2
專利名稱:全光網650nm信息傳輸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網絡設備,尤其是一種光網絡的用戶終端設備,也就是通常俗稱的「最後一公裡」用戶終端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主幹線上的石英光纖網絡信息在接入用戶終端時必須經光/電、電/光變換,這種換轉過程不但影響傳輸速度,而且導致信號衰減、信息失真,易受外界幹擾,還易出現信息被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為終端用戶提供一種信號傳輸快、穩定、安全的全光網650nm信息傳輸系統。
本實用新型主要由將1550nm或1310nm或850nm石英光纖信號分別轉換成650nm塑料光纖信號波長轉換器、光交換機、光網卡組成,波長轉換器、光交換機、光網卡之間依次通過100Mbps的塑料光纖收、發模塊連接,收、發模塊的工作波長為650nm。
本實用新型根據塑料光纖特徵參數、譜損、折射率分布等參數研製出相配套的光接入系統用100Mbps工作波長為650nm的塑料光纖收、發模塊,波長轉換器可以實現單模、多模的光纖信號,將1550nm、1310nm、850nm石英光纖信號分別轉換成650nm塑料光纖信號,傳輸距離達50m以上;光網卡數據傳輸方式為光/光傳輸,替代現行網卡的光/電、電/光的數據傳輸模式。光交換機是全光網絡中的交換節點,是高速、大容量數據傳輸系統中不可缺少的器件,藉助它可以廣域地互連不同的光傳輸網。本實用新型是光信息流在網絡中的傳輸及交換時始終以光的形式存在,而不必經過光/電、電/光變換,具有良好的透明性、波長路由特性、兼容性和可擴展性,具有重量輕、韌性好、接口容易,綜合成本低、保密性能好、抗幹擾能力強、傳輸速率高、光源便宜等特點,是解決信息「全光網」最後一公裡的關鍵,也是未來實現「三網合一」的最佳選擇,更是下一代高速(超高速)寬帶網絡的首選。
當波長轉換器、光交換機之間傳輸距離超過50米以上時,本實用新型在波長轉換器、光交換機之間還可設置光中繼器,波長轉換器、光中繼器、光交換機之間依次通過塑料光纖收、發模塊連接。
當光交換機、光網卡之間傳輸距離超過50米以上時,在光交換機、光網卡之間也可設置光中繼器,光交換機、光中繼器、光網卡之間依次通過塑料光纖收、發模塊連接。
傳輸距離50米以上終端用戶通過本實用新型使光得到中繼,放大以使其傳輸得更遠一些,使塑料光纖系統與公用信息網能夠互通,進行全程全網的光通信互通。由於中繼器直接使用220V電源供電,必須將220V交流電壓轉換成+5V直流電壓方可使用,由一個集成電源模塊來完成,以供給整個中繼器。中繼器就是一种放大模擬或數位訊號的網絡連接設備。
波長轉換器是全光網絡中的關鍵器件,OBH型波長轉換器作用在塑料光纖系統集成全光網絡中需要進行650nm光波長與其他光波長(1550nm;1310nm;850nm)相互轉換的地方。以便與其他光波長(1550nm;1310nm;850nm)的石英光纖相互連接。使塑料光纖系統與公用信息網能夠互通,進行全程全網的光通信。
波長轉換器主要由石英光纖模塊和塑料光纖模塊組成,石英光纖模塊的主控晶片為DM9331A,塑料光纖模塊的主控晶片為DM9331A,兩個模塊的TXEN端與RXDV端交叉互接、RXD端與TXD端交叉互接,兩個模塊的FXRD端、FXTD端分別與外線連接,兩個主控晶片DM9331A的OSCIN端都連接在50MHz的外接電源上。
光交換機使用在以650nm光波長為光接口的乙太網幀的交換連接傳輸上,使在一個區域網中各單獨用戶共享網際網路訪問,單個產品最多可為96個用戶提供寬帶網際網路訪問。並且,可以進行連接,以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光交換機的650nm光波長快速乙太網埠能提供專門的連結到帶有650nm光接口網卡PC的終端用戶,或在終端用戶前面連接另一個乙太網交換機/集線器,用做共享連結。交換機對每個終端用戶提供100Mbps全雙工的配置帶寬,從而完全消除撥號上網的瓶頸。由於使用光接口,使其配置帶寬暢通無阻,足以應付最嚴酷的環境。
乙太網交換機設備支持LEEE802.3x自適應傳輸模式,或以選擇最佳的傳輸速率,即使在超負載的情況下,仍能維持存儲和轉發交換以及流量控制的最大數據完整性,流量控制的自適應亦能使交換機自動防止埠緩存變為飽和。
光交換機設有多路網卡的硬體地址MAC識別系統和完成封裝轉發多路數據包系統,網卡的硬體地址MAC識別系統具有把各MAC地址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的存放控制器,完成封裝轉發多路數據包系統具有通過在數據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交換路徑的控制器,具有將數據幀直接由源地址發送到達目的地址的控制器。
光網卡使用在計算機終端,利用塑料光纖與Ethernet網進行互連。它具有通用網卡的各種特性,發揮PIC總線的優良特性並採用總線主控的工作方式。遵循高級配置和電源接口中(ACPI)特性,通過硬體和作業系統提供支持系統的電源管理功能。I/O接口為650nm塑料光纖(POF)光接口。
光網卡主要由總線寬度為32位的PCI接口、電壓轉換電路、供電電壓為+3.3的光纖模塊接口、EEPROM存儲器、指示數據接收和發送的指示燈電路、為主控晶片提供時鐘源的25MHz晶振電路及IP100A主控晶片組成。
上述光纖模塊接口的供電電路經濾波電路與PCI接口的+5V電源電壓輸出端連接,電壓轉換電路的+5V電源輸入端連接在PCI接口的A面腳5、8、61、62和B面腳5、6、61、62上;EEPROM存儲器的腳6、8與PCI接口的+3.3V電壓電源連接,其腳1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28連接、腳2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17連接、腳3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18連接、腳4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22連接、腳5接地;BOOTROM存儲器的腳3、7、8與PCI接口的+3.3V電壓電源輸出端連接,其腳1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27連接,腳2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22連接,腳4接地,腳5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18連接,腳6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17連接;指示數據接收和發送的指示燈電路包括一個LED發光二極體和電阻先串後並的電路組成,兩個LED發光二極體LED1、LED2分別並聯在PCI接口的+3.3V電源電壓輸出端,與發光二極體LED1串聯的電阻R1連接在IP100A主控晶片的腳21上,與發光二極體LED2串聯的電阻R2連接在IP100A主控晶片的腳16上。
光中繼器使用在塑料光纖系統集成全光網絡中因距離太長需要進行650nm光中繼的地方。本產品為高速接入網實現「光纖到戶」全光傳輸,提供了一種既能滿足技術要求,又能降低成本的新一代短距離、高寬帶網絡傳輸系統,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光中繼器主要由電源轉換電路、光纖模塊電源處理電路、光纖模塊IP1控制電路和光纖模塊IP2控制電路組成,電源轉換電路包括220V交流電壓轉換成+5V直流電壓電路,光纖模塊電源處理電路連接在+5V直流電壓輸出電路上,光纖模塊IP1控制電路和光纖模塊IP2控制電路分別連接在相應的光纖模塊電源處理電路的輸出端,光纖模塊IP1的輸入端(RXI1+/RXI1-)和輸出端(TXO1+/TXO1-)分別與光纖模塊IP2的輸出端(TXO2+/TXO2-)和輸入端(RXI2+/RXI2-)相連接。
塑料光纖光收發模塊包括將塑料光纖輸入的光信號轉換成電子電路能夠處理的電信號的光接收模塊和將處理後的電信號轉換成能夠在聚合物光纖中傳輸的光信號的光發送模塊。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圖;圖2為波長轉換器的電路原理圖;圖3為波長轉換器的石英光纖模塊的電路原理圖;圖4為波長轉換器的塑料光纖模塊的電路原理圖;圖5為光中繼器電路原理圖;圖6為光交換機工作原理圖;圖7為光交換機的電路原理圖之一;圖8為光交換機的電路原理圖之二;圖9為光交換機的電路原理圖之三;圖10為光交換機的電路原理圖之四;圖11為光交換機的電路原理圖之五;圖12為光網卡總圖;圖13為光網卡的電路原理圖之一;圖14為光網卡的電路原理圖之二;圖15為光收發模塊總原理圖;圖16為光發送模塊工作原理圖;圖17為光接收模塊工作原理圖。
具體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由將1550nm或1310nm或850nm石英光纖信號分別轉換成650nm塑料光纖信號波長轉換器、光中繼器、光交換機、光中繼器、光網卡依次通過100Mbps的塑料光纖收、發模塊連接,收、發模塊的工作波長為650nm。
如圖2所示,波長轉換器由石英光纖模塊和塑料光纖模塊組成,石英光纖模塊的主控晶片為DM9331A(一),塑料光纖模塊的主控晶片為DM9331A(二),兩個模塊的TXEN端與RXDV端交叉互接、RXD端與TXD端交叉互接,兩個模塊的FXRD端、FXTD端分別與外線連接。兩個主控晶片DM9331A的OSCIN端都連接在50MHz的外接電源上。
如圖3所示,石英光纖模塊包括主控晶片DM9331A(一)、與主控晶片DM9331A(一)連接的電壓轉換電路、半全雙工轉換電路、指示燈電路、石英光纖接口電路和50MHz晶振電路,電壓轉換電路包括220V交流電壓轉為+5V直流電壓電路和+5V直流電壓轉為+2.5V直流電壓電路。
如圖4所示,塑料光纖模塊包括主控晶片DM9331A(二)、與主控晶片DM9331A(二)連接的光模塊供電路路、光模塊方向轉換器、半全雙工轉換電路、指示燈電路、塑料光纖接口電路。
石英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一)的腳17與塑料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二)的腳26連接,石英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一)的腳19與塑料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二)的腳28連接,石英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一)的腳20與塑料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二)的腳29連接,石英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一)的腳21與塑料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二)的腳37連接,石英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一)的腳24與塑料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二)的腳24連接,石英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一)的腳25與塑料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二)的腳25連接,石英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一)的腳26與塑料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二)的腳17連接,石英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一)的腳28與塑料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二)的腳19連接,石英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一)的腳29與塑料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二)的腳20連接,石英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一)的腳37與塑料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二)的腳21連接,石英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一)的腳40與塑料光纖模塊主控晶片DM9331A(二)的腳40連接。
如圖5所示,光中繼器主要由220V交流電壓轉換成+5V直流電壓電路、光纖模塊電源處理電路、光纖模塊IP1控制電路和光纖模塊IP2控制電路組成。
光纖模塊電源處理電路連接在+5V直流電壓輸出電路上,光纖模塊IP1控制電路和光纖模塊IP2控制電路分別連接在相應的光纖模塊電源處理電路的輸出端,光纖模塊IP1的輸入端(RXI1+/RXI1-)和輸出端(TXO1+/TXO1-)分別與光纖模塊IP2的輸出端(TXO2+/TXO2-)和輸入端(RXI2+/RXI2-)相連接。
光纖模塊IP1、IP1的腳1、腳9、腳11、12、13、14分別接地,腳5分別接+5V直流電壓,光纖模塊IP1腳2與光纖模塊IP2腳9連接,光纖模塊IP1腳3與光纖模塊IP2腳8連接。光纖模塊IP1的腳8與光纖模塊IP2的腳3連接,光纖模塊IP1的腳9與光纖模塊IP2的腳2連接。
光纖模塊IP1的腳2和腳1之間連接電阻R1,腳3和腳1之間連接電阻R2,光纖模塊IP1的腳6通過電感L1與+5V直流電壓輸出端連接,電感L1的兩端分別還連接電容C1和電容C2,電容C1和C2的另一端分別都與腳1連接,在電容C2和電感L1之間並聯電阻R2和R4,電阻R2和R4的另一端分別與腳2、腳3連接,腳7連接+5V直流電壓輸出端,腳7和腳8之間連接電阻R5,腳7和腳8之間還串聯電阻R6和電容C3,腳7和腳9之間連接電阻R7,腳9還通過電阻R8接地,在接地端與電感L1之間還並聯電容C3和電容C4。
光纖模塊IP2的腳2和腳1之間連接電阻R11,腳3和腳1之間連接電阻R13,光纖模塊IP2的腳6通過電感L11與+5V直流電壓輸出端連接,電感L11的兩端分別還連接電容C11和電容C12,電容C11和C12的另一端分別都與腳1連接,在電容C12和電感L11之間並聯電阻R12和R14,電阻R12和R14的另一端分別與腳2、腳3連接,腳7連接+5V直流電壓輸出端,腳7和腳8之間連接電阻R15,腳7和腳8之間還串聯電阻R16和電容C13,腳7和腳9之間連接電阻R17,腳9還通過電阻R18接地,在接地端與電感L11之間還並聯電容C13和電容C14。
電源轉換電路的+5V直流電壓輸出端連接電源指示燈電路,電源指示燈電路由發光二極體LED和電阻R31串聯組成,發光二極體LED的正極端連接在電源轉換電路的+5V直流電壓輸出端,電阻R31的一端接地。
如圖6至11所示,光交換機由供電電路、一個主控晶片KS8999、濾波電路、25MHz晶振電路、八組塑料光纖接口電路組成。
供電電路包括220V交流電壓轉為+5V直流電壓電路、+5V直流電壓轉為+3.3V直流電壓電路、+5V直流電壓轉為+2.0V直流電壓電路,上述兩變壓電路中分別採用MIC29302穩壓器。
濾波電路分別連接在+2.0V直流電壓的輸出端,各組塑料光纖接口電路分別由控制晶片TODX2402及輔助電路組成。
塑料光纖1接口電路中控制晶片TODX2402腳1和腳11、12接地,腳2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196,控制晶片TODX2402腳3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197,控制晶片TODX2402腳8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200,控制晶片TODX2402腳9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199。
塑料光纖2接口電路中控制晶片TODX2402腳1和腳11、12接地,腳2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206,控制晶片TODX2402腳3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207,控制晶片TODX2402腳8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204,控制晶片TODX2402腳9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203。
塑料光纖3接口電路中控制晶片TODX2402腳1和腳11、12接地,腳2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5,控制晶片TODX2402腳3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6,控制晶片TODX2402腳8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10,控制晶片TODX2402腳9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9。
塑料光纖4接口電路中控制晶片TODX2402腳1和腳11、12接地,腳2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22,控制晶片TODX2402腳3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23,控制晶片TODX2402腳8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20,控制晶片TODX2402腳9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19。
塑料光纖5接口電路中控制晶片TODX2402腳1和腳11、12接地,腳2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30,控制晶片TODX2402腳3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31,控制晶片TODX2402腳8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34,控制晶片TODX2402腳9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33。
塑料光纖6接口電路中控制晶片TODX2402腳1和腳11、12接地,腳2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47,控制晶片TODX2402腳3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48,控制晶片TODX2402腳8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44,控制晶片TODX2402腳9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43。
塑料光纖7接口電路中控制晶片TODX2402腳1和腳11、12接地,腳2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54,控制晶片TODX2402腳3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55,控制晶片TODX2402腳8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58,控制晶片TODX2402腳9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57。
塑料光纖8接口電路中控制晶片TODX2402腳1和腳11、12接地,腳2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64,控制晶片TODX2402腳3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65,控制晶片TODX2402腳8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62,控制晶片TODX2402腳9接主控晶片KS8999的腳61。
25MHz晶振電路連接在主控晶片KS8999的腳176和腳177上。
如圖12至14所示,光網卡電壓轉換電路包括+5V電壓電源轉+3.3V電壓電源電路和+3.3V電壓電源轉+2.5V電壓電源電路,在+5V電壓輸出端和+3.3V電壓輸出端分別設置濾波模擬電源電路和數字電源電路。
IP100A主控晶片為一個單片、全雙工、10M/100M自適應以太MAC+PHY,符合IEEE802.3協議,適應100BASE-TX/100BASE-FX/10BASE-T,並具有32位PCI接口,該晶片具有128引腳PQFP封裝。
光纖模塊接口的供電電路經濾波電路與PCI接口的+5V電源電壓輸出端連接,電壓轉換電路的+5V電源輸入端連接在PCI接口的A面腳5、8、61、62和B面腳5、6、61、62上。
EEPROM存儲器的腳6、8與PCI接口的+3.3V電壓電源連接,其腳1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28連接、腳2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17連接、腳3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18連接、腳4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22連接、腳5接地。
BOOTROM存儲器的腳3、7、8與PCI接口的+3.3V電壓電源輸出端連接,其腳1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27連接,腳2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22連接,腳4接地,腳5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18連接,腳6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17連接。
指示數據接收和發送的指示燈電路包括一個LED發光二極體和電阻先串後並的電路組成,兩個LED發光二極體LED1、LED2分別並聯在PCI接口的+3.3V電源電壓輸出端,與發光二極體LED1串聯的電阻R1連接在IP100A主控晶片的腳21上,與發光二極體LED2串聯的電阻R2連接在IP100A主控晶片的腳16上。
25MHz晶振電路輸入端XTAL1連接在IP100A主控晶片的腳32上,輸出端XTAL2連接在IP100A主控晶片的腳31上。
如圖15,塑料光纖光收發模塊接口有9個管腳信號,第1腳為RXVEE,直接接地;第2和第3腳對於內部來說是輸出引腳,但對於外部模塊來說,就是輸入引腳,分別用RD和/RD來表示;第4腳為空引腳;第5腳為輸入模塊電源,即RXVCC;第6腳為輸出模塊電源,即TXVCC;第7腳和第8腳為輸出信號引腳,分別用RD和/RD來表示;第9腳為TXVEE,直接接地。
如圖16所示,光發送模塊中,ECL與/ECL為輸入的電信號,經過兩個高速三極體進入74ACTQ00與非門,再經2N3904三極體和電阻後驅動HFBR-15X7發出能夠在塑料光纖中傳輸的光信號。
HFBR-15X7是安捷倫(Agilent)公司生產的集成模塊,內部集成能夠發出650nm的LED發光二極體。
如圖17所示,光接收模塊中,經LED接收後,先經內部預發大電路處理後,進入10H116運算放大器,最後輸出ECL及/ECL信號。
HFBR-25X6是安捷倫(Agilent)公司生產的集成模塊,其內部集成了一個接收二極體和一個預放大電路。
權利要求1.全光網650nm信息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主要由將1550nm或1310nm或850nm石英光纖信號分別轉換成650nm塑料光纖信號波長轉換器、光交換機、光網卡組成,波長轉換器、光交換機、光網卡之間依次通過100Mbps的塑料光纖收、發模塊連接,收、發模塊的工作波長為650n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全光網650nm信息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在波長轉換器、光交換機之間設置光中繼器,波長轉換器、光中繼器、光交換機之間依次通過光收發模塊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全光網650nm信息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在光交換機、光網卡之間設置光中繼器,光交換機、光中繼器、光網卡之間依次通過光收發模塊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全光網650nm信息傳輸系統,其特徵在于波長轉換器主要由石英光纖模塊和塑料光纖模塊組成,石英光纖模塊的主控晶片為DM9331A,塑料光纖模塊的主控晶片為DM9331A,兩個模塊的TXEN端與RXDV端交叉互接、RXD端與TXD端交叉互接,兩個模塊的FXRD端、FXTD端分別與外線連接,兩個主控晶片DM9331A的OSCIN端都連接在50MHz的外接電源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全光網650nm信息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光交換機設有多路網卡的硬體地址MAC識別系統和完成封裝轉發多路數據包系統,網卡的硬體地址MAC識別系統具有把各MAC地址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的存放控制器,完成封裝轉發多路數據包系統具有通過在數據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交換路徑的控制器,具有將數據幀直接由源地址發送到達目的地址的控制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全光網650nm信息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光網卡主要由總線寬度為32位的PCI接口、電壓轉換電路、供電電壓為+3.3的光纖模塊接口、EEPROM存儲器、指示數據接收和發送的指示燈電路、為主控晶片提供時鐘源的25MHz晶振電路及IP100A主控晶片組成。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全光網650nm信息系統,其特徵在於光纖模塊接口的供電電路經濾波電路與PCI接口的+5V電源電壓輸出端連接,電壓轉換電路的+5V電源輸入端連接在PCI接口的A面腳5、8、61、62和B面腳5、6、61、62上;EEPROM存儲器的腳6、8與PCI接口的+3.3V電壓電源連接,其腳1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28連接、腳2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17連接、腳3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18連接、腳4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22連接、腳5接地;BOOTROM存儲器的腳3、7、8與PCI接口的+3.3V電壓電源輸出端連接,其腳1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27連接,腳2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22連接,腳4接地,腳5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18連接,腳6與IP100A主控晶片的腳17連接;指示數據接收和發送的指示燈電路包括一個LED發光二極體和電阻先串後並的電路組成,兩個LED發光二極體LED1、LED2分別並聯在PCI接口的+3.3V電源電壓輸出端,與發光二極體LED1串聯的電阻R1連接在IP100A主控晶片的腳21上,與發光二極體LED2串聯的電阻R2連接在IP100A主控晶片的腳16上。
8.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全光網650nm信息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光中繼器主要由電源轉換電路、光纖模塊電源處理電路、光纖模塊IP1控制電路和光纖模塊IP2控制電路組成,電源轉換電路包括220V交流電壓轉換成+5V直流電壓電路,光纖模塊電源處理電路連接在+5V直流電壓輸出電路上,光纖模塊IP1控制電路和光纖模塊IP2控制電路分別連接在相應的光纖模塊電源處理電路的輸出端,光纖模塊IP1的輸入端(RXI1+/RXI1-)和輸出端(TXO1+/TXO1-)分別與光纖模塊IP2的輸出端(TXO2+/TXO2-)和輸入端(RXI2+/RXI2-)相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全光網650nm信息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塑料光纖光收發模塊包括將塑料光纖輸入的光信號轉換成電子電路能夠處理的電信號的光接收模塊和將處理後的電信號轉換成能夠在聚合物光纖中傳輸的光信號的光發送模塊。
專利摘要全光網650nm信息傳輸系統,涉及一種網絡設備,尤其是一種光網絡的用戶終端設備,主要由將1550nm或1310nm或850nm石英光纖信號分別轉換成650nm塑料光纖信號波長轉換器、光交換機、光網卡組成,波長轉換器、光交換機、光網卡之間依次通過100Mbps的塑料光纖收、發模塊連接。本實用新型是光信息流在網絡中的傳輸及交換時始終以光的形式存在,而不必經過光/電、電/光變換,具有良好的透明性、波長路由特性、兼容性和可擴展性,具有重量輕、韌性好、接口容易,綜合成本低、保密性能好、抗幹擾能力強、傳輸速率高、光源非常便宜等特點。
文檔編號H04L12/00GK2770236SQ200520069258
公開日2006年4月5日 申請日期2005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05年2月24日
發明者喬桂蘭, 繆德俊, 徐蓉豔 申請人:江蘇華山光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