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新區旅遊產業發展(聚焦生物海洋旅遊產業)
2023-07-12 11:31:43 2
大鵬新區旅遊產業發展?新華社深圳9月29日電 題:聚焦生物、海洋、旅遊產業 走產城融合發展之路——深圳大鵬新區見聞,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大鵬新區旅遊產業發展?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大鵬新區旅遊產業發展
新華社深圳9月29日電 題:聚焦生物、海洋、旅遊產業 走產城融合發展之路——深圳大鵬新區見聞
新華社記者周科、王豐
三面環海、坐擁大亞灣和大鵬灣兩大海灣、森林覆蓋率達76%……地處深圳市東南部的大鵬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
作為深圳唯一不考核GDP的功能區,大鵬新區近年來依託山海資源優勢,聚焦生物、海洋、旅遊三大產業,走出產城融合的「生態特區」發展之路。
守護綠色家底
大亞灣畔有一棵樹齡500多年的銀葉樹,粗壯的樹根深深地扎在泥土中。
放眼望去,像它一樣古老的銀葉樹有近30棵。為保護這片珍稀的溼地生態資源,大鵬新區專門規劃建設銀葉樹溼地園,並將原本只有2公頃的銀葉樹溼地擴大到96公頃。如今,這裡常年棲息著50多種野生鳥類。
除了保存溼地原貌,大鵬新區還注重生態修復,著力保護好原有的生態系統。
加強珊瑚、紅樹林、自然岸線生態修復,建成3個紅樹林溼地公園,累計投放人工生態礁68座……目前,大亞灣畔的壩光片區超過70%的山海林湖原貌被保存。
守住綠色家底,築牢生態基石,是大鵬新區成立多年來一以貫之的做法。
為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大鵬新區在廣東率先探索建立海岸線管理「灣長制」,銜接「河長制」與「灣長制」,建立「海陸統籌」治理和監管新模式,實行治理「一盤棋」。
目前,大鵬新區已基本解決生活汙水直排入海問題,汙水處理率從10年前的不足10%提升至97.3%。今年上半年,大鵬新區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8.9%;近岸海域水質達標率、主要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推進綠色發展
楊梅坑、柚柑灣、金沙灣等自然山海景觀遊人如織。今年上半年,大鵬新區共接待遊客612.89萬人次,同比增長73.1%;實現旅遊收入18.2億元,同比增長244%。
良好的生態吸引來一批批遊客,也吸引一個個高新技術企業入駐。
從寸土寸金的深圳南山區搬到當時荒無人煙的大鵬壩光,圖的是什麼?「我看中的是這裡的生態環境。」深圳市樂土生命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如銀說。
2017年,大鵬新區引進這家企業。從土地勘察到動工,僅11個月,第一期項目便啟動了。
如今,壩光片區主路網基本打通,配套設施建設初步成型,生物家園項目主體結構封頂,與一批優質企業達成租賃意向,產業發展加速推進。坐在海邊,樂土生命科技總裁兼首席科學家蘇彥景一邊享受著清涼的海風,一邊與科研人員開展「頭腦風暴」。
「生態是大鵬的『王牌』。」大鵬新區管委會主任劉廣陽說,為了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壩光片區的發展定位歷經3次調整,最終決定在這裡發展生物科技等新興產業。
旅遊產業活力釋放,生物醫藥、海洋產業加速聚集。今年以來,圍繞生物醫藥、生命健康、海洋、食品等特色產業,大鵬新區舉辦招商推介活動10場,引進優質企業30家。
數據顯示,4年來,這個新區已引進110家企業落戶,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研發潛力企業10餘家,引進院士團隊5個。
重塑新的發展空間
在深圳,大鵬新區屬於生態大區,卻是人口和經濟總量方面的小區。
大鵬新區搶抓機遇,堅持「生態立區、經濟強區」戰略,通過科技創新賦能、重大項目助力、招商引資加速、城市更新提速、全域旅遊發力,重塑新的發展空間。
目前,有關影視基地、文化旅遊度假區等品牌景點相繼建成,相關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大學項目快速推進,深圳海洋博物館、粵港澳國際遊艇旅遊自由港等項目加快建設。
項目加速聚集,考驗硬體供給。隨著發展動力、創新活力、資源吸附能力不斷增強,大鵬新區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加速完善城區功能配套,向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城區、國際知名的生物科技創新集聚區、海洋經濟發展高地不斷發力。
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4%、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05.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收同比增長50.5%……大鵬新區2021年經濟「期中考」成績單,多項指標表現亮眼。(參與採寫:孫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