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大偵探第一季第二案真相公開(明星大偵探為什麼從不讓人失望)
2023-07-12 08:38:46 2
快要追完第六季,綜藝《明星大偵探》(以下簡稱「明偵」)依舊沒有讓人失望。在最新一案中,頂流男團NZND組合帶著「案件」回歸,熟悉感撲面而來,也確實玩了把情懷梗。
從2016年到現在,明偵播了6季,每季12個案件,劇情圍繞明星嘉賓的推理展開。從第一季開局9.3分到第六季豆瓣評分9.1,一以貫之的高水準,在內娛市場的「綜N代」裡,幾乎也是一枝獨秀。儘管明偵橫空出世後,類似的推理或密室逃脫類綜藝也偶爾見於螢屏,但都很難複製明偵的成功。
到第六季,明偵已經造了不少梗,比如NZND就源自當年的流行語「No Zuo No Die」;而固定嘉賓何炅、撒貝寧組成的雙北組合更是綜藝「團魂」所在。復盤明偵的成功,除了推理類綜藝本身的特殊性外,嘉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讓這一系列綜藝在娛樂性外還留有討論空間的,則要歸功於每期節目的主題。校園暴力、網絡暴力、PUA、兒童性侵、抑鬱症等社會話題,被包裹在案件之中,成為真相背後的又一重真相,也讓綜藝本身有了無需言說的社會意義。
打中綜藝市場的「空白」
《明星大偵探》原本是一檔全明星綜藝,由何炅、撒貝寧組成固定嘉賓,白敬亭、王鷗、吳映潔等組成主要嘉賓,每期也會加入新的明星嘉賓。玩法與當下流行的「劇本殺」類似,玩家扮演偵探、兇手、嫌疑人等角色,通過搜證與劇情陳述,推理出真相。在上海,也有不少模擬明偵玩法的線下劇本殺體驗館。
推理類綜藝,如同偵探小說一般,天然具有讓人慾罷不能的一面。線索鋪陳出的謎面,是通往「謎底」的入口,真相揭示的過程,則成全了綜藝的可看性。
在復盤明偵的成功之路時,製片人何舒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明偵定位在懸疑燒腦類節目,「打中了一個綜藝市場的空白」。第一季到第六季,她從編劇成為總導演,再成為製片人。「節目的品質一直很穩定,因為嘉賓陣容維持得很好,以『雙北』為核心,非常高能。故事的品質、每一期案件的推理以及懸念設置、搞笑成分,也是保持綜藝品質的原因。」
6季綜藝,72案,講好每個案件的故事,並不算容易。不過,從明偵誕生之日起,它的風格也就很鮮明了。綜藝的娛樂屬性自然不缺,可貴的是,每個案件中都有值得被反覆議論的主題。
綜藝節目,娛樂至上。儘管每集明偵都圍繞一個血案展開,但娛樂性的置入,消解了探案本身帶來的恐怖感,也讓這一類型化綜藝有了出圈的可能。明偵的娛樂屬性,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造梗」來完成的。從案件名到案件本身,都有許多玩梗的成分。比如第六季的《新四大才子》化用了歷史典故,劇情裡的「凡爾賽文學」卻是時下的熱門詞彙;而《忘憂雜貨鋪》則讓人想起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鋪》。案件本身的梗就更多了,有《名偵探柯南》裡的梗,也有致敬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這種梗帶來的熟悉感,容易讓觀眾瞬間進入劇情,卻又不至於將綜藝視為一個嚴肅事件,畢竟,創造笑點才是綜藝節目的正事。
明偵的背後,是一個以90後為主的年輕團隊。何舒總結,團隊有兩個比較特別的屬性,其一是愛玩遊戲,如密室逃脫、狼人殺,都是年輕人中比較風靡的遊戲。「其二,大家都是電影愛好者,明偵的劇情和很多電影之間有聯動,這和每個人有很大閱片量有關係。我們招的是邏輯能力很強的綜藝導演,團隊氛圍越來越燒腦化。」何舒本人也一樣,喜歡看電影,玩傳統的密室逃脫,最喜歡的遊戲是數獨。「團隊都走這種路線,大家經常是你考我,我考你。」
對於一檔推理類綜藝,最重要的環節是搜證,能否找到決定性證據,通常會決定一期節目的走向。而「寫證據」,也是何舒認為最有挑戰的一件事。為了保證推理過程的嚴密性,明偵有一個堪稱專業的顧問團隊,團隊中少不了推理小說家,也有警察、律師、法醫等專業人士。
「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以及提前寫好的劇本。但真正呈現給觀眾的環節是搜證,而後再進行劇情和詭計的推理。」她說,寫證據是特別有趣的過程,因為一定要有特別有趣的語言與創意。第六季中,節目的「笑點」都來自一些細節,比如《夜半酒店》裡的「畫畫的baby」與「海王」。「尤其要結合現在流行的點,我現在出去逛街,都會記下可以當成靈感的生活的細節,然後發給做證據的導演。」
每期節目引入一個社會話題
當然,如果只有娛樂,《明星大偵探》恐怕不會被人這麼津津樂道。72個案件中,幾乎每個案件背後都潛藏著一個社會議題。
拿第六季舉例,《天空公寓》的悲劇由無良開發商一手造成,引人唏噓。《神奇的部落》以女為尊,角色的一些臺詞也頗具反諷的意味。在前面幾季中,節目也關注整容、傳銷、環保、偶像行為等社會話題。雖然每期案件是假、人設是假,但節目傳達的教育意義卻是真。
「從第三季開始,逐漸摸索出主題這件事。」何舒坦言,隨著節目從小眾走向大眾,節目所影響的人越來越多,「任何一個綜藝,當你有所表達的時候,它的意義更加深遠。當你在懸疑故事中加入一定社會觀點的時候,它不僅感動你自己,還能影響很多人。」於是,節目組從校園新聞、社會新聞中尋找靈感,將可供參考的社會事件演化成故事背景,「有講校園暴力、抑鬱症的,節目播出後,收到很多網友的留言,這就是積極的正能量」。
何舒說,真善美,是節目能持續做下去的力量。在主題的傳達上,何炅、撒貝寧兩位固定嘉賓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一期請嘉賓時,第一反應就是何與撒,他們是互補的,又能碰撞出1 1>2的組合。撒老師因為《今日說法》等節目,和明偵的氣質也很搭。」在嘉賓挑選上,明偵有時候會先定選題,再根據故事的人設,去尋找相匹配的嘉賓。有時候嘉賓先定了,人設等也會根據嘉賓的特質再調整,「天天在改,有時候改到最後一刻」。
從開始到現在,《明星大偵探》「初心」未變,也就是節目組此前打出的slogan「偵心不改」。玄妙的推理案情貫穿始終,無論是明星搜證,還是案情陳述,都貢獻了頗多看點。
當然,變化的東西也很多。第四季開始,有了素人偵探助理加盟;第六季,正式成為「雙偵探」設定,每期都有一位素人嘉賓充當偵探。不難發現,隨著節目愈加出圈,明偵的布景也有很多升級。從第一季的棚拍,到後來的實景拍攝,案件細節越做越真。
更重要的是,故事線也越來越複雜。最新一季,節目組玩了不少跨時空「聯動」,隨著劇情展開,前幾季的案情成了本季的前傳,本格推理、變革推理輪番上陣。穿越時空、靈魂互換等設定更是「腦洞大開」。節目組試圖打造的「明偵宇宙」已經逐漸成形。
在何舒看來,NZND的回歸也好,劇情中的「聯動」也罷,都是一檔「綜N代」走到第六季,一定會去做的嘗試。「聯動會讓老觀眾很熟悉,感慨『爺青回』,又帶動新觀眾去了解之前的老綜藝,帶動了整個系列的曝光和討論度。」走過六季,明偵已經是一個成熟的IP。
今年,明偵線下體驗店會在長沙開業,有實景探案、劇本殺,也有一些周邊的售賣。「第七季,明偵宇宙會不會有新的衍生節目,是我們在思考的問題。或許未來也能像漫威宇宙那樣,創造出新的故事。」她覺得,明偵就像是一個孩子,「一個健康的孩子,你不會問它能活到幾歲。只要它健康,我們就繼續做下去,每一季做到最大的努力。」
文/上觀新聞記者 張熠
編輯/崔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