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的製作方法
2023-07-12 08:49:26 4
專利名稱: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布了一種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其中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為三層結構,包括0.03mm~0.4mm厚的第一玻纖布層,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的有效厚度為:0.05mm~0.3mm,所述第二防護層厚度為:0.03mm~0.4mm。並通過一個熱合工藝將三層進行複合。由於玻纖布具有不燃的特點,熱塑性聚氨酯具有不易燃的特性,所以當正面進行火烤時,防火效果明顯,通過中間層配方的改進,可以進一步的提高防火性能,能夠短時間防止明火,達到一定防火的能力。
【專利說明】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防水透汽功能的防水透汽膜。
【背景技術】
[0002]防水透汽膜在建築領域中可作為坡式屋面的防水透汽墊層和建築物幕牆內保溫防護層,或者作為金屬維護結構的輔助防水層。防水透汽膜其獨特的透汽性能,可使建築結構內部水汽迅速排出,避免結構孳生黴菌,影響室內環境;還能夠加強建築氣密性,提高建築防風性能,可幫助建築進一步節能,降低物業使用時的能源消耗。
[0003]目前現有的建築用防水透氣膜,大多以聚乙烯多孔膜和滌綸紡粘無紡布複合、或是以聚丙烯多孔膜和丙綸紡粘無紡布複合的三層構造,以前還使用具有防水透汽膜性的閃蒸法加工的紡粘無紡布。這些商品都是石油化學製品,非常容易燃燒,引起火災事故,造成人身及財產損失。
[0004]在我國的建築行業中,一些防火標準中要求其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 申請人:正是基於此研發一種具有一定防火、一定阻燃性能的防水透汽膜,作為現有防水透氣膜的一種優化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以上問題,首先提出一種具有一定防火性能的複合形防水透汽膜。
[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該種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為三層結構,包括自一側向另一側依次疊加熱合複合的:
[0007]第一玻纖布層,該第一玻纖布層的玻纖布厚度為:0.03mm?0.4mm:
[0008]中間的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且所述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的有效厚度為:0.05mm ?0.3mm ;
[0009]第二防護層,所述第二防護層厚度為:0.03mm?0.4mm。
[0010]作為一種選擇,所述第二防護層為玻纖布或者無紡布中的一種。
[0011]進一步地,所述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是由聚磷酸銨18份(重量)、三聚氰胺10份(重量)、季戊四醇9份(重量)、熱塑性聚氨酯63份(重量)均勻混合併製成的無滷阻燃型薄膜。
[0012]進一步地,所述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為熱塑性聚氨酯薄膜。
[0013]進一步地,所述熱塑性聚氨醋防水透氣層的有效厚度為:0.05mm?0.2mm。
[0014]最佳地,所述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的有效厚度為0.05 mm?0.1 mm。
[0015]進一步地,所述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的水蒸汽透過量大於500g/ Hf ;1米水柱2小時內不透水;抗拉強度大於260N/5cm。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玻纖布具有不燃的特點,熱塑性聚氨酯具有不易燃的特性,所以當正面進行火烤時,防火效果明顯,通過中間層配方的改進,可以進一步的提高防火性能,能夠短時間防止明火,達到一定防火的能力。
【附圖說明】
[0017]圖1三層膜料在熱熔膠刮刀塗布機中的熱壓複合示意圖。
[0018]圖2為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的斷面示意圖。
[0019]圖中:1第一纖玻纖布層,2第二玻纖布層,3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4放卷輥,5收卷輥,61橋輥,62預熱輥,71熱壓輥,72襯輥。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如圖1至圖2所示,
[0021]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包括難燃型和普通型兩種規格,下面分別就其結構進行詳細的描述。
[0022]實施例一
[0023]在圖2中,本實施例中的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為三層結構,包括
[0024]1、外側的第一玻纖布層1,該第一玻纖布層的玻纖布厚度為:0.03mm?0.4mm。
[0025]2、中間的無滷阻燃型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3,且無滷阻燃型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的有效厚度為:0.05mm?0.3mm,較優的為0.05mm?0.2mm,最佳地為0.05mm?0.1 mm,當厚度為0.05毫米時,透汽效果最佳,但是防水效果相對較差,當厚度為0.3毫米時,透汽效果較差,防水效果上升。
[0026]熱塑性聚氨脂(Thermoplastic polyyrethane)即TPU,是一種新型的有機高分子合成材料,屬於化合物,英文商品名:Flexible polyurethane ο
[0027]其中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為一種膜類結構,具有防水和透汽的兩重功能,包括微孔型和親水型兩種類型,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技術。其防水和透汽原理為:微孔型的熱塑性聚氨酯薄膜中的膜孔直徑很小,只有10 μ m?50 μ m,介於直徑為4 X 10_4 μ m的水蒸氣和直徑約為100?300 μ m的水滴之間,水蒸氣可透過微孔薄膜,而水滴不能通過,從而起到防水透氣的目的。親水型的熱塑性聚氨酯薄膜,連續的無孔薄膜及塗層材料,其表面及本體均為均勻緻密結構。防水性是由於材料的連續性和較大的表面張力決定的,呼吸性是由聚氨酯親水軟段類型、比例及軟段的相對分子質量決定的,通過分子擴散機理來實現:聚氨酯的微相分離結構為複雜的分子擴散提供了可能,水分子沿著密集的分子鏈間隙傳遞,由高溼度一側吸附水分,通過聚氨酯分子鏈上的親水基團傳遞到低溼度一側,但其呼吸性一般相對微孔結構而言較差。兩種類型的的熱塑性聚氨酯都具有防水和透汽性能,根據使用場合要求的不同可以選用。
[0028]3、內側的第二玻纖布層2,該第二玻纖布層的玻纖布厚度為:0.03mm?0.4mm。
[0029]其中兩側的玻纖布層中,一層的厚度較厚,主要起到抗拉伸的作用,另一層的厚度較薄,主要起到防護的作用,防止外表面的磨損。
[0030]上述的三層複合材料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31]步驟一,第一纖玻纖布層1、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3和第二玻纖布層2依次設置在熱熔膠刮刀塗布機的三個放卷輥4上,且上述三層為獨立的卷材,分別設置在各自獨立的放卷輥中,並經過一個共同的收卷輥5進行收卷。三層的規格滿足上述中的尺寸規格。其中,熱熔膠刮刀塗布機為現有成熟設備,在塗布工藝中經常使用,一般都包括收放卷系統、熱合機構和布料漲緊機構,具體細節不在贅述。
[0032]步驟二,不經收卷,第一玻纖布I層經過熱熔膠刮刀塗布機的橋輥61和預熱輥62預熱後直接進入由熱壓輥71和襯輥72組成的熱壓複合機構,且與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和第二玻纖布層同時以相同的速度進入熱壓複合機構中進行三層的熱複合,且熱壓複合機構中熱壓輥表面瞬間的熱複合溫度為120?130°C之間,最後由一個收卷輥對複合並充分冷卻後的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進行收卷。
[0033]在上述的熱合過程中,應保證三層之間同步疊加、勻速進入且兩側對齊的同步進入熱壓複合機構。在熱壓過程中,藉助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和玻纖布之間的大熔點差(即,兩者之間的熔點溫差相差大於1000°C ),並在熱壓輥和襯輥的擠壓作用,實現上述三層材料的無粘合劑條件下的熱壓複合,從而製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三層複合防水透氣膜。
[0034]本實用新型申請的有益效果以微孔型的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為例進行說明:
[0035]本三層複合材料具有優異的防水透氣透汽功能和良好的強度性能,檢測結果表明,
[0036]透汽性能:本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的水蒸氣透過量大於500g/ Hf ;
[0037]24小時不透水性:1米水柱2小時內不透水;
[0038]抗拉強度:抗拉強度大於260N/5cm,此處所謂的260N/5cm是指,將試樣做成5釐米寬的布條,進行拉伸試驗,其變形臨界點的拉力強度大於260牛,這一指標在無紡布、玻纖布中經常採用。
[0039]作為上述實施例的一種簡易變形,有以下三層組成1、玻纖布;2、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3、無紡布(PP聚丙稀)0.05?0.4mm。其中,玻纖布提供高拉伸強度,無紡布起到保護層的作用,這樣可以降低材料成本,為普通型。
[0040]實施例二
[0041]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於:中間的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是一種由以下物質混合後形成的厚度為0.05mm?0.3mm的薄膜:聚磷酸錢18份、三聚氰胺10份、季戊四醇9份、熱塑性聚氨酯63份,四中原料為顆粒狀或粉狀,稱重配比,為重量份。四種成分使用攪拌機(顆粒攪拌機)均勻混合,然後經過吹膜機(吹膜機是將塑料粒子加熱融化再吹成薄膜的設備)進行吹塑成膜形成一種無滷阻燃型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其中攪拌機和吹膜機是現有設備,可以採購。
[0042]在本實施例中玻纖布是一種不燃材料,中間層使用無滷阻燃型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阻燃性能UL94標準的V-O等級,該實施例中的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具有優良的防火性能。
[0043]此工藝可以借鑑實施例一中的成型工藝,首先將四中顆粒狀的原料進行充分的混合,然後加熱恪融後吹成0.05mm?0.3mm的薄膜,待用,然後進行上述工藝。
[0044]本方案中防水透汽膜內外兩層為玻纖布、中間層為無滷阻燃型熱塑性聚氨酯的三層複合材料,在建築領域中可作為坡式屋面的防水透汽墊層和建築物幕牆內保溫防護層,金屬維護結構的輔助防水層。防水透汽膜其獨特的透汽性能,可使建築結構內部水汽迅速排出,避免結構孳生黴菌,影響室內環境;還能夠加強建築氣密性,提高建築防風性能,可幫助建築進一步節能,降低物業使用時的能源消耗。
[0045]對於上述三層複合材料,其內外兩層玻纖布主要用來體現複合材料的強度、抗老化及阻燃等性能,中間層選用(阻燃型)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膜,它只允許氣體分子通過而水滴(即水分子聚集體)無法通過,防水透汽膜的防水透汽功能主要靠它來實現。
[0046]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相關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擴如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其特徵在於,包括自一側向另一側依次疊加熱合複合的: 第一玻纖布層,所述第一玻纖布層的玻纖布厚度為:0.03mm?0.4mm: 中間的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且所述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的有效厚度為:0.05mm ?0.3mm ; 第二防護層,所述第二防護層的厚度為:0.03mm?0.4mm。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防護層為玻纖布或者無紡布中的一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其特徵在於,所述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為無滷阻燃型薄膜。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其特徵在於,所述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為熱塑性聚氨酯薄膜。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其特徵在於,所述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的有效厚度為:0.05mm?0.2mm。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其特徵在於,所述熱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氣層的有效厚度為0.05mm?0.1 mm。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其特徵在於,所述玻纖複合防水透汽膜的水蒸汽透過量大於500g/ m2 ;1米水柱2小時內不透水;抗拉強度大於260N/5cm。
【文檔編號】B32B17-10GK204296146SQ201420741217
【發明者】田鵬立 [申請人]濟南一布建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