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自駕攻略一日遊(來一場兩天的揚州短途自駕遊吧)
2023-07-12 02:34:11 1
工作太辛苦,不如趁著假期跟隨小編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自駕遊,放鬆一下緊張的心情。
一.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城區,總面積2000畝,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因湖面瘦長而得名,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再有沿邊垂柳的美景,眼睛只有應接不暇了。
主要景點
溫泉
揚州瘦西湖溫泉度假村坐落於風景如畫的瘦西湖畔,與萬花園隔空相望。度假區佔地13萬平米,有形態功能各異的溫泉池68個,分為公眾區域和私密區域,公眾區域又分為多個各有不同特色的主題空間,湖泊溪流、假山瀑布、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竹林小徑與溫泉池完美結合,相映成趣。
大虹橋景色優美,曾吸引了眾多的文人雅士在此指點江山,切磋詩文,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墨跡和動人的故事。康熙年間王漁洋有一首:「紅橋飛跨水當中,一字欄杆九曲紅;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更是膾炙人口,就連乾隆皇帝也曾作詩讚賞過虹橋的景色。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位古典美人,是虹橋揭開了她的蓋頭;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部長劇,是虹橋拉開了她的帷幕。就讓我們從虹橋開始,領略這「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美景吧。
錦鏡閣是根據李鬥《揚州畫舫錄》中所述錦鏡閣重建的一座橋和樓閣合為一體的水閣,三開間飛簷重樓,形如品字,跨越一小河(夾河)之上,左右兩間橫跨兩岸,中間空著,可通小船,行人過河時必須從樓梯上第二層樓如過橋一般,然後從另一邊下樓梯到對岸。錦鏡閣現為水泥和木材混合建築。
五亭橋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個婀娜多姿的少女,那麼五亭橋就是少女身上那條華美的腰帶。五亭橋不但是瘦西湖的標誌,也是揚州城的象徵。它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兩百多年的歷史。
五亭橋上建有極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風亭,挺拔秀麗的風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蓮花。亭上有寶頂,亭內繪有天花,亭外掛著風鈴。五亭橋的橋墩由12大塊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橋基。清秀的橋身和沉雄的橋基,兩者為什麼能配置得如此和諧呢?答案就在橋洞。五亭橋的橋身由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卷洞組成。空靈的拱頂卷洞配上敦實的橋基,橋基在直線配上橋洞的曲線,加上自然流暢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
站在五亭橋上向東看,遠處的湖光水色就是一幅典型的江南山水圖景。而橋東面這座四面環水的建築,叫做鳧莊。鳧莊建於1921年,因為形狀類似浮於水面的野鴨而得名。它的整體建築緊湊得體,有效地烘託映襯了五亭橋和白塔,成為瘦西湖上不可缺少的一處點綴。
釣魚臺
深入湖心的釣魚臺,原來是演奏絲竹樂器的地方。在中國,以「釣魚臺」命名的景點非常多,但揚州的釣魚卻是眾多釣臺中體量最小,也是極富特色的一座。它是中國名亭建築的典範,是中國園林「框景」藝術的代表作品。站在釣魚臺斜角60度,您可以在北邊的圓洞中看到五亭橋橫臥波光:而南邊的橢圓形洞中則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這一景象一彩一素,一橫一臥,真是堪稱絕妙。這裡也是外地遊客到揚州一定要留影的地方。那洞中借景的畫面正好對應了「三星拱照」的名稱。
小金山
從小金山景區可以看到的就是瘦西湖的主湖區。那遠近高低錯落有致的亭臺樹木,使瘦西湖的水面顯得開闊而深遠,宛如一副大寫意的中國山水畫。 《望江南百調》裡這樣描述道:「揚州好,入畫小金山。亭榭高低風月勝,柳桃錯雜水波環,此地既仙寰。」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湖上建築最密集的地方。風亭、吹臺、琴室、木樨書屋、棋室、月觀,全都集中在這裡
望春樓
與玲瓏花界隔湖相對的建築是望春樓和小李將軍畫本。他們完全是江南園林的風格,建築規模從屬於熙春臺,色調顯得清新淡雅,體現了南方之秀。望春樓下層南北兩間分別為水院、山庭,將山水景色引入室內。卸去樓上的門窗就變成了露臺,是中秋賞月的好地方。
熙春臺
二十四橋景區包括熙春臺、玲瓏界、小李將軍畫本、望春樓和二十四橋。熙春臺是二十四橋景區的主體建築。它與小金山遙遙相對,都處在湖面的轉折處。這裡也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臺明月」。熙春臺氣勢恢弘大氣,再現北方皇家園林之氣概。
四橋煙雨
穿過徐園,站到小虹橋上,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西側,是瘦西湖最開闊的景區,再回過頭看徐園,就知道它只是一道序幕,從現在開始,瘦西湖景區將漸漸拉開,進入高潮了。東面的一座樓,叫做「四橋煙雨」。每當「山色空濛雨亦奇」之際,這裡領略的景致是「四橋飛跨煙霧裡」。站在這座樓上,大家可以看到四座色彩和造型各有不同的春波橋、大虹橋、長春橋、蓮花橋。煙雨朦朧中,四座橋有遠有近,有濃有淡,有高有低。當年乾隆皇帝十分喜愛這裡的景色,多次吟詩作賦,並親筆御贈「趣園」。
二十四橋
「二十四橋」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揚州人心目中的二十四橋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蕭亭組合而成,中間的玉帶狀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臺階,圍以24根白玉欄杆和24塊欄板。關於二十四橋到底指哪座橋,至今眾說紛紜
二.何園
何園,又名「寄嘯山莊」,坐落於江蘇揚州城內的徐凝門街66號,由道清光緒年間何芷舠在雙槐園舊址上改建,作為何宅的後花園使用,故稱「何園」。何園將廊道建築的功能和魅力發揮到極至,雖是平地起築,但卻獨具特色,其間迴廊曲折、假山貼牆、鳥棲庭樹等無一不令人慨嘆,素來有「城市山林」之說,更被譽為「晚清第一園」,為揚州住宅園林的典型,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首批20個重點公園之一。
主要景點
牡丹廳進入何園的東大門,首先看到的是何園的後花園,整個後花園分東、西兩部分。穿過「寄嘯山莊」的圓洞門,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牡丹廳,迎面山牆上嵌有「鳳吹牡丹」的磚雕,牡丹廳因此而得名。
貼壁假山在船廳後側風火牆上緊貼牆壁堆疊著一組長達六十餘米的假山,上有盤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繞山谷,山上有月亭,過月亭可登上復道迴廊,形成全園上下立體交通。如果把封火牆比作一張宣紙那貼壁假山就是一副剛畫好的山水畫,拐彎處還給人以悠遠的感覺,令人無限遐想。也是防止主人家「抬頭見東牆」使其更加吉利一些。
船廳在東園的所有建築群中,最為精緻的要數船廳了,整座廳形似船形,廳周圍以鵝卵石、瓦片鋪成水波紋狀,給人以水居的意境。廳旁抱柱上有對楹聯:「月做主人梅做客,花為四壁船為家」。船廳四周用通透玻璃鑲嵌的花窗,給有以「人在廳中坐,景自四邊來」的意境。
讀書樓翰林公子讀書樓是何園文脈的象徵。何氏家族從何芷舠(dāo)父親這輩起通過科舉作了大官,留下了厚學重教、詩禮傳家的門風。先後出了祖孫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畫家、姐弟院士……
復道迴廊如果說東園是後花園的序幕,則西園則是後花園的主體。走入西園第一個映入眼帘的就是那貫穿全園的復道迴廊,全長1500多米,被譽為中國立交橋的雛型。復道,就是在雙面迴廊的中間夾一道牆而形成,起到分流作用。迴廊,揚州人俗稱串樓,分上、下兩層,它將東園、西園、住宅院落都串連在一起,遊客即使在雨天,也免遭淋漓之苦,盡情欣賞全園美景。廊的東南兩面牆上開有什錦洞窗和水磨漏窗,繞廊賞景,步移景異。
水心亭西園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水心亭了,這座水心亭是中國僅有的水中戲亭,專供園主人觀賞戲曲、歌舞和納涼賞景之用。《紅樓夢》、《還珠格格》、《畢升》等一百多部影視劇把此處作為影視基地。
蝴蝶廳水池的北面是主人用於宴請賓客的宴廳,因廳角昂翹,像振翅欲飛的蝴蝶,故稱蝴蝶廳。廳內木壁上刻著歷代名碑字畫。
湖石山池的南面有一座湖石假山與水心亭隔水相望,這座假山在建園意境上來觀察體味,不由得讓人領會到「空山新雨後,天清晚來秋。明月松尖照,清泉石水流。」的意境。
賞月樓從復道曲折南行,便到了賞月樓,又稱怡宣樓,這裡是全園賞月最佳場所,園主人的母親就在此居住。廊旁的鐵欄杆都是當時從國外進口的,均刻有「延年益壽」字樣。
同仁館本館以「同仁」二字,為的是紀念60年前曾在何園創辦的一所學校——同仁中學。本館所在地,就是一間當年書聲朗朗的教室。「同仁館」是海峽兩岸和世界各地同仁學子永不忘懷的一片綠洲,同時也是聯結海峽兩岸和世界各地炎黃子孫的一條金色紐帶。
玉繡樓自賞月樓小院有東門直達玉繡樓所在庭院,頓有開闊疏朗之感。玉繡樓是兩棟前後並列的住宅樓的統稱,因院中種植廣玉蘭和繡球而得名。玉繡樓的主體建築是前後兩座磚木結構二層樓,既採用中國傳統式的串樓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築手法,如採用法式的百葉門窗、日本式的拉門、法式的壁爐、鐵藝的床等等,此外,在體現住宅建築功能和人性化需要方面,也有一些值得稱道的細節,如地面設通風孔、地下建近兩米高的透氣層等等,可見當時園主人「與年俱進」的思想!
騎馬樓出玉繡樓沿著復道迴廊向東入騎馬樓,騎馬樓是何園的客舍。騎馬,意味著異鄉和徵途。何園客舍取騎馬為名,別有一番苦心深意。另有一說,騎馬樓,形似馬鞍,分為東、西兩幢樓。東樓亦稱東一樓,往北整齊排列東二樓、東三樓。此三幢樓,皆為兩層,前後相連,上下相通,宛若迷宮。東樓,亦稱東一樓,國畫大師黃賓虹是何園園主何芷舠長媳的族叔。黃賓虹一生中,有六次來揚州,時間有長有短,皆寓居在東一樓。東一樓、東二樓、東三樓之間,有兩個庭院,東二樓中間有過道,將前後兩個庭院連通。
清楠木廳玉繡樓前面是一座面積為160平方米的「與歸堂」,是目前揚州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楠木廳,此處為主人會客的地方。楠木廳正廳大門兩側,融合了西方建築的手法,運用整塊4平方米大、9毫米厚的玻璃,採光效果極好!
三.個園
個園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東北隅,鹽阜東路10號,曾榮獲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首批國家重點公園」稱號。這座清代揚州鹽商宅邸私家園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勝。園以疊石藝術著名,筍石、湖石、黃石、宜石疊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園法則與山水畫理於一體,被園林泰鬥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孤例」。
個園中最大的特色便是"四季假山"的構思與建築,在面積不足五十畝的園子裡,開闢了四個形態逼真的假山區,分別命以春、夏、秋、冬之稱。整個園子以宜雨軒為中心,遊人沿著順勢的方向,可盡覽四季秀景。從用石極奇的角度上講,個園採用了不同質料的石料,體現不同的季節,以竹石為主體,以分峰用石為特色。十二生肖石象徵春天,太湖石象徵盛夏的江南景色,黃石烘託秋天群山的挺拔,顏色潔白的雪石突出冬日裡積雪未化的寒冷感覺,各具特色,表達出「春景豔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景慘澹而如睡」的詩情畫意。個園旨趣新穎,結構嚴密,是中國園林的孤例。
說到這兒,屏幕前的你是否心動呢?歡迎在評論區給小編留言,表達出你的見解吧! 喜歡的話記得點讚收藏 關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