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兒童啟蒙的繪本(還在為給寶寶選什麼繪本發愁)
2023-08-07 09:33:41 3
戳↑關注,你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媽媽們帶娃時困難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帶娃出門、抱娃上廁所等,但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和我一樣的難題,就是如何給寶寶選繪本,看著書店和網上五花八門的書,頭都大了,怎麼選?選什麼?哪些對孩子心智發育更有幫助?
本著對孩子負責的原則,至今沒找到一套讓我滿意的繪本,說我挑剔也好,選擇障礙也罷,反正湊合我是做不到的。
但就在前幾天,同事給我拿過來兩套書,分別是觸控發聲書「聽,誰的音樂會?」系列和觸摸洞洞書「躲貓貓」系列,問我覺得好不好,當我拿到手時,不禁感嘆,竟然還有這麼好玩的書,簡直要嫉妒這個時代的孩子們了。
「聽,誰的音樂會?」高飽和度的油畫和古典音樂完美結合,能提高寶寶藝術修養;「躲貓貓」凹凸不平的小洞洞和趣味的繪畫,既可以玩躲貓貓遊戲,還能觸摸洞洞提高感知力,這兩套書簡直太完美了。不賣關子,趕緊給大家來介紹下吧。
01聽,誰的音樂會?說實在的,我也是個有藝術細菌的人,所以也很注重孩子的音樂修養。
還記得我懷孕時就天天各種聽,像莫扎特的管弦樂、搖籃曲等,不知道我兒子現在那麼喜歡音樂,律動感也很棒,跟胎教音樂有沒有關係,哈哈~
如今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學習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希望孩子擁有高雅氣質與藝術修養。
這套《聽,誰的音樂會?》共4冊,適合給0~6歲孩子,它是國內首款古典音樂類觸控發聲書,專為幼兒音樂藝術啟蒙精心設計。
書中收錄了來自4位音樂巨匠的共24首世界經典樂曲中的片段,每首曲子取最耳熟能詳,也是最精彩的一小段(大約15秒),這些古典名曲中,運用了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等豐富的樂器,就是在給孩子「找感覺」。
油畫加旋律 修養不言中
寶寶在剛接觸古典音樂時,因為太抽象了,所以無法理解其中表達的東西。
而這套書的每一個畫面,都有一隻只可愛的、演奏著樂器的動物們;豐富飽滿的色彩,讓視覺效果加倍,整個畫面充滿了想像力和感染力。
每翻到一個新的跨頁,就馬上能感受到整個畫面表達出的情緒,愉悅的,活潑的,或者是愜意的,優雅浪漫的……讓寶寶可以更直觀的「看到」音樂。
維瓦爾第的《夏·g小調協奏曲》,畫面中,蛙群在荷塘中歡快地舞蹈,盛夏的氣息撲面而來!
貝多芬的《歡樂頌·d小調第九交響曲》中,畫面明亮活潑,袋鼠一家歡樂地舞蹈、嬉戲。
巴赫的《布蘭登堡協奏曲》,老虎們拉著小提琴,時而激昂,時而低沉。
在持續的耳濡目染下,審美能力和韻律感,會滲透到孩子的內心,成為內在的藝術修養。
比如逛商場時,廣播裡放了巴赫的協奏曲,對於其他孩子來說,就是普通的音樂,但看過繪本的小朋友可能就不一樣。
稍小點的寶寶會跟你說:「媽媽,這是小提琴的聲音」;稍微大點的孩子就會明確的說:「媽媽,這是巴赫的《布蘭登堡協奏曲》」,瞬間你就會覺得選這套書是多麼明智。
小手輕點 旋律響起
「聽,誰的音樂會?」採用了 「隱形」觸控片,每張書頁上,都內嵌了一個圓形的觸控按鈕,小手輕輕一按,就能聽到優美的音樂,再按一下音樂停止。
給寶寶觸覺和聽覺刺激,鍛鍊觸覺和聽覺神經,讓他的觸覺和聽覺更加靈敏。
在寶寶0-3歲的聽覺飛速發展的時期,給他一定的聽覺鍛鍊,好處多多!要知道,學樂器離不開好的聽覺(貝多芬是天才)呢!
音樂巨匠的經典樂章
很多家長們都會讓孩子學習鋼琴、小提琴等樂器,因為古典音樂大量的運用這些樂器,所以絕對是寶寶音樂啟蒙不二選擇。
全套書甄選的4位音樂巨匠的各6部(共24首)風格迥異代表作品,比如:
維瓦爾第最知名的《春》、《夏》、《秋》、《冬》;巴赫的《康塔塔》和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三號、第11號大提琴組曲·詠嘆調;莫扎特的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土耳其進行曲;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獻給愛麗絲》、《歡樂頌》等名曲。
當寶寶用小手指點擊觸控面,這些世界名曲響起來時,大家一定會感覺賊熟悉,說不定當孕媽咪,給寶寶做胎教的時候就聽過呢!
品味藝術學習知識
這套書中,除了音樂和繪畫藝術完美融合的畫面外,還蘊含小知識!讓孩子在不知不覺,接受樂器、顏色、對比、數字的概念和關於音樂巨匠常識。
認識各種樂器
《巴赫的管弦樂之美》——專門教孩子認識樂器,用小動物形象表現樂器的演奏方式,平時媽媽在家就可以跟孩子們互動,做一個演奏樂器的動作,讓孩子來猜演奏的是什麼。
△小提琴演奏
△三角鋼琴演奏
在跟寶寶互動的過程中,媽媽可以引導一下,看孩子更喜歡什麼樂器,適合什麼樂器,之後再決定讓孩子學習什麼樂器。
音樂基礎常識
書中的最後一頁,用凝練的語言給孩子們介紹了相應的偉大音樂家,讓孩子們更加了解音樂巨匠,也更加了解這些音樂的背景知識。
這套書附贈了一本導讀手冊,其中還包括還有4位音樂巨匠的生平、作品的詳細解讀,還包含田藝苗老師親筆撰寫的《獻給等待古典音樂的孩子們》,以及她推薦孩子們聆聽的另外10首古典音樂曲目,幫媽媽們解讀這套書。
色彩啟蒙
《維瓦爾第的四季之歌》中——會看到春天的粉色,夏天的綠色,秋天的黃色和紅色、冬季的黑與白,還有夜晚的紫色,大海的藍色,讓孩子感受到顏色的美麗與變化。
知識啟蒙
《莫扎特的音樂奇蹟》中——形態各異的動物,作為每個樂章的插圖,讓孩子在對比中建立長短、胖瘦、大小、上下等的概念認知。
胖犀牛和瘦仙鶴,對比鮮明。
小蟲子和大象放在一起比較,直觀且表現力極強。
數字啟蒙
《貝多芬的浪漫交響樂》中——畫面蘊含了數字的概念,充滿想像力又激萌的油畫讓孩子眼前一亮,認識數字也變得簡單有趣了。
1隻拉小提琴的章魚;2隻跳雙人舞的孔雀;3隻歡樂的袋鼠一家;4隻歡快的松鼠;5隻跳芭蕾的長頸鹿;6隻從小到大排列的熊。
在每本書的最後一個跨頁,會有每一個跨頁的總結,和整本書古典音樂主題的創作者的簡單介紹。
整本書從畫面到旋律,從顏色到融入畫面的小知識,都美不勝收,卻不複雜,是給孩子啟蒙的好讀物!
環保大豆油墨 進口再生卡紙
這套書印刷採用安全無毒的大豆油墨,表面還做了亮膜處理,不易被啃壞、撕爛!進口可再生白卡紙,環保又厚實,小寶寶也能順利翻頁。
每個書角進行圓角處理,不會劃傷寶寶小手,可以盡情閱讀享受音樂。
02躲貓貓觸摸洞洞書「躲貓貓」是專為0—3歲的寶寶研發的,說起它的出版公司那可牛大發了!
尤斯伯恩出版公司,是英國排名第一的童書出版機構,多部童書被譯成超過100種語言,都成為孩子們喜愛並獲益匪淺的圖書。
一些媽媽更是看到該出版社熱氣球的logo,就毫不猶豫地進入買買買,收收收,攢攢攢的狀態。
這套「躲貓貓觸摸洞洞書」共有4個主題,分別是:《小馴鹿,是你嗎?》、《小象,是你嗎?》、《小兔子,是你嗎?》、《小狐狸,是你嗎?》。
每本書6個跨頁,5處形狀各異的「洞洞」,將捉迷藏的找一找環節設置成了4次尋而不見, 與一次驚喜的意外發現。
在閱讀中玩捉迷藏遊戲,滿足寶寶好奇、好動、喜歡探索的需要,讓寶寶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遊戲結合認知,洞洞結合軌跡,專注結合觀察,猜一猜、找一找、摸一摸,鍛鍊寶寶手指靈活性,促進寶寶心智發育。
遊戲結合認知 寶寶主動閱讀
每本書中前四處洞洞下,分別藏著不同的動物,從洞洞中可以窺見毛茸茸的尾巴、長長的大耳朵、尖尖的鼻子……
插畫家通過構圖,將不同的動物與要尋找的動物建立關聯,在寶寶以為就要找到目標時,翻開來發現的卻是意外驚喜,吸引寶寶有興趣讀下去。
比如:小狐狸是你嗎?
每頁洞洞前後的圖案變化,還可以激發寶寶的認知興趣。小手翻一翻,蝙蝠尖尖的耳朵變成了小鳥大大的嘴巴。
通過這種相似卻又不同帶來的反差,激發寶寶的好奇心,讓寶寶體會到捉迷藏遊戲的快樂。
同時提取認知對象的典型特徵,從局部到整體,讓寶寶在試錯中,拼湊出一個完整的動物形象,在尋找中提高觀察力與認知力
洞洞結合軌跡 寶寶手指更靈活
觸摸是嬰幼兒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他們喜歡用小手去探索世界,依靠觸覺認識和了解事物的性質。
不知道你家的寶寶喜不喜歡摳洞洞,我家小胖寶尤其鍾愛,我還記得床單曾經被爸爸菸頭燙了一個洞,那段時間他每次上床睡覺,都要找到那個洞並摳半天~我只能無奈地看著他。
有了這套書,寶寶可以盡情探索洞洞的奧秘了~
「躲貓貓觸摸洞洞書」系列,根據嬰幼兒觸覺、感知覺的發展規律,把玩具和圖書有機結合起來,讓寶寶通過觸摸感知物體。
樹葉、蘑菇、花朵、蝴蝶翅膀……很多精細的模切圖形,寶寶的小手可以感知葉子的形狀、蝴蝶翅膀上的花紋,小手指還可以沿著彎彎曲曲的軌跡滑行,鍛鍊小手的靈活性與協調性。
通過觸覺刺激,為嬰幼兒建立對觸覺感知的興趣,從而去積極探索,使其認知從具體的物體發展到抽象的物體,拓展嬰幼兒的感知覺,吸引寶寶主動閱讀。
專注結合觀察 促進寶寶心智發育
嬰幼兒認知以識圖為主,高飽和度的配色,非常吸引寶寶的眼球,讓他更專注地觀察細節:火紅的小狐狸、雪白的小兔子、青灰色的小象、褐色的馴鹿,每本書以躲起來的動物的顏色為基調,打開書就會聯想到這種動物,豐富孩子的想像力。
書中語言簡潔易懂,貼近寶寶的真實生活,更有代入感,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畫面,讓寶寶感受到找不到目標時的失落,與找到後的喜悅,體會情感的起伏,有助於情商的發展。
多種互動 豐富親子時光
父母陪孩子一起邊讀邊玩,肢體的接觸和互動的語言,不僅可以讓寶寶建立安全感,還能促進親子關係。
形狀各異的洞洞除了玩躲貓貓,還可創造多種玩法。比如,跟寶寶玩手指遊戲:
也可以用寶寶喜歡的玩具,玩「猜猜我是誰」的遊戲,是不是很有趣?
凜冽的寒冬,在家裡陪寶寶一起玩躲貓貓,玩累了就癱坐在地毯上,一起欣賞油畫和古典樂帶來的視覺盛宴。不需要一直陪著熊孩子在戶外了,簡直不要太開心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