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未來有多少個郊野公園(上海又添好去處)
2023-08-07 11:02:23 5
歲末將至,上海今年首批開工建設的7座環城生態公園即將建成開放。
12月2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公共綠地建設事務中心獲悉,寶山區豐翔智秀公園、普陀區春光公園一期、李家浜公園、浦東新區沔青公園、金海溼地公園、嘉定區綏德公園正開展竣工驗收;閔行區梅隴生態公園主體部分已完成建設。除李家浜公園受外圍市政道路施工影響外,其餘6座公園均有望於2023年新春伊始與廣大市民朋友重新見面。
環城生態公園以上海外環高速兩側的環城綠帶為本底進行改造。「十四五」期間,上海計劃在環城綠帶的基礎上新增36座生態公園,與原有的顧村公園、濱江森林公園和閔行體育公園等,共同構成50座環上生態公園群。
普陀春光公園 效果圖。本文圖片均為 上海市公共綠地建設事務中心 圖
春光公園:遇見環上「桃花源」
春光公園位於普陀桃浦地區,據《真如志》記載:桃浦河兩岸,昔日多植桃樹,故名「桃浦」。公園總佔地面積約21.5公頃,以《桃花源記》詩意的語言為藍本,打造桃源勝景、落英水岸、芳草滿坡等特色景觀。
在植物配置上,春光公園以桃花為主,保留部分現狀林,新增紫葉桃、碧桃、五寶桃、壽星桃、帚桃等多種桃花品種,既延長觀賞期,又提升了觀賞價值。從3月初一直到4月中下旬,桃花競相開放,滿足市民遊客觀花、觀葉、觀枝的多樣化需求。多種顏色的桃花沿林緣或水邊種植,孤植、片植,濃淡相宜,織就一片花的雲錦。同時,在公園標識標牌的設計上,也以「桃」之葉紋肌理和果核形狀為概念,在細節處呼應「桃」之主題,讓人浸潤在桃文化的世界裡。
寶山豐翔智秀公園 效果圖
豐翔智秀公園:水林秘境與科創
豐翔智秀公園位於寶山區西北門戶區域,東臨外環高速及新槎浦、南臨西走馬塘、西至工業路、北至錦秋路,總佔地面積32.12公頃,周邊主要以科創園區、社區為主。
在本次改造提升中,公園回應市民希望親近自然的需求,不搞大拆大建,保留自然基底,將其打造為生態優先、融入特色的環上公園。
豐翔智秀公園定位為「科創拓展基地 水林生境體驗」。北側區域基於原有良好的生態本底,以生態恢復和保護利用作為出發點,採用最小化幹預手法,對公園綠地進行色彩綠化的增補、增加鳥食果樹、營造親近自然的水林秘境區。南側區域則基於現狀林地,重點打造為戶外科創拓展核心地標,融入科創展示、企業團建等功能,彰顯寶山的科創特色。
浦東沔青公園 效果圖
沔青公園:橫沔風韻,水鄉記憶
沔青公園位於康橋鎮川周公路,總佔地面積約60.4公頃。公園定位為凝練橫沔水鄉文化、民俗文化,打造具有江南園林典範的社區公園。
沔青公園本次改造集生態、文化、運動和示範教學為一體,最大限度保留現狀良好的生態基底,融合古鎮元素,提煉核心景觀,與橫沔古鎮、迪士尼度假區形成聯動,展現「生態 文化」「生態 運動」「生態 示範教學」的特色,為市民提供全齡段、個性化、示範性休閒空間。此外,改造工程還圍繞林相改造、溼地景觀、海綿城市、配套服務等4個領域進行了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示範展示,使其成為能提供示範引領、發揮標杆作用的市級環城生態公園帶教學實訓基地「名片」。
浦東金海溼地公園 效果圖
金海溼地公園:國家級生態監測點
金海溼地公園位於浦東新區曹路鎮,總佔地面積約41.8公頃,為城市溼地公園。
金海溼地公園是上海市第一批命名的12個野生動物棲息地之一,園內林地及溼地生態本底優良,漫步其間,市民可以盡情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本次改造基本保留了現狀植物,補種了掛果期較長的枇杷、柿子等漿果類植物,豐富不同季節林鳥的食物來源,吸引更多鳥類來此棲息。此外,公園還增設了一段南北走向的架空科普觀察長廊,聯通區域內的島嶼和蘆葦蕩,同時結合駁岸改造,增加了淺石灘區域、灘涂區域、淺水區域,進一步完善水生環境,營造一處更適宜野生動物生活的棲息之地,為大家提供一個科普溼地、了解生物多樣性的最佳窗口。
園內還有一座上海城市森林生態國家站科普基地,市民可以在此近距離觀察儀器是如何監測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等氣體汙染物、滯納pm2.5等塵埃的,也可以在科技工作者的專業講解下了解關於「雙碳」、森林淨化大氣環境、固碳釋氧等更多奧秘。
嘉定綏德公園 效果圖
綏德公園:行走杉水澗
綏德公園位於嘉定區外環綠帶內,東至外環線、南至滬杭鐵路、西至中槎浦、北至滬寧鐵路,總佔地面積25.46萬平方米。
綏德公園作為外環防護林始建於2003年,屬於全開放式公共林地,經過多年的養護,具有良好的生態基礎,優質的水杉林及成片的香樟林,楊家木橋浜等5條水系貫穿林地內,營造出較好的溼地、森林景觀,也是白鷺、斑鳩等鳥類的棲息地。考慮到現狀生態基底優良,自然林帶、水系條件較好,公園在設計定位上,以保護利用原外環林帶生態本底風貌為原則,利用現狀水系資源,以「微更新五步曲」實現從林地到公園的「身份轉變」,並圍繞「杉水」特色,打造了「杉林秘徑、曲徑清溪、湖光樂動」三個遊覽打卡景觀節點。
梅隴生態公園 效果圖
梅隴生態公園:梅林花海,隴上田園
梅隴生態公園位於外環高速南側,西鄰莘莊梅園,東接虹梅南路,由聽翠園、得翠園、疊翠園、聞翠園、普樂園組成,總佔地面積約59.7公頃。
梅隴,舊名「梅家弄」,《梅隴史話》記載,梅家弄至少已有七百年歷史。此次公園提升改造深入挖掘了「梅隴」之「梅」與「隴」的地域文化特色,既體現梅林花海的迷人風景,又呈現隴上田園的淳樸風情,力圖實現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的完美融合。
梅,即梅花。公園傳承百年種梅歷史,著力打造梅林景觀,廣泛種植龍遊梅、粉皮宮粉梅、江梅、多萼硃砂梅、昆明小跳枝、烏羽玉等不同花期的梅花品種,並在空間上合理布局,從而有效延長賞花期,讓遊人徜徉於梅林花海中。隴,古語同「壟」,即田埂。在公園的設計中,巧妙融入了「隴」的元素,遊客漫步其間可以暢想田園生活。
普陀李家浜公園 效果圖
李家浜公園:山環水傍
李家浜公園位於普陀桃浦鎮,東至規劃大場路,西至外環高速,南至滬嘉高速,北至新河南浜及寶山區界,總佔地面積約12公頃。
公園定位為具有文化藝術特色的生態休憩公園。在保留本身較好生態基底的基礎上,通過成片的喬木組團與地形界定和圍合空間場所,創造景觀體量形成「綠色雲朵」。通過引入草地種植,在視覺上讓野生花卉提供豐富的色彩質感和季節變化,在生態上有效地修復地區生態、提供生物棲息地,並選擇性地布置一些活動草坪,滿足市民日常或大型集會需求。
同時,公園內的水系及水景設置了獨立的補水及排水循環裝置,並通過局部挖填,在場地內形成一系列高低起伏的小山丘,打造特色的跌水臺地,配合水杉種植,營造出一個自然幽林山澗的獨特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