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攜可組合式空氣加溼淨化器的製作方法
2023-08-07 04:35:51 3
專利名稱:一種便攜可組合式空氣加溼淨化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空氣淨化器,尤其是帶加溼功能的空氣淨化器。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空氣品質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空氣淨化器,獲得清潔健康的室內空氣。但是當人們出門在外時,如出差及旅遊,其居室內空氣環境無法得到保證和滿足,尤其是我國季節和南北地域差別較大,常會給人帶來不適,如南方人很難適應北方冬天乾燥的室內空氣。但市面上的帶加溼功能的淨化器大多體積較大不方便攜帶,當天氣條件或空氣品質合適的情況下僅需要空氣淨化或空氣加溼功能時,兩者不能分離,即浪費空間又消耗更多能源,使機器壽命縮短。中國發明專利(CN102563761A)中提到一種分體式空氣淨化加溼器,能實現淨化部分單獨與淨化加溼協同使用,但其加溼功能無法單獨使用,且其協同使用時加溼裝置會對淨化組件(如活性炭)淨化效果造成很大的影響,極大的影響淨化組件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便攜可組合式空氣加溼淨化器,體積小巧,攜帶方便,可自由實現單獨空氣加溼、空氣淨化功能和空氣加溼淨化協同作用的功能。本發明的便攜可組合式空氣加溼淨化器由空氣加溼器、空氣淨化器、連接部件組成;關鍵在於所述空氣淨化器的側部設有進風口,頂部設有突出於空氣淨化器上蓋板的出風口 ;所述空氣加溼器的底部在對應空氣淨化器的出風口的位置設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處設有單向閥;所述連接部件包括設有滑槽式卡扣和復位彈簧的壓蓋連接條,所述滑槽式卡扣在復位彈簧作用下將空氣加溼器底殼與空氣淨化器上蓋板固定連接;所述空氣淨化器設有突出於上蓋板的電路金屬條,所述空氣加溼器的底部在對應所述電路金屬條的位置設有金屬觸點,所述空氣加溼器、空氣淨化器可利用電路金屬條、金屬觸點的接觸而實現電連接。本發明的空氣加溼淨化器由可單獨使用的空氣加溼器和空氣淨化器組成,將空氣加溼器疊放於空氣淨化器頂部,空氣淨化器與加溼器通過壓蓋連接條上的滑槽式卡扣連接後,組成一個連接穩固的空氣加溼淨化器,同時空氣加溼器、空氣淨化器利用電路金屬條、金屬觸點而實現電連接,組成一個完整的閉合電路,由空氣淨化器或空氣加溼器外接電源統一供電及控制,空氣淨化器的出風口與空氣加溼器的進風口連接,經空氣淨化器淨化處理後的風通過單向閥進入空氣加溼器的霧化混合艙,與水汽混合後排入室內,得到溼潤乾淨的空氣。進一步地,上述便攜可組合式空氣加溼淨化器還包括一個用於遮擋空氣淨化器上蓋板並可安裝於空氣淨化器頂部的空氣淨化器頂蓋,所述空氣淨化器頂蓋在對應空氣淨化器出風口的位置處設有出風格柵。當空氣淨化器單獨使用時,將空氣淨化器頂蓋置於空氣淨化器頂部,既美觀,又能對電路金屬條起到保護作用,避免使用者觸電。
進一步地,所述空氣淨化器的風道為喇叭口形狀,所述空氣淨化器的出風口位於所述風道的頂端,以增強空氣淨化器向空氣加溼器的鼓風作用,從而提高空氣加溼器的出風效果。進一步地,所述空氣加溼器為超聲波加溼器,以減少空氣加溼器的體積和重量,從而減小整體的體積和對空氣淨化器的壓迫。進一步地,所述空氣淨化器設有紫外光催化組件,在去除有機物的同時具有殺菌功能,且當加溼淨化器協同使用時,空氣溼度增加能提高光催化所產生的自由基濃度(如OH.等),使去除有機物效率更高。本發明的便攜可組合式空氣加溼淨化器使用方式靈活,體積小巧便於攜帶,採用分離式設計,可以有效避免加溼裝置對於空氣淨化組件造成的不良影響,也可以很方便地實現加溼模塊和淨化模塊的單獨和組合使用,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圖1為本發明的便攜可組合式空氣加溼淨化器的結構分體示意圖。附圖標記:1.加溼器前殼,2.加溼器後殼,3.加溼器上蓋板,4.瓶塞式進水口,
5.水箱,6.超聲波霧化器,7.霧化混合倉,8.出風口,9.加溼器電路板,10.功率調節旋鈕,
11.氣體單向閥,12.金屬導電片,13.進風口,14.淨化器前蓋,15.淨化器後蓋,16.裝飾面板,17.淨化器上蓋板,18.淨化器底殼,19.進風濾柵,20.濾網,21.光催化組件,22.紫外燈,23.淨化器線路板,24.風機,25.負離子發生器,26.紫外燈整流器,27.淨化器喇叭風道,28.金屬導電條,29.壓蓋連接條,30.復位彈簧,31.滑槽式卡扣,32.淨化器出風口,33.淨化器蓋板,34.加溼器底殼,35淨化器開關按鈕。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實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係、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便攜可組合式空氣加溼淨化器由空氣加溼器、空氣淨化器、連接部件組成;空氣淨化器的側部設有進風口,頂部設有突出於空氣淨化器上蓋板的出風口 ;所述空氣加溼器的底部在對應空氣淨化器的出風口的位置設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處設有單向閥;所述連接部件包括設有滑槽式卡扣和復位彈簧的壓蓋連接條,所述滑槽式卡扣在復位彈簧作用下將空氣加溼器底殼與空氣淨化器上蓋板固定連接;所述空氣淨化器設有突出於其上蓋板的電路金屬條,所述空氣加溼器的底部在對應所述電路金屬條的位置設有金屬觸點,所述空氣加溼器、空氣淨化器可利用電路金屬條、金屬觸點的接觸而實現電連接。具體來說,空氣加溼器包含加溼器前殼I,加溼器後殼2,加溼器上蓋板3,加溼器底殼34,空氣加溼器內設置有水箱5,超聲波霧化器6,霧化混合倉7,超聲波霧化器6由霧化器電路板9控制,其水霧發生量由功率調節旋鈕10控制。空氣加溼器上蓋板3上設置有瓶塞式進水口 4,使用空氣加溼器時,將瓶塞式進水口 4上的水瓶倒置在加溼器上蓋板3上。水通過重力進入水箱5中,通過超聲波霧化器6轉化為水霧後進入霧化混合倉7從位於加溼器後殼2 —側的出風口 8排出至室內。所述空氣淨化器包含淨化器前蓋14,淨化器後蓋15,裝飾面板16,淨化器上蓋板17,淨化器底殼18,空氣淨化器內在進風口位置處設置有進風濾柵19,濾網20,光催化組件21,紫外燈22,風機24,負離子發生器25,紫外燈整流器26,其中紫外燈22,風機24,負離子發生器25,紫外燈整流器26由淨化器電路板23連接,通過設置在裝飾面板16上的開關按鈕35控制。使用空氣淨化器時,室內空氣經風機24作用通過進風濾柵19除去毛髮和較粗顆粒,通過濾網20去除顆粒物及部分有機物,通過光催化組件21去除大部分有機物和微生物後進入淨化器喇叭風道27,與負離子發生器25發生的負離子混合後通過淨化器出風口 32和淨化器蓋板33排入室內。所述空氣加溼器、空氣淨化器可同時作用,通過壓蓋連接條29可使加溼器底殼34與淨化器上蓋板17連接。所述壓蓋連接條29設置有復位彈簧30,滑槽式卡扣31,可方便的實現空氣淨化器與空氣加溼器的組合與分離。所述空氣淨化器設有突出於上蓋板17的電路金屬條28,所述空氣加溼器底殼34在對應所述電路金屬條28的位置設有金屬觸點12,當淨化器與加溼器通過壓蓋連接條29連接後,金屬導電條28與金屬觸點12接觸,形成整體電路,由底部的空氣淨化器統一供電及控制。所述空氣加溼器底殼34設置有進風口 13,空氣淨化器上蓋板17上突出設置出風口 32,當空氣淨化器與空氣加溼器通過壓蓋連接條29連接後,空氣加溼器進風口 13與空氣淨化器出風口 32形成風道,而且該風道內設置有氣體單向閥11。水霧不能通過氣體單向閥11進入空氣淨化器,室內空氣經空氣淨化器處理後通過所述氣體單向閥11進入霧化混合倉7,與水霧混合形成溼潤乾淨的空氣,最終由出風口 8排出。
權利要求
1.一種便攜可組合式空氣加溼淨化器,由空氣加溼器、空氣淨化器、連接部件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空氣淨化器的側部設有進風口,頂部設有突出於空氣淨化器上蓋板的出風口 ;所述空氣加溼器的底部在對應空氣淨化器的出風口的位置設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處設有單向閥;所述連接部件包括設有滑槽式卡扣和復位彈簧的壓蓋連接條,所述滑槽式卡扣在復位彈簧作用下將空氣加溼器底殼與空氣淨化器上蓋板固定連接;所述空氣淨化器設有突出於上蓋板的電路金屬條,所述空氣加溼器的底部在對應所述電路金屬條的位置設有金屬觸點,所述空氣加溼器、空氣淨化器可利用電路金屬條、金屬觸點的接觸而實現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可組合式空氣加溼淨化器,其特徵在於該便攜可組合式空氣加溼淨化器還包括一個用於遮擋空氣淨化器上蓋板並可安裝於空氣淨化器頂部的空氣淨化器頂蓋,所述空氣淨化器頂蓋在對應空氣淨化器出風口的位置處設有出風格柵。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攜可組合式空氣加溼淨化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空氣淨化器的風道為喇叭口形狀,所述空氣淨化器的出風口位於所述風道的頂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攜可組合式空氣加溼淨化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空氣加溼器為超聲波加溼器。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攜可組合式空氣加溼淨化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空氣淨化器設有紫外光催化組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便攜可組合式空氣加溼淨化器,體積小巧,攜帶方便,可自由實現單獨或協同作業的功能。該便攜可組合式空氣加溼淨化器由空氣加溼器、空氣淨化器、連接部件組成;空氣淨化器的側部設有進風口,頂部設有突出於空氣淨化器上蓋板的出風口;空氣加溼器的底部在對應空氣淨化器的出風口的位置設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處設有單向閥;連接部件包括設有滑槽式卡扣和復位彈簧的壓蓋連接條,滑槽式卡扣在復位彈簧作用下將空氣加溼器底殼與空氣淨化器上蓋板固定連接;空氣淨化器設有突出於上蓋板的電路金屬條,空氣加溼器的底部在對應所述電路金屬條的位置設有金屬觸點,所述空氣加溼器、空氣淨化器可利用電路金屬條、金屬觸點的接觸而實現電連接。
文檔編號F24F1/04GK103090469SQ20131000552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8日
發明者郭森, 郭國良, 呂文韜, 周劍峰, 吳忠標 申請人:浙江大學蘇州工業技術研究院, 蘇州新求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