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電影秋收起義觀後感

2023-08-07 13:28:49

  【愛國電影《秋收起義》觀後感】

  1924年開始的國民大革命在1927年由於蔣介石和汪精衛的背叛而失敗告終。中共面臨巨大危機,因此於1927年8月7日湖北漢口召開重要會議。會議決定委派毛澤東前往湖南領導秋收武裝暴動,奪取長沙,為中共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影片《秋收起義》講述的就是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的整個經過。

  從整個影片中最能感受到毛澤東的軍事思想的是的方面有:

  首先是人民戰爭思想。革命戰爭是群眾戰爭,只有動員和依靠群眾,才能進行革命戰爭。戰爭力量的對比不但是軍事力量和經濟力,更要比人力和人心。戰爭力量最深厚的根源在於人民群眾。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群眾而決不是反動派。革命戰爭是群眾的事業,是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戰的戰爭。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階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戰爭要兼顧人民群眾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儘可能地減輕人民群眾的負擔,盡力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一次來跳動和保持人民群眾對革命戰爭的長期支持的積極性。對於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思想在影片中就有充分的體現:毛澤東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學生嚴靈芝和樊策青。受毛澤東思想的閻靈芝反對地主父親的做法,把自己家裡的土地和財產平均分給農民;樊策青冒著被會被活埋也要跟隨毛澤東進行武裝暴動。毛澤東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參加起義的人們群眾,乞丐藍頂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毛澤東還幫助細呀兒贖回父親的頭。在攻打下一座城市後,就把當地地主和官紳的土地和財物平均分給當地農民,軍隊不拿一分一毫。對於想要逃跑的士兵,毛澤東也是仁慈對待。在餘灑度想要槍斃逃兵時,被毛澤東及時救下,還給與他們金錢,讓他們好好回家生活。為以後人民軍隊的不斷擴大奠定了良好基礎。

  其次就是毛澤東的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思想。在秋收起義失敗以後,毛澤東沒有像在餘灑渡選擇繼續攻打湖南的大城市長沙,而是轉而向湖南和江西的邊界的羅霄山脈進軍。他正確分析給餘灑渡聽,若是攻打長沙,則武漢和廣州的反動軍隊便會在半天之內趕到長沙,而我軍在此時卻無法很好的還擊敵軍,而要進軍湘贛邊界的山區,因為在那裡的「三不管」地帶,我軍既可以整頓好,也可以為日後的武裝暴動做好充分的準備。在落後的農村經濟上,農村一直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可以不依靠城市而獨立發展,這樣就為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提供了經濟基礎,而農村又是遭受到壓迫最大的地區,農民受到當地的地主、官紳的打壓,生活困苦,民怨極大,只是由於沒有一個領導人來領導,他們一直不敢反抗,也不知如何反抗。因而也給建立革命根據地提供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加之,湘贛邊界的農村地區受到大軍閥的管制少,可以說是軍閥管制的空白區,當地軍閥軍力少,這樣一來就為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提供更多的有利條件。

  秋收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在起義過程中,毛澤東正確的軍事思想不能讓人忽視。秋收起義在日後我軍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電影秋收起義觀後感】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修銅一帶不停留,便向平瀏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沉,霹靂一聲暴動。

  ------《西江月.秋收暴動》

  秋收時節,一聲暴動。1927年9月9日,工農革命軍的大旗飄揚在湘贛邊界的上空。一場秋收起義,拉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個新篇章。

  如果說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的相繼叛變革命,使中國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絕境。而,八七會議,正確的抉擇,又把中國領上了路,是革命的www.ccutu.com轉折點,那麼,秋收起義就是轉折後的第一步,第一道彎,雖然這道彎拐的有些曲折,但畢竟是拐了,然後,就拐出了一片輝煌!

  秋收起義,不是一個勝利,但卻有比勝利還深遠的意義。縱觀當時中華大地的形勢,再明顯不過,國共相差懸殊,無論是軍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國軍是完全足以一舉殲滅微弱的共軍的。但,共軍有弱,更有足以致國軍以死地的優勢。那就是,錯了,勇於改正,並敢於走新路子,走別人不敢走但卻會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義之初,獲得不小的勝利,但實力在那,更何況還有不當的指揮,對革命來無說無異於雪上加霜。瀕危之時,中國共產黨毫不猶豫的發揮了她的優勢。糾正錯誤的指揮,準確認知形勢,轉移路線,保存實力。即使再難再苦還是,義無反顧地奔向了井岡山,奔向了未來革命的搖籃,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開始了偉大的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多麼的準確而重要!在當時的環境和形勢下,任何一個細節或者決定都足以影響中國未來的道路。秋收起義最開始的成功,鼓舞了人們的鬥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氣,對革命從死氣沉沉走向光明充滿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則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給中共敲響了警鐘,在城市中,與國軍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條;而在千鈞一髮之際,中共則發揮了她的巨大優勢,從錯誤中走出來,擦亮眼睛,高瞻遠矚,毅然轉道井岡山。從失利逐漸向曙光前進!

  八十多年過去了,秋收起義的號角似乎還盤旋在中華大地的上空。那場轉折,是不容易的,任誰也知道,它又是偉大的。在中國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國的發展歷史之路上,都是無可抹殺的偉大的轉折!

  【參觀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館有感】

  青年節活動因故一直未能成行,直到火紅的七月到來,在大家的提議下,決定前往瀏陽參觀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館和胡耀邦故居,感受紅色革命的洗禮,追尋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而第一站便是文家市。

  文家市,地處湘贛邊陲,在一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國家裡,這是一個極不起眼的小鎮。但在中國近代史上,這卻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轉折之地。1927年9月的一天,沒有驚天的炮火聲,也沒有沉重的硝煙味,中國工農紅軍的腳步在這裡經歷了短暫的駐足,然後便奔向了廣闊的農村,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光明大道,從此,中國革命翻開了新的一頁。回顧起當年那段歷史,讓人忍不住唏噓感嘆,一個看似不起眼的選擇,改寫了某些人的人生軌跡,也讓歷史的車輪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紀念館裡除了我們,沒有其它成群的遊客,前坪停的車也不多,整個紀念館都比較安靜,沒有了喧囂,沒有幹擾,更適合慢慢的瀏覽參觀。一名年輕的解說員帶著我們走進了裡仁書院,從走進書院的大門起,時間開始倒溯,在解說員極具畫面感的講解下,周圍的一切變得生動起來。

  進入書院正門,便可看到了毛澤東同志的全身像,繞過照壁,就到了大成殿,大成殿裡,至今仍供奉著大成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季聖顏子的牌位,嫋嫋香菸中,儒家思想的氣息撲面而來,三面都有雕龍畫柱,栩栩如生,古色古香。繞過大成殿,到了後院,從側門進去,就可以看到當年紅軍戰士在這裡休憩的地方,用草蓆鋪在地上,就成了簡單的床,枕頭就是用衣物包紮而成,當年條件的艱苦可見一斑;再往裡走,穿過幾道門,就進入了一個隱蔽的小院。幾間房子一線排開,從外到裡,依次住過楊立三、毛澤東、盧德銘、餘灑度等秋收起義的指揮員和參與者。在小院裡還有一棵石榴樹,這棵樹齡過百的石榴樹還有些來歷,據說從來只開花不結果,卻在毛主席逝世那一年結了一棵果子,講解員講故事的時候,眼睛望著樹,神情卻變得有些肅然起敬,可想而知,一代偉人在當地老百姓的心目中高大的形象已然升華,人們正是用這種樸素的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說來表達內心對偉人的敬重和愛戴!

  書院後面有一間教室,1927年9月,在這裡召開了那次著名的前敵委員會會議,就是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根據敵我形勢,說服了除師長餘灑度以外的前敵委員,確定了農村武裝鬥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戰略思想。就在書院的最後面有一片操場上,毛澤東同志做了振奮人心的動員演講。在操場的一側有一幅蠟筆畫,畫中就是當時動員會的情景,滿滿一操場衣著各異的工農紅軍戰士,手持簡陋的武器,聚精會神的傾聽毛委員的演講,畫中還有一大一小兩個孩子,騎在圍牆頭上看熱鬧,正所謂「無巧不成書」,誰也不曾想到,到後來,這兩個孩子,一個成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另一個成了開國上將,他們便是胡耀邦和楊勇。

  參觀完書院,我們走入旁邊的展廳,在展廳的一側,用燙金的大字寫著那首著名的《西江月·秋收起義》。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氣勢雄渾、盪氣迴腸,正是這種一往無前的氣概,讓當時處在逆境中的工農紅軍能夠頑強的堅持下來,讓星星之火最終燎原。紀念館陳列著當年紅軍戰事用過的武器、工具,穿過的衣服、草鞋。牆壁上,展示著當年文家市秋收起義會師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從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當時工農紅軍的力量並不強大,且起義過程中接連遇挫,更是雪上加霜,以當時羸弱的力量去與強大的敵人對抗,實無異於雞蛋碰石頭,自取滅亡。而避其鋒芒,保存革命火種,去敵人勢力最弱的地方發展壯大,才是最符合現實的選擇。所以,放棄攻打長沙,轉向農村發展這一戰略並不是簡單的頭腦發熱,更不是懦夫的逃跑主義,而是基於對敵我形勢的準確判斷做出的明智之舉。

  選擇,很多時候都是成敗的關鍵,關係生死存亡。於國於人,皆是如此。

  而有些人的選擇則讓人扼腕嘆息,比如餘灑度,出身黃浦,但文家市戰略轉移後,他選擇了投敵,最後在敵營內因利用職權販賣毒品而被槍決,一失足成千古恨!

  而選擇,其實也是一種考驗,考驗思辨力、考驗意志力、考驗忍耐力、考驗執行力。紅軍長徵二萬五千裡,有人逃了、有人叛變了,大浪淘沙,真金不怕火煉,最後堅守的才是真英雄。

  戰火和硝煙已然遠去,和平年代,我們依舊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每一次選擇都可能成為人生的分水嶺。需要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去面對,然而並非所有人一開始都能做到洞明世事,明心見性。唯有堅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線,且不忘初心,才能在紛繁無序的世事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做出明智的選擇。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