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堂教學新方法建議(這個實用英語教學課例)
2023-04-22 00:04:40 2
教學活動的設計是整個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師需要依據教學目標安排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一份科學、完整的教學設計一般都會安排一項綜合語言運用活動。綜合語言運用活動最能體現「教得怎樣」,即教學的效果。在綜合語言運用活動中,從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以及達成的程度如何。
以下是一節小學英語語音課,從本課的綜合語言運用活動中,來看其教學目標的達成及達成的程度,從而探討如何科學地設計和開展綜合語言運用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活動設計綜合語言運用活動:學生聽錄音,填寫單詞(listen and write),然後有節奏地朗讀(read)。
Hello. My name is ______. I’m ______ years old. My lucky number is ______. I ______ reading books. I like playing ______ and seek games. When I play games, I’m very happy and I always ______. My father ______ me to school every day. He often tells me, 「Baby, study hard and enjoy your ______. Remember, ______ and ______ waits for no man.」
(答案:Mike, nine, five, like, hide, smile, drives, life, time, tide)
教材:自編教材
年級:4 年級
課題:Five nice mice
課型:語音課
鞏固已學單詞並感知、體驗和發現字母組合 i-e 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則;
根據字母組合 i-e 的發音規則讀出符合規則的單詞(見字能讀);
根據單詞的讀音拼寫出符合i-e發音規則的單詞(聽音能寫)。
教學重、難點藉助語音規則真正實現「見字能讀」「聽音能寫」;
通過「聽音能寫」環節適時拓展,促進情感升華。
教學評價該活動較好地實現了預期的「見字能讀」「聽音能寫」的教學目標。從當時課堂反饋來看,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寫出大部分單詞,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寫出了全部的單詞,學生幾乎都能讀出所聽寫的單詞,大部分學生能有節奏地讀出語篇,並在有節奏的朗讀中促進了情感的升華。
另外,本活動設計具有綜合性,同時訓練了學生聽、讀、寫的綜合技能;
第三,本活動設計具有情境性,以語篇的形式訓練學生的自然拼讀能力,使得語音的學習富有實際的意義,學以致用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四,本活動設計融合了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比如,在精煉的小介紹中,就隱含了正能量:「Baby, study hard and enjoy your life. Remember, time and tide waits for no man.」。
原因分析在本節課中,教師能成功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主要歸功於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學活動安排緊扣教學目標,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介紹自己的三大愛好(I like playing games / drawing / making friends)為主線,設計和開展教學活動。
首先教師介紹自己喜歡玩遊戲,讓學生一起玩聽和做的遊戲:Ride a bike. Fly a kite. Eat some rice. Cut with a knife. What is the time? Give me five. 通過玩遊戲引出新知。教師在 PPT 上呈現上述帶 i-e 的單詞,讓學生觀察、體驗,找出並總結 i-e 的發音規則(觀察例詞、總結規則);
教師再次呈現新的單詞 Mike, like, site, life, pipe, wide, wire, white, drive, smile, beside, invite,讓學生試著讀(單詞);教師介紹自己喜歡畫畫,讓具有相同愛好的學生在黑板上根據教師的語言和聲音描述,畫出 five nice mice,學生跟讀、操練、朗讀 Chant Five nice mice;教師介紹自己喜歡交朋友,介紹自己的朋友Mike 給同學,讓學生進行聽、寫和朗讀(綜合語言運用)。
2. 教學活動的安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遵循了語言教學規律和學生認知特點。
語音的教學從單詞到句子再到語篇, 結合了語義(meaning) 和語境(context),凸顯了語言知識的學以致用,同時,因為有意義和情景,使得語音的學習變得有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內在的學習動機。
3. 教師非常善於基於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靈活調整教學活動。
當學生活動有困難時,教師會給予提示和示範,以照顧中等以下水平的學生;當學生表現很棒時,會增加難度和提出新的要求。如一個學生在朗讀Chant 中表現非常好,不僅語音、語調純正,節奏、重讀、連讀、語氣等都把握得非常到位,這時教師就讓這位學生帶領全班學生朗讀,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綜合語言運用活動設計和實施的原則和要求綜合語言運用活動是所有教學活動的最高點,也是教學的落腳點,是教學目標達成的重要體現。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綜合語言運用的訓練,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以實現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為使綜合語言運用活動有效,活動的設計和實施要遵循以下原則:
1. 注重真實
語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會情境中藉助語言進行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核心」(程曉堂、趙思奇,2016)。教師一貫重視對語音、詞彙、語法的講解和訓練,對學生在情景中綜合運用語言進行真實表達的能力關注不夠,如此導致學生停留在語言知識的掌握和語言技能的強化上,而沒有真正發展語言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活動,讓學生結合所學話題,在活動中運用語言知識進行有意義的交流和表達,在交流和表達中深化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從而強化語言運用的能力(溫愛英,2017)。
2. 體現綜合
活動可以以話題或任務為主線,融合語音、詞彙和語法,開展聽、說、讀、看、寫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學設計綜合考慮語音、詞彙、語法、功能-意願、情景和任務等與語言學習有關的因素,並使這些要素彼此建立聯繫,比如語法知識與技能相結合、任務與功能相結合。以語篇的學習帶動語音、詞彙和語法的鞏固,語音、詞彙和語法的學習放在語篇和語境中進行,從而實現語音、詞彙、語法學習與語篇理解同時進行的綜合效果;在話題中貫穿聽、說、讀、看、寫的活動,在活動中落實語言的運用。
3. 全員參與
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要面向全體,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首先要考慮活動的難易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表現的機會和提升的空間;二是在活動的開展方式上,儘可能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三是實施開展活動時,教師要有提示和示範,在活動中給予有困難的學生配合和幫助,要提供時間和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自己的語言運用,教師對學生的表現要給予有針對性的評價。
4. 凸顯目標語的使用
在一節新授課中,目標語的學習和運用是重點和難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用目標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在不同環節,包括導入、呈現、操練、運用等環節的活動中都要有意識地凸顯目標語的學習和運用,而且在必要時,要特別安排恰當的活動強化目標語的學習和運用。教師適當的講解是需要的,但關鍵是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語言才能最終達到運用的目的。另外,教師需要給予學生適時的提示和幫助,讓學生自覺主動地使用目標語進行交流和表達。
5. 滲透思維活動
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徵,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的水平和特點。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語言和思維密不可分,思維對語言起著決定作用,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了語言的表達方式。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應儘可能沒有固定或標準答案,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以激活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6. 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的發展。在學生的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中,知識和技能是基礎,具有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是根本。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安排或增加恰當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中自然融合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情感的升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結語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是有效教學的基礎,但如果缺乏有效的課堂管理,教學活動就難以順利進行。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起點和出發點,教學目標要清晰具體,體現導學、導教、導測的功能。教師在實施教學時,要根據教學目標、參照教學設計,關注學生的感受與體會,隨時關注課堂上可能發生變化的因素,努力地從具體的教學情境出發,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行為,以實現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最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簡介
溫愛英,江西省教育廳教學教材研究室英語教研員。
以上內容改寫自《英語學習》2018年第2期「熱點·觀點」欄目,原題為《從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看教學目標的達成——課堂教學效果評估方式之一》,完整內容請翻閱當期紙刊。文章版權歸《英語學習》所有,歡迎分享本文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