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罕肯拜」舞的起源及簡介
2023-07-17 16:44:43 1
契丹是少數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吸取了大量漢族文化與自身文化相結合,作為契丹族後裔的達斡爾族人很好的傳承了契丹族流傳下來的文化,使得契丹的許多文化藝術得以流傳至今。其中「罕肯拜」舞就是這達斡爾族文化的見證。
契丹是少數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吸取了大量漢族文化與自身文化相結合,作為契丹族後裔的達斡爾族人很好的傳承了契丹族流傳下來的文化,使得契丹的許多文化藝術得以流傳至今。其中「罕肯拜」舞就是這一民族文化的見證。
達翰爾「罕肯拜」舞是由古老的傳統的宮廷舞演變成現代的民間的大眾化的舞蹈。是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集體舞,多半是在春節期間和慶豐收及農閒時大家在一起歡樂、唱歌、跳舞的一種形式,多數以年輕婦女和青年女子為主,老年人亦有興趣加入,男子很少參加,以旁觀者居多。
達斡爾族「罕肯拜」舞起源於契丹民族的「小契丹舞」,比如《契丹舞》遼曲宴宋使裡面的「手伎入」這一動作就和達斡爾族「罕肯拜」舞的雙手左右擺動的動作是一脈相承的。因為所處的歷史時代不同,達斡爾族舞蹈經過歷代的演變和發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完善自己,同時也是達斡爾族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豐富與發展。
「罕肯拜」舞都是從實際生活和生產勞動中創作編成。即是自編自演的集體舞。有仿效田間勞動動作,如:摘豆角、苞米、折柳、採集黃花菜……。有模仿家務勞動動作,如:擔水、擠牛奶等。有模仿梳妝打扮動作,如:洗臉、梳頭、挽髻、照鏡子……。有模仿各種鳥類鳴叫及動作、狩獵的動作等為題材。
「罕肯拜」舞具有娛樂性和趣味性結合的歌舞(邊唱邊跳是娛樂、學鳥鳴叫是趣味性)。歌舞合一的舞蹈(邊唱邊舞)。多種形式為一體的歌舞(採集、挑水、狩獵動作,鳥類鳴叫等等)。剛柔合一(開始緩慢而優雅,高潮時舉拳相互擊打,踏腳蹦高呼喊)。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梳頭、摘菜、照鏡子等動作是真實生活寫照)。舞姿瀟灑,栩栩如生。這些特點。
這些特點都反映了達斡爾族婦女在實際生產勞動中的智慧和能力,說明其較高的素質。這是表現大自然和歌頌幸福的一種手段和方法。也體現了達斡爾民族是酷愛歌舞的民族。我們應發揮這一專長,有原有歌舞的基礎上注入新的意境。
「罕肯拜」舞的基本跳法第一階段起舞是平靜而和諧的、穩步進行邊唱邊跳,歌舞並進,隨著悠揚的曲調,逐步向稍快節奏過渡;在舞的過程中以互相問答的形式對唱,歌唱自然景物,勞動生產,生活的衣、食、住、行等,表現出達族舞蹈的源泉和生命力。
第二階段繼續載歌載舞,互相對視,舞步加快,互相打鬥,第三者插進來進行調解,互不相讓,情緒高昂時呼喊。情感熱烈而飽滿的邊唱邊舞,到後來高潮時,強者跳起來用拳頭打到對方的頭上,對方要維護自己,這時第三者又插進來勸解,三者共舞,情緒慷慨激昂,恰似女中豪傑一般,象徵達族婦女堅強勇敢的民族精神。
第三階段繼續互相擊拳過頭,互相挑戰式的姿勢,一手插腰,一手伸向對方,舉過對方的頭上去,左右手交替進行,越唱越激昂,舞拳愈加有力,待第三者插進氣氛緩和,趨於收尾,「很唄,很唄,很唄」這是滑行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