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陽附近旅遊景點(四川德陽十大旅遊景點)
2023-07-18 04:09:51 1
三星堆三星堆面具
四川廣漢南興鎮北,古老的馬牧河蜿蜒淌過,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彎道———月亮灣,河南岸是三個起伏相連的黃土堆與之相望,此即清《嘉慶漢州志》記載的「三星伴月堆」。這裡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聞名中外的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遺址面積達12平方公裡廣闊,是四川境內目前所知一處範圍最廣、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古蜀文化遺址。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續時間近2000年,即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這把四川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其陶器以高柄豆、-底罐、鳥頭形把勺為基本組合定式,其中還有瓶形杯,它是三星堆出土的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它被做成喇叭口、細頸項,圓平底,很像今天我國北方地區用來燙酒的陶瓷酒瓶,與日本人喝清酒用的酒瓶極為相似。陶在遺址也有較多發現,頗具特色,一般高三、四十釐米,下部為三隻袋狀足,中間是空的,可加大容量,一般認為它是用來溫酒器物,其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殘長達159釐米,厚1.8釐米,寬22釐米,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但在三星堆的發掘中,又很少工具類的文物出土,當時也缺乏比玉石更硬的金屬,那麼這些玉器是如何加工的呢?
倒灣八卦谷古戰場
四川著名的三國古戰場,古時劍南五關之一的白馬關。白馬關地處川西平原北部邊緣,三國時稱綿竹關,隋唐時稱鹿頭關,五代時始稱白馬關,沿用至今。作為古時蜀都的最後一道軍事屏障,自三國起到清代止,白馬關曾發生大的戰事百餘次。其中最重要的當屬公元263年,諸葛亮的長子諸葛瞻、張飛之孫張遵率蜀軍血戰魏將鄧艾壯魂於此,導致關破綿竹失,劉禪降蜀漢亡。而我們今天要去的,就是發生這場戰爭佔地面積1000餘畝的倒灣八卦谷古戰場。
綿竹年畫村綿竹年畫村
中國綿竹年畫村,國家4A級旅遊景區,景區統一按照四川民居風格與江南水鄉風格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打造,是一處以年畫商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為主,輔之以鄉村旅遊功能,結合新農村建設的精品型鄉村民間工藝文化旅遊景區。
醒園醒園
李調元是清代著名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藏書家,字羹堂,號雨村。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初五出生於安縣寶林鄉李家灣,也就是現在的羅江縣,病逝於嘉慶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享年六十九。乾隆二十八年(1763)李調元進士及第,欽點為翰林庶吉士,授予吏部文選司主事,之後還擔任過廣東鄉試副考官、考功員外郎、廣東學政。乾隆五十年(1785)遭誣罷職回到四川,歸隱於醒園。
李調元一生著述宏偉,內容涉及廣泛,代表作有《李調元詩集》、《雨村詩話》、《雨村詞話》,編輯刊印《函海》、《續函海》、《蠢翁詞》等異於前人佳作,別具一格。當年調元與其堂弟李鼎元、李驥元連中進士,同入翰林院,連同其父李化楠為羅江留下了「一門四進士,弟兄三翰林」的佳譽。這一時期,羅江人文蔚起,競美祠垣,其成就盛譽清代四川文壇。李調元故裡原名文星鎮,現更名為調元鎮,素有「山不高而獨秀,水不深且獨清」的美譽。
範家大院範家大院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因為這句話,《嶽陽樓記》成了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範仲淹的千古名篇,至今為世人所傳誦,為後世無數立志「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仁人志士所仰慕和效仿,同時他的後人也以此為人生信條立志、立業。
清朝中葉,範仲淹長子範純佑在福建的後人隨著湖廣填四川的人群來到了四川,其中一部分輾轉來到了羅江縣御營鎮響石村,修房造屋,繁衍子孫,演繹範家故事。他們世代傳承祖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並帶動周圍的人迎難而上,建設和諧家園。
要了解範家大院的故事,首先就要知道響石村的故事。據說,範氏後裔來到御營鎮響石村時,發現現在大院南側有一塊會發出聲響的奇特大石板,人只要站在上面稍微扭動,石板不動,下面卻發出「輕咣輕咣」的響聲,他們認為這裡位置不錯,便在此修院定居,與周圍居民通婚,繁衍後代,逐漸發展成今天的響石村。
四川文化娛樂城四川文化娛樂城
這是城,因為3000畝山水四面相環,一座巍峨的山門雄踞山腰,恍若古老的邊關寒光正傳金柝。但這又不是城,她還有另一個名字:玄珠湖。「千畝園林景作畫,萬種風情意寫詩」,這是四川文化娛樂城優美風光的寫照。
「文化上立足,娛樂上展開」,這是四川文化娛樂城的發展宗旨。她在3000畝大好山水的基礎上開發中外文化精華,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成為塵世裡的世外桃源,現代人的心靈居所。
四川文化娛樂城濃鬱的文化氛圍首先是建築文化。它體現在建築的整體布局、建築風格與建築特色上。西樓和水城以及古堡都屬西歐風格建築,但又各有差異,西樓以熱烈的紅色為主色調,輔以溫和寧靜的淡黃色,以鄉村情調為主要風格。西樓位於玄珠湖西岸,綠樹掩映,遊人踏進西樓,就有如歸西歐鄉村的感覺。每當月夜,月光斑斑駁駁灑滿西樓,更平增了古典韻味。夏日可臥聽鳴蟬,冬日看湖水起落,春日有柳絮紛飛,秋日則可靜靜地踏黃葉如聽琴瑟。實際上西樓是將西歐與中國古典文化融為了一體。
水城借鑑了威尼斯水城風格,又突出精美與莊嚴的特點,使之與威尼斯水城的休閒式風格相區別,除以與湖水相調和的白色與金色為主色調之外,高高的塔尖和紅藍相間的琉璃瓦屋頂使水城別具特色。室內懸掛數十幅精美的西歐古典油畫,有如身監威尼斯,別具一份富麗和溫馨的感受。尤以坐落水中的八角亭為最,推窗監湖,可望遠山如黛,雲水自山巔升起。 古堡系中世紀歐洲歌德式建築,雄壯巍峨,全部鑿石砌成,石赭色,堡尖塔樓林立,展現了中世紀歐洲-戰火風雲的特點。古堡為四川文化娛樂城主要景點的中心景點,其森嚴與凝重令人想起西歐中世紀的文化與政治,更使人想起唐詰訶德時代那些仗劍天下的翩翩騎士。「古堡望秋」乃其中一景,秋風起時,漫天黃葉紛紛揚揚,成都平原煙樹與村莊便歷歷在目。
貴妃園貴妃園
貴妃園是在羅江復縣後,按照「文化立縣、旅遊興縣」的發展思路,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農村建設,以發展旅遊農業和觀光農業為突破口,借歷史名人楊貴妃與寶峰山、楊貴妃與貴妃棗的傳奇故事,以集中種植2000畝貴妃棗和新建六處與楊貴妃有關的景點為特色,打造的觀光農業新景區。景區內上千畝棗林和上千畝的松柏林鬱鬱蔥蔥,形成一座天然氧吧。景區內景點有貴妃紀念碑、妃望臺、貴妃池、貴妃祠墓、天諾閣、妃憩亭等景觀。整個景區內縱橫交錯的石板鋪成的小徑,同農家小院和交通要道相貫通,形成了一處感悟歷史文化、感悟農耕文化、緬懷歷史名人和感悟人生、體驗休閒、浪漫的最佳去處。
羅江寶峰寺羅江寶峰寺
寶峰寺位於羅江大霍山東麓,原為一姓餘的四川按察使出資修建,但中途因病逝世,其夫人與女兒繼承他的遺志,四方募捐修建而成,於是大家稱之為「餘家庵」。
相傳寶峰寺始創於晉唐時代,自修建落成許多神奇迷離的故事便與之緊緊相隨。據說明代漢州人明本自小就是孤兒,有天在山中砍柴,讓驢載柴回家,因驢不走,明本生氣便砍驢的耳朵,當即血流遍地,明本幡然醒悟,入寶峰寺削髮為僧,功行極苦。坐化這天,有人在瑩華山看見明本大師足穿一隻草鞋上山,明本說他那隻鞋掉在禪塌下面了,請捎個信讓他徒弟給送去。這人到了寶峰寺,寺內眾僧告知說大師已故了,擇日就要火化,開棺一看,靈柩空無一人,大家方知明本大師早已羽化歸去。
德陽孔廟德陽孔廟
位於德陽市中心南街。孔廟又稱文廟,是祭把孔子的廟字。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創治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的儒家學說,在漫長的中國計建社會,奉為正統思想,長達兩千多年。他彼統治者尊為「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等。最初的孔廟,是孔子居住過的「廟屋三間」。唐太宗貞觀四年詔令各州縣皆立孔廟,隨著儒象思想的傳播,孔廟還越出國界。歲月滄桑,人們始終對孔子保持一種特殊的尊崇,各地亦保留了不少孔廟。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德陽孔廟是我國西南地區保存完整、規模最大的一座孔廟。
南塔寺南塔寺
南塔寺位於羅江城南的天台山,古時候這裡有墨香泉、上天梯、釣鰲臺、文筆峰、南塔等古蹟,這裡曾是明代羅江八景之一的「天台秀色」,盧雍有詩讚曰:「城南繡嶺橫,嵐翠入江清。晴旭霞光爛,依稀是赤城」。清乾隆五年,羅江縣令王會嘉因感慨羅江已間隔80年無一人登賢書,乃補修天台山之文筆峰,翌年秋李化楠中舉;乾隆十七年,羅江知縣孫法祖建南塔、文昌宮以培文風,並親自撰聯:「百代蒙麻綿甲第,六村賜福眺和平」,塔、廟建成,李調元、李鼎元、李驥元陸續中進士步入翰林,錢林虎、柴邦直、李本元等先後中舉,於是羅江人文蔚起,士林光彩。
南塔寺景區佔地40餘畝,建築面積1401平方米。站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羅江縣城,請看:羅江縣城四面環山,濘水、灅水會合於城北雲蓋山下,整個縣城就像一隻「大船」;在「大船」的中艙也就是原老南街,建造的五層高木結構的奎星閣,恰好是這艘「大船」高高聳立的桅杆;船頭直抵天台山,此處層巒疊嶂,山勢俊秀,羅紋江水順流而下,有一瀉千裡之勢,而當年這裡的南塔也就成了這艘「大船」定位的錨樁,但很可惜南塔在「文革」期間被毀,現在僅存塔基在寺後。
,